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電廠超臨界燃煤直流鍋爐風壓試驗施工作業指導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t***
編號:901956
2024-03-20
8頁
50.26KB
1、火電廠超臨界燃煤直流鍋爐風壓試驗施工作業指導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發 布: 二XX年X月目 錄1.工程概況及工作量32.依據的圖紙、文件及標準33.作業準備和條件要求34.施工工序關鍵的質量控制點45.作業程序內容46.作業結果檢查驗收應達到的質量標準67.安全措施68.作業人員職責、權限及作業上下工序之間接口要求79.環境保護措施7#3鍋爐風壓試驗1. 工程概況及工作量xx電廠#3爐為xx鍋爐廠超臨界燃煤直流鍋爐,型號為SG1913/25.4M971,單爐膛平衡通風。鍋爐爐膛采用膜式水冷壁密封,頂部采用鰭片式頂棚過2、熱器加爐頂大包密封。鍋爐燃燒系統采用冷一次風正壓直吹式制粉系統。鍋爐煙風系統配兩臺送風機、兩臺引風機、兩臺一次風機、兩臺密封風機、兩臺回轉式空氣預熱器及兩臺電氣除塵器。為了確保鍋爐煙風系統嚴密可靠運行,在鍋爐保溫前(頂棚過熱器除外)必須進行鍋爐煙風系統風壓試驗。2. 依據的圖紙、文件及標準2.1 本工程施工組織總設計及鍋爐專業施工組織設計;2.2 xx鍋爐廠提供的鍋爐安裝及運行說明書;2.3 xx省電力設計院提供的煙風煤管道安裝圖紙;2.4 電力建設施工及驗收技術規范(鍋爐機組篇)DL/T-5047-95;2.5 電力建設施工安全工作規程(火力發電廠部分);2.6 火電施工質量檢驗及評定標準(3、鍋爐篇)1996年版;2.7 磨煤機廠家提供的密封風機資料。3. 作業準備和條件要求3.1 爐膛、后煙井區域鰭片密封完畢。3.2 頂棚過熱器耐火保溫層、二次密封板安裝完畢。3.3 所有吹灰器安裝完成,爐本體所有人孔門、看火孔安裝完成;人孔門、看火孔、吹灰器的孔洞按要求用石棉繩封好。3.4 大風箱、S0FA風箱及連接風道、一次冷風道、二次冷風道、一次熱風道、二次熱風道、本體煙道、除塵器前煙道、除塵器至引風機入口煙道、法蘭、膨脹節和人孔門安裝完成,并作煤油滲透試驗;所有風門、執行機構安裝完成并調試合格;所有密封風管與風道連接處均按要求封好;所有煙風道內部清理干凈。3.5 系統內所有熱工測點管座安裝4、完畢。3.6 爐底水封系統安裝完,液壓關斷門投用,工業水投用。3.7 布置好風壓試驗用的U形管風壓計(如熱工專業爐膛負壓測點調試完后可利用)。3.8 鍋爐燃燒器、油槍安裝完畢(未完可用臨時堵板堵住)。3.9 所有參加風壓試驗的風門擋板的傳動裝置安裝齊全并經過調整,風門傳動裝置動作靈活,開關指示與風門擋板的開關一致,開關位置正確。3.10 空氣預熱器安裝完畢。3.11 鍋爐及煙風系統的保溫構件焊接完畢。3.12 各部位臨時隔離鐵板安裝完成。3.13 煙風道支吊架等按圖紙安裝并調整完畢,消缺驗收合格。3.14 煙風道內外臨時焊件割除并打磨完畢。3.15 密封風機安裝并調試完畢,可以投入運行。4. 5、施工工序關鍵的質量控制點4.1 試驗壓力檢查W點(見證點);4.2 氣密性檢查R點(報告點);4.3 風壓試驗后恢復W點(見證點)。5. 作業程序內容5.1 試驗目的5.1.1 檢查煙風系統管道焊口、爐膛、風機及空預器等設備的密封情況;5.1.2 檢查系統內擋(閘)板門、與設備連接等加石棉繩的法蘭的密封情況;5.1.3 檢查膨脹節、測點的密封情況;5.1.4 檢查爐膛人孔門、檢查孔、爐膛密封情況;5.1.5 檢查煙風系統各種擋板門及其執行機構的運行情況;5.1.6 檢查煙風道的振動情況。5.2 試驗檢查范圍本次風壓試驗主要是爐膛煙風系統:包括鍋爐爐膛、后煙井、空氣預熱器、本體煙道、燃燒器、大風6、箱及SOFA風箱、熱二次風空氣預熱器出口至燃燒器風箱入口段、熱二次風至SOFA風箱的連接風道、熱一次風空氣預熱器出口至磨煤機爐前母管、冷一次風一次風機出口至空氣預熱器入口及爐前冷一次風母管、冷二次風送風機出口至空氣預熱器入口、熱風再循環管、密封風母管、空氣預熱器出口煙道至電除塵器出口、電除塵出口至引風機入口煙道。5.2.1 引風機出口煙道至煙囪入口煙道待送引風機安裝完畢后單獨進行風壓試驗。5.2.2 送粉管道系統主要包括磨煤機、送粉管道磨煤機出口至燃燒器入口、給煤機至磨煤機入口管道、冷一次風一次風機出口至磨煤機調溫風管道,由于還不具備條件,送粉系統的風壓試驗待以后條件成熟后再做。5.2.3 爐7、膛煙風系統風壓試驗壓力為50mmH20。5.2.4 送粉系統風壓試驗壓力為管道實際運行壓力,為10.283KPa。 5.2.5 由于利用送、一次風機及引風機整套啟動進行風壓試驗牽涉面較廣,風壓試驗階段難以具備投用,所以本次風壓試驗將利用密封風機進行,檢驗系統嚴密性、完整性。密封風機出口全壓為9000Pa,流量40000m3/h。5.3 鍋爐風壓試驗系統安裝情況5.3.1 冷一次風道:一次風機出口擋板門安裝完畢并處于全關狀態(隔離一次風機)。去磨煤機調溫風爐前母管安裝完畢。5.3.2 冷二次風道:送風機出口擋板門安裝完畢并全關(隔離送風機)。5.3.3 煙道:引風機入口擋板門安裝完畢并全關(隔離8、引風機),省煤器及電除塵器底部灰斗出口用鐵板密封。5.3.4 爐膛人孔、檢查門孔、頂棚、后煙井密封嚴密。5.3.5 爐底水封系統用鋼板或其他措施在冷灰斗處密封。5.3.6 系統中其他管道安裝完畢。5.3.7 臨時管道安裝:密封風出口母管爐前冷一次風母管;5.3.8 后煙井省煤器小灰斗底部開口用鐵板臨時封堵。5.3.9 點火裝置接口用臨時鐵板封堵(點火裝置未安裝時)。5.3.10 在爐右大風箱頂部開一個孔,安裝一“U”型風壓計,爐左空預器下的水平煙道處安裝一“U”型風壓計,來觀察風壓試驗的壓力。5.3.11 風壓試驗范圍內鍋爐煙風道安裝完畢。5.4 風壓試驗程序5.4.1 調整系統各風門擋板,使9、系統連通,工程師檢查系統無誤后,啟動一臺密封風機(另一臺備用)。鍋爐風壓試驗的容積約58000m3。5.4.2 風機運行正常、壓力穩定后,施工人員分系統進行檢查,所有需檢查的焊縫,密封處需涂上肥皂水進行檢查,可采用眼觀、手試、耳聽等方法判斷漏點,檢查時要認真、細心、在漏風處做出明顯標記并做出詳細記錄,待檢查完畢后停轉風機,交負責人匯總,統一進行消缺。5.4.3 風壓試驗時必須有調試人員在場負責風機條件設置及啟停。5.5 漏風點的消除5.5.1 煙風道上由于漏焊、沙眼而漏風的進行補焊,對于破損較大的加鋼板焊接。煙風道如有振動,應分析原因,進行支吊架調整或聯系設計修改,消除振動。5.5.2 對人孔10、擋板門、與設備法蘭接合面的漏風點待停運消缺時增加或更換石棉繩,重新緊固螺栓。5.5.3 對點火裝置、爐膛等的漏風點采取相應措施消缺。5.5.4 吹灰孔處由于設計上無法密封,允許有漏風。6. 作業結果檢查驗收應達到的質量標準6.1 驗收為班組、項目、質量部、監理、業主五級驗收。6.2 試驗檢查壓力:50mmH2O。6.3 氣密性檢查:嚴密不漏7. 安全措施7.1 風壓前對系統內部進行全面的清理檢查,確認無雜物,系統內部沒有工作人員時,將所有檢查門、人孔門關閉,封焊臨時孔洞。7.2 啟動風機前應按要求對門的開關狀態進行確認,關閉所有人孔、檢查孔,并掛上“風壓試驗,禁止入內”警示牌。7.3 啟動風11、機時工作人員不能擅自離開工作崗位,應密切監護風機運行狀態,確定好聯系方式,并由專人統一指揮操作。7.4 風壓試驗期間,爐內其它施工作業全部停止。7.5 風壓前填寫安全施工作業票,并進行安全技術交底。7.6 檢查平臺暢通,不易檢查的地方要搭設腳手架或臨時通道,且要有良好的照明。7.7 檢查人員應系統明確分工,無關人員不得任意操作控制開關,所有操作應由試驗指揮安排;巡回檢查時最少兩人一組對漏點應作明顯標記和詳細記錄。7.8 風壓檢查切忌用眼睛直接對漏風進行檢查,以免異物刺傷眼睛。7.9 風機啟動運行正常后,等檢查完畢,停轉風機,然后進行消缺。7.10 對于檢查出的漏點應有完整的缺陷記錄,缺陷應采取12、合理措施及時徹底處理,全部處理完后再進行一次試驗,直到合乎要求。7.11 風壓試驗結束后,拆除臨時設施,做到工完料盡場地清的文明施工。7.12 風壓試驗檢查合格,進行各種簽證、移交。8. 作業人員職責、權限及作業上下工序之間接口要求8.1 作業人員職責、權限8.1.1 班長負責班組的施工組織管理,安排每天工作,監督施工并對施工安全、質量、進度負責。發現安裝及風壓試驗中有問題及時解決或報告技術員協助解決。8.1.2 技術員或項目工程師負責作業指導書編寫和施工、安全交底,安排設備、材料運輸,解決施工或試驗中出現的問題。8.1.3 組長負責監督并執行本組施工的安全、質量、進度情況,施工前應熟悉圖紙,13、如遇到問題及時向班長、技術員匯報并協助解決。8.1.4 組員應盡量熟悉圖紙,對班、組長安排的工作要明確,要按圖,按規范施工。8.1.5 所有作業人員在施工中發現不安全因素要及時匯報,必要時立即停止施工,通知相關人員解決后才復工。8.1.6 技術人員對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并簽證,施工人員應先熟悉圖紙,有疑問向上一級反映。8.2 作業上下工序之間接口要求8.2.1 施工前準備好工機具和消耗材料,風壓試驗前所有的堵板應安裝完畢,風壓系統中所有風門安裝調試完畢。8.2.2 檢查設備有無缺陷,如有缺陷要及時做好記錄并向上級報告,技術員聯系業主或廠家解決。9. 環境保護措施9.1 結合公司環保方針,對在安裝過程中的廢舊鐵件、砂輪片及碎布、棉紗頭等分類放置處理;在施工中的切割用氣嚴格控制,不允許出現漏氣而污染環境的現象。對廢棄的鋼絲繩及手套不能隨便拋棄,應集中處理。9.2 每天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廢棄物(包括廢棄手套、電池、砂輪片等)要及時清理并分類送到各專用存放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