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天然氣管道局維修鉗工崗位HSE作業指導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t***
編號:902162
2024-03-20
13頁
48.54KB
1、石油天然氣管道局維修鉗工崗位HSE作業指導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發 布: 二XX年X月 xx石油天然氣管道局1.崗位任職條件1.1年滿18周歲,高中或技校及以上文化程度。1.2身體健康,無職業禁忌證,適應3個月以上長期出差工作。1.3接受過維修鉗工技術培訓,了解施工各項工序,熟練掌握機修設備性能結構、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具備機械電氣設備維護保養能力。 1.4具有1年以上維修鉗工工作或培訓實習經歷。1.5上崗前經HSE培訓并取得合格證,了解企業有關HSE制度、崗位風險,具備事故預防和應急處理能力。2.崗位職責2.1遵守2、地面制漿崗位操作規程,負責依照需求進行維修作業。2.2熟悉并掌握屬地風險和削減措施,履行屬地職責。2.3清楚作業任務,按要求進行作業前安全分析,負責屬地區域內安全措施的落實。2.4有權制止其他人員擅自動用維修工具、設施,制止進入危險區域等行為,必要時向現場負責人反映情況。2.5發生緊急情況時按照應急處置程序,開展自救、互救、報告。3.崗位操作規程3.1崗位主要風險描述:序號危害因素造成的危害1鐵屑飛濺、砂輪片破碎物件飛出、機械傷害2設備、設施、工具漏電觸電3違章戴手套操作旋轉機床、機具機械傷害4操作失誤、違章作業人員傷害3.2操作規程作業前3.2.1.1開展工作前安全分析,保證安全防護措施有效3、落實。.2確認待修設備電源、開關切斷,上鎖掛簽。3.2.1.3 照明工具必須采用安全電壓,禁止用明火。.4確認帶壓設備和管道壓力釋放完畢。.5確認動火作業現場消防器材、設施有效。作業中3.2.2.1拆卸的設備部件安放穩固,起吊時綁、掛牢固;旋轉機構、活動部件鎖止。3.2.2.2多人配合拆卸、搬運較大較重零部件時,設專人指揮。3.2.2.3高處維修作業應將平臺油污擦凈并做好防滑措施,不準站在圓形或斜度大于20度的突出部位,必要時搭腳手架或用梯子進行工作;高處作業必須系安全帶,工具放在工具袋內,嚴禁拋擲。3.2.2.4檢修中禁止手觸摸滑動、旋轉部件,禁止手指伸入測試孔位,禁止用鐵錘敲擊淬火部件。34、.2.2.5嚴禁使用汽油清洗設備或零件,清洗脫脂場地要通風良好,嚴禁煙火,設置滅火器。3.2.2.6設備試車嚴格執行試車程序,試車前確認安全防護裝置完好,試車時發現異常立即停車。作業后.1將工具、物品歸位擺放。.2做到工完料凈場地清,消除安全隱患。.3做好維修作業記錄。4.檢查點及主要檢查內容4.1 作業前安全帽、安全帶等勞保用品和安全防護設施是否齊全有效。4.1.2所用工具是否完好。待修設備是否斷電;活動零部件是否固定;設備上放置工具或其他物品。作業現場安全通道是否通暢;動火現場附近的易燃易爆品是否移除,消防器材設施是否有效;吊裝、高處作業現場是否消除風險。4.2 作業中起吊設備、吊索、吊具5、的完好情況,吊物的捆扎情況。待修設備停放是否穩固;拆解后物件是否穩固。是否采取相應的通風、防塵措施。 所用工具是否完好。4.3 作業后設備試車完畢是否關閉電源。清點工器具是否齊全無遺落。4.3.3清洗用品是否妥善回收,無安全隱患。5.應急處置程序5.1 火災應急處置程序5.1.1 發現火災后,發現人員應大聲呼喊,并立刻向現場負責人報告。5.1.2 準確判斷起火部位,切斷該區域的油、氣、電,消除附近的易燃易爆、有毒物品,就近取用滅火器滅火。5.1.3 若火勢過猛,擴展很快,不易撲滅,迅速撤離現場,并注意撤離過程中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5.1.4若出現人員受傷,首先檢查傷情,必要時撥打120急救,并6、第一時間進行搶救直至救援人員到達,現場救治方法見附件。5.1.5保護好事故現場,隨時聽從應急指揮人員安排。5.2 觸電應急處置程序 一旦觸電,觸電者可用另一只手抓住電線絕緣處,把電線拉出,擺脫觸電狀態。如果觸電時電線或電器固定在墻上,可用腳猛蹬墻壁,同時身體往后倒,借助身體重量甩開電源。發現有人觸電時,應大聲呼喊、切斷電源,并立即向現場負責人報告。若電源開關距離觸電地點較遠,可用絕緣工具將電源線挑開或切斷。若出現人員受傷,首先檢查傷情,必要時撥打120急救,并第一時間進行搶救直至救援人員到達,現場救治方法見附件。保護好事故現場,隨時聽從應急指揮人員安排。附件現場救治方法1.成人心肺復蘇1.1判7、斷患者反應患者沒有呼吸、不咳嗽、對刺激無任何反應(如眨眼或肢體移動等),即可判定呼吸停止、意識喪失,10秒內未觸及頸動脈搏動,立即開始心肺復蘇。1.2患者的體位須使患者仰臥在堅固的平(地)面上,如地板上、木板床上,或背部墊上木板。如要將患者翻轉,頸部應與軀干始終保持在同一個軸面上,如果患者有頭頸部創傷或懷疑有頸部損傷,只有在絕對必要時才能移動患者,對有脊髓損傷的患者不適當地搬動可能造成截癱。1.3胸外心臟擠壓方法救護人站(或跪)在傷者一側,左手放在胸骨中下段(兩乳頭連線正中間)。雙手重疊憑借救護人體重的力量,有節奏地沖擊性地進行擠壓使胸廓下陷56厘米(約為胸廓前后徑的1/3),然后放松,反復進8、行,每分鐘擠壓100120次,堅持擠壓到心臟恢復自主跳動。 注意:進行擠壓時不是整個手掌施壓,而是手掌的掌根部用力,并局限在胸骨下段,不可范圍過大,以免壓斷肋骨,刺傷心肺或擴展到肝脾的破裂損傷。1.4開放氣道將下頜上抬,舌離開咽喉部,氣道即可打開。如無頸部創傷,可采用仰頭抬頦法開放氣道,并清除患者口中的異物、嘔吐物和假牙,用指套或指纏紗布清除口腔中的液體分泌物。清除固體異物時,一手按壓開下頜,另一手食指將固體異物鉤出。為完成仰頭動作,應把一只手放在患者前額,用手掌把額頭用力向后推,使頭部向后仰,另一只手的手指放在下頦骨處,向上抬頦,使牙關緊閉,下頦向上抬動。1.5人工呼吸檢查呼吸開放氣道后,先9、將耳朵貼近患者的口鼻附近,感覺有無氣息,再觀察胸部有無起伏動作,最后仔細聽有無氣流呼出的聲音。若無上述體征可確定無呼吸,判斷及評價時間不得超過10秒鐘。口對口呼吸人工呼吸時,要確保氣道通暢,捏住患者的鼻孔,防止漏氣,急救者用口唇把患者的口全罩住,呈密封狀,緩慢吹氣,每次吹氣應持續1秒鐘以上,確保吹氣時胸廓隆起,通氣頻率應為10 12次分。口對鼻人工呼吸口對口呼吸難以實施時應推薦采用口對鼻呼吸,尤其是患者牙關緊閉不能開口、口唇創傷時。救治溺水者最好應用口對鼻呼吸方法,因為救治者雙手要托住溺水者的頭和肩膀,只要患者頭一露出水面即可行口對鼻呼吸。人工呼吸需注意:a)人工呼吸前, 正常吸氣即可,無需深10、吸氣。b)避免快速或者用力吹氣,頻率過快、潮氣量過大的過度通氣是有害的。 2.出血救治2.1輕微出血救治較小或較表淺的傷口,應先用冷開水或潔凈的水沖洗,但不要去除已凝結的血塊。 傷口處有玻璃片、刀片等異物插入時,不要去觸動、壓迫和拔出,可將兩側創緣擠攏,用消毒紗布、繃帶包扎后,立即去醫院處理。 碰撞、擊打的損傷,有皮下出血、腫痛,可在傷處覆蓋消毒紗布或干凈毛巾,用冰袋冷敷半小時,再加壓包扎,以減輕疼痛和腫脹。傷勢嚴重者,應去醫院。 傷口有出血,可用干凈毛巾或消毒紗布覆蓋傷處,壓迫1020分鐘止血,然后用繃帶加壓包扎,以不再出血為止,視情況去醫院處理。 2.2動脈出血救治指壓止血法指搶救者用手指11、或掌根把出血部位近端的動脈血管壓在骨骼上,使血管閉塞,血流中斷而達到止血目的。下面是根據不同的出血部位采用的不同的指壓止血法。a)顳動脈止血法 一手固定傷員頭部,用另一手拇指垂直壓迫耳屏上方凹陷處,可感覺的動脈搏動,其余四指同時托住下頜。本法用于頭部發際范圍內及前額、顳部的出血。b)下頜動脈止血法 一手固定傷員頭部,用另一手拇指在下頜角前上方約1.5厘米處,向下頜骨方向垂直壓迫,其余四指托住下頜。本法用于頜部及顏面部的出血。c)頸動脈止血法 用拇指在喉結旁開2厘米與胸鎖乳突肌前緣交界的溝內搏動處,向頸椎方向壓迫,其余四指固定在傷員的頸后部。用于頭、頸、面部大出血,且壓迫其他部位無效時,非緊急情12、況,勿用此法。此外,不得同時壓迫兩側頸動脈。d)鎖骨下動脈止血法 用拇指在鎖骨上窩搏動處向下垂直壓迫,其余四指固定肩部。本法用于肩部,眼窩或上肢出血。e)肱動脈止血法 一手握住傷員傷肢的腕部,將上肢外展外旋,并屈肘抬高上肢;另一手拇指在上臂肱二頭肌中點內側溝搏動處,向肱骨方向垂直壓迫。本法用于手、前臂及上臂中或遠端出血。f)尺、橈動脈止血法 雙手拇指分別在腕橫紋上方兩側動脈搏動處垂直壓迫。g)股動脈止血法 用兩手拇指重疊或掌根放在腹股溝韌帶中點稍下方、大腿根部搏動處用力垂直向下壓迫。本法用于大腿、小腿或足部的出血。h)腘動脈止血法 用一手拇指在腘窩橫紋中點處向下垂直壓迫。本法用于小腿或足部出血13、。i)足背動脈與脛后動脈止血法 用兩手拇指分別壓迫足背中間近腳腕處(足背動脈),以及跟腱與內踝連線中點處(脛后動脈)。本法用于足部出血。j)指動脈止血法 用一手拇指與食指分別壓迫指根部兩側,用于手指出血。加壓包扎止血法傷口覆蓋無菌敷料后,再用紗布、棉花、毛巾、衣服等折疊成相應大小的墊,置于無菌敷料上面,然后再用繃帶、三角巾等緊緊包扎,以停止出血為度。這種方法用于小動脈以及靜脈或毛細血管的出血。但傷口內有碎骨片時,禁用此法,以免加重損傷。填塞止血法用無菌的棉墊、紗布等,緊緊填塞在傷口內,再用繃帶或三角巾等進行加壓包扎,松緊以達到止血目的為宜。本法用于中等動脈出血,大、中靜脈損傷出血,或傷口較深、14、出血嚴重時,還可直接用于不能采用指壓止血法或止血帶止血法的出血部位。止血帶止血法此方法是四肢較大動脈出血時救命的重要手段,當其他止血方法不能奏效時采用此方法。特別注意:此方法如使用不當可出現肢體缺血、壞死,以及急性腎功能衰竭等嚴重并發癥。.1結扎止血帶的操作方法a)充氣止血帶 如血壓計袖帶,其壓迫面積大,對受壓迫的組織損傷較小,并容易控制壓力,放松也方便。b)橡皮止血帶 可選用橡皮管,如聽診器膠管,它的彈性好,易使血管閉塞,但管徑過細易造成局部組織損傷。操作時,在準備結扎止血帶的部位加好襯墊,以左手拇指和食、中指拿好止血帶的一端,另一手拉緊止血帶圍繞肢體纏繞一周,壓住止血帶的一端,然后再纏繞第15、二周,并將止血帶末端用左手食、中指夾緊,向下拉出固定即可。還可將止血帶的末端插入結中,拉緊止血帶的另一端,使之更加牢固。c)絞緊止血法 如無橡皮止血帶,可根據當時情況,就便取材,如三角巾、繃帶、領帶、布條等均可,折疊成5厘米寬條帶狀,即可當做止血帶使用。使用時先加好襯墊,用止血帶纏繞,然后打一活結,再用一短棒、筷子、鉛筆等的一端插人活結一側的止血帶下,并旋轉絞緊至停止出血,再將短棒、筷子或鉛筆的另一端插入活結套內,將活結拉緊即可。.2注意事項a)止血帶不宜直接結扎在皮膚上,應先用三角巾、毛巾等做成平整的襯墊纏繞在要結扎止血帶的部位,然后再上止血帶。b)結扎止血帶的部位在傷口的近端(上方)。上肢16、大動脈出血應結扎在上臂的上13處,避免結扎在中13處,以免損傷橈神經;下肢大動脈出血應結扎在大腿中部。而在實際搶救傷員的工作中,往往把止血帶結扎在靠近傷口處的健康部位,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存肢體。c)結扎止血帶要松緊適度,以停止出血或遠端動脈搏動消失為度。結扎過緊,可損傷受壓局部,結扎過松,達不到止血目的。d)為防止遠端肢體缺血壞死,原則上應盡量縮短使用止血帶的時間,一般止血帶的使用時間不宜超過23小時,每隔4050分鐘松解一次,以暫時恢復遠端肢體血液供應。松解止血帶的同時,仍應用指壓止血法,以防再度出血。止血帶松解35分鐘后,在比原來結扎部位稍低平面重新結扎。松解時,如仍有大出血者或遠端肢體已17、無保留可能,在轉運途中可不必再松解止血帶。e)結扎好止血帶后,在明顯部位加上標記,注明結扎止血帶的時間,盡快運往醫院。f)解除止血帶,應在輸血輸液和采取其他有效的止血方法后方可進行。如組織已發生明顯廣泛壞死時,在截肢前不宜松解止血帶。3.燙傷、燒傷救治一旦發生燙傷,應立即用冷水沖洗或冷敷燙傷部位,持續15分鐘左右,以緩解疼痛,減輕燙傷程度。不要擅自在傷口處涂藥,更不能用涂醬油、植物油等土辦法處理傷口。若燙傷處有水皰,不要挑破,可用干凈紗布覆蓋,去醫院處理。 發生燒傷后應注意保護創面,盡量保護皮膚完整。當發生危及傷員生命的一些情況時,如大出血、窒息、開放性氣胸、中毒等,應迅速進行處理與搶救,不論18、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跳、呼吸停止,應立即行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待有呼吸、心跳后,將病人撤離現場并送就近醫療單位進行處理。4.骨折救治骨折分為兩大類:即閉合性骨折與開放性骨折。前者骨折端不與外界相通,后者骨折端與外界相通。遇有骨折類傷害,應做好緊急處理后,再送醫院搶救。正確處理措施如下:4.1如有開放性傷口和出血,應先止血和包扎傷口,再進行骨折固定。4.2不要把刺出的斷骨送回傷口,以免感染和刺破血管和神經。4.3固定動作要輕快,最好不要隨意移動傷肢或翻動傷員,以免加重損傷,增加疼痛。4.4夾板或簡便材料不能與皮膚直接接觸,要用棉花或代替品墊好,以防局部受壓。4.5搬運時要輕、穩、快,避免震蕩,并隨時19、注意傷者的病情變化。沒有擔架時,可利用門板、椅子、梯子等制做簡單擔架運送。5.肢體離斷救治斷肢的現場救治包括止血、包扎和保存斷肢。如斷肢仍在設備中,應將設備拆開取出斷肢,切不可強行拉出斷肢或將設備倒轉,以免加重損傷,完全性斷肢近端止血、包扎,不完全性斷肢應注意在止血、包扎的基礎上將肢體用木板固定。離斷肢體的保存視運送距離而定,如受傷地點距醫院較近,可將離斷的肢體用無菌敷料或清潔布類包好,勿須作任何處理,連同病人一起迅速送往醫院即可。如需遠距離運送,則應采用干燥冷藏法保存,即將斷肢用無菌或清潔敷料包好,放入塑料袋中再放在加蓋的容器內,外周加冰塊保存。但不能讓斷肢與冰塊直接接觸,以防凍傷,也不能用任何液體浸泡。再植時限一般以不超過6一8 小時,如傷后早期開始冷藏保存,可適當延長。6.溺水救治6.1迅速將患者從水中救出,清除口咽部、鼻腔內的污物,保持呼吸道的通暢。6.2控水:用膝蓋抵住其背部,一手托住上腹部,另一手扒開其口讓其吐水,或救護者單腿跪地,讓溺水者臉朝下伏于膝蓋上吐水。如果控水效果不佳,不要為此而耽誤時間 (1分鐘即夠)。6.3如果患者呼吸或心博已停止,應緊急現場進行心肺復蘇術。6.4.經短期內搶救后心跳、呼吸不恢復者,不可輕易放棄搶救,一方面持續進行搶救,一方面向醫院呼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