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安全與職業危害風險分級程序與管控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t***
編號:904524
2024-03-22
9頁
38.04KB
1、公司安全與職業危害風險分級程序與管控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有限公司風險分級管控制度1.目的為加強公司安全與職業危害管理,按照“自主排查、科學評估、分類分級、分級管控”的原則,對公司風險實行差異化、動態化管控,切實降低風險,消除或減少安全事故及職業病危害因素導致職業病或職業健康損傷,有效遏制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特制定本制度。2.適用范圍適用于公司的全部生產、施工活動及設備、設施,包括生產活動、設備設施、原料產品、安全防護、正常和異常活動、人為因素、違反規程與規章等。3.定義:3.1風險生產安全事故或健2、康損害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和嚴重性的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發生的概率。嚴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發生后,將造成的人員傷害和經濟損失的嚴重程度。風險=可能性嚴重性。3.2危險源可能導致人身傷害和(或)健康損害和(或)財產損失的根源、狀態或行為,或它們的組合。3.3風險點風險伴隨的設施、部位、場所和區域,以及在設施、部位、場所和區域實施的伴隨風險的作業活動,或以上兩者的組合。4.職責:4.1風險分級管控領導小組職責公司成立以董事長為組長風險分級管控領導小組,負責制定公司安全生產與職業病危害風險分級管理制度,明確相關責任部門、責任人員、管控措施。公司各單位成立以第一負責人為組長風險分級管控領導3、小組,負責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與職業病危害風險分級管理工作。4.2風險分級管控職責主要負責人職責1)確保獲得建立、實施、保持和持續改進風險分級管控體系所需要的資源。如人力資源和專門技能、方法、信息系統、技術與財務資源等。2)確定公司及各單位職責與責任,授予權限以促進有效的風險管理。3)組織制定體系建設工作方案,定期對體系建設與運行工作情況進行調度、督導和考核。確保體系變更時,維持體系完整性。4)確保全員及領導小組其他人員參與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履行其職責。分管負責人職責公司安全總監等是危險源識別、風險評價及風險管控過程的主要負責人,負責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措施確定工作的監督管理。負責將體系4、建設工作納入安全生產責任制考核,確保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風險管控。安全環保部職責公司安全環保部負責體系建設工作方案和有關體系文件編制與完善,指導和監督考核各單位風險管控工作,負責組織對全公司風險結果進行評審。各單位職責各單位負責起草體系建設工作方案和有關體系文件,負責本單位的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控制措施的確定、組織、協調,并及時更新,對管轄范圍所有直接作業、操作崗位、關鍵裝置與重點部位進行風險評價及風險控制,同時鼓勵本部門人員積極參與風險識別與評價;負責將體系建設工作納入本車間的安全生產責任制考核,確保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風險管控。其他職責1)科研中心、設5、備物資部等部門負責職責范圍內的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控制措施的指導評審和監督檢查管理。2)財務部負責保證安全生產費用的提取,以保證風險分級管控體系的實施與運行,并監督經費的使用落實情況。3)新、改、擴建設項目由項目實施單位負責項目“三同時”各階段的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5、風險分級管控程序5.1步驟風險分析與管控的工作步驟是:制定風險判定原則風險點確定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風險控制措施風險分級管控風險公告實施效果驗證變更管理持續改進規范文件管理等關鍵控制環節。5.2 風險判定原則根據人的作業活動、機械設備和工藝技術的安全可靠性、物料的危險性、環境和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綜合考慮,凡是有可能發生人身傷害、財6、產損失的,皆判定為風險。5.3風險點確定風險點劃分應遵循“大小適中、便于分類、功能獨立、易于管理、范圍清晰”的原則。風險點劃分,涵蓋公司所有生產線及其設備設施、儲存場所和作業活動,包括:電桿、管樁、PCCP管道、管片、排水管、管廊等生產線區域、市政施工工程、原輔材料和成品庫區域、生產輔助設施區域(理化室、機修間、鍋爐房、變電所)、試驗場以及在以上區域所從事的常規活動和非常規活動。5.4危險源辨識5.4.1 成立風險評價組公司成立安全生產風險評價組,以公司分管安全生產領導/總工為組長,生產、安全、機械、電氣、工藝等管理人員為成員,負責公司范圍內各類風險辨識、評價工作的指導、審查。各單位成立分管安7、全生產領導/總工為組長的風險評價組,生產、安全、機械、電氣、工藝及其一線技術人員等為成員,負責本單位范圍內各類風險辨識、評價,明確標準與控制措施,編制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管表格,并由相關責任人負責審查、批準。5.4.2 評價依據XX省安全生產條例 XX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168號)關于進一步加強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兩體系”建設工作的通知魯安發201712號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體系通則DB37/T 28832016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體系細則DB 37/T 30152017工貿企業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體系細則DB 37/T 29742017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風8、險分級管控體系細則DB 37/T 29742017公司安全操作規程、公司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建設指導手冊等5.4.3風險控制根據風險不同類別、等級制定針對性的風險控制措施,消除、減少危害和影響,防止潛在事故的發生。5.5風險評價5.5.1風險評價方法各單位應結合實際,采用適合于自身的風險評價方法對分管范圍內各類安全風險與職業病危害風險進行風險評價并確定管控層級。具體評價工作可參照公司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建設指導手冊及其它相關標準規范進行。對設備設施、區域采用安全檢查表法進行危險源分析,列出設備設施清單,利用風險矩陣分析法(LS法)對危險點內的危險源進行風險評價,填寫設備設施風險分析與評價記錄。9、對作業活動采用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法(LEC法)進行危險源辨識,列出作業活動清單,填寫作業活動工作危害分析與評價記錄。職業病危害風險評價辦法按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風險分級管控實施細則(DB37/T2973-2017)要求執行。5.5.2風險分級安全風險等級劃分為重大風險、較大風險、一般風險和低風險等四個風險級別。 風險點中各危險源評價出的最高風險級別作為該風險點的級別。5.6管控措施確定工作小組針對所有風險制定行之有效的典型管控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技術措施、管理措施、培訓教育措施、個體防護措施及應急措施。各級工作組應針對典型控制措施是否適宜進行評審,并根據評審結果進行修改完善,最終經各單位負責人批10、準,作為一個時期內完善風險控制措施的基礎信息。各單位在每一輪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后,編制包括全部風險點各類風險信息的風險分級管控清單,并按規定及時更新。5.7風險分級管控風險管控隱患治理領導機構應結合隱患排查,制定風險管控措施計劃,通過提取安全生產費用給予資金保障,系統開展風險管控措施的完善,進行隱患治理。5.8風險告知在醒目位置和重點區域分別設置安全風險公告欄或安全管理要點標識牌,標明風險點名稱、風險等級、風險類別、管控措施、應急處置要求等內容。在各崗位設置告知卡,對涉及的安全風險與職業危害讓每一名員工都了解各自崗位或系統對應的風險點的基本情況及防范、應急措施。5.9分級管控的實施效果通過風11、險分級管控體系建設,在以下方面應有所改進:a) 每一輪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后,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進,或者通過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b) 風險點的警示標識得到保持和改善;c) 涉及重大風險部位的作業、屬于重大風險的作業建立了專人監護制度;d) 員工對所從事崗位的風險有更充分的認識,安全技能和應急處置能力進一步提高;e) 保證風險控制措施持續有效的制度得到改進和完善,風險管控能力得到加強;f) 根據改進的風險控制措施,完善隱患排查項目清單,使隱患排查工作更有針對性。5.10變更管理當發生下列情形之一時,公司應組織相關人員及時進行風險點識別和風險評價分級,更新風險信息:a)新的或變更的法律法規或其他要求;b)“四新”變化,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新技術;c)有新、改、擴建項目完成后;d)結合事故案例(通報)e)日常隱患排查情況; f)公司發生事故、事件后,必要時,應重新進行風險點識別、評價、風險管控措施的策劃。5.11持續改進公司定期對風險分級管控體系進行評審。評審時間安排和頻次按下述各方面的影響來考慮: 法律法規的變化; 新風險點的相應需求; 公司自身所產生的變更需求; 外部因素; 檢查、事故事件、緊急情況或應急程序測試結果的反饋影響; 控制技術的進步。當現有的風險管控措施依然有效時,則無必要實施新的風險評價。反之,必須及時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