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旅游業微改造精提升專項行動方案20212025年(9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t***
編號:904284
2024-03-22
9頁
18.51KB
1、市旅游業“微改造、精提升”專項行動方案(20212025年)為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進一步深化我市全域旅游格局,提升省全域旅游示范市風貌,推進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設,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美麗”,實現旅游風貌的“精提升”,努力滿足高水平小康后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根據*精神,特制訂本行動方案。一、總體要求貫徹落實全省旅游業“微改造、精提升”動員會精神,圍繞現代化區域性中心城市定位,努力建設成為開放包容的長三角黃金節點城市、活力澎湃的創新智造示范區、美麗幸福的大都市北部中心的目標,聚焦做好旅游“微改造”的“繡花”功夫,以問題為導向,立足把“小環境”打造好,按照全域覆蓋、點面結合2、統籌推進、以人為本的原則,全面開展A級旅游景區、旅游度假區、旅游風情小鎮、文博場館等旅游核心吸引物,景區城、景區鎮、美麗城鎮、景區村等旅游目的地,酒店、民宿等旅游接待場所的“微改造、精提升”,推動旅游業高品質高質量發展。到2025年,實現接待游客人數達到2994萬人次以上,實現旅游綜合收入總值達到280億元,旅游業增加值對GDP綜合貢獻比重達到12%以上。引領品質生活。立足美好生活要求,鞏固深化全域旅游成果,實現灣區聯動,全力打造市最佳商務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宜居宜業宜游宜養生態旅游城市。到2025年,全市過夜游客絕對量達700萬人次以上。引領全域美麗。打造城鄉慢生活休閑旅游圈,深化省級全域3、旅游示范市創建新格局。堅持城鄉一體化全域發展理念,加快都市商貿文旅核、東部山水度假片、南部青瓷古韻片、西部產業集聚片、北部滄海桑田片“一核四片”開發建設,建設時時美麗、處處精致的旅游環境。實施“全市百點”微改造行動,弘揚匠人匠心匠藝,打造全域旅游精品。到2025年,全市完成100個“微改造”示范點。引領旅游消費。助力“經濟雙循環”,打造區域性消費中心城市。積極培育文旅消費趨向綠色消費、智能消費等新興消費增長點,不斷激活夜間文旅經濟活力。推進“千年福地鮮美”美食工程,實施“旅游促消費”活動。到2025年,國內游客人均消費增長35%以上,門票收入占景區總收入比重降至20%以下。引領文旅融合。推動文4、旅IP多領域開花。立足“千年福地秘色”旅游形象,推進“旅游+”融合工程,延展產業鏈條,創新節慶營銷,打造旅游新業態,推動文化和旅游在業態、產品創建、平臺融合等領域深度融合發展,高質量建成省級文旅金名片上林湖越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二、重點任務(一)體驗“精致”工程1深度挖掘文化內涵。完成越窯青瓷文化基因解碼工程,強化文化元素的挖掘和轉化,推動地域文化保護傳承,加快文旅金名片打造。培育一批手藝村、美術村、藝術村、音樂村。主城區建成4A級景區城,美麗城鎮建成區建成景區鎮,樣板城鎮建成3A級以上景區鎮,景區鎮占所有行政鎮比例達到90%以上,景區村占比達到85%以上,其中3A景區村占全部景區村比例達到85、5%以上。(責任單位:市文廣旅體局、市住建局、市農業農村局)2營造主客共享空間。推動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機構功能深度融合,實現鄉鎮文旅空間建設全覆蓋。推動博物館、展覽館、美術館、劇院、文化禮堂等公共文化場館景區化改造,打造3A級以上文博場館類景區3處。4A級以上文博場館類景區2處。(責任單位:市住建局、市文廣旅體局)3豐富游客綜合體驗。結合文、農、體、水等主題,加快文化元素的挖掘利用,開展“資源+創意”,建設提升核心景點30個。完善全市文旅綜合體、非遺體驗館建設,發展游船夜游、24小時城市書房、非遺文創小鋪等經濟業態,實現4A級以上旅游景區和省級以上旅游度假區主題演藝節目常態化運營。推動特色工藝6、美術與文化、旅游等產業融合發展,引進國內外品牌文化演出,發展休閑文化、影視文化等體驗性文化產業。深耕“青瓷甌樂”文旅IP,“千年福地鮮美”美食IP,推出“味道”體驗(示范)店60個,創新節慶營銷,推出楊梅節等10余項“+旅游”節慶活動,提升游客體驗度,推出本地文旅體特色線路10條。拓展“互聯網+旅游”,開發云文化、云旅游等數字旅游產品。(責任單位:市文廣旅體局、市科技局、市水利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大數據發展中心)4保障特殊群體權益。做好全年齡段服務,為老年人、殘障人士、母嬰、兒童等特殊群體保留線下服務渠道。加強衛生間、進出口、重要通道等關鍵節點的人性化改造,加強符合標準的無障礙設施建設并配備相7、應的輔具設備,旅游場所的無障礙和適老化設施覆蓋率達100%,提升母嬰室、醫護室等設施5處,推動第三衛生間改造10個。(責任單位:市文廣旅體局)(二)設施“精良”工程5打造安全可靠的游樂設施。建設平安景區、放心景區,提升景區網格化管理和治安管理規范,規范景區旅游新業態項目安全管理標準,聯合公安、應急、市場監管等職能部門對A級旅游景區、度假區內游樂設施開展安全檢查,實現新業態項目監管全覆蓋。(責任單位:市文廣旅體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公安局、市住建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應急管理局)6打造全程舒適的衛生設施。加強旅游場所垃圾分類和限塑令的執行力度,提升游客的垃圾分類意識,垃圾分類做到全覆蓋,日清日凈日潔8、率達到100%。推進生活污水治理全覆蓋和標準化運維管理。旅游重要節點實現A級旅游廁所全覆蓋,提升A級旅游廁所60座。(責任單位:市文廣旅體局、市綜合執法局、市住建局)7打造規范有效的導覽設施。全面完善景區公共信息圖形符號設置,打造景觀協調、智能精準、辨識清晰的標識標牌系統。加快景區智慧旅游和電子商務的開發與運用,完善咨詢投訴、在線支付、二維碼導覽等服務,合理配備智能導航、夜間指引等多重功能。(責任單位:市文廣旅體局、市交通局)8打造低碳節能的交通設施。實施交通優化工程,完善旅游景區外部交通體系,解決景區通景公路“最后一公里”問題。鼓勵推廣新能源車船(充電樁建設),加強小火車、接駁車、纜車等交通9、載具管理,提高旅游區域內外的通達性。新建、改建智慧化、立體式、地下式和生態式停車場,根據實時客流量智慧引導停車。(責任單位:市交通局、市發改局、市住建局)9打造特色鮮明的住宿設施。開展旅游飯店、民宿等設施設備品質提升與標準化管理,推動住宿設施的文化植入和主題營造,加強統籌協調,推進鳴鶴古鎮、潘岙、匡堰等區域的民宿集群,爭創省品質飯店1家、綠色飯店1家、花級酒店2家、等級民宿4家,打造文化主題、非遺主題民宿2家。(責任單位:市文廣旅體局、市公安局、市商務局)(三)環境“精美”工程10保持環境原色。深入實施景區、度假區“潔化、綠化、美化、亮化”工程,提高生態環境質量,擦亮青山、綠水、房屋、道路、圍10、墻等原色,打造群眾可“席地而坐”的環境。重點整治亂堆、亂扔、亂停、亂設、亂涂等現象,背街小巷、衛生死角、庭院內外等環境整治覆蓋率達100%。加強美麗河湖建設,推進慢行系統,城鄉普及15分鐘親水圈。(責任單位:市文廣旅體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住建局、市綜合執法局、市水利局)11提升重要節點。以歷史文化為脈絡,高質量推動古城(鎮、村)復興,推進名城歷史文化街區串點成線,加強名鎮、名村博物館或地域文化展示館建設提升。實施文物建筑活化利用培育計劃,完成古街、古橋、古居、古井、古樹、古道、古塔等“古字號”的保護和修繕。(責任單位:市發改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廣旅體局、市住建局)12擦亮門戶形象。推動不11、符合環境風貌、缺少當地文化元素的景區鎮、村、A級旅游景區等門戶形象改造提升,凸顯當地特色,強化形象設計,注重精雕細琢,打造辨識度高、文化特色鮮明、主題形象佳的景觀門戶。到2025年,創建5A景區1個,省級旅游度假區1個,4A景區2個,打造5處體育休閑基地,推出精品旅游線路10條。(責任單位:市文廣旅體局、市住建局)13改善建筑風貌。倡導優化存量用地、存量用房,避免大拆大建、實施老建筑改造修繕,優化沿街立面,延續原有街巷肌理。文物建筑及鄉土風貌建筑的修繕整治應堅持“原真原貌”原則,與周邊景觀、老建筑和當地文化和諧相融。(責任單位:市住建局、市文廣旅體局)14踐行低碳旅游。堅持就地按需取材,降低原12、材料損耗。開展文明餐桌和限制一次性消費品的使用推進工作,減少不可降解塑料材料使用。鼓勵游客自帶洗漱用品、使用環保購物袋、選擇公共交通、節約水資源。推動旅游紀念品、伴手禮包裝生態化、簡約化。(責任單位:市文廣旅體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商務局)(四)管理“精細”工程15推動智慧旅游建設。加強大數據與旅游出行的數據共享與整合,推出電子游覽地圖和電子導航。加快實現旅游場所智能導游、電子講解、在線預訂、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蓋,科學制定游玩度高、體驗感好、安全性強的游覽線路和產品。推進景區智慧管理設施升級改造,強化流量監測管理,在3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省級旅游度假區范圍內落實分時預約限流制度。(責任單位:市文13、廣旅體局、市交通局、市大數據發展中心)16深化國有景區改革。探索旅游景區專業化、連鎖化運營,實現虞氏舊宅、上林湖青瓷文化傳承園、上林湖越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等國有景區建設、管理及運營改革,建立可持續發展景區集團化管理運營機制。(責任單位:農旅集團、市文廣旅體局)17提升鄉村旅游運營水平。引進國內外知名旅游品牌、專業團隊,組建“旅游運營智庫”,打造“景區村莊”2.0版,全市90%以上村成為美麗鄉村合格村。著力打造一批具有特質浙東風范的美麗鄉村引領標桿,打造2個專業強、服務優的鄉村旅游運營團隊,培育10位“鄉村旅游帶頭人”。(責任單位:市文廣旅體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18加強專業人才培育。充分14、發揮高等院校旅游專業學科作用,構建“高校+企業+政府”的旅游人才培養模式,加快各類旅游專業人才培養和高精尖人才引進,提高景區、酒店、民宿等管理人員的綜合能力,定期舉辦旅游職業技能大賽,重點培養一批中高級旅游人才,對旅游優秀人才納入當地優秀人才庫。(責任單位:市文廣旅體局、市人力社保局)(五)服務“精心”工程19推廣個性服務。開展“微笑服務”專項行動,推動各管理主體將“微笑服務”納入行業服務規范。開展“文明旅游”活動,加強服務管理。(責任單位:市文廣旅體局)20提高服務水準。立足大眾旅游需求,提高個性化、專業化、特色化的服務技能,提升游客的滿意度。評選“實力硬核、魅力四射、潛力可期”的省級優秀講15、解員。開展線上線下集體培訓,豐富課程實踐內容,每年培訓講解員60人次。(責任單位:市文廣旅體局、市人力社保局)21創新服務模式。推廣“一片潔凈待賓客、一張笑臉迎賓客、一杯清茶敬賓客、一則故事暖賓客、一桌好菜宴賓客、一份安心慰賓客、一份好禮贈賓客、一個揮手送賓客”的“八個一”模式,開展服務人員標準化培訓,推動服務人員的語言表達、服務態度、業務素質等全方位提升,評選旅游優質服務單位,提高游客體驗感和幸福感。(責任單位:市文廣旅體局)三、進度安排(一)籌備發動階段(2021年6月前):召開全市“微改造、精提升”動員部署會,制定并發布全市“微改造、精提升”五年行動方案,實施工作培訓計劃。各鎮(街道)同16、步落實行動計劃和實施方案。(二)試點先行階段(2021年7月前):開展覆蓋全市的“微改造、精提升”試點,以省級試點項目上林湖國家遺址考古公園門戶景觀提升工程為重點,以10個市級試點項目和10個市級試點項目為矩陣的試點項目名錄庫,形成“頭雁效應”,積累試點經驗。(三)全面推進階段(2021年10月前):各鎮(街道)同步推進,根據行動計劃和實施方案,發布“微改造、精提升”2021年度任務清單,全面開展“微改造、精提升”行動。(四)基本完成階段(20222024年):因地制宜、同步推進,開展全市“微改造精提升”。2022年,完成“微改造精提升”任務40%;2023年,完成任務70%;2024年,全面17、完成。(五)總結提升階段(2025年):在任務完成的基礎上進行迭代升級,確保超額完成省廳部署的改造提升任務,并全面開展考核驗收,總結經驗做法,樹立示范典型,成為全省示范樣本。四、工作機制(一)建立領導統籌機制。成立專項行動領導小組,負責“微改造、精提升”日常工作。各部門按照職責和分工,抓好工作推進,并通過會議和工作簡報定期通報,交流工作情況。各鎮街道要依據本行動方案,落實相應實施方案或行動計劃,圍繞“經驗、問題、亮點、建議”等內容,及時上報工作動態確保形成推進合力。(二)建立問題發現機制。按兩個維度建立工作機制。一是由各市場主體對照要求,自查發現問題;二是由專業團隊檢查發現問題。運用全市文化市18、場綜合行政執法隊伍力量,加強監督檢查。加強與行業協會信息共享,完善行業自律機制,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培育10位專業檢查員與50位旅游志愿者,強化日常監管。建立線上線下旅游負面輿情系統,暢通游客投訴、監督員反饋、志愿者發現三個渠道,梳理旅游場所不合適、不合理、不合情、不合景的“微節點”。由各鎮街道對兩個維度掌握的問題進行分析、匯總、立項,理清問題清單。(三)建立閉環管理機制。建立全市“微改造、精提升”試點項目名錄數據庫,落實專人負責,實施動態數據填報,明確每個項目名稱、具體內容、投資額、完成時間和責任人,健全“問題發現清單建立立項推進整改落實綜合評估”工作閉環體系,實施清單化管理,項目化推進,確保19、項目落地見效。(四)建立評價考核機制。建立市、鎮(街道)兩級“微改造、精提升”評估機制,結合明查暗訪,重點評估進展情況、存在問題和創新做法等內容,定期通報工作進度,并將工作推進和開展結果與年終考核相結合,推廣一批最佳實踐案例,形成步調一致、齊抓共管的強大合力。(五)建立協同推進機制。把旅游業“微改造、精提升”工作與全域旅游創建、鄉村振興、美麗城鎮等工作有機結合,做到信息共享、資源集成、成果疊加。統籌運用各類農業、水利、住建、交通等專項資金,充分用好現有旅游發展資金,鼓勵社會各類資本積極參與“微改造、精提升”行動,給予建設主體資金支持。(六)建立保障激勵機制。市財政每年統籌安排相關專項資金用于“微改造、精提升”工作開展。對“微改造、精提升”程度深、進度快、亮點多的鎮(街道)將推薦爭取省規劃建設用地指標,鼓勵鎮(街道)建立相應的專項激勵機制,給予建設主體支持,激發項目主體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