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稿)(47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899768
2024-03-08
47頁
12.78MB
1、南通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南通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2021-2035)公示稿公示稿2024.22024.201歷史文化價值歷史文化價值保護原則、目標與框架保護原則、目標與框架總則總則市域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市域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市區格局風貌保護市區格局風貌保護歷史城區、街區保護歷史城區、街區保護文物古跡文物古跡保護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文化遺產利用規劃文化遺產利用規劃0607080902030405目目 錄錄01總則總則1.11.1指導思想指導思想1.21.2規劃范圍規劃范圍1.31.3規劃期限規劃期限1.1 指導思想指導思想以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2、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報告和在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座談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加強城鄉建設中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建好用好國家文化公園”“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等重要指示精神,以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導向,樹立科學的保護理念,堅持正確的保護方法,切實保護好南通的歷史文化遺產。積極落實中辦國辦關于在城鄉建設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意見和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響應國家歷史文化保護傳承新要求。堅持應3、保盡保、以用促保,賡續歷史文脈,提升城市活力,讓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為一體,在保護基礎上加強研究闡釋,挖掘歷史文化遺產的歷史故事、文化價值與精神內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張謇在興辦實業的同時,積極興辦教育和社會公益事業,造福鄉梓,幫助群眾,影響深遠,是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先賢和楷模。張謇的事跡很有教育意義,要把這里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讓更多人特別是廣大青少年受到教育,堅定四個自信”的要求,進一步銜接南通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積極推進文化強市建設,促進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傳統文化傳承弘揚。深入挖掘南通的城市文化精神,展示南通優秀文化,講好南通故事,體現南通市第十三次4、黨代會提出的“一樞紐五城市”的城市發展定位。1.2 規劃范圍規劃范圍規劃范圍為南通市行政轄區范圍,總面積8955平方公里。本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其中近期2021-2025年。1.3 規劃期限規劃期限02歷史文化價值歷史文化價值l南通是江海文化標桿,鹽墾、海絲、移民特色突出的門戶之城南通是江海文化標桿,鹽墾、海絲、移民特色突出的門戶之城l南通是近代模范城市,張謇實業救國精神體現之城南通是近代模范城市,張謇實業救國精神體現之城南通是在張謇愛國、實干、開放視野精神影響下,第一個由中國人系統規劃建設經營的近代城市,在中國城市建設史上獨一無二。唐閘工業鎮的發展、一城三鎮格局的形成、濱海墾牧區5、的開辦對中國民族產業發展、民族城市建設均有深遠影響,南通當之無愧是中國近代城市模范。南通在江海交匯的獨特自然環境影響下,鹽業、漁業、紡織、糧業等產業,及農墾、水利與交通方式具有典型的地方獨特性。南通又是大運河體系與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銜接節點,在中國的對外貿易、交通轉運和與古代日韓交流方面具有重要歷史作用,并在近代與上海城市發展產生重要互動。掘港國清寺唐代遺址和唐船遺址見證了南通作為中國古代重要港口城市的歷史。歷史文化價值歷史文化價值歷史文化價值歷史文化價值l南通是智慧營城典范,順應自然的城鄉建設實踐之城南通是智慧營城典范,順應自然的城鄉建設實踐之城l南通是趕潮開先之地,勇于開拓、抗侮不屈的革命6、之城南通是趕潮開先之地,勇于開拓、抗侮不屈的革命之城南通的文人氣質、士紳情節、抗侮士氣構成城市獨特的歷史人文內涵。敢為天下先的創業精神與積極獻身的革命精神成為南通的城市精神。南通由城及鄉處處體現著順應自然、改造自然的生存與發展智慧。從古至今的理水、墾殖,形成了多樣的水鄉特征和大地景觀,成為蘇東城鄉發展的典范區域。南通老城“城河相擁”的格局體現了古代中國城市營建智慧,近代后又以一城兩貌特色和諧融為一體。03保護原則、目標與框架保護原則、目標與框架3.13.1保護原則保護原則3.23.2保護目標保護目標3.33.3保護框架保護框架3.1 保護原則保護原則1、真實性原則。2、完整性原則。3、合理利用7、原則。4、生活延續原則。江海文化、張謇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基本融入城鄉發展建設,南通文化自信得到明顯提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社會經濟發展全面融合,南通文化價值和精神得到彰顯和發揚。3.2 保護目標保護目標3.3 保護框架保護框架南通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內容分為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遺產2個部分,其中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內容為:保護區域整體自然環境及文化基底,保護大運河等文化廊道;保護歷史城、鎮、村的聚落體系;保護反映南通古代江海文化、近代張謇營城文化、紅色文化等特色文化的相關遺產。保護城市空間特色與南通一城三鎮格局和各片城市格局;保護重要的視廊;保護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地段的格局特色、歷史風貌;保護各級文8、物保護單位、一般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筑、傳統風貌建筑、工業遺產和歷史環境要素。04市域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市域歷史文化遺產保護4.14.1市域保護格局市域保護格局4.24.2自然與文化基底保護自然與文化基底保護4.34.3文化單元保護文化單元保護4.44.4文化廊道保護文化廊道保護4.54.5歷史聚落保護歷史聚落保護4.64.6其他主題遺產保護其他主題遺產保護4.1 保護格局保護格局構建構建“一主兩次多點、三廊三片一主兩次多點、三廊三片”歷史文化空間保護格局歷史文化空間保護格局市域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框架圖l 一個文化核心:南通歷史城區l 兩個文化次核心:如皋和海門l 多個文化節點:歷史文化名鎮名村、9、傳統村落等歷史聚落一主、兩次、多點一主、兩次、多點l 大運河文化廊道l 捍海墾牧景觀廊道l 沿江港運文化廊道三廊三廊l 胡逗洲文化單元l 如海文化單元l 沙地文化單元三片三片4.2 自然與文化基底保護自然與文化基底保護江北水鄉基底保護江北水鄉基底保護保護南通的三角洲水鄉特色,保護主要水網體系。特色風貌區保護特色風貌區保護應保持水網與周邊田園空間交織的空間特色,保護水系生態、維持水網形態和水系容量,嚴格控制水系周邊建設活動。里下河里下河石港石港水鄉湖蕩特色風貌區三余三余海復海復應保護網格化布局并與水利工程相結合的圩田墾牧地景,保護與之相關的水利設施,保持棉糧為主體作物,加強對沙地圩田農業系統進行10、展示和闡釋。墾牧特色風貌區三余三余海復海復4.3 文化單元保護文化單元保護劃定胡逗洲文化單元、如海文化單元和沙地文化單元劃定胡逗洲文化單元、如海文化單元和沙地文化單元l 應加強南通歷史城區、石港、西亭、余西等歷史上具有突出地位且資源保存較豐富的重要節點的保護,保護水鄉田園特征,保持城市組團間農業和綠地分隔。l 保護體現“沙洲交匯文化”的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胡逗洲文化單元胡逗洲文化單元l 應加強如皋名城、白蒲、栟茶、曲塘、丁堰、石莊、豐利、馬塘、丁所等歷史聚落保護;保護青墩遺址、吉家墩遺址、古運鹽河徐家橋遺址,進一步挖掘和整理江海平原原始文化、遠古文明交流。l 保護大運河沿線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和11、挖掘以國清寺遺址為代表的海上絲綢之路文化。l 保護里下河內水漁文化,保護特色水網格局和漁業、農耕民俗文化。l 保護紅色文化。如海如海文化單元文化單元l 應加強余東、三廠、三余、海復等歷史聚落保護。l 加強濱海墾牧文化保護,重點以垾海堤、墾牧村鎮和墾牧地景為載體,保護鹽墾生產技術和鹽民生活習俗等相關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擋浪墻等近代水利遺產,保護灶、墩等鹽文化相關地名。l 保護濱海環境和海洋漁文化相關遺產。l 保護“沙地文化”特色,以沙地建筑、方言、沙地民俗、禮儀、手工技藝等為載體,強化沙地文化品牌。保護沙地人的民間習俗、土布、曲藝等非物質文化。沙地沙地文化單元文化單元4.4 文化廊道保護文化廊道12、保護l 以鹽文化為核心,物質遺存保護為基礎,結合文化旅游、鄉村振興,構建“一帶引領、二支溝通、一脈聯動”的大運河文化廊道體系。l 進一步挖掘沿線文化遺產資源,通過對水系廊道的系統整治,改善水系兩側景觀環境,保護遺產資源并系統展示,構建生態休閑游憩系統和歷史人文走廊。大運河文化廊道保護大運河文化廊道保護l 以古代捍海堤、鹽場和近代墾牧區為依托,以沿堤城鎮和墾牧鎮為核心,加強對濱海文化遺產系統性挖掘、保護和展示。捍海墾牧景觀廊道保護捍海墾牧景觀廊道保護l 結合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南通段建設,開展南通全域長江文化相關資源調查。加強對天生港、青龍港現存遺產保護,挖掘南通港有價值的工業資源,豐富南通文化資源13、。保護長江生態,建設濱江生態岸線,將生態保育、地方非物質文化與文化旅游有機結合,展示古代江港運輸文化和近代江灘圍墾文化。沿江港運文化廊道保護沿江港運文化廊道保護l 保護與防浪保塌、水利治理相關的水利工程遺產,包括古代的捍海堤、避潮墩、涵閘、水關、橋梁,近代的擋浪墻、水閘、涵洞、水楗等,展現南通完善的水利工程體系。水利工程遺產保護水利工程遺產保護l 保護2個歷史文化名城,包括南通歷史文化名城和如皋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保護4個歷史文化名鎮,其中中國歷史文化名鎮2個,為余東鎮和栟茶鎮,省級歷史文化名鎮2個,為白蒲鎮和丁堰鎮;保護1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為二甲鎮余西村。l 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應單獨編制保14、護規劃,并根據規劃進行保護。市域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市域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l 保護3個中國傳統村落,包括二甲鎮余西村余西居、石港鎮廣濟橋社區和南莫鎮唐莊村唐莊。保護20個省級傳統村落,包括如城街道顧莊社區顧莊、石莊鎮石莊社區鳳鳴、四甲鎮四甲村四甲壩、常樂鎮頤生村頤生、李堡鎮丁所村丁家所、十總鎮騎岸社區騎岸居、正余鎮王灶河村王灶河老街、城北街道平園池村藕池莊、白蒲鎮林梓社區林梓、石莊鎮張楊園社區張楊園、江安鎮周莊社區賁家巷、大豫鎮南坎社區南坎、合作鎮二滧鎮村二滧鎮中心村、余東鎮新富村漁業、余東鎮土地堂、寅陽鎮江夏北路村、長沙鎮北坎村環坎、大豫鎮大同村通如橋、長江鎮楊洲社區范湖洲、角斜鎮15、角斜村角斜二村。4.5 歷史聚落保護歷史聚落保護l 建議將歷史遺存較多,同時文化底蘊深厚的常樂鎮、曲塘鎮和石莊鎮申報為歷史文化名鎮。傳統村落保護傳統村落保護建議申報歷史文化名鎮建議申報歷史文化名鎮其他歷史市鎮保護其他歷史市鎮保護l 對未列為歷史文化名鎮,但具有較重要歷史地位,又保存有一定歷史文化資源的歷史市鎮,應延續傳統格局、保護重要傳統建筑、并保護民間文化與傳統習俗。歷史市鎮包括:豐利、西亭、馬塘、三余、海復、呂四港、曹家。4.5 歷史聚落保護歷史聚落保護4.6 其他主題遺產保護其他主題遺產保護古人類文化遺產保護古人類文化遺產保護青墩遺址、吉家墩遺址等古人類文化遺產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16、法的要求進行保護。海上絲綢之路遺產保護海上絲綢之路遺產保護重點保護國清寺遺址、古運鹽河徐家橋遺址、唐船遺址等海絲文化重要節點,建設遺址展示場館、設立文化標識、提升遺址環境品質。紅色文化遺產保護紅色文化遺產保護重點保護海安、如皋、南通、李堡、栟茶、角斜、海復、曹家等資源集中的城鎮。建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與紅色旅游經典景區,組織紅色文化經典線路。05市區格局風貌保護市區格局風貌保護市區格局風貌保護市區格局風貌保護構建構建“城鎮城鎮-廊道廊道-圩田圩田”的保護格局的保護格局以南通歷史城區為核心,通過運河水系統和近代公路,串聯金沙、海門、余東、三余、石港等文化資源集中區,整體展示市區歷史文化特色。保17、護城市外圍特色水網環境、田園和村鎮聚落等構成系統的圩田水鄉基底,形成城市外圍連續的生態屏障。保護核心文化片區保護核心文化片區核心文化片區是歷史文化資源集中區域,應加強成組成片保護,強化片區特色。海門片區海門片區近代產業實踐余東片區余東片區古代鹽業文化三余片區三余片區近代墾牧文化石港片區石港片區水鄉田園文化金沙片區金沙片區南通文化融合特點南通歷史城區南通歷史城區古代通州城和近代張謇營城的城建特色重點展現名城價值核心闡釋市區格局風貌保護市區格局風貌保護保護水路和陸路空間廊道保護水路和陸路空間廊道水路空間廊道包括通揚運河、老通呂運河、九圩港、馬豐河、運鹽河。陸路廊道包括城閘路、港閘路、城港路、城山路18、通啟公路、如海公路。確定市區保護與引導分區確定市區保護與引導分區結合國土空間規劃城鎮發展邊界劃定,確定市區保護與控制分區,包括:城鎮保護區和風貌引導區。其他區域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中不作特殊要求。市區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框架圖06歷史城區、街區保護歷史城區、街區保護6.16.1一城三鎮整體保護一城三鎮整體保護6.26.2主城片的保護主城片的保護6.36.3唐閘片的保護唐閘片的保護6.46.4歷史文化街區與歷史地段保護歷史文化街區與歷史地段保護6.1 一城三鎮整體保護一城三鎮整體保護突出一城三鎮各片特色,避免展示內容同質化突出一城三鎮各片特色,避免展示內容同質化主城片集中展示古代通州城和張謇城建成就19、;唐閘片、天生港片集中展示張謇工業成就;狼山風景名勝區展現近代郊野城市休閑特色。保護一城三鎮聯系廊道保護一城三鎮聯系廊道保護鐘秀山北五山北極閣光孝塔州治南大街江山門南門外大街新南門狼山南五山的古代通州城城市格局特色。通過城山河、城山路、通揚運河、城閘路、港閘河、港閘路、城港路等歷史水系和道路,保護近代一城三鎮聯系廊道。南通歷史城區保護區劃圖6.2 主城片的保護主城片的保護歷史城區主城片包括濠河環繞的古代通州城、近代濠南地區、文峰塔周邊和桃塢路沿線。范圍東至濠東路及文峰塔院、紡織博物館、文峰公園、文峰飯店地塊東側,南至青年路,西至躍龍路、惠中巷、姚港路、濠西路,北至濠北路,面積為331.8公頃。20、歷史城區主城片整體格局保護圖6.2 主城片的保護主城片的保護整體格局保護整體格局保護保護一城兩貌的整體風貌特色保護一城兩貌的整體風貌特色l 以環城南路為界,北側強化傳統風貌特征,南側強化近代風貌特征。保護和強化城市軸線空間保護和強化城市軸線空間l 保護以南大街為中軸,東西兩側歷史公建對應布局的格局。l 以現存物質遺產為載體,優化周邊景觀環境,突出遺產要素。l 保護傳統丁字軸疊加近代橫軸形成的“干”字形軸線空間。保護城河相擁的傳統州城格局保護城河相擁的傳統州城格局l 保護城河相依、人文與水綠相融的景觀特色。保護日字形濠河水系及周邊環境。延續環城路尺度,保護和增加沿路綠化,并結合濠河水系與濱水空間21、優化環境,凸顯邊界形態。保護歷史標志物和景觀視廊保護歷史標志物和景觀視廊l 保護鐘樓譙樓、光孝塔、文峰塔三者互相眺望的視廊,通過近景、視廊前景和視廊背景控制來保護其歷史空間關系。l 保護地段標志物文廟、興化禪寺、太平興國教寺、總商會、濠陽小筑、伶工學社、五松別業,通過周邊建設的高度和風貌控制、增加開放空間、優化環境來保護這些標志物在局部地段的突出地位。歷史街道歷史街道/街巷保護街巷保護建筑高度控制建筑高度控制建筑風貌控制建筑風貌控制6.2 主城片的保護主城片的保護l 環城南路北側的老城西半部分(不包含南大街兩側)為傳統風貌引導區。環城南路至西寺路、東寺路、鐘秀路之間區域及含桃塢路兩側為近代風貌22、引導區。l 南大街兩側為現代商業風貌區,應體現簡潔現代風格。l 其他區域可體現簡潔現代風格,注意與周邊環境協調。l 保護歷史城區“干”字骨架以及縱橫分布但順勢變化的街巷體系特色。l 為了保護歷史城區空間格局特征,通過整體空間、視廊、保護對象、城市發展軸線的綜合分析,對建設高度進行控制。6.2 主城片的保護主城片的保護發展定位發展定位功能提升功能提升l 主城片是南通歷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南通的歷史中心、文化中心、傳統商業中心和文化旅游區。l 延續和強化干字形城市歷史軸線,以商業功能為主的同時,在關鍵節點增加文化展示、開放空間。l 構建三大文化核心。南通博物苑為文博核心,五公園為景觀核心,鐘樓、譙樓23、為古州城核心。l 提升濠河景觀環境品質,完善公共空間系統組織。l 延續居住功能,避免老城空心化,改善歷史街區居住品質,增加為居民服務的社區商業設施、文化活動設施、公共開放空間和市政基礎設施。6.2 主城片的保護主城片的保護交通體系完善交通體系完善基礎設施保障基礎設施保障l 優先發展公共交通,采取公共主導、慢行補充的交通模式,減少主城片的穿越性交通。l 提高公共交通的可達性和服務品質,交通組織以疏導為主。l 改善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環境,嚴格控制拓寬現有道路。l 積極改善給排水、電力、通信、燃氣、環衛等市政基礎設施,設施建設應與歷史風貌、用地布局功能、道路交通等統籌協調。當市政設施及管線布置與保護要24、求發生矛盾時,應在滿足保護和安全的前提下,采取適宜的技術措施進行處理。l 應健全防災安全體系,重視火災及其他次生災害的防治。制定應急處置預案,通過人防、物防、技防等手段,加強歷史城區防災救災能力,增加小型消防車配備、增設監控和消防設施,定期組織歷史城區居民和就業人員參加消防教育培訓。6.3 唐閘片的保護唐閘片的保護歷史城區(唐閘片)整體格局保護圖歷史城區唐閘片包括構成近代唐閘工業鎮的工廠、倉儲、街市、宿舍、學校、公園等完整的城鎮格局。范圍東至公園路、資生路,南至厚生路、新華路,西至大生路,北至棉機路,面積為209.48公頃。整體格局保護整體格局保護歷史街道歷史街道/街巷保護街巷保護建筑高度與視25、線控制建筑高度與視線控制l 保護以通揚運河為軸形成的一河兩岸空間關系,保護沿河景觀和碼頭設施。l 延續南北市街、西市街,以及河東路、公園路組成的運河兩岸雙“T”形結構,延續沿線公共功能。保護街道空間尺度,適當保持街道界面連續性和豐富性。保護楊家灣、大洋橋頭、唐閘公園等重要空間節點,通過標識牌、雕塑等方式加強歷史信息展示。6.3 唐閘片的保護唐閘片的保護l 保護歷史城區東西向暢通,南北向聯系的街巷空間關系,以北市街、南市街、高岸街、興隆街、河東北路、河東南路、公園路為主要街巷,其他街巷為次要街巷,街巷之間縱橫交錯,主次分明。l 根據各廠區遺產建筑高度和產業特點確定高度控制標準,形成高低錯落的天際26、輪廓線。l 保護通揚運河沿河兩岸重要景觀標志間的視線通暢。建筑風貌控制建筑風貌控制6.3 唐閘片的保護唐閘片的保護l 唐閘以近現代風格為主體,重點區域可適當延續唐閘近代以清水磚墻或粉墻為基調、紅磚為綴飾的中西合璧的風格特點。現代工業建筑應延續保留時代特點,不刻意仿古。l 其他區域內新建筑可采用簡潔現代風格,適當增加近代風格元素作為裝飾細節。6.3 唐閘片的保護唐閘片的保護發展定位發展定位功能提升功能提升l 沿通揚運河形成唐閘工業文化景觀帶,展示歷史文化,組織文化展示、文化商業等公共功能。l 大生紗廠是唐閘的文化博覽核心,結合原面粉廠、油廠、紙廠形成唐閘工業文化展示區。l 河東以公園路為軸線,保27、留中小學和唐閘公園,形成服務周邊社區的公共服務核心。唐閘片整體構建工業文化博物院唐閘片整體構建工業文化博物院l 集中展示唐閘工業鎮的歷史文化、產業特色。l 以文化博覽、休閑、會議培訓、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居住生活功能為主導。6.3 唐閘片的保護唐閘片的保護交通體系完善交通體系完善基礎設施保障基礎設施保障l 積極改善給排水、電力、通信、燃氣、熱力環衛等市政基礎設施,設施建設應與歷史風貌、用地布局功能、道路交通等統籌協調。對明裝管線應加強安全防護,并考慮與周邊環境的美觀協調。l 應健全防災安全體系,重視火災及其他次生災害的防治。制定應急處置預案,通過人防、物防、技防等手段,加強歷史城區防災救災能力,28、加強河東部分消防救援能力,增設監控和消防設施,定期組織居民和就業人員參消防教育培訓。l 歷史街道保持現狀道路寬度,延續歷史風貌。通過增加道路密度、增加地塊間的聯系,緩解交通壓力,提升可達性。西南營歷史文化街區西南營歷史文化街區寺街歷史文化街區寺街歷史文化街區6.4 歷史文化街區與歷史地段保護歷史文化街區與歷史地段保護保留保留4 4片歷史文化街區片歷史文化街區濠南歷史文化街區濠南歷史文化街區唐閘歷史文化街區唐閘歷史文化街區保留保留2 2處歷史地段,增加劃定處歷史地段,增加劃定1 1處歷史地段處歷史地段6.4 歷史文化街區與歷史地段保護歷史文化街區與歷史地段保護保留保留新港鎮歷史地段新港鎮歷史地段29、天生港澤生街歷史地段天生港澤生街歷史地段6.4 歷史文化街區與歷史地段保護歷史文化街區與歷史地段保護三廠歷史地段三廠歷史地段增加劃定增加劃定07文物古跡保護文物古跡保護7.17.1不可移動文物與古樹名木保護不可移動文物與古樹名木保護7.27.2歷史建筑與工業遺產保護歷史建筑與工業遺產保護7.1 不可移動文物與古樹名木保護不可移動文物與古樹名木保護保護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各級文物保護單位303303處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處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8處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56處縣(市、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08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各級文物保護單位303303處處保護公布一般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公布一般不可30、移動文物103103處處保護十八里河口地下文物埋藏區保護十八里河口地下文物埋藏區保護不可移動革命文物保護不可移動革命文物4040處處保護城市古樹名木保護城市古樹名木335335棵棵7.2 歷史建筑與工業遺產保護歷史建筑與工業遺產保護保護歷史建筑保護歷史建筑保護國家工業遺產大生紗廠保護國家工業遺產大生紗廠保護其他有價值的工業資源保護其他有價值的工業資源保護傳統風貌建筑保護傳統風貌建筑保護古井、橋梁、駁岸、碼頭、樹木等環境要素保護古井、橋梁、駁岸、碼頭、樹木等環境要素市公布歷史建筑57處區縣公布歷史建筑113處歷史建筑后備資源歷史建筑后備資源3737處處公布歷史建筑公布歷史建筑170170處處0831、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保護原則保護原則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指導方針,堅持真實性、整體性和傳承性的保護原則。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城鄉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維護、傳承文化傳統,提升全民素質,展現南通歷史文化名城特色。建立分級分類保護措施建立分級分類保護措施保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古琴藝術。保護南通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148項;其中包括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2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53項。建立各級保護名錄和檔案庫,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真實、系統和全面的記錄。針對不同的非物質文化類型,組32、織多樣的展示活動方式。杖頭木偶戲板鷂風箏通派盆景鼓勵建立非遺博物館鼓勵建立非遺博物館對民眾基礎較強、有一定社會需求的非對民眾基礎較強、有一定社會需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加強生產性保護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加強生產性保護建立項目、傳承人、傳承基地相結合的建立項目、傳承人、傳承基地相結合的保護模式保護模式加強文化傳承和傳播加強文化傳承和傳播加強地名文化保護與傳承加強地名文化保護與傳承09文化遺產利用規劃文化遺產利用規劃9.19.1全域文化遺產展示與闡釋全域文化遺產展示與闡釋9.29.2一城三鎮文化遺產利用一城三鎮文化遺產利用9.39.3文物古跡和歷史建筑活化利用文物古跡和歷史建筑活化利用9.1 全域33、文化遺產展示與闡釋全域文化遺產展示與闡釋構建南通區域文化遺產展示與闡釋框架構建南通區域文化遺產展示與闡釋框架整合市域范圍現有資源點,統籌展示內容,構建全域的文化遺產展示利用框架。加強遺產闡釋,講好文化故事。在堅持展示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積極開發、合理利用各類文化遺產資源,促進文化及旅游產業的積極發展。加強對江海文化、近代張謇營城文化、紅色文化3項總主題的闡釋。根據文化圈特色,通過文化展示與闡釋單元對不同的文化類型進行綜合展示與利用。市域歷史文化遺產闡釋框架圖9.1 全域文化遺產展示與闡釋全域文化遺產展示與闡釋胡逗洲文化闡釋與展示單元:胡逗洲文化闡釋與展示單元:側重闡釋從古至今通州34、營城智慧和中國近代第一城的故事如海江淮文化闡釋與展示單元:如海江淮文化闡釋與展示單元:側重闡釋運河文化、農耕捕魚文化和文化多元文化交融的故事沙地文化闡釋與展示單元:沙地文化闡釋與展示單元:側重闡釋濱海墾牧文化、鹽文化和移民文化文化闡釋與展示單元文化闡釋與展示單元大運河文化展示線路大運河文化展示線路捍海墾牧文化展示線路捍海墾牧文化展示線路沿江港口文化展示線路沿江港口文化展示線路紅色文化展示線路紅色文化展示線路文化展示線路文化展示線路歷史聚落歷史聚落古遺址古遺址生態景觀生態景觀文化展示節點文化展示節點9.2 一城三鎮文化遺產利用一城三鎮文化遺產利用圍繞一城三鎮形成文化遺產展示片區圍繞一城三鎮形成文35、化遺產展示片區通過重要歷史水系、道路聯系各展示片區通過重要歷史水系、道路聯系各展示片區一城兩貌城建特色一城兩貌城建特色展現古代通州城和近代南通城市文化特色近代工業展示近代工業展示突出工業城鎮特色近代城市休閑近代城市休閑突出文化、生態、休閑特色主城片展示主城片展示唐閘、天生港片展示唐閘、天生港片展示狼山片展示狼山片展示通揚運河通揚運河城山河城山河港閘河港閘河水路聯系水路聯系城閘路城閘路城山路城山路港閘路港閘路城港路城港路陸路聯系陸路聯系市域歷史文化遺產闡釋框架圖9.3 文物古跡和歷史建筑活化利用文物古跡和歷史建筑活化利用鼓勵對各類文物古跡進行合理的多元化利用,優先發鼓勵對各類文物古跡進行合理的多元化利用,優先發展公共文化、社會服務功能,促進文旅融合和文化產業展公共文化、社會服務功能,促進文旅融合和文化產業發展,加強其對公眾開放力度。發展,加強其對公眾開放力度。加強對名人故居和工業資源的展示利用,拓展展示主加強對名人故居和工業資源的展示利用,拓展展示主體,推動社會行業參加。體,推動社會行業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