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鐵路軌道工程橋梁濕接縫、T梁架設施工作業指導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t***
編號:902404
2024-03-20
10頁
143.04KB
1、新建鐵路軌道工程橋梁濕接縫、T梁架設施工作業指導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發 布: 二XX年X月1.適用范圍:客運專線、客貨共線、貨運專線32米、24米、20米、16米的T梁的架設。2. 作業準備2.1橋面基層必須無浮渣,浮灰,油污等,同時擋碴墻根部必須無蜂窩,麻面。 2.2對蜂窩,麻面作填補前,必須清除蜂窩,麻面中的松散層,浮灰,油污等,并使之濕潤。 2.3涂刷基層處理劑時,基層必須干燥,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時,舊防水層表面應清理干凈,無松散層、浮灰等。3. 技術要求3.1橫向預應力筋:均采用公稱直徑為15.2的鋼絞線72、5mm,抗拉強度為1860MPa,彈性模量1.95*105MPa;單線梁采用低回縮錨具錨固,雙線梁采用普通夾片式錨具,其技術條件應符合預應力筋用錨具、夾具和聯結器GB/T14370-2007的要求。 3.2 橫向張拉孔道:中梁與邊梁之間采用外徑60金屬波紋管,中梁與中梁之間采用外徑55金屬波紋管; 3.3濕接縫混凝土:均采用C55細石混凝土,控制指標同梁體,具體配合比詳見配合比試驗報告。 3.4管道壓漿:水泥采用強度等級為42.5的普通硅酸鹽水泥,水灰比不超過0.45,壓漿需保證管道內不因灰漿析水而形成游離水,寒冷季節須切實防止管道積水、結冰和灰漿受凍,水泥砂漿須飽滿密實,強度等級不低于M403、配合比試驗報告。 3.5封錨:封錨前對錨具進行防水處理,采用補償無收縮混凝土填塞,強度等級同梁體(具體標準同第1.3條)。 3.6防水層及保護層:防水層采用聚氯乙烯防水卷材和聚氨脂防水涂料;保護層采用C40細石纖維混凝土配合比試驗報告。 3.7泄水管:采用外徑125mm,壁厚8mm的PVC管。 3.8 橋梁伸縮縫:兩孔梁梁縫間鋪設三元乙丙橡膠止水帶,并用鋼蓋板覆蓋。4.施工程序與工藝流程 4.1施工程序橋梁架設完畢后進行梁體后續工程施工,此部分工程內容包括:1、橫向預應力筋穿束及張拉。2、梁端、跨中隔板聯結板處鋼筋綁扎,立模,混凝土灌注。3、梁面濕接縫鋼筋綁扎及混凝土灌注。4、橫向張拉孔道壓漿4、。5、濕接縫、錨具防水及封錨。工程內容及相應部位見下圖:每種梁型的具體施工要求見標準圖。4.2工藝流程工藝流程如下:梁體就位橫向預應力鋼筋穿束綁扎橋面中間隔板鋼筋澆注中間隔板混凝土澆注橋面混凝土張拉橫向預應力鋼束壓漿使用防水涂料封縫、錨具防腐封錨。5. 施工要求5.1隔板混凝土拆模后即可進行橋面板混凝土的施工,橋面板工地聯結是先將每片梁的橋面鋼筋恢復至原狀,然后按設計要求穿筋綁扎、立模、澆灌與梁體同等級(同橫隔板)混凝土并養護。5.2防水層采用聚氯乙烯防水卷材,施工過程中注意新舊防水層搭接處需要用聚氨酯防水涂料進行涂刷處理。保護層混凝土中需要摻聚氯乙烯睛纖維,防止產生裂紋。5.3雙線橋在兩中梁5、濕接縫處按設計要求安裝泄水管,單線梁時不安裝。在防水層與泄水管的連接部位,應按防水層施工要求在接縫處用聚氨脂防水涂料進行封邊處理,高度80mm。6. 勞動組織勞動力計劃配置情況見表6-1:梁體橫向張拉及濕接縫施工人員計劃配置6-1表序號人 員數 量序號人 員數 量1技術人員1人5灌注混凝土10人2領工員4人6拆模2人3鋼筋綁扎23人7張拉人員、壓漿、封錨人員16人(在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值,并且達到齡期28天后進行)4模板安裝23人合 計79人7. 材料要求每種梁型根據線間距大小確定所需材料的數量和規格;材料檢驗按照梁體同類型材料標準控制。水泥采用P.O 42.5普通硅酸鹽水泥,碎石粒徑5-206、mm,砂采用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2,減水劑采用減水率25,粉煤灰細度采用級。7.1水泥7.1.1水泥進場時,必須按批對其品種、級別、產品合格證、出廠日期、出廠檢驗報告等進行驗收,并對其強度、凝結時間、安定性進行試驗,其質量必須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的規定。7.1.2檢驗數量:同生產廠家、同批號、同品種、同強度等級、同出廠日期且連續進場的水泥,散裝水泥每500t為一批,袋裝水泥每200t為一批,當不足上述數量時,也按一批計。每批檢驗一次。7.1.3鋼筋混凝土結構、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嚴禁使用含有氯化物的水泥。7.1.4使用具有潛在堿活性骨料時,應要求廠方提供水泥中堿含量值,并選用堿含量符合要求的水泥。7.7、1.5在使用中對水泥質量有懷疑或水泥出廠日期逾3個月時,必須再次進行強度試驗,并按試驗結果使用。7.2 砂(天然中粗砂)7.2.1拌制混凝土所用的細骨料,應按批進行檢驗,其顆粒級配、堅固性、細度模數和堿活性應符合要求。更換產地或料源后必須重新對砂子做料源檢驗,配合比也必須重新設計。7.2.2檢驗數量:同產地、同品種、同規格且連續進場的細骨料,每400m3或600t為一批,不足400m3或600t也按一批計。每批檢驗一次。7.2.3砂子使用前除需對常規項目指標進行試驗外,對有害物質含量也必須試驗并應符合以下規定。含泥量(按質量計,%)2.0; 泥塊含量(按質量計,%)0.5; 硫化物及硫酸鹽含量8、(按質量計,%)0.5;云母含量(按質量計,%)0.5;輕物質(比重小于2,如煤、貝殼等)含量(按質量計,%)1.0;有機物含量(用比色法試驗):顏色不應深于標準色。當深于標準色,則應按水泥膠砂強度檢驗方法進行強度對比試驗,抗壓強度比不應小于0.95。7.3 碎石(花崗巖)7.3.1拌制混凝土所用的粗骨料,應按批進行檢驗,其顆粒級配、堅固性、壓碎指標值、針片狀顆粒和堿活性應符合要求。更換產地或料源后必須重新對碎石做料源檢驗,配合比也必須重新設計。7.3.2檢驗數量:同產地、同品種、同規格且連續進場的細骨料,每400m3或600t為一批,不足400m3或600t也按一批計。每批檢驗一次。7.3.9、3碎石使用前除需對常規項目指標進行試驗外,對有害物質含量也必須試驗并應符合以下規定。針、葉片狀顆粒總含量(按質量計,%)12,當粗骨料中發現有顆粒狀硫酸鹽或硫化物雜質時,應進行專門檢驗,在確認能滿足耐久性要求后可使用;含泥量(按質量計,%)1.0; 泥塊含量(按質量計,%)0.25;硫化物及硫酸鹽含量(按質量計,%)1.0;氯化物(以NaCl計,按質量計,%)0.03;有機物含量(用比色法試驗):顏色不應深于標準色。當深于標準色,則應按水泥膠砂強度檢驗方法進行強度對比試驗,抗壓強度比不應小于0.95;7.4 拌制用水: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飲用水,當采用其他水源時,水質應進行檢驗,結果須符合國家標準10、混凝土拌和用水標準(JGJ63)。7.5 外加劑(NOF減水劑、UEA-D膨脹劑、MCI2000鋼筋阻繡劑)7.5.1混凝土外加劑進場時,必須按批對減水率、凝結時間差、抗壓強度比進行檢驗,其質量必須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和其他有關環境保護的規定。7.5.2檢驗數量:同生產廠家、同批號、同品種、同強度等級、同出廠日期且連續進場的外加劑,每50t為一批,當不足50t時,也按一批計。每批檢驗一次。7.5.3檢驗方法:外加劑出廠時必須有產品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并進行試驗出具實驗報告。7.5.4不得選用含氯鹽的外加劑。8. 設備機具配置 梁體濕接縫施工機械設備配置8-1表 序號 設備名稱規格單位數量備 注1 11、載重汽車 3t輛12發電機臺23電焊機臺24攪拌機350臺2強制式,用于保護層施工5插入式搗固棒個21臺備用6濕接縫模板套1032m梁6套,24m梁2套,16m梁2套7梯子個58安全帶條509水桶個4 10灰桶個811鐵抹個412木抹個413步板85cm塊若干14砂輪切割機臺115手推車臺816麻布袋條若干17張拉油頂及油泵YDC650B臺1油管長不小于4m18壓漿機臺219壓漿管根4不小于30m20壓漿嘴個409.質量控制及檢驗混凝土采用攪拌站攪拌,用混凝土攪拌車運送混凝土到橋梁現場灌注,混凝土灌注時,按標準隨梁做試塊,檢驗橫向預施應力時混凝土強度。9.1 混凝土采用和梁體同強度等級的C5512、細石混凝土,灌注前對接縫處梁體混凝土進行鑿毛處理。9.2 配合比經試驗室試驗比選確定。混凝土所用的原材料應按品種、規格和檢驗狀態分別標識存放。混凝土所用的原材料發生變化時,必須重新選定配合比。9.3混凝土強度等級和彈性模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9.4混凝土拌制前,由實驗室在每次開盤前測定砂、石含水量,并根據測試結果和理論配合比調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出具施工配料單。9.5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應符合設計配合比要求,混凝土施工每次開盤時應進行現場測定。9.6混凝土原材料每盤稱量偏差不得超過2%。9.7模板安裝必須牢固穩定,接縫嚴密,外行、位置尺寸必須符合設計要求。9.8綁扎鋼筋時,必須對中間橫隔13、板處的波紋管進行穩定加固(采用綁扎鉛絲在前后上下四個方向限制),防止在澆筑混凝土時波紋管竄動及受壓變形。9.9波紋管接縫必須填塞海綿封實,不得漏漿。9.10混凝土表面應密實平整、顏色均勻,不得有露筋、蜂窩、孔洞、疏松、麻面和缺棱掉角等缺陷。 9.11混凝土灌注、搗實及養護。9.11.1 運輸:混凝土攪拌車將混凝土運送到橋下,采用卷揚小吊將攪拌好的混凝土垂直運輸。9.11.2 灌注:混凝土灌注,梁跨范圍內按先中間后兩端、先下后上的方法進行。9.11.3 搗固:搗固采用插入式搗固器振搗,搗固時不得碰撞模板和鋼筋,每一搗固點的時問宜為20 s30 s,以混凝土不再出現沉落,不出現氣泡,表面出現浮漿為14、度。9.11.4 檢查:混凝土在拌制、灌注的過程中應隨機制作試件,要求每班次均做好R3,R7,R28試件,其中R3或R7作為夏季或冬季預應力鋼筋張拉時混凝土強度的控制依據。9.11.5 養護:混凝土的養護主要采用自然養護,環境相對濕度小于60時,灑水養護5d,環境濕度為6090時養護3d,環境濕度大于90時可不灑水養護。9.12 模板拆除:當混凝土的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50時,即可拆除模板,拆除模板后應及時檢查混凝土的灌注質量,發現缺陷時應根據其嚴重程度及時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處理。10.冬期施工技術措施當工地晝夜平均氣溫(最高和最低氣溫的平均值或當地時間6時、14時及21時室外氣溫的平均值)連續315、d低于5或最低氣溫低于-3時,為冬期施工期。混凝土冬期施工防寒技術措施如下: 10.1冬期施工期間宜選用水灰比和較小的坍落度,當混凝土摻用防凍劑時,其試配強度應較設計強度提高一個等級。 10.2混凝土澆筑時應增加對混凝土入模溫度檢測的頻次(每班不少于3次),混凝土入模溫度不得小于5,當混凝土入模溫度達不到要求時,應采取對拌合水、骨料加熱等措施,拌合時先將熱水與骨料拌勻后再投入水泥,攪拌時間宜較常溫施工延長50%。 10.3骨料不得混有冰雪,凍塊及易被凍裂的礦物質。 10.4冬期混凝土的澆筑應符合下列規定:混凝土澆筑前,應清除模板及鋼筋上的冰雪和圬垢。當環境氣溫低于-10時,應將直徑大于或等于216、5mm的鋼筋和金屬預埋件加熱至正溫。新舊混凝土施工縫的清理工作,應符合有關規定:當舊混凝土面和外露鋼筋(預埋件)暴露在冷空氣中時,應對距離新、舊混凝土施工縫1.5m范圍內的舊混凝土和長度在1.0m范圍內的外露鋼筋(預埋件)進行防寒保溫。當澆筑早強混凝土時,對于在凍結線上且溫度低于-5的地基,應作隔熱層。混凝土應采用機械振搗并分層連續澆筑,分層厚度不得小于20cm。10.5冬期混凝土的養護應符合下列規定:混凝土開始養護時的溫度不得小于5,細薄截面結構不宜低于10。現澆混凝土可采取覆蓋保溫法防寒。當混凝土摻用防凍劑時,其養護應符合下列規定:1.外露表面應覆蓋,在負溫條件下不得澆水。2.混凝土初期養17、護的溫度,不得低于防凍劑規定的溫度;當達不到規定溫度時,應采取保溫措施。3.當混凝土的溫度低于防凍劑規定的溫度時,其強度不應小于3.5MPa。10.6拆除模板和保溫層應符合下列規定:當混凝土強度達到7.1條的強度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損時,方可拆除模板。混凝土與環境的濕差不得大于15。當溫差在10以上,但低于15時,拆除模板后的混凝土表面必須采取覆蓋保溫措施并定期量測混凝土與環境溫差。 10.7 冬季架梁墩臺頂面、支承墊石面上和預埋螺栓孔內的冰雪及雜物必須除盡,嚴禁將支座安放在帶有薄冰層的墊石上;連接板焊接前宜先將鋼板預熱。11.安全及環保要求11.1安全措施 從事高空作業人員,必須18、定期進行體格檢查,凡不適應高空作業的人員,不得從事此項工作。作業中必須拴安全帶、戴安全帽、穿防滑鞋。高空作業人員應配給工具袋。小型工具及材料應放入袋內,較大的工具,必須拴好保險繩。不得隨手亂丟,防止墮落傷人,更嚴禁從高空向下亂扔亂丟。 每次作業前必須嚴格檢查云梯、安全帶、防護繩、吊掛繩等機具的狀況,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嚴禁使用。 夜間進行高空作業時,必須有足夠的照明設備。爬梯空洞等處設明顯的標志。 六級(包括六級)以上大風,為確保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應停止高空作業。 使用鋼絲繩的機械,在動轉中嚴禁用手套或其它對象接觸鋼絲繩,用鋼絲繩拖、拉機械或重物時,人員遠離鋼絲繩。 起重作業嚴格按照建筑機械使用19、安全技術規程(JGJ-86)和建筑安裝工人安全技術操作規程規定的要求執行。 定期組織機電設備、車輛安全大檢查,對檢查中查出的安全問題,按照“三不放過”的原則進行調查處理,制定防范措施,防止機械事故的發生。施工時,在施工地段前后各200m處做好防護,機車到達時防護人員提前通知橋上施工人員避讓,且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工機具移開并不得侵限,放在道心內的工機具不得高出軌面,正在處理橋梁時應在短時間內將千斤頂卸載后將車輛放行。 橋梁在跨鄉間道路、公路時,施工時橋下必須設防護人員,同時橋上也必須做好安全防護措施,以免橋上墜物傷人或中斷公路交通。11.2環保措施 積極組織施工人員學習工地開展文明施工的重要性,提高其文明施工的責任意識。 施工場內設施布置合理、有序:生活垃圾集中堆放,不亂丟亂棄,廢水集中處理后排放,嚴禁污染周圍環境;機械設備定點停放、整齊干凈;材料按要求掛牌堆碼,整齊有序,需防雨的材料進庫存放或加蓋防雨蓬布。 廢棄的混凝土應集中排放,需掩埋或覆蓋。11.2.4 每座橋施工完畢后需做到“工完、料盡、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