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與民用建筑混凝土工程澆筑、養護、拆摸施工作業指導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t***
編號:902716
2024-03-20
5頁
34.57KB
1、工業與民用建筑混凝土工程澆筑、養護、拆摸施工作業指導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發 布: 二XX年X月 xx混凝土工程施工作業指導書1.內容與適用范圍本標準規定了一般結構混凝土的材料施工工藝和質量要求;適用與一般工業與民用建筑混凝土分項工程。2.施工準備2.1原材料和外加劑2.1.1水泥:出廠必須有合格證,并有7天及28天強度報告。普通硅酸鹽水泥和硅酸鹽水泥主要適用于混凝土、鋼筋混凝土和預應力混凝土的地上、地下和水中結構;礦渣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和粉煤灰硅酸鹽水泥適用于混凝土、鋼筋混凝土的地上、地下和水中結構以及2、抗硫酸鹽侵蝕的結構;粉煤灰硅酸鹽水泥還適用于大體積水下混凝土。水泥的保管應注意:入庫的水泥應按品種、標號、出廠日期分別堆放,并樹立標志做到先到先用,防止混摻使用。存放倉庫盡量密閉,地下應墊高30,離墻應在30以上,堆放高度不超過10包,如在露天堆放時,底部應墊高,上部應用防雨蓬布蓋嚴。水泥存放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不超過三個月,如超過時,必須重新檢驗確定標號。受潮水泥必須經試驗鑒定后,應將硬塊篩除,并不得用于主要工程結構部位。2.1.2 砂:應用中砂,顆粒級配應符合顆粒級配區,含泥量當混凝土強度等級大于C30時不大于3%,小于C30時不大于5%,堅固性和有害雜質含量符合規范規定。2.1.3 石子:3、顆粒級配符合要求,含泥量混凝土強度等級大于C30時不大于1%,小于C30時不大于3%;石子的最大粒徑不得大于結構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時不得大于鋼筋間最小凈距的3/4;實心混凝土板,不允許大于板厚的1/2;在任何情況下粒徑大于150,堅固性和有害物質含量均應符合規范規定。2.1.4 水:能飲用的自來水及潔凈的天然水。2.1.5 外加劑:常用的有早強劑、減水劑、防水劑、防凍劑,其技術標準應符合相應產品的技術標準。2.2 機具自落式或強制式混凝土攪拌機,插入式和平板式振動機,翻斗車、方鍬、鐵皮、吊斗、直尺等。2.3 作業條件2.3.1 所有澆筑的工程部位已經隱蔽工程驗收并合格,模板的軸線、標高、4、幾何尺寸已經復核無誤,預埋管線和電氣連接工作已完成并測試合格,施工方案已經確定。2.3.2 水泥已送試驗室檢驗合格,試驗室已出具混凝土級配通知單,并換算施工配合比。2.3.3 工地上已具備一次澆筑所需材料,分類堆放,機具設備經檢查試驗運轉良好。3. 施工工藝3.1運輸3.2澆筑3.2.1澆筑混凝土時,應注意防止產生離析現象,混凝土由料斗卸出進行澆筑時的自由傾落高度不應超過2M,在豎向結構中不超過3M,否則要沿串筒和溜槽下落,在澆筑豎向結構混凝土時,底部應先填50厚與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3.2.2澆筑時應經常檢查模板、支架、鋼筋、預埋件和預留洞情況,有專人守護,發現問題及時校正。3.2.35、振動器做到快插慢拔,分層澆灌時分層厚度不超過振動棒長的1.25倍,一般在300400之間,在澆上一層時,應插入下一層50左右,以保證上下層混凝土結合密實。振動棒插點要均勻,切勿漏插,不宜緊靠模板,晝避免碰撞鋼筋、預埋件等物,不準用吊車直接將混凝土卸入模板內。3.3.4 混凝土應晝一次澆完,不能一次澆完時應留置施工縫,一般宜留在結構受力最小的部位,同時要方便施工,具體留置部位如下:A柱子的施工縫宜留在基礎頂面、梁或吊車牛腿的下面,吊車梁的上面,無梁樓板柱帽的下面等部位。B現澆肋梁樓蓋的主梁,宜留在板底面以下2030,當板下有梁托時,留在梁托下部。C單向板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邊的任何位置。D有主次梁6、的樓板,宜順著次梁方向澆筑,施工縫應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間1/3范圍內。E雙向受力樓板,厚大結構等其它復雜的結構,應按設計要求留置,在繼續夾注混凝土前,應將已硬化的混凝土面鑿毛、清洗,除去松動,并不得有積水。澆筑時,施工縫處宜先鋪一層厚1015的水泥漿(水泥:水=1:0.4)3.5 養護混凝土在常溫和高溫下施工在終凝后,應加以覆蓋并澆水養護,一般普通水泥不少于7d,礦渣不少于14d,氣溫在5時以下不可澆水養護。3.6 拆摸拆摸時,混凝土強度必須達到規范規定,一般側??稍诓坏衾饨菚r,便可拆除,底模當跨度小于8m和懸臂小于2m時,強度為70%時,和跨度大于8m和懸臂大于2m強度達到100%時方可拆除7、,對拆除底模的部位,不能大量堆放施工材料。3.7 試塊制作應符合以下要求A. 每工作合班取樣不少于一組(如有早期強度等特別需要時,則加做一組);B. 每攪拌100盤和不超過100m3不少于一組(同A);C. 現澆樓層每層取樣不少于一組(同A)。3.8 要認真做好工地試塊的管理工作,以試塊取樣,成型編號以至養護都要指定專人負責,以提高試塊的代表性,正確反映構件的強度。3.9 混凝土缺陷的防治3.9.1 面積較小且數量不多的蜂窩、麻面或露石的混凝土表面缺陷,其主要原因是板縫不嚴造成漏漿或振搗 不足所致。一般先用鋼絲刷或加壓水沖洗基層,再用1:21:2.5水泥砂漿填滿、抹平,并加強養護。3.9.2 8、面積較大的蜂窩、麻面或露筋。主要是澆筑、振搗不勻,鋼筋綁扎不牢,墊塊移動或振動棒碰鋼筋所致,應按其不同深度,鑿去薄弱的混凝土層,然后用鋼絲刷刷清表面,用壓力水沖洗,再用比原等級高一級的細石混凝土填塞,人工搗實。3.9.3 減弱結構性能的孔洞大蜂窩和裂縫,必須會同設計單位和有關單位研究處理。4. 質量要求4.1 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劑等必須符合規范的有關規定。4.2 混凝土的配合比,原材料的計量、攪拌、養護和施工縫處理必須符合施工規范規定。4.3 允許偏差(單層、多層)附表項次項目允許偏差1標高層高10全高302軸線位移獨立基礎10其它基礎15柱、墻、梁83截面尺寸基礎+15 -109、柱、墻、梁+8 -54柱、墻垂直度層高5全高H/1000且不大于205表面平整度86預埋螺絲中心位移偏移57預埋鋼板中心線偏移108預埋管、預留孔中心線偏移59預留洞中心線偏移1510電梯井筒長度對中心線+25 -0 井筒全高垂直度H/1000且不大于304.4 評定混凝土試塊的強度,必須符合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4.5 對設計不允許有裂縫的結構,嚴禁出現裂縫,設計允許出現裂縫的結構其裂縫寬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4.6 混凝土應振搗密實,每個檢查件(處)的任何一個蜂窩面積,梁柱上一處不大于20cm2,累計不大于400 cm2,基礎、墻板上處不大于400 cm2,累計不大于800 cm2。4.7 混凝土應振搗密實,應無孔洞,不露筋無縫隙夾渣層。5. 成品養護5.1 混凝土澆搗完成后,嚴禁亂鑿洞和開槽。5.2 預埋鐵件、電氣管線、接線盒等要注意保護,防止破壞和移位。6. 安全措施6.1 進入現場必須戴好安全帽,嚴禁穿拖鞋,硬底皮鞋上班。6.2 高空作業要有圍護措施,防止高空墜物。6.3 夜間施工必須有足夠的照明。6.4 在移動振動器時,不能硬接電線,配電箱要裝專用插座和閘刀,做到一機一開關并配有觸電保護器。6.5 混凝土運輸通道,平臺必須搭牢固,如必須拆除臨時通道時,要注意做好拉結,防止失穩倒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