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結構工程鋼筋連續、預熱、閃光對焊施工作業指導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t***
編號:901947
2024-03-20
6頁
25.07KB
1、混凝土結構工程鋼筋連續、預熱、閃光對焊施工作業指導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發 布: 二XX年X月鋼筋閃光對焊作業指導書1.0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本作業指導書規定了鋼筋的對焊工藝、焊接工藝參數選擇及質量要求等。本作業指導書適用于xxxx工程公司。2.0引用標準:JGJ1884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GB5020492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J30188建筑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3.0技術術語: 表示一級鋼,表示二級鋼,d表示鋼筋直徑。4.0閃光對焊工藝4.1閃光對焊分為連續閃光焊、預熱閃光焊和閃光預熱閃光焊三種,具2、體對焊工藝方法如下:連續閃光焊:將工件夾緊在鉗口上,接通電源后,使工件逐漸移近,端面局部接觸;工件端面的接觸點在高電流作用下迅速熔化、蒸發、爆破,呈高溫粒狀金屬從焊口內高速飛濺出來,當舊的接觸點爆破后又形成新的接觸點,這就形成一個連續不斷的爆破過程,并伴隨著工件金屬的燒損,因而稱之為燒化或閃光過程。為了保證連續不斷的閃光,隨著金屬的燒損,工件需要連續不斷地送進,即以一定的送進速度來適應焊接過程的熔化速度。工件經過一定時間的燒化,使其焊口達到一定的溫度,并使熱量擴散到焊口兩邊,形成一個具有一定寬度的溫度區,然后在撞擊式的頂鍛壓力作用下液態金屬排擠在焊口之外,使工件焊合在一起,并在焊口周圍形成大量3、的毛刺;由于熱影響區較窄,故在結合面周圍形成較小的凸起,鋼筋最大直徑為:級鋼20, 級鋼18,級鋼16。預熱閃光焊:也就是在連續閃光焊前附加預熱階段,即將夾緊的兩個工件,在電源閉合后開始以較小的壓力接觸,然后又離開,這樣不斷地斷開又接觸,每接觸一次,由于接觸電阻及工件內部電阻使焊接區加熱,拉開時產生瞬時閃光。經上述反復多次,接頭溫度逐漸升高形成預熱階段。焊件達到預熱溫度后進入閃光階段,隨后以頂鍛而結束。鋼筋直徑較粗時,宜采用預熱閃光焊。閃光預熱閃光焊:在鋼筋閃光對焊中,鋼筋多數采用切斷機斷料,斷部易出現壓傷痕跡,個別呈馬蹄形,有時原料端不直和不夠平整,這時宜采用閃光預熱閃光焊,此方法就是在預熱4、閃光之前,預加閃光階段,其目的就是把鋼筋端部壓傷部分去,使其端面達到比較平整,使整個斷面上加熱溫度比較均勻。4.2焊接工藝參數選擇:調伸長度:它影響加熱條件和塑性變形,選擇原則是從減少向電極的散熱、確保頂鍛時焊件加熱部分的剛度、以及焊口加工的可能性等方面考慮。當長度過小,隨向電極散熱的增加易使加熱區變窄,不利于塑性變形,頂鍛時所需壓力較大;當長度過大時,則使加熱區變寬,電能消耗大;當焊件較細時容易產生彎曲。調伸長度取值為:級鋼筋為0.751.25d,級鋼筋為1.01.5d,直徑較小的鋼筋宜取較大的值。閃光留量:即燒化留量,為了滿足焊件均勻加熱的要求。若采用余熱閃光焊,則其燒化留量可比較連續閃光5、焊時小30%50%,若焊件直徑較粗,則閃光留量要增大。鋼筋采用連續閃光焊的燒化留量等于兩鋼筋切斷時嚴重壓傷部分之和另加8毫米,預熱閃光焊時燒化留量為810毫米,閃光預熱閃光焊時,一次燒化留量等于兩鋼筋切斷時的嚴重壓傷部分之和,二次燒傷留量不宜大于8毫米,鋼筋越粗,所需的閃光留量越大。閃光速度:閃光速度應隨著鋼筋直徑的增大而降低,在閃光過程中閃光速度由慢到快,一般是從01毫米/秒、1.52.0毫米/秒,閃光時要求穩定張裂,以防止焊縫金屬氧化。頂鍛速度:頂鍛開始的0.1秒內應將鋼筋壓縮23毫米,以使焊口閉合,保護焊縫金屬免受氧化。在火口緊密封閉之后,應在每秒壓縮量不小于6毫米的速度下完成整個頂鍛過6、程,頂鍛速度應愉快愉好。頂鍛壓力:頂鍛力的大小應是保證液體金屬全部擠出、并使焊件對口產生適當的變形的關鍵。頂鍛壓力應隨鋼筋直徑的增大而增加,頂鍛應在足夠大的壓力下快速完成。頂鍛留量:頂鍛留量是指在閃光過程結束,將鋼筋頂鍛壓緊后接頭處擠出金屬而縮短的鋼筋長度。頂鍛留量隨著鋼筋直徑增加而增加,一般連續閃光焊為4.56.5毫米,閃光預熱閃光焊為58毫米。其中有電頂鍛留量約占2/3。焊接變壓器級數選擇:焊接變壓器級數可用調節通過鋼筋端部的焊接電流來控制。焊接的鋼筋直徑大,選擇的變壓器級數要求就高,如UN1100型對焊機,變壓器節數就有有8級。一般在級到級內調節。焊接預熱時間選擇:要根據鋼筋級別及其直徑大小來決定,預熱接觸時間宜介于0.52秒/次內選擇。預熱間隙時間應大于每次預熱的接觸時間。5.0質量要求:5.1焊工必須經培訓考試合格后方能上崗。5.2對焊前必須清除鋼筋端頭150mm范圍內污物及鐵銹。5.3對焊前必須對不同的鋼筋規格、級別先做試驗件,檢驗合格后,才能批量焊接。 5.4鋼筋對焊接頭處彎折不大于4,鋼筋軸線位移不大于0.1d,且不大于2mm,并應做到焊包均勻、無橫向裂紋和燒傷。5.5對焊試樣送檢數量,按深建字(1994)22號文件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