2018曲陽至黃驊港高速公路項目BIM與GIS技術集成應用成果報告(34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897197
2024-02-28
34頁
5.68MB
1、曲陽至黃驊港高速公路曲陽至肅寧段曲陽至黃驊港高速公路曲陽至肅寧段XXXX高速公路開發有限公司高速公路開發有限公司 20182018年年1 11 1月月BIMBIM與與GISGIS技術集成應用技術集成應用目 錄項目概況項目概況新材料新工藝新材料新工藝BIMBIM應用情況應用情況價值價值與創新與創新一、項目概況一、項目概況 曲陽至黃驊港高速公路(以下簡稱“曲港高速”)是河北省“東出西聯”的高速通道之一,向西與在建的淶曲高速順接、通過既有保阜高速與山西省聯通,通過既有張石高速可以快速通達張家口地區,將成為我國西北地區以及我省北部地區能源物資出海的集疏運快速通道。同時曲港高速有效串聯京昆高速、京港澳高2、速、大廣高速、在建津石高速,是多條縱向國家高速公路的橫向聯絡線。曲陽至黃驊港高速公路曲陽至肅寧段(以下簡稱“本項目”)是河北省首批以“BOT+EPC”模式建設的高速公路,位于保定市南部地區,路線總體為東西走向,項目起自保定市曲陽縣境內京昆高速公路,與在建的淶曲高速公路順接;終于滄州市肅寧縣境內,與規劃的曲港高速公路二期工程(肅寧至黃驊港段)順接。路線途經曲陽縣、唐縣、定州、安國、博野、蠡縣和肅寧7個縣市。(一)建設規模及主要技術指標(一)建設規模及主要技術指標 1 1、建設規模、建設規模 曲陽至黃驊港高速公路曲陽至肅寧段起自保定市曲陽縣李東旺村北,與京昆高速公路相交,向東經南杏樹村東后跨越南水3、北調中線干渠,經定州市大流村后跨越唐河,經定州市區北,在東丈村北與京廣鐵路、G107交叉,經席家莊村北與京港澳高速公路交叉,經大鹿莊北后下穿京石客運專線,經安國市區北、博野縣城西,在馮村西先后與G337、朔黃鐵路交叉,經博野西安城南與在建的津石高速交叉,經遷莊北后跨越潴龍河,經蠡縣縣城南,終于戶家營村東南與大廣高速相交,與規劃的曲陽至黃驊港高速公路滄州段順接。線路全長92.171公里。全線設東旺、席家莊、戶家營樞紐互通立交3處,設定州西、定州北、安國、博野、蠡縣南服務型互通立交5處;主線設特大橋4149m/3座,大橋1540m/5座,中橋369m/5座,小橋469m/63座,涵洞26道,分離立4、交22處,通道89道,天橋2座;公鐵立交3座(不含互通區);設定州西、定州北、安國、博野、蠡縣南匝道收費站5處、定州、博野服務區2處、安國停車區1處、定州、博野養護工區2處、監控通信分中心1處。同期建設定州西互通連接線、安國互通連接線、博野互通連接線、蠡縣南互通連接線共4條,共計36.42Km。項目永久性占地共計11748畝,項目批復概算101.57億元。(二)工程進度(二)工程進度 總體進度:總體進度:曲陽至黃驊港高速公路曲陽至肅寧段已于2018年10月底通車。其中全線路基、橋涵于2016年3月份開工;房建工程于2017年3月份開工;路面工程于2017年4月份開工;交安工程于2017年5月份5、開工;機電工程于2018年1月份開工;景觀綠化工程于2018年6月份開工。二、新材料新工藝二、新材料新工藝 在本工程建設中,融入了大量新材料新工藝:在本工程建設中,融入了大量新材料新工藝:1、南水北調特大橋主橋上跨南水北調總干渠,上部結構為三跨波形鋼腹板預應力混凝土組合連續箱梁,主跨151m為全國第五、我省第一;引橋主梁采取工資鋼梁全長1054m,為目前華北高速公路首座鋼工字梁橋。南水北調特大橋現場工字鋼引橋南水北調特大橋波形鋼腹板掛籃施工南水北調特大橋合龍南水北調特大橋合龍 建成后的南水北調特大橋 2、南水北調特大橋橋面采用了熱壓式瀝青混凝土橋面鋪裝結構層,特點:(1)粘彈性材料,懸浮級配,6、變形能力強,密實不透水,與橋面板追隨性好;(2)高、低溫性能優異,高溫性能動穩定度4296次/mm。低溫性能,低溫彎曲應變(-10)5121;(3)常規設備施工,與改性瀝青施工工藝相同;(4)防水粘層采用水性環氧乳化瀝青,具有強度高(拉拔強度大于1.0MPa,粘結強度大于1.2MPa),高溫不軟低溫柔韌,可快速上車的特點。3、全線路面中面層采用膠粉/SBS改性瀝青,實現廢舊輪胎再利用,同時提高了路面的行車舒適性和耐久性。同時對大摻量膠粉/SBS改性瀝青進行試驗應用,最高膠粉摻量達到30%。其中有5公里試驗段,上中下瀝青面層均采用膠粉/SBS改性瀝青,在國內尚屬首次。大摻量膠粉/SBS改性瀝青試7、驗段4、水穩層大厚度大寬度整體成型攤鋪壓實施工,本項目部分段落路面基層采用28cm+26cm兩層大厚度全幅攤鋪。水泥穩定碎石大厚度全幅攤鋪 5、在本項目中應用了900m“中央分隔帶混凝土整體式護欄”試驗段;6、本項目開發的新型混凝土活動護欄,充分利用了混凝土護欄的自重大的優勢,采用地錨柱式混凝土單元連接方式,即保證了混凝各單元的整體受力,又把碰撞力有效傳遞到地面,護欄防撞能力大幅提升,防撞能力在SA級以上。護欄通過內置升降和移動系統,實現護欄的快速方便移動,兩個成年人可在10min內開啟10m長度以上。且發生碰撞破壞后可僅對破壞的護欄單元更換,大幅減少維修工作量和費用;7、運用“海綿城市”的理8、念和技術,對服務區中進行海綿化、生態化技術試驗應用,將安國服務區打造成綠色低碳、環境友好、遇雨不積水的“生態服務區”。生態服務區采用新型透水路面材料凈化再利用 8 8、超高強鋼筋的應用:、超高強鋼筋的應用:本項目采用等強度替換原則將HRB500高強鋼筋應用于實際工程中。所選七座橋梁如下:K90+950.8 G107分離立交、K94+499銀河大道分離立交、定州北互通AK0+199.250匝道橋、定州北互通AK1+173.500匝道橋、博野互通AK0+197 匝道橋、博野互通AK1+256.5 匝道橋、蠡縣互通AK0+696.2 匝道橋。在博野服務區綜合樓的梁、板、柱采用等面積替換原則應用了HR9、B600超高強鋼筋。9 9、被動式服務區建筑:、被動式服務區建筑:在高速公路沿線建筑的節能設計過程中,既要充分認識現代化高速公路建筑“高效”、“時速”的綜合特征,又要在重視其使用功能的同時,綜合考慮能源節約,自然環境協調等各個方面進行優化設計。BIM設計建模設計與施工模型共享成本管理實時動態進度管理4D(3D模型+時間)施工模擬安全與質量管理項目檔案管理BIM與GIS(地理信息系統)施工管理三、三、BIMBIM應用應用情況(一)(一)BIMBIM設計模型設計模型(二)整體線路的宏觀管理二)整體線路的宏觀管理線路布局及整體進度展示與進度模擬基于宏觀BIM施工模型,可在地圖上展示公路工程的整體線路10、布局,并用不同顏色標識各個標段的施工進度,支持中高層管理者快速了解項目基本情況和施工進展。同時也支持整體線路的進度模擬。(三)(三)整體線路的宏觀管理整體線路的宏觀管理項目建設歷史查詢首先在時間軸上標出項目的開工、竣工和及其他里程碑節點,展示項目的建設歷史。當用戶選擇任意里程碑時間點,查詢該時間點上各項工作的完成情況,以及上一里程碑至該時刻之間,完成的主要工作及其工程量和成本,支持高層管理者快速了解和展示項目的建設歷史,把握整體建設過程和資金流。(四)各個標段的中觀管理四)各個標段的中觀管理標段線路布局及施工進度展示用簡化的3D模型和文字標識標段的線路布局和所含的道路、隧道和橋梁,用不同顏色分11、別表示各部分的未施工、施工中和已完成等施工狀態,并突出施工中的部分,為中、高層管理者快速了解某標段的基本情況及施工狀態提供可視化的管理平臺。(五)五)重點工程的重點工程的精細管理精細管理施工過程模擬基于精細施工BIM模型的4D施工模擬,能夠直觀展示重點建設工程的施工流程,從而輔助該類工程的進度管理與控制。進度對比分析通過將施工計劃和實際進度錄入BIM模型,實現了施工過程可視化,并用于分析施工進度的執行情況,輔助施工進度管理。質量安全管理整改前整改后質量安全管理質量安全管理施工檔案管理數據監測右右幅幅左左幅幅南水北調特大橋南水北調特大橋指揮中心四四、價值與創新、價值與創新 首次將首次將BIMBI12、M與與GISGIS集成應用于高速公路工程建設集成應用于高速公路工程建設研究BIM與GIS模型集成與融合技術,創建基于BIM和GIS的多細度模型,可有效解決長線工程BIM表現和應用的技術難點,為高速公路工程建設的BIM應用和信息化管理提供新的理論、方法和技術 為高速公路工程施工提供新的管理手段為高速公路工程施工提供新的管理手段基于BS(網頁端)、CS(電腦端)、手機端混合架構,研究跨平臺的高速公路工程數據集成與信息管理技術,可實現高速公路施工進度、質量、資源、成本的集成、動態和可視化協同管理 為提升高速公路施工質量管理水平提供新為提升高速公路施工質量管理水平提供新方法方法引入物聯網、智能傳感技術13、等技術,在BIM與GIS集成的基礎上,實現基于物聯網的施工數字化管理,為進一步實現高速公路課題全生命期管理奠定基礎,為提升高速公路施工質量管理水平提供新方法價值 高速公路工程高速公路工程BIMBIM與與GISGIS數據集成技術數據集成技術高速公路工程BIM與GIS的數據特征研究;基于GIS的線路模型與基于BIM的橋隧工程模型的集成方法。高速公路工程建設跨平臺信息管理技術高速公路工程建設跨平臺信息管理技術BS與CS及手機端混合架構技術;高速公路工程跨平臺信息管理方式與方法。高速公路工程多參與方協同管理技術高速公路工程多參與方協同管理技術高速公路多參與方遠程協同工作環境;高速公路多參與方協同管理方法與流程;高速公路多參與方協同管理技術。基于基于BIMBIM與與數字監測數字監測的高速公路的高速公路安全安全管理管理BIM與監測信息集成技術與方法創新點謝 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