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池塘升級改造綠色發展三年行動方案(7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t***
編號:905052
2024-03-22
7頁
16.01KB
1、養殖池塘升級改造綠色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為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轉型升級,促進產業綠色發展,保障優質水產品供給,實現漁民持續增收,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根據*精神,現制定本方案。一、總體要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落實現代漁業高質量發展要求,針對養殖池塘“生產效能滯后、基礎設施薄弱、環境管理不完善”等問題,以現代漁業發展為方向,規劃設計標準化養殖池塘,提高漁業產業的規模化經營水平,構建“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漁業發展新格局,全面提升漁業綠色發展水平。二、基本原則(一)統籌規劃,整體推進。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以質量安全提升、生態環境改善為目標,實施2、養殖池塘升級改造,推進漁業轉型升級。養殖池塘升級改造要與鄉村振興、國土空間、食品安全、水污染防治、萬里碧道等重要規劃相銜接,同時優化生態、生活、生產空間布局,整體推進養殖池塘升級改造。(二)示范帶動,全面落實。各鎮(街道)負責組織本轄區內的養殖池塘升級改造工作,優先在水產養殖密集區開展池塘升級改造,結合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的實際,因地制宜合理確定池塘連片規模,實行連片改造,按照“以點帶面”的工作思路,整鎮、整村、整片區域推進。(三)政府引導,多元投入。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兩方面作用,形成財政資金、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社會資金、金融資本等多元化投入機制,加強資金監督,提高使用效率。(四)機制創新,3、長效運作。鼓勵采用池塘流轉或置換等方式,以鎮(街道)、村級集體組織為改造實施主體,探索以第三方建設尾水集中處理公共設施的模式開展集中連片池塘升級改造與尾水治理,鼓勵第三方獨立運營尾水治理設施并負責日常維護,確保養殖池塘改造和尾水治理成效。三、主要工作目標用3年時間,在全縣開展養殖池塘升級改造行動,以規模養殖場、連片養殖場為重點,推進我縣養殖池塘進行升級改造、綠色發展,全縣開展池塘改造面積不低于0.15萬畝。全力提升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實現提質、增效、穩產、減排、綠色的高質量發展目標。四、重點任務(一)池塘升級改造。按照“池塘規整、深度適宜、灌排配套、設施先進、生態優美”的建設要求,對全縣連片池4、塘進行科學規劃和設計,集中實施標準化升級改造。重點開展池塘清淤、挖深、塘形改造、固基、護坡以及道路、電力、進排水、投餌和增氧等設施規范化改造建設和養殖尾水處理設施建設,改善養殖環境,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二)推進集約化規模化經營。通過推進鎮、村集體連片規劃、分期實施的方式,對池塘進行集約化改造,鼓勵養殖戶將池塘向專業大戶、合作社等流轉,鼓勵龍頭企業采取“公司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等模式,促進規模化、標準化生產經營。(三)引領性技術模式推廣應用。重點推廣農業農村部推薦的重大引領性技術,大力發展“集裝箱+生態池塘”集約養殖與尾水高效處理、陸基高位圓池循環水養殖、“零排放”圈養綠色高效循環養殖、漁5、光一體化分區養殖、池塘小水體工程化循環流水養殖、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等健康養殖模式。(四)推進智慧漁業信息化建設。一是加強養殖水體和尾水在線監測,規范設置養殖尾水排放口,落實養殖尾水排放屬地監管職責和生產者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建設生態養殖尾水智能化監測系統,通過在線監測系統實時監測水質狀況,實現養殖與排放水質可視化監測監控;二是推進智慧水產養殖,引導物聯網、5G互聯網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與水產養殖生產深度融合,進行數據分析、云端大數據收集、視頻監控處理,實現養殖生產監控和尾水循環處理監測調控的全過程信息化、數字化處理。(五)開展水產品“不安全,不上市”專項行動。深入開展肇慶市水產品“6、不安全、不上市”專項行動,通過加強工作統籌、完善體系建設,發揮監管保障、建立養殖數據庫,摸清管理底數、推行承諾制度、嚴格投入品管理、建立養殖臺賬管理、強化質量管控、推進健康養殖、狠抓執法辦案、加強宣傳培訓等措施,全面落實屬地責任、監管責任和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完善管理措施,健全工作制度,探索構建水產品質量安全長效監管機制,推動全縣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升。五、主要工作措施(一)科學謀劃系統推進。一是結合肇慶市水產養殖種質資源普查工作方案,對轄區連片池塘開展摸查,及時掌握我縣池塘升級改造的基礎數據,結合實際做好本轄區的養殖池塘升級改造;二是結合珠三角百萬畝養殖池塘升級改造與尾水治理技術指導意見7、,按照我縣實際,研究制定水產養殖池塘升級改造規范和池塘養殖尾水處理推薦模式,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在池塘生態化改造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尾水治理;三是按照“點面結合、區域布局”的工作思路,建設池塘標準化改造與尾水治理示范試點,推廣“整片推進、抱團發展、效率提升”產業發展模式,提升我縣水產養殖業高質量發展水平。(二)創新管護機制,保障持久運維。探索建立養殖池塘維護的長效機制,明確屬地管理責任人和管理職責,保障養殖池塘升級改造和尾水治理設施建設的正常運行和維護。以鎮、村為單位,探索建立鎮、村兩級“塘長制”,推動水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監管向基層延伸,進一步落實主體責任,全面提升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通過“塘8、長”組織發動和日常巡查,推進轄區水產養殖池塘升級改造和尾水治理設施建設,監督尾水治理設施正常運行及尾水達標排放。(三)強化宣傳培訓。充分利用公眾媒介、農業信息網、微信公眾號等方式,廣泛宣傳養殖池塘升級改造與尾水治理,向社會灌輸綠色生態的發展理念,強化宣傳示范,以點帶面,營造各級政府和部門積極推動實施。充分發揮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的作用,加大水產養殖先進技術推廣和專業培訓力度,加快普及資源節約、清潔生產、生態種養相結合的健康養殖模式。(四)強化政策扶持。一是認真貫徹財政部 農業農村部關于實施漁業發展支持政策推動漁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財農202141號)精神,做好漁業發展支持政策一般性轉移支付資9、金項目入庫申報、評審、實施和驗收工作;二是參照廣東農信聯社與省農業農村廳簽訂的“你幫我、我幫你、共促鄉村振興”戰略合作協議工作內容,會同肇慶農商銀行開發“魚塘升級改造貸”“美麗池塘貸”等專屬產品,設置專屬信貸額度及風險補償基金,打造專屬快速審批流程,對符合貸款條件的魚塘改造與尾水治理需求客戶應貸盡貸,形成“政府扶持、金融支持、企業自籌、社會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六、實施步驟(一)發動試點階段(2021年12月2022年10月)。開展養殖池塘的治理工作,申報和實施集中連片內陸養殖池塘與尾水治理項目,確定養殖池塘升級改造和尾水治理連片示范點。(二)全面攻堅階段(2022年10月2023年11月)10、。申報和實施集中連片內陸養殖池塘與尾水治理項目,建設養殖池塘升級改造和尾水治理連片示范點。全縣完成養殖池塘進行升級改造0.15萬畝,完成創建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縣)。(三)總結提升階段(2023年11月2024年12月)。申報和實施集中連片內陸養殖池塘與尾水治理項目,完成養殖池塘升級改造和尾水治理連片示范點建設。全面完成0.15萬畝養殖池塘升級改造,完成三年行動任務驗收,總結工作開展情況,建立常態化監管機制。七、工作要求(一)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責任落實。養殖池塘升級改造綠色發展三年行動實行縣、鎮長(街道主任)負責制,建立職能部門分工協作的聯動機制,將養殖池塘升級改造任務列入本地區重點11、工作,納入年度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范圍,所需經費優先納入涉農資金統籌考慮,按年度工作任務統籌安排,并主動對接金融、保險、農業擔保等機構,創新金融產品,積極引導各類社會資金投入養殖池塘升級改造與尾水治理。(二)強化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縣農業農村局牽頭負責養殖池塘升級改造工作,大力推進養殖證登記發放;財政部門落實本級財政資金,加強資金使用管理并開展績效評價等工作,生態環境部門會同農業農村部門協助省級部門制定尾水排放標準,加強對規模養殖場的環境監管;自然資源及農業農村部門負責對相關設施農業用地進行嚴格監管;水利等其他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積極配合。農業農村部門要加強與財政、發改、自然資源、生態環境、金融、水利、供電等部門協作配合,暢通信息渠道,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會商研判等協作機制,形成工作合力,齊抓共管,確保工作取得實效。(三)加強運維管理,防止違規行為。健全管護機制,落實管護主體,強化管護措施,使完成升級改造的養殖池塘持久發揮效用。嚴格落實運維管理制度,監督生產經營主體不得擅自改變尾水處理設施功能,保持設施正常運行,對違反規定的依法依規予以處理。不得以養殖池塘升級改造為名違法違規占用耕地,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