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石或卵石篩分析、含泥量、堆積密度、表觀密度等試驗作業指導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t***
編號:902204
2024-03-20
11頁
92.80KB
1、碎石或卵石篩分析、含泥量、堆積密度、表觀密度等試驗作業指導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發 布: 二XX年X月 石子試驗作業指導書為了試驗結果的準確性和代表性,每項試驗都需要有一定的取樣數量;對每一單項試驗,應不得少于下表所規定的取樣數量,以便經縮分后作試驗。 每項試驗所需最少取樣數量(kg)試驗項目最大粒徑(mm)1016202531.5406380 篩分析1015202030406080 表觀密度888812162424 含水率22233346 吸水率88161616242432 堆積密度40404040808012012、20 含泥量88242440408080 泥塊含量88242440408080 針、片狀含量1.24882040 硫化物、硫酸鹽1.01.0篩分析試驗:1.1承接試驗委托及樣品、登記、編號。1.2試驗目的:測定碎石或卵石的顆粒級配,為設計砼配合比提供參數和依據。1.3儀器設備:園孔篩:孔徑為100、80、63、50、40、31.5、25、20、16、10、5、2.5mm以及篩的底盤和蓋各一只。天平或臺秤。烘箱:能使溫度控制在1055。1.4試樣制備:篩分析試驗所需試樣數量不得少于下表的規定: 最 大 粒 徑 (mm)1016202531.5406380試樣重量不少于(kg)2.03.24.053、.06.38.012.616.01.5試驗步驟:碎石或卵石的篩分析試驗按下圖步驟進行:試驗樣品縮分 烘干 稱樣 篩分析 稱篩分量 計算分計累計篩余百分率當篩余顆粒的粒徑20mm時,在篩分工程中允許用手撥動顆粒。1.6結果計算:分計篩余百分率:各號篩上的篩余量除以試樣總量計算得出該號篩的分計篩余百分率(精確至0.1)。累計篩余百分率:每號篩計算得出的分計篩余百分率與大于該篩篩號的分計篩余百分率相加之總和(精確至0.1)。稱取各篩篩余的重量,精確至試樣總量的0.1,在篩上的所有分計篩余量和篩底剩余的總和與篩分前測定的試樣總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過1。根據各篩的累計篩余百分率,評定該試樣的顆粒級配。24、.0含泥量試驗:2.1試驗目的:測定碎石或卵石中粒徑小于0.08mm的塵屑淤泥和粘土的總含量。2.2儀器設備:臺秤:稱量10kg,感量5g;烘箱:能使溫度控制在1055;篩:孔徑為1.25及0.08mm篩各一個;容器:容積約10L的瓷盤或其它金屬盒;淺盤。2.3試樣的制備:將來樣縮分至下表所規定的重量,烘干后分成兩份備用。含泥量和泥塊含量試驗所需試樣的最少重量(kg)最大粒徑(mm)1016202531.5406380試樣重量不少于(kg)2266101020202.4碎石或卵石含泥量試驗按下圖步驟進行:試樣縮分烘 干稱烘干試樣泡 水淘 洗倒出渾水重復泡洗,倒出渾水,直至洗凈烘干洗凈試樣稱洗凈5、試樣計算2.5結果計算:碎石或卵石的含泥量c(Qn)按下式計算(精確至0.1%): m0 - m1c(Qn) =100%m0式中:m0 試驗前試樣干重(g); m1 試驗后試樣干重(g);以兩次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值,如兩次結果之差值超過0.2%,應重新取樣作試驗。3.0泥塊含量試驗:3.1試驗目的:測定泥塊含量,為配置砼提供參數。3.2儀器設備:案秤:稱量10kg,感量10g;天平:稱量5kg,感量5g;篩:孔徑為2.5mm及5mm篩各一只;烘箱:能使溫度控制在1055;洗石用水桶及烘干用淺瓷盤等。3.3試驗樣品的制備:試驗前,將樣品縮分至大于前含泥量試驗所需試樣的所列數量,縮分時應6、防止泥塊被壓碎,縮分后的試樣在1055烘箱內烘至恒重,冷卻至室溫后分成兩份備用。3.4試驗步驟:碎石或卵石泥塊含量試驗按下圖步驟進行:篩去5mm顆粒后稱重將試樣泡水24h用手碾壓泥塊 用2.5mm篩淘洗試樣烘干洗凈泥塊的試樣稱烘干試樣3.5結果計算:泥塊含量按下式計算:m1-m2c.1(Qk)= 100% m1 式中:m1 試驗前試樣干重(g); m2 試驗后烘干試樣重(g);以上兩個試樣試驗結果的平均值作為測定值,如兩次結果的差值超過0.2%,應重新取樣試驗。4.0堆積密度試驗:4.1試驗目的:測定碎石或卵石的自然堆積和緊密堆積密度,為計算空隙率和設計砼配合比提供參數。4.2儀器設備:臺秤:7、稱量50kg或100kg,感量50g;容重筒:金屬制園筒,其規格要求如下表:容重筒的規格要求 碎石或卵石的最大粒徑容量筒的容積容量筒規格(mm)筒壁厚度(mm)(L)內 徑凈 高(mm)10,16,20,2510208294231.5,4020294294363,80303602944烘箱:能使溫度控制在1055的范圍內。4.3試樣制備:試驗前,取重量約等于前表每項試驗所需最少取樣數量所規定的試樣放入淺盤,在105 5的烘箱中烘干,也可以攤在清潔的地面上風干,拌均后分成兩份備用。4.4試驗步驟:碎石或卵石的堆積密度試驗按下圖步驟進行:稱 樣 烘 干 裝入容積筒 自然堆積 用刮平刀將試樣表面刮平8、稱 重 計 算影響自然堆積密度的因素主要有兩條:(1)平口鐵鍬下料口離容量筒上口的高度;(2)裝料速度。因此,規定從鐵鍬下料口至容量筒上口保持50mm左右,裝料時應使石子“自然”落入容量筒內。4.5結果計算:堆積密度(自然堆積密度或緊密密度)按下列計算(精確至1kg/m)m2-m1 0= 1000( kg/m) v 式中:m1容量筒的重量(kg) m2容量筒與試樣共重(kg)v容量筒之體積(L)以兩次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量結果。5.0表觀密度試驗:5.1試驗目的:測定碎石或卵石的表觀密度,為計算孔隙率和設計砼配合比提供參數和依據;采用本方法不宜用最大粒徑超過40mm的碎石或卵石。5.2儀9、器設備:烘箱:能使溫度控制在1055的范圍內;天平:稱量5kg,感量5g;廣口瓶:1000mL,磨口并帶玻璃片;篩:孔徑為5mm;毛巾、刷子等。5.3試樣制備:將來樣篩去5mm以下的顆粒,用四分法縮分至不少于2kg后洗刷干凈,分成兩份備用。5.4試驗步驟:碎石或卵石的表觀密度試驗按下圖步驟進行: 試樣縮分 稱 樣 泡 水 稱水、瓶及試樣重 取出試樣烘干 稱試樣重 稱瓶和水重 計算5.5結果計算:測定表觀密度按下式計算(精確至0.01g/cm): m0 =( - t)1000(kg/cm) m0+m1+m2 式中:m0烘干后試樣干重(g) m1瓶和水重(g ) m2試樣及水、瓶共重(g) t水溫10、對水密度影響的修正系數。以兩次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值;如兩次結果之差值大于0.02g/cm時,應重新取樣作試驗;對顆粒材質不均勻的試樣,如兩次試驗結果之差值超過規定時,可取四次測定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試驗結果。修正系數t與水溫的關系表: 水溫151617181920t值0.0020.0030.0030.0040.0050.004水溫212223242526t值0.0050.0060.0060.0070.0080.008空隙率V按下式計算(精確至1%) 1 V1 =(1- )100(%) c Vc =(1- )100(%) 式中:V1 堆積密度的空隙率; Vc 緊密密度的空隙率; 1 碎11、石或卵石的堆積密度(kg/m) c 碎石或卵石的緊密密度(kg/m) 碎石或卵石的表觀密度(kg/m)6.0含水率試驗:6.1試驗目的:測定碎石或卵石的含水率,為調整砼水灰比和石子用量提供依據。6.2試驗步驟:測定碎石或卵石的含水率,試驗步驟詳見xx部標6.4條的方法進行。7.0吸水率試驗:7.1測定碎石或卵石的吸水率,即測定以烘干重量為基準的飽和面干吸水率。7.2試驗步驟: 測定碎石或卵石的吸水率,試驗步驟詳見JGJ92部標6.5條中的方法規定。8.0針、片狀顆料含量試驗:8.1試驗目的:測定碎石或卵石中粒徑小于或等于40mm的針狀和片狀顆粒的總含量,以確定其使用范圍。8.2測定碎石或卵石的針、片狀的總含量,試驗見JGJ53-92部標6.9條規定方法進行。9.0壓碎指標值試驗:9.1測定碎石或卵石抵抗壓碎的能力,以間接地評定其相應強度使用范圍。9.2試驗步驟: 測定碎石或卵石的壓碎指標值,試驗按xx部標6.13條中的規定進行。10.0試驗后資料的歸檔、整理按照質量記錄管理程序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