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管道工程伴管、夾套管、支架安裝和壓力試驗施工作業指導書(21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t***
編號:902708
2024-03-20
21頁
233.89KB
1、工業管道工程伴管、夾套管、支架安裝和壓力試驗施工作業指導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發 布: 二XX年X月目錄一、總則二、安裝施工及施工驗收規范3三、管道施工準備4四、管道預制6五、管道安裝六、伴管的安裝七、夾套管的安裝八、管道支架安裝九、管道系統壓力試驗和吹掃十、管道靜電接地施工管道施工作業指導書一、 總 則本管道施工作業指導書適用于*產品項目管道安裝工程, 為規范工業管道工程的施工作業,確保工業管道的施工質量,特制定本規定。二、 安裝施工及施工驗收規范2.1業主方提供的關于工藝管道安裝的相關施工藍圖。2.2依據同設計、2、土建等相關等專業的技術交底及交接資料。2.3依據設備生產廠家提供的產品安裝技術文件。2.4本工程采用的技術規范國務院令第549號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2009年修訂)GB50016-2006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58-1992 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范2.4.4GB50160-2008 石油化工企業設計防火規范2.4.5 GB50231-2009 機械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通用規范GB50275-2010 風機、壓縮機、泵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2.4.7 GB50235-2010 工業金屬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36-2011現場設備、工業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23、.4.9GB50184-2011 工業金屬管道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HG/T20675-1990 化工企業靜電接地設計規程 GB50683-2011 現場設備、工業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化工裝置設備布置設計規定2.4.13 HG/T20549-98 化工裝置管道布置設計規定-2011 石油化工夾套管施工及驗收規范2.4.15 HG/T21629-1999 管架標準圖2.4.16 TSG R1001-2008 壓力容器壓力管道設計許可規則壓力管道規范 工業管道2.4.18 TSG D0001-2009 壓力管道安全技術監察規程-工業管道2.4.19 SH/T3040-2002 石油化工管道4、伴管和夾套管設計規范2.4.20 12078-64-G-10 絕熱工程規定2.4.21 12078-64-G-20 防腐工程規定三、 管道施工準備3.1 一般規定3.1.1 管道工程在施工前應做好準備工作。準備工作應包括技術準備、施工機具準備、施工現場準備、施工用料(工程材料、耗用材料)準備等。3.1.2 管道工程具備下列條件方可施工3.1.2.1 管道工程的設計資料及其他文件齊全,施工圖紙已經會審。3.1.2.2 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技術措施已經批準。3.1.2.3 施工現場達到“三通一平”;臨時設施能滿足施工需要。3.1.2.4 管材、管件、閥門等其他材料能保證連續施工的需要。3.1.5、2.5 施工機具已按計劃進場,并能正常運轉。3.1.2.6 土建工程及設備安裝進度已能滿足管道施工要求。3.2 設計交底與圖紙會審3.2.1 設計交底由建設單位(或委托監理)組織,施工單位參加,設計交底的目的是由設計人員介紹設計意圖、結構特點、施工及工藝要求、技術措施和有關注意事項及關鍵問題。施工單位提出圖紙中存在的問題和疑點,以及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然后通過業主(或委托監理)、設計、施工三方研究和商討,擬出解決的辦法,并寫出會議紀要,作為設計圖紙的補充、修改以及施工的依據。3.2.2 圖紙會審3.2.2.1 會審前技術人員應對施工圖進行自審,對自審中發現的問題或疑問進行匯總并列出清單。自審時6、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a) 圖紙及其他設計文件是否齊全,是否滿足施工要求。b) 圖紙、說明書、材料設備附件一覽表等相關內容是否一致。c) 管道平、立面圖與單線圖是否相符:規格、材質、型號、數量、設計參數等有無矛盾,管道布置在空間上有無抵觸。d) 管道用的預埋件、預留孔等在土建圖上的位置與數量是否合適,管廊、支架等構筑物是否滿足安裝要求。e) 管道與其他專業的設施在空間上有無矛盾。f) 管道與設備接口的標高,坐標、方位及管口尺寸是否相符。g) 設計選用的施工標準我們是否已有及技術要求在實施中有何困難。h) 設計是否有漏項。3.2.2.2 圖紙會審由建設單位(或委托監理)組織,施工單位、設計單位參7、加,首先由設計代表介紹設計意圖、設計圖紙、設計特點,對施工的要求和技術關鍵問題,然后各方代表對圖紙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協商解決存在的問題及疑點,并寫出會議記要,設計單位以書面形式進行解釋或出設計變更通知單。3.2.2.3 圖紙會審是提出的問題,應在會上處理,作好圖紙會審記錄或由建設單位出會議紀要。3.3 施工技術方案的編制3.3.1 管道工程施工技術方案一般包括下列內容:3.3.1.1 施工技術措施及關鍵問題;3.3.1.2 施工機具需用計劃;3.3.1.3 焊接工藝試驗及評定;3.3.1.4 質量和安全技術措施;3.3.1.5 施工中執行的標準和規范。3.3.2 施工方案應按設計和施工規范8、的要求,結合本單位的技術裝備、技術力量、環境條件等編制,并盡可能采用國內外新技術、新工藝。3.3.3 勞動力需用計劃,應按施工進度、工程量和實際情況編制。當采用新鋼種、新工藝的工程時,應對施工人員進行培訓。3.4編制質量計劃3.4.1 管道工程施工前應根據質保手冊和程序文件、結合工程項目特點編制質量計劃。3.4.2 質量計劃應包括工程所需的檢驗和試驗項目、所需設備,標準文件、人員和方法,以及必要的區分和標識等規定,并確定質量記錄。3.5技術交底施工前必須進行技術交底,并填寫技術交底記錄。技術交底內容應包括:3.5.2.1 施工工藝過程;3.5.2.2 施工技術關鍵及對策;3.5.2.3 施工應9、達到的主要技術指標;3.5.2.4 施工中的安全注意事項;3.5.2.5 施工記錄的內容,所用的表格及填寫要求。四、 管道預制4.1管道應盡量預制安裝,以提高工效減少高空作業、保證安全和質量。4.2 根據現場情況和運輸條件劃分預制單元,預制前畫出管道預制加工草圖,對與每一預制單元相關的各部尺寸, 按管道單線圖規定的數量、規格、材質選配管道組成件,并按單線圖標明管道系統號和按預制順序標明各組成件的順序號。預制前作現場實測,以保證預制件符合實際安裝尺寸。自由管段和封閉管段的加工尺寸允差應符合規范規定要求。4.3考慮運輸安裝的方便,適當預留調整活口,預制完畢的管段將內部清理干凈,封閉管口,嚴防雜物進10、入。4.4管道預制在平臺上設置適當的支架和卡具,以保證組對的準確性。4.5預制程序:領料下料組對焊接4.5.1領料4作業人員應在熟悉圖紙及技術交底的基礎上,依限額領料單領用材料。首先應核對材質及型號規格,避免錯用,然后應對材料進行外觀及幾何尺寸測量檢驗,并做好記錄。對不合格物資應予以標識并按規定處理,防止不合格品進入施工過程。對于關鍵工序的用料,應在出庫單上注明使用部位,以滿足追溯要求。對于領好的材料應妥善保管。4.5.2管材下料4下料前,首先應對管材進行材質核對、測量檢驗,并做好記錄及移植原有標記,不銹鋼管嚴禁使用鋼印。預制管段下料應按單線圖凈尺寸進行,不留焊接余量,因此,量尺劃線后需進行校11、核檢驗,保證精度,避免產生讀數等失誤,造成材料浪費。4碳鋼管用砂輪切割機或氧乙焰切割;不銹鋼管用砂輪切割機或等離子切割機切割,砂輪片必須用專用的砂輪片;并須用銼刀或角向磨光機清除切口處毛刺、氧化物等,以提高表面光潔度和對口精度。對于較長的管子,切割時應采用支架支撐,防止管子變形或掰斷刀片。公稱直徑小于50mm的管道必須采用機械方法切割和加工坡口。嚴禁用電焊加工各種材料。4下料完畢應檢查:切口表面應平整,無裂紋、重皮、毛刺、凸凹、縮口、熔渣、氧化物、鐵屑等,切口端面傾斜偏差1%D,且不得超過3mm。檢查方法如圖:管子橢圓度:0.3mm;自由管段長度偏差:10mm;封閉管段長度偏差:1.5mm;對12、于橢圓度大于0.3mm,但小于標準偏差的管子,需用管道整圓設備整圓到符合要求。管道坡口按焊接工藝要求采用相應的坡口形式,一般采用V型坡口。管壁厚小于3mm,為I型坡口;管壁厚大于3mm為V型坡口,坡口為5060度。P=02mm=5060間隙C=2mm間隙C=1.5mm型V型4.5.3 管道組對4管道、管件組對時應考慮其剛度大小,防止變形和焊點開裂。同時,還應考慮安裝順序及焊縫所處的位置的可焊性。組對時應按所施焊管道規格的組對間隙要求進行。管子及焊環可使用自對口夾具夾緊焊口兩側管頭進行點焊組對,三通、彎頭、異徑管、法蘭焊環等應采用平臺,手工配合找正,組對。要求錯邊量0.1t且0.3mm。環焊縫對13、接間隙要均勻,管端接觸要緊密。4組對后點焊前,應初步校檢管道直線度符合要求后再點焊,如超差,則應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重新切割、下料、組對點焊?;疽笫屈c焊位置應居于焊縫中心,焊點數量依管道直徑大小分4-6點,熔深一般為1/21/3,不可焊透,以免形成內部焊瘤,影響焊接質量。4預制管段的管口組對,應根據單線圖的組對順序,在上道焊口焊接完成后進行。對于管段較短、管件較集中的預制管段,可在點焊剛度允許的情況下,將幾個相鄰管件一次組對完成,對于不銹鋼的物料管道,因焊接質量要求較高,管道焊接時應充氬置換空氣后才能進行焊接。4組對完成后應將預制組裝件內部清理干凈,及時封閉管口,等待下一道工序。五、 管道14、安裝5.1 管道安裝依據:管道布置圖、空視圖、特殊管件圖、管道材料表、管道支架表、管道儀表流程圖(P&ID)、蒸汽伴管一覽表、管道命名表、儀表安裝圖、取樣設施安裝圖等。5.2本項目工程設計中管道規格用英寸“ ”表示,管道尺寸系列均采用英制系列HG20553(Ia)。管法蘭及管件的設計標準見管道材料等級規定中相關部分。5.3管道安裝及驗收標準5.3.1 管道安裝準備:管道安裝所使用的各種管道、管件、閥門都應具有出廠檢驗合格證,管材規格、材質及閥門應符合設計要求。并在安裝前應對其進行必要的臟物和油污清除工作。5.3.2 焊縫位置要求:管道安裝時,焊縫不得設在管子支、吊架或墻內,焊縫至其邊緣距離一般15、不小于100mm,焊縫處不得開孔或連接支管。5.3.3 管道坡度:管道敷設應有坡度,坡度一般與物料流向一致。不得出現反坡現象,且不得有氣(液)袋存在。管道布置圖及空視圖中注明有坡度的管道,需按照坡度要求安裝。管道布置圖及空視圖中未注明坡度但工藝PID上有坡度要求的管道,安裝時均考慮3/1000的坡度。其余管道可按下列坡度施工:蒸汽管道 2/10005/1000蒸汽凝液管道 3/1000上下水管道 2/10005/1000壓縮空氣、氮氣管道 4/1000一般氣體及易流動液體管道5/10005.4 空視圖及說明5.4.1 空視圖中管線定位及距管線最近的建構筑物軸線定位。標高與平面圖中標高一致。5.16、4.2 在進行管道預制時,應根據安裝及土建施工的實際誤差,在便于施工的合適位置留有不同方向的調節段。在設有支架處應避免焊縫。5.4.3 所有需要穿越墻、樓板、平臺的管段,應在便于施工的位置分兩段預制,在現場焊接。5.4.4 空視圖中的標高為管道中心標高。5.4.5 同一根管線,若分畫在兩張或幾張圖上,在管道預制時,幾張圖應拼在一起看,以免增加不必要的焊點。5.4.6 圖簽中管道信息以工藝專業的管道命名表為準。5.5 泵的冷卻水進出口管線及其他輔助管線按照空視圖及管道布置圖施工,如果有不一致的地方或未接的管線現場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或施工。5.6 所有節流元件如孔板或流量元件組裝時用臨時管件代替,待17、完成壓力試驗及管線清理之后再安裝。5.7 彈簧吊架和支架應與預制裝置一起緊鎖,待壓力試驗和管線清理后拆除。5.8安裝截止閥、止回閥和調節閥等單向閥時應注意按流向標記方向安裝。5.9 管道系統由于進行水壓試驗、氣壓試驗和吹掃清洗所需增設的臨時高點放空、低點放凈,設計中未考慮,若現場需增加,由施工單位決定并應提前通知設計單位。5.10 主項內地下部分管道的布置,均在相對應的EL0平面管道布置圖內表示。六、 伴管的安裝6.1 蒸汽伴管6.1.1 本裝置的伴熱包括蒸汽伴熱和電伴熱,其安裝依據:設備布置圖、蒸汽伴管一覽表、管道材料匯總表(含伴管材料)、P&ID和管道命名表等。6.1.2 從蒸汽分配管道被18、伴熱管道之間的空走伴管要求集中布置,并做到整齊美觀,對集中布置的伴管要進行成組保溫,盡可能減少單根伴管施工。6.1.3 蒸汽伴管應從被伴熱管的最高點引入,從最低點排出,減少形成袋形,以使凝液能自流排盡。6.1.4 所有伴管(包括凝液)彎頭處采用冷彎,彎曲半徑為46倍公稱直徑。6.1.5 當對較長的直管伴熱時,伴管應每隔24米設一個水平膨脹環。6.1.6 由分配站至被伴管線和由被伴線至收集站(或地溝)的蒸汽伴熱管線具體配管走向,配管圖中沒有表示但所需材料已給出。這部分管線的施工,有施工單位依據現場具體情況確定。6.1.7 本項目蒸汽分配管和凝水集合管尺寸為1 1/2” ,伴管接口尺寸為1/2” 19、,接口連接尺寸為承插焊。 被伴熱管線所需使用的伴管根數。如下表所示:被伴管線6”8”16”18”伴管管徑1/2”1/2”1/2”最少伴管數1236.1.9 從蒸汽分配站供汽管口至及凝液收集站蒸汽疏水器的最大距離為70m。伴管的最大有效長度一般不超過40m。對有分支情況,其有效長度為總長度。每根伴熱管垂直累計升高不能超過2m。6.1.10 每個蒸汽分配站和凝液收集站的配管見標準復用圖,蒸汽分配站、凝液收集站和伴管材料匯總在其主項的“管道材料匯總表”中。6.1.11 安全閥的伴熱管線應盡量靠近閥座,以保證安全閥的正常操作,以免失靈。6.1.12 所有伴管(包括蒸汽伴管及凝液返回管)彎頭處采用冷彎煨20、(彎曲半徑為46倍公稱直徑),但不得壓扁。6.2 電伴熱本裝置的電伴熱由制造廠計算、設計、供貨、施工、安裝、調試及承擔質量保證。七、 夾套管的安裝7.1 本工程夾套管包括:蒸汽夾套、水夾套;蒸汽夾套用蒸汽加熱,水夾套用水冷卻。夾套管安裝依據:管道布置圖、空視圖、管道材料匯總表、P&ID和管道命名表等。7.2 夾套內管和套管對應關系見下表。內管及套管的規格內管(DN)mm套管(DN)mm1540204025504080508065100801251001501252001502002002507.3 夾套管件結構a) 彎頭:彎頭內管曲率半徑R=1.5D、外管曲率半徑R=1.0D。結構形式見下圖。21、E1=E2=50mmb)三通:內管為整體三通,外管必須分成兩半方能施工,結構型式見下圖。c) 異徑管:內管、外管的異徑管,對接時內管的異徑管與套管的異徑管的大口端端部應錯開,錯開距離宜為50mm,也可將套管的異徑管進行縱向剖切作為調整半管使用。如內管使用同心異徑管,外管也必須使用同心異徑管。如外管使用頂平或底平的偏心異徑管,內管也必須使用相應頂平或底平的偏心異徑管。結構型式見下圖:d)內管的支撐內管的公稱直徑(mm)最大間距(mm)DN15252000DN403000DN50804000DN1003005000當直管段較長時,內管應設支撐件,支撐件最大間距見下表。e) 支撐件的材料應與內管的材22、料相同,支撐件的外形和尺寸見下圖。f) 夾套閥跨越管 DN50跨越管DN15,DN65跨越管為DN25。結構型式見下圖。g) 擋板 如果由于復雜的管路和不同的壓力降等原因,而造成中間加熱不均勻,這時應設置擋板,擋板的材料應與內管和夾套管中高等級的材料相同,其外形和尺寸見表7.3-2。結構型式見下圖。內管(DN)mm外管(DN)mm(dmm)D(mm)t(mm)154022604.5204028604.5255035754.54080501054.55080611054.56510077125680125901606100150116185612520014124061502001702406223、0025022229597.4 蒸汽夾套加熱系統a) 蒸汽應從夾套的最高點引入,冷凝水從最低點排出。蒸汽套管布置應避免可能集聚冷凝水的死角和下凹的袋形。低點處應加設疏水閥排出積水。b) 每個蒸汽引入口對應的套管總長不宜超過30m,超過時應另設蒸汽入口。每個閥或每根跨越管其壓力降可按3m直管考慮。c) 每段套管長度不宜超過12m。有拆卸要求時,每隔12m宜設一對法蘭。對于直管部分可以20m設一對法蘭。在每對法蘭處用旁通將法蘭兩端連通。夾套管道上的閥門、調節閥宜設旁通。該法蘭等級按內管和外管等級較高的等級,局部套管需加法蘭時應在PID上標出。d) 在寒冷地區,蒸汽夾套管每12m長的套管需要設一個疏24、水閥。在非寒冷地區,允許每30m長設一個疏水閥。疏水閥的位置必須低于夾套冷凝水出口。同時,與之相連的冷凝水排出管也不得有高于冷凝水出口的高點。e) 夾套管管道之間的跨越管最小直徑為DN15。其位置應利于直流排放。八、管道支架安裝8.1 本裝置的所有管道均應有合適的支撐,具體的支架形式詳見各主項的管道布置圖、管道支架一覽表。部分DN50的管道的管架位置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可調整,管架材料見管架材料匯總表。8.2 標準管道支架執行管道標準圖(HG/T21629-1999),管架序列號均在管道平面布置圖中標注,標準的管道支架形式見管道支架一覽表。8.3 對于進行應力計算的管道應嚴格按原設計的管架形式、位25、置進行安裝。如現場有特殊情況需要修改管道的支架,必須由華陸的應力工程師進行重新計算,確認后方可修改。8.4由于工期緊,設計與施工深度交叉,土建的設計及施工先于工藝管道的設計及施工,另外,一些外購設備、管件資料與現場到貨情況有偏差造成管架的位置可能與土建預埋件的位置不符或設置的管架不合適。因此,在管架施工時,應按實際要求適當調整管架的位置或支撐方式,若需在墻上或樓板上增設小型支架,可采用膨脹螺栓來固定管架。若在柱子上可采用包扎法緊固支架。8.5 本裝置所使用的所有彈簧架、波紋膨脹節應該在檢驗合格、驗收后方可使用,現場安裝應嚴格按照安裝說明書的要求進行。8.6 不銹鋼的管線與鋼梁等碳鋼件相接觸時管26、線與碳鋼件之間應加0.3mm厚的不銹鋼薄板,即裸管管底標高可與梁頂標高一致。8.7 在鋼框架上的管架施工時,如無管架生根點,請施工單位現場增加生根梁。對于2”以下的非應力計算的管道,需增加支架時,可在支架生根處打膨脹螺栓固定。所有增加的設施均不應影響操作通行。8.8 防腐:管架與管道相連部分隨管道,其余防腐材料同土建鋼結構。8.9安裝時應嚴格區分滑動、導向及固定支架。導向支架若數據表中沒有間隙要求可按2mm考慮。8.10 管托高度保溫厚度75mm 管托H=100mm.保溫厚度75mm125mm管托H=150mm保溫厚度 125mm175mm管托H=200mm.保溫厚度 175mm225mm管托27、H=250mm.8.11 管架施工完畢后,所有外露在地面上的管架底板用混凝土覆蓋,并做50mm高的凸臺。九、管道系統壓力試驗和吹掃1234567899.1 本項目工藝和公用物料管道系統壓力試驗和吹掃應執行工業金屬管道工程施工規范(GB50235-2010)的規定。9.2 管道系統壓力試驗9.2.1 本項目管道系統壓力試驗應按工藝管道命名表要求的試驗介質、壓力進行,在進行不同壓力等級的管道水壓試驗時,應用臨時盲板隔開。9.2.2 對于管徑20”的氣相管線,需要做水壓試驗時,應在地面完成組對并做水壓試驗,待管線安裝后,最后一道焊縫應做100%X射線檢測。9.2.3 對于液體壓力試驗確有困難時,可用28、氣壓試驗代替,但應符合工業金屬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35-2010)相關條文的規定,并有經過施工單位技術總負責人批準的安全措施才可進行氣壓試驗。9.2.4 水壓試驗必須在管道支架施工結束后和防腐及保溫施工前進行,必要時可設置臨時管架。9.3 管道系統吹掃9.3.1 管道系統吹掃前應符合上述規范相關條文中的保護措施、隔離措施、加固措施、沖洗液體或吹掃氣體的各種要求,吹掃順序等。9.3.2 對于有特殊清洗要求的管道系統應按專門的技術規程進行處理。9.3.3 管道系統的吹掃必須對易損件進行保護,有些系統應用臨時盲板隔開,儀表孔板、流量計、調節閥、限流孔板、膨脹節等部件均需用臨時件代替,必29、要時可設置臨時管架。9.3.4 吹掃方法應根據對管道的使用要求,工作介質及管道內表面的臟污程度確定,應編制吹掃方案,經審查批準后,向參與吹掃的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十、管道靜電接地施工1010.1 管道靜電接地10.1.1 本裝置防爆區內所有管線均需要靜電接地。10.1.2 靜電接地的技術要求應符合化工企業靜電接地設計規程(HG/T20675-1990)及特殊介質的安全設計規范10.1.3 有靜電接地要求的管道、應當測量各接頭間的電阻值和管道系統的對地電阻值。當值超過時0.03時,在法蘭或螺紋接頭間應當設置跨接導線和接地引線。10.1.4 管廊上的所有管線每隔50米左右設置靜電接地,各管道之間做靜30、電接地跨接,具體位置根據現場情況定,盡量設置在管廊柱子附進。10.1.5 平行管道凈距小于100mm時,應每隔20m加跨接線,當管道交叉且凈距小于100mm時,應加跨接線。10.1.6 管道在進出裝置區(含生產車間廠房)處、分岔處應進行接地。長距離無分支管道應每隔100m接地一次。10.1.7 金屬配管中間的非導體管段,除需做特殊防靜電處理外,兩端的金屬管應分別與接地干線相連,或用截面不小于6mm的銅芯軟絞線跨接后接地。10.1.8 非導體管道上的所有金屬件均應接地。10.1.9 接地耳在空視圖中不表示,附件如接地板、緊固件、接地扁鋼等也不在空視圖中表示,其累積值一并統計在管道材料匯總表中。10.2 管道靜電接地材料選用項目材料數量跨接線6mm2多股銅芯絕緣電線L400mm引下線6mm2多股銅芯絕緣電線自接地點至離地面500mm處的實際用量接線端子OT16-12銅制裸壓接端頭2個/1條跨接線螺栓/螺母M10X35鍍鋅2套/1條跨接線10.3 管道靜電接地示意圖10.3.1 法蘭連接處靜電接地跨接示意圖10.3.2 閥門處靜電接地跨接示意圖10.3.3 設備管口處靜電接地跨接示意圖10.3.4 金屬管架上平行管道靜電接地示意圖10.3.5 靜電接地板示意圖10.3.6 法蘭連接板示意圖10.3.7 靜電接線端子示意圖6mm2多股銅芯絕緣電線根據螺栓直徑的大小彎成環狀,搪錫壓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