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無砟軌道道床板、雙塊式軌枕測量整理和檢測施工作業指導書(2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t***
編號:902257
2024-03-20
22頁
418.40KB
1、鐵路無砟軌道道床板、雙塊式軌枕測量整理和檢測施工作業指導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發 布: 二XX年X月 軌道工程測量整理和檢測作業指導書1適用范圍本作業指導書適用于xx鐵路xx雙線軌道工程包括道床板及雙塊式軌枕施工的測量作業2作業準備2.1線路貫通測量無砟軌道施工前,首先對線下工程進行全面的線路貫通測量。中線復測工作應在CPI、CPII控制網復測符合限差并進行平差的基礎上,根據CPI、CPII網控制點使用全站儀對線路中線進行貫通測量,利用貫通后的線路中線,測量路基、橋梁和隧道幾何尺寸是否滿足設計及驗標要求。分析線下工程2、是否滿足無砟軌道鋪設要求。并將經復核確認無誤的復測成果資料和合格的測前儀器檢定證書及時報監理工程師審批。2.2預測路基工后沉降評估為確保無砟軌道鋪設的精度,路基上無砟軌道施工前需對路基預測的工后沉降進行評估,預測的路基工后沉降值不大于15mm,分析線下工程是否滿足無砟軌道鋪設要求。2.3 支腳放樣前的準備工作為了保證施工測控位置關鍵部位支腳放樣定位,需對橋梁的梁縫、隧道的變形縫以及路基的沉降縫等進行坐標實測,以便于內業計算人員對支腳縱向間距的調整計算,為外業支腳準確放樣定位工作做好充分的準備。測量前事先在連接全站儀的手持電腦(測量手簿)上安裝引進的支腳精調專業測量軟件。配備一定數量的支腳放樣輔3、助工用具(如射釘槍、鋼釘、沖擊電錘、記號筆、專用鉆孔模具等)。2.4 測量軟件數據庫建立 建立坐標系,選擇施工段所采用的平面坐標系統、高程控制系統。輸入設計院提供的各CPI和CPII點坐標以及各高程控制點標高。建立平面曲線、線路軸線數據庫,輸入各曲線交點ZH、HY、YH、HZ點里程以及各曲線長度。計算出曲線第一方位角及HZ點坐標。建立線路坡度數據庫,輸入各變坡點的里程及高程。建立線路超高數據庫,輸入曲線上ZH、HY、YH、HZ點的里程并輸入各超高段的超高值。對施工段內線路的斷鏈需分別建立數據庫。3技術要求無碴軌道測量作業應符合下列規范和文件規定:客運專線無碴軌道鐵路工程測量暫行規定(鐵建設【24、006】189號)客運專線鐵路軌道工程施工技術指南(TZ211-2005)客運專線無砟軌道鐵路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暫行標準(鐵建設【2007】85號)客運專線鐵路無砟軌道鋪設條件評估技術指南(鐵建設【2006】158號)新建時速300350公里客運專線鐵路設計暫行規定(上、下)(鐵建設【2007】47號)4施工程序與工藝流程工藝流程圖見圖4.1。GPS復測CPI、CPIICPIII精密基標網布置 平面三角網測設(后方交會法)精密水準測設采用精密數字水準儀采用全站儀進行自由設站 精密水準往返測量不少于3次重疊測量/基標控制點 CPIII精密基標網三維坐標平差CPIII精密基標網精度評估支腳放樣支腳初5、略調整模板、鋼筋安裝支腳精確調整道床板砼澆筑前支腳檢測正矢、(超高)標高檢查(超高)標高檢查支腳棱球鏡三維坐標檢測(超高)標高檢查道床板砼澆筑道床板砼澆筑過程控制測量 合限后 軌道成品檢測 圖4.1 雙塊式無砟軌道施工測量工藝流程圖5施工要求5.1 施工復測5.1.1 CPI、CPII平面控制網復測復測方法: 采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測量技術進行CPI、CPII平面控制網復測 。復測精度要求:CPI/CPII平面控制網GPS復測使用的儀器精度以及技術指標應符合全球定位系統(GPS)鐵路測量規程之規定;各級GPS控制網測量的主要精度和技術指標應符合下列表中指標要求:GPS測量的精度指標1控制網6、級別基線邊方向中誤差最弱邊相對中誤差CPI1.31/170000CPII1.71/100000GPS測量的精度指標2級別B (CPI控制網) C (CPII控制網) a (mm)810b(mm/km)15注: a 誤差(mm);b 誤差系數。各級GPS網相鄰點間弦長精度表示式: 式中 a 誤差(mm);d 距離(km)。. 二等水準控制網復測復測方法: 二等水準控制點采用高精度精密水準儀按二等水準測量之精度要求, 起閉于二等水準基點進行往返水準復核聯測。復測儀器及精度要求: DS1 (或DS05)精密水準儀及配套銦瓦標尺。測量精度應滿足鐵路專線無砟軌道鐵路工程測量暫行規定中之規定。二等水準測量7、精度應滿足下表要求:表1 精度要求(mm)水準測量等 級每千米水準測量偶然中誤差M每千米水準測量全中誤差MW限 差檢測已測段高差之差往返測不符值附合路線或環線閉合差左右路線高差不符值二等水準1.02.0644注:表中L為往返測段、附合或環線的水準路線長度,單位km。表2 主要技術標準等級每千米高差全中誤差(mm)路線長度(km)水準儀等級水準尺觀 測 次 數往返較差或閉合差(mm)與已知點聯測附合或環線二等2400DS1因瓦往返往返4注:結點之間或結點與高級點之間,其路線的長度,不應大于表中規定的0.7倍。 L為往返測段、附合或環線的水準路線長度,單位km。表3 二等水準觀測主要技術要求等級水8、準尺類型水準儀等級視距(m)前后視距差(m)測段的前后視距累積差(m)視線高度(m)二等銦瓦DS1501.03.0下絲讀數0.35.2建立CPIII基標精密控制網無砟軌道施工前,應完成CPIII施工基標精密控制網建立,控制網布置成獨立三角坐標網,待建網測設及平差完成后,再與外部的CPI/CPII高級控制網進行銜接測量把外部坐標引入該網中。CPIII施工基標精密控制網應設計為三維坐標,即每個CPIII控制基標集平面高程于一體。施工精密控制網基標的布設密度應結合施工現場實際情況,點間距宜為60m,并成對布設于橋、隧及路基上,縱向間距宜為60m,線路兩側相對的兩基樁點之間允許的最大的里程差為1m。特9、殊地段CPIII施工控制基標布置縱向間距最大不得超過80m。如在橋上布置控制基標時,應考慮橋梁的上拱徐變以及位移等,最好設置于變形量最小部位(即垂直于橋梁基座固定端的防撞墻上)以保證其精度。所布設的CPIII基標精密控制網最短長度不得少于2 Km,以便于排除總網內過多的折點(通過相鄰局域網連接而產生)。5.2 .1 CPIII控制網布設方法5.2 .1.1 路基上控制網的布設路基上施工精密控制基標網應沿線路縱向布置(間距宜為60m),若布設在線路兩側的接觸網支柱上,其間距應根據接觸網設計距離的實際情況而靈活布置,但最大不得超過80m。左右側相對兩點之間允許最大的里程差為1m。如果接觸網支柱未安10、裝,可在接觸網的大(小)里程端設計牛腿基礎,并預埋200mm的臨時鋼筋混凝土CPIII基標樁代替接觸網支柱,并高出路肩1.4m。控制基標布設時應高出設計軌頂面不少于35cm,布設(可預埋或鉆孔錨固)M825mm的螺栓(內螺栓孔徑為8mm),用螺帽擰緊。安裝棱鏡時在螺栓上擰上直徑為12mm的專用測量連接螺栓。5.2 .1.2橋上控網的布設橋上控制基標網分布于線路的兩側,沿線路縱向分布間距為60m,控制基標點應設置在線路兩側防撞墻的內側(亦可設置在外測,埋設高度以便于觀測通視即可),低于上表面10cm處,并應設置在橋梁變形量最小部位(即垂直于梁縫兩端的橋梁基座位置處的防撞墻上),以保證其穩固定性,11、以滿足其精度要求。5.2 .1.3 隧道內控制網的布設隧道施工基標精密控制網應沿線路縱兩側向每隔60m布設一對控制基標。兩側相對的兩點之間允許的最大的里程差為1m ;點位設置位于隧道兩側電纜槽外側砼墻上,埋設高度為砼表面往下10cm處。5.2 .2 測量儀器及精度要求為了確保客運專線無砟軌道的鋪設精度,施工使用的所有測量儀器、測量方法、工具和軟件,都必須滿足技術條件、所需精度和規范之要求。未經檢定的測量儀器及測量工用具嚴禁使用到施工測量中去。全站儀: 測角精度 1 測角最小讀數0.1 測距標稱精度1mm+1ppm 測距最小讀數0.1mm數字水準儀: 0.3 mm/km 數顯最小讀數0.01mm12、 配套銦鋼標尺 CPIII精密控制網測量工藝.1 CPIII平面測設CPIII基標精密控制網測量使用全站儀自由設站,采用后方交會法進行施測。首先對所使用的儀器進行觀測前的橫軸與豎軸校驗(輸入校差后儀器內部自動進行修正),同時需輸入觀測時環境溫度和氣壓值。并在相鄰兩對CPIII基標點之間設站,同一測站不得少于24個CPIII觀測點并進行不少于兩測回(度盤換置)觀測,后視方向聯系觀測數量不得少于3對點,并做到在不同設站時每個CPIII控制基標點重疊觀測數量不得少于3次,同時觀測視距不得大于150m。(自由設站如下圖示): 60m 測站(自由站點)CPIII基標控制點CPIII基標縱向間距向CPII13、I點進行方向、角度和距離測量CPIII基標精密控制網平面布置及設站示意圖 .2 CPIII基樁網與CPI/CPII平面控制網的銜接測量CPIII基樁控制網測觀測完成后,并通過專業軟件進行內業數據嚴密平差并合限后,方與CPI或CPII控制網進行聯系測量,并入高級控制網中。在路基和橋上的CPIII控制網銜接測量,利用線路附近的CPI網或CPII網控制點,在線路內引出3個標準點(如下圖示),標準點設在兩個基樁之間,并且在兩個方向上能觀測到23個基樁。測站 (自由站點)與CPII控制網(直接)銜接測量示意圖CPII網控制點CPII網控制點當與CPI、CPII控制點不能通視或觀測距離太遠時,根據施工現場14、具體情況需要在適當位置設置輔助點,通過輔助點與CPI或CPII控制網進行銜接測量。 CPIII基標控制點 測站 (自由設站點) 輔助點與CPII控制網(間接)銜接測量示意圖測放輔助點時需進行不少于兩個測回的觀測。為保證CPIII基樁網的測量精度,目標點之間的最大視距不得大于150m 。對于隧道內的無砟軌道線路施工段,應與線下測量控制網相連接。在橋梁上,需考慮溫度變化而產生的縱向位移影響。如果橋梁發生了位移,需重新測量基樁。在控制基樁之間,還需進行橫向距離測量。測量采用雙測回法,得出結果并做出比較。平面控制測量測距中誤差為3mm。.3 CPIII高程測設測設方法CPIII水準基標高程控制測量工作15、應在CPIII平面測量完成后進行。測量方法:使用高精度數字水準儀采用精密水準測量精度之要求把經復測合限的二等水準點引測至CPIII控制點上。采用精密水準往返測量方法(即后前 前后或前后 后前),均方差為1mm(如下圖所示)。CPIII高程控制測量應在水準聯測后進行嚴密平差,平差計算按有關精密水準測量的規定執行。在返測時,如下圖所示,所有在往測上作為中視的CP III觀測點,現在作為交替測點。即原CPIII中視觀測點變為前后視觀測點(如下圖示)。CPIII基標高程控制測量精度要求:表1 精密水準測量精度要求(mm)水準測量等 級每千米水準測量偶然中誤差M每千米水準測量全中誤差MW限 差檢測已測段16、高差之差往返測不符值附合路線或環線閉合差左右路線高差不符值精密水準2.04.012884注:表中L為往返測段、附合或環線的水準路線長度,單位km。表2 精密水準測量的主要技術標準等級每千米高差全中誤差(mm)路線長度(km)水準儀等級水準尺觀 測 次 數往返較差或閉合差(mm)與已知點聯測附合或環線精密水準42DS1銦瓦往返往返8注:結點之間或結點與高級點之間,其路線的長度,不應大于表中規定的0.7倍。 L為往返測段、附合或環線的水準路線長度,單位km。表3 精密水準測量觀測主要技術要求等級水準尺類型水準儀等級視距(m)前后視距差(m)測段的前后視距累積差(m)視線高度(m)精密水準銦瓦DS017、5652.04.0下絲讀數0.3用于所有支撐柱計算的關系點帶有鋼球的支腳和安裝框架5.3. 支腳測量支腳安裝放樣通過GL-survey一體化測量軟件進行內業計算,經二人復核無誤后并向外業測量人員提交支腳放樣成果(電子版)使用全站儀進行自由設站,后視2-4個CPIII控制點,采用專用放樣棱鏡進行支腳放樣。支腳縱向間距3.27m,橫向距離為3.2m,特殊地段縱向間距可適當調整,調整量不大于10mm。支腳放樣平面偏差控制在3mm以內。每個支腳點測設完成后,使用射釘槍打入鋼釘或沖擊電鉆鉆孔,所測放點位必須進行復測并在測量手簿中進行數據保存。在全站儀自由設站換站后要對前一測站測設的部分支腳放樣點進行復核18、檢測。使用特制放樣模具,進行支腳鉆孔、安裝。在支腳放樣過程中要隨時檢測CPIII點,以確保儀器的穩固及放樣的精度。在存儲數據時要嚴格按照技術交底進行點位編號,確保內業處理數據的正確性。5.3.2 支腳精確工藝精調測量原理支腳的精調是通過全站儀的目標追蹤系統對放置在支腳上部凹槽內的特殊球狀棱鏡進行觀測,獲得棱鏡的三維坐標。經測量手簿(手持微型測量電腦)與全站儀的無線連接,通過微型電腦內安裝的專業測量軟件對實測數據進行實時處理。根據測量手簿所持續顯示出支腳球形棱鏡中心實測值與設計平面和高程位置的偏移量,對支腳的方向、距離、水平進行精確調整。精調方法通過專用轉接器板將全站儀與某一支腳(60m范圍內選19、擇一處)上部相連接(曲線地段全站儀設置在曲線外側支腳上),后視至少8個CPIII點,觀測一個測回,以保證所有后視CPIII點的三維坐標殘差在1mm之內,并保存其觀測值。若超限需適當增加測回數或查找原因后重測,直至合限。工作區域支腳安裝測量工作區域示意(圖中黃色點位為CPIII基標點)利用全站儀以放樣方式檢測一個CPIII點,如該CPIII點測量值與設計值三維坐標差小于1mm,即可開始對支腳進行精確調整。在待調整支腳上部凹槽內安裝特殊球狀棱鏡,通過全站儀的目標追蹤系統,可以得到球狀棱鏡的三維坐標,并且持續顯示出實測值與設計值的偏差,人工對支腳進行精確調整,使球狀棱鏡實測三維坐標和理論值相符。調整20、支腳的三維坐標與設計值偏差均控制在0.5 mm以內,精度達標后,鎖定所有固定螺栓。支腳上部用于調整的鋼板,橫向調整時不得超過支腳中心位置4cm,以防止施工中卡住橫梁,若橫向調整量超過4cm,需將支腳下部固定螺栓松開,整體移動支腳后重新精調到位并固定。支腳上部的調整鋼板縱向要平行于線路中心線,以保證各個施工單元車安全通過。精調過程中,每調整5個支腳后,都要對先后視距中的任意一個CPIII點進行一次檢查對比測量,若三維坐標限差在1mm之內,可以繼續進行支腳精調放樣。若超限,則考慮重新設站,并對之前已精調完成的支腳進行檢測。由于測站前后10m范圍內的支腳距離太近,為保證支腳調整精度,測站點前后10m21、范圍內的4對支腳在全站儀轉入下一測站時進行精調。每個測站只負責測站后方60m范圍內(距儀器10m范圍內的4對支腳除外)的支腳測量調整。測站前方的支腳待下一測站進行測量調整。5.4 道床板砼澆筑前檢測支腳上球狀棱鏡三維坐標檢測全站儀檢測法:儀器應在支腳在所需檢測范圍中心部位設站,并后視不得少于6個CPIII控制點,檢測范圍距測站最大不得超過90m、最近不得少于10m。后視CPIII的坐標偏差不得超過X:1mm Y:1mm Z:1 mm。若兩個以上CPIII點的殘差值超過規定值則應重新后視。使用全站儀配套測量手簿(微型電腦)預裝軟件對支腳以放樣方式進行檢測,實測與設計坐標差不得超過X:1mm 、Y22、:1mm 、Z:1mm, 內業整理輸出測量報告,報告內容為實測與設計值較差。若實測值與設計值的差值超過上述規定,則應對支腳進行再次的檢查或從新調整直至合限。正矢、超高檢測正矢檢查方法:采用正矢檢測專用工具對檢測段的支腳進行連續正矢檢測(如下圖示),檢測相鄰11個支腳上端凹槽中心的實測與設計正矢偏差(弦長約19.62m,可事先計算出設計正矢值),調整正矢偏差控制在1mm。曲線段超高檢測:采用專用軌道尺超高檢查支腳的超高和橫距,檢測超高和橫距控制在在1mm。所檢測項結果滿足上述偏差要求時方可進行整體道床混凝土澆注。支腳上部凹槽中心正矢線支腳固定端縱軸線正矢值支腳正矢檢查示意圖5.5工后整體道床軌枕23、承軌槽檢測整體道床施工完成后應及時對成型后工后軌枕承軌槽應及時進行檢測。其檢測方法為:采用全站儀進行自由設站,并觀測8個CPIII點(后視點位要求及偏差與支腳檢測相同),使用軌枕檢測特制專用模具對承軌槽的三維坐標進行檢測;軌枕的檢測可以在每個軌枕框架的第一根軌枕和第五根軌枕進行,檢測其平面位置和標高是否滿足要求(相鄰軌枕高程限差為0.5mm)。測站位置換置后需對前一測站已檢測的60m范圍內的承軌槽進行重疊測量,目的是在對前后不同測站所檢測同一測點的實測結果進行對比,以保證其檢測精度。通過GL-survey一體化軟件進行檢測數據處理。檢測成果經整理后進行歸檔,收集數據以便于對無砟軌道整體道床施工24、精度進行評估。5.6.外業測量文件編號與記錄為規范客運專線測量內業資料管理制度,結合引進測量技術體系,進一步加強對外測量現場記錄、原始記錄、數據處理以及歸檔的統一管理。便于隨時掌握本標段高速鐵路測量情況,提高有效利用率及內業處理速度和提高現場數據的追朔性,內業計算放樣數據的正確率。由于客運專線線路長,外業測量點位以及數據眾多,數據庫的中不允許有重復的編號出現。文件測量編號舉例如下:例1:現場測量文件名的輸入現場測量文件名的輸入必須以測量日期和測量人的名字等信息編入,如“070825WL”,表示20007年8月25日,由王立主鏡測量,如果同一人在一天有兩個或以上的文件名,可以在日期后面增加一位數25、,即“0708251WL” “0708252WL”。例2:CPIII基標控制點編號為方便、適用于現場測量,把CPIII控制點編號定義為七位數,前六位數按照公里數遞增進行編號,其中的第三位數表示CPIII,編號反映施工里程;末尾數奇數表示點位位于線路的左側,偶數則表示點位位于線路的左側。舉例見下表:點編號編號點釋義點位在線路的位置3493101“349”表示“km”數“3 ” 表示“CPIII”基標點“10” 表示 第“10”點號尾數“1”表示在線路左側3493102“349”表示“km”數“3” 表示“CPIII”基標點“10” 表示 第“10”點號尾數“2”表示在線路右側例3:自由測站的點編26、號自由測站的點編號定義如下:自由測站點的編號應該按照日期編輯。格式為年月日某日第一個自由測站編號為01。當某天有很多自由測站要測量,則編號依次遞增01直到兩位數。舉例如下:點編號測量日期自由測站的編號070215012007.02.1501070226082007.02.2608對于有兩組或以上的平面測量觀測小組,一組可以從自由測站編號可以從01到25,第二組可以從26到50,以此類推。5.7. 測量數據處理及平差計算CPIII控制網以及施工測量數據均采用引進的GL-survey一體化測量軟件進進行數據計算及平差處理。其步驟為:建立測段數據庫建立坐標系,選擇施工段所采用的坐標系統,高程控制系統27、。輸入設計院提供的相關CPI、和CPII平面控制點坐標以及二等(或加密控制點)高程控制點標高。建立曲線軸線數據庫。輸入各JD曲線上HZ點、HY點、YH點、ZH點里程以及各曲線長度。計算出第一曲線HZ點方位角及坐標。建立線路坡度數據庫。輸入各變坡點的里程及高程。建立線路超高數據庫。輸入曲線上HZ點、ZH點、HY點、YH點的里程并輸入各超高帶的超高值。(斷鏈的處理:如遇短鏈和長鏈則分別建立兩個線路軸線數據庫輸入平面及縱斷設計參數。)平差計算CPIII平面平差計算:根據全站儀自由設站對CPIII基標點進行的邊、角觀測數據以及與附近的CPI或CPII銜接測量,得到的邊角觀測數據,并輸入平差限差參數:再28、進行對數據的初步處理后導入到軟件,進行嚴密平差,得出各CPIII控制點平面坐標成果。CPIII高程平差:輸入經復測合限的已知二等水準控制點高程,實測值導入程序,平差選擇(選擇嚴密平差)。同時還應輸入相關限差值(詳見CPIII基標高程控制精密水準測量精度要求)。平差報告CPIII網平面及高程完成平差并符合精度要求后,須經至少二人符合無誤并簽署計算、復核人員,出具書面平差報告,并抄送監理工程師、外業測量組,內業存檔。6勞動組織精測隊組成人員:高級工程師1人,測量專業工程師3名,測量專業技術人員10名。7 材料要求 所有儀器使用前都檢校并在有效期內使用。8設備機具配置測量設備配備表設備名稱規格型號數29、 量精 度備 注全站儀Trimble s64臺1”測距精度(1+1ppm)數字水準儀Leica DNA034臺0.3mm/Km銦瓦標尺2m/3m各4把軌檢小車Trimble2臺CPIII棱鏡40個球形棱鏡8個放樣微型棱鏡4個三角架及棱鏡8套另配沖擊電錘4臺,616mm鉆頭,小電鉆4臺 ,電線 1000m ;手錘8套;充電手電12套,對講機12臺。9質量控制及檢驗9.1 質量標準無碴軌道測量作業應符合客運專線無碴軌道鐵路工程測量暫行規定及客運專線無砟軌道鐵路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暫行標準相關要求9.2 控制要點建立動態監測系統,對重要結構物進行施工全過程沉降觀測。合理安排工序時間,對已經完工的線下工程30、的沉降和變形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對鋪設水硬性混凝土支承層、混凝土底座、軌道板安裝做出適當的時間安排。確保線下結構物和路基在無碴軌道開始施工前有充分的靜置沉降、箱梁徐變和路堤固結時間。使用的儀器精度及性能指標及鑒定情況是否滿足測規要求,盡量使用高精度全站儀進行進行自動搜索,以及數顯水準儀,減少人為觀測誤差。觀測環境變化的不定性,如空氣、溫度、大氣折光等,地球曲率也是產生誤差的原因之一。將全站儀視線長度控制在50m-100m之間,有效地削弱大氣折光等外界環境因素對測量結果的影響。支腳安裝后以及軌道精調后,分別應進行測量復測,確保支腳測量珠和軌道定位精度滿足施工質量的要求。在施工控制測量過程中,其31、精度的保證取決于:嚴格按照施工測量規范之要求進行施測、準確的測量步驟、合格的測量儀器、嚴格的復核制度及嚴謹的工作態度。9.3 驗收程序及指標驗收指標見下表混凝土道床板外形尺寸允許偏差序號檢查項目允許偏差(mm)1頂面寬度102中線位置103道床板頂面與承軌臺面相對高差-15,+54伸縮縫位置5支腳安裝允許偏差及檢驗方法序號檢查項目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1相鄰支腳軸線平面位置0.5全站儀2支腳頂部高程0.5水準儀軌枕鋪設允許偏差及檢驗方法序號檢查項目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1軌枕間距框架內5mm框架間30mm尺量2相鄰軌枕承軌臺中心高差0.5水準儀10 安全及環保要求10.1 安全要求成立安全領導小組,定期組織全體隊員認真學習有關施工安全規則和安全技術操作規程,提高全員安全生產意識,嚴格貫徹執行國家、行業、地方有關的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制定并采取措施,以消除或避免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使測量作業在安全、有序、受控的狀態下進行,以實現安全目標。10.2 環保要求制定環境保護計劃,嚴格規范測量作業管理,測量作業前做到全員教育,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為當地居民創造和保持一個清潔適宜的生活和生產環境。 由辦公室設專人負責環境保護工作,與當地有關部門經常聯系,測量作業不得損壞用地范圍外的耕地、樹木、果林及水電設施,禁止散排造成環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