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MW風電場工程風機散水混凝土和護坡混凝土施工作業指導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t***
編號:903535
2024-03-21
12頁
127.87KB
1、50MW風電場工程風機散水混凝土和護坡混凝土施工作業指導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發 布: 二XX年X月目錄1.目的42.適用范圍43.編制依據44.概述55.施工資源配置55.1勞動組織65.1.主要材料準備65.2 主要設備機具配置66.施工工藝和方法76.1澆筑前準備工作76.2模板安裝76.4混凝土的運輸86.5混凝土的澆注96.6混凝土的振搗96.7混凝土養護106.8拆模106.9散水混凝土底基面施工106.10施工工藝流程107.技術要求118質量措施118.1驗收標準118.2質量控制措施129安全、環保2、文明施工要求129.1安全要求129.2環保要求129.3文明施工要求131. 目的為使風機散水混凝土和護坡混凝土嚴格按設計施工圖和施工規范規定要求施工,使現場施工操作程序化、規范化,確保工程質量,根據相關規范及施工技術措施方案,編制本施工作業指導書,以指導風機散水混凝土和護坡混凝土施工作業。2. 適用范圍本作業指導書僅適用于xxx風電場50MW工程風機散水混凝土和護坡混凝土施工3. 編制依據 設計施工圖建筑工程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01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92002)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J1087混凝土拌合用水標準GBJ632006混凝土外加劑G3、B80761997輸變電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實施管理規程(Q/GDW2482008)xx電網公司輸變電工程標準工藝工藝標準庫(2011版)4. 概述 4.1散水混凝土工程:散水混凝土主要施工在風機有樁基礎上,混凝土底基面鋪筑30cm厚水泥土,以風機中心3.4m外開始9.03m范圍內(詳見施工圖),混凝土厚度15cm,澆筑混凝土時風機中心向外形成1%的順坡,混凝土強度等級C20。施工部位風機編號:1#機、3#機、7#機、8#機、9#機、10#機、13#機、15#機、16#機、17#機、19#機、22#機、24#機。 4.2護坡混凝土工程:護坡混凝土主要施工在無樁基礎上,以風機中心3.5m外開始4、2m范圍內(詳見施工圖),混凝土厚度20cm,澆筑混凝土時風機中心向外形成1%的順坡,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20。施工部位風機編號:2#機、4#機、5#機、6#機、11#機、12#機、14#機、18#機、20#機、21#機、23#機、25#機。5. 施工資源配置5.1勞動組織勞動力組織方式:采用架子隊組織模式下的混凝土作業班組,各班組結合施工現場條件,設備,人員及工期要求合理配置人員配置表崗位名稱人數技術員1人質檢員1人安全員1人混凝土班班長4人運輸司機4人電工3人其他及普工16人5.1.主要材料準備混凝土所用砂、石骨料及水泥和外加劑均外部采購,運輸至指定部位,按要求分類,分批儲存,所有進場材料進5、行報驗。符合設計和質量要求時方可使用。砼在拌合系統集中攪拌統一運輸。5.2 主要設備機具配置主要設備機具配置表設備機具名稱規格型號數量砼攪拌系統JS10001套裝載機ZL502臺振動壓路機16t2臺砼運輸車JCQ84輛發電機50KW2臺插入式振搗器1006臺平板振搗器3kw4臺小推車4輛鐵鍬20把6. 施工工藝和方法6.1澆筑前準備工作對施工場地進行清理、平整,局部壓實度達不到要求的,用壓路機或人工夯進行夯實,必要時灑水保持基底面濕潤。6.1.2測量技術人員根據設計施工圖對施工現場進行定位、放樣,并對相關作業人員現場進行交底。6.1.3檢查拌合系統運轉情況是否正常,混凝土運輸車是否到位,配合比6、外加劑是否調整好。各種機具(搗固器等)是否準備好,是否能用。6.2模板安裝6.2.1模板安裝之前應先檢查模板是否平整、光潔無污物,是否涂刷過脫模劑。6.2.2模板與模板之間連接可靠。6.2.3模板面板的拼裝,其平整度必須滿足不大于2mm的要求。6.2.4木模安裝前,應檢查材質質量,若出現腐朽、邊皮殘缺等不允許使用。6.4.5模板安裝分塊圖6.3混凝土的拌制6.3.1每次混凝土施工時拌合司機要提前對計量設備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拌制混凝土的自動計量裝置應定期檢定,使其保持良好狀態。6.3.2嚴格按照試驗室出具的配合比進行計量,按重量投料。計量精度必須滿足驗標要求,即粗、細骨料計量偏差控制7、在2%以內,水泥、外加劑、水計量偏差控制在1%以內。6.3.3粗細骨料含水率應經常測定,雨天施工時應增加測定次數,根據工地實際情況及時調整配合比。6.3.4砼攪拌時間不得少于3min,攪拌時間也不宜過長。6.4混凝土的運輸6.4.1混凝土在運輸過程中不應發生離析、漏漿、嚴重泌水及坍落度損失過多等現象。當運至澆筑點發生離析現象時,應在澆筑前進行二次攪拌,但嚴禁再次加水。6.4.2運輸車車體(裝載機斗)內壁應平整光滑,不吸水,不漏水。每天使用完畢后應清洗粘附的混凝土。 6.5混凝土的澆注 6.5.1在澆筑混凝土前,確認基底無虛碴、積水及其他雜物。并應采取防、排水措施。 6.5.2澆筑混凝土前以及澆8、筑過程中,應對模板、支架等加以檢查。當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檢查的主要內容包括下列各項:模板的高程、位置及截面尺寸;模板、支架、支撐等結構的可靠程度6.5.3混凝土澆筑時的自由傾落高度不得大于2m,當大于2m時,應采用滑槽、串筒、漏斗等器具澆筑。6.5.4澆筑完成的混凝土及時收面,表面應平整,光潔,外觀質量符合設計要求。6.6混凝土的振搗6.6.1用插入式振搗器振搗混凝土時,應符合下列規定:移動間距不宜大于振搗器作用半徑的1.5倍;混凝土必須振搗密實,無漏振及過振現象。6.6.2在混凝土澆筑振搗過程中,要有專人負責,防止跑模和漏漿現象發生。6.6.3混凝土澆筑應盡量連續進行。6.6.4混凝土運輸、9、澆筑及間歇的全部用時不應超過混凝土的初凝時間。混凝土初凝后澆筑上一層混凝土時,應按施工縫處理。當允許間歇時間已超過時,應按澆筑中斷處理,同時應留置施工縫。施工縫處應埋入適量的鋼筋或型鋼,并使其體積露出前層混凝土外一半左右。6.7混凝土養護6.7.1混凝土澆筑后,12h內即應覆蓋和灑水。操作時,不得使混凝土受到污染和損傷;6.7.2當工地晝夜氣溫連續3d低于5或最低氣溫低于-3時,采取冬期施工措施。6.7.3混凝土養護時間不宜少于14d,灑水次數應以混凝土表面保持濕潤狀態為度;6.7.3養護用水應與拌制用水相同。6.8拆模6.8.1混凝土拆模時的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未提出要求時,側模應在混10、凝土強度達到8MPa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損時,方可拆除。6.9散水混凝土底基面施工6.9.1散水砼底基面鋪筑30cm厚的水泥土,水泥土分兩層回填壓實,每層厚度15cm。6.9.2鋪設完成后用壓路機碾壓或平板夯實。采用16T壓路機碾壓,按環刀實驗法確定壓實度,壓實度不小于0.94。6.10施工工藝流程測量定位放樣施工工藝流程圖底基面清理、平整有樁基礎回填水泥土施工 一般基礎施工 模板安裝測量校核模板檢查驗收砼倉位散水、護坡砼澆筑灑水養護、成品保護7.技術要求7.1施工中嚴格按配合比準確計量,嚴格按配合比拌制砼,必須采用自動計量攪拌站拌和。7.2混凝土所用的原材料(水泥、粗骨料、細骨料11、水、外加劑等)必須經檢測合格后方可使用。嚴禁使用未經檢測或檢測不合格的原材。7.3根據散水砼和護坡砼的外形尺寸支好模板,做到平順、坡向正確(順坡1%),嚴禁用砌磚代替模板。8質量措施8.1驗收標準面層表面潔凈,無裂紋、脫皮、麻面和起砂現象。宜采用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藝,一次澆制成型。8.1.3表面平整度偏差2mm。8.1.4其它質量驗收標準執行110kV1000kV變電(換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質量驗收及評定規程(Q/GDW1832008)相應條款。8.2質量控制措施明確質量管理職責,建立質量負責制。8.2.5建立教育、培訓、持證上崗制度。組織參加本工程施工的全體工作人員學習施工規范、規則、規定和驗12、標,要求所有參建員工理解工程特點,熟悉施工的程序和質量要求,了解并掌握易產生質量隱患。9安全、環保、文明施工要求9.1安全要求為保證施工安全,現場應有專人統一指揮,由工班長擔任兼職安全員,負責作業面的安全工作,堅持班前安全教育制度。選擇富有經驗的攪拌機司機和砼工,必須持證上崗。制定合理的作業程序和機械車輛走行路線,并設立明顯標志,防止相互干擾碰撞,作業人員要留有安全距離,確保安全施工。施工中定期對機具、電線等進行定期檢查、維修。9.1.5在坡度大于45度的陡坡上,嚴禁用三輪農用車和農用汽車運輸。9.2環保要求施工中的廢棄物要及時清運至洞外指定的地點棄置。制定傳染病、食物中毒、職業中毒應急處理措施,時刻防止上述事件發生,出現時及時做好治療、轉院、呈報等工作。注意夜間施工的噪音影響,盡量采用低噪音施工設備。9.3文明施工要求利用工地板報、宣傳欄、班前點名等形式加強勞動衛生防護知識教育,提高個人防護意識,建立獎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