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綜合開發中低產田改造項目科技推廣方案(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t***
編號:905663
2024-03-22
6頁
33.50KB
1、2014年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烏蘭浩特市衛東辦事處中低產田改造項目科技推廣實施方案項目管理單位:xxxx市財政局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項目實施單位:xxxx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編制日期:二一四年三月二十七日烏蘭浩特市衛東辦事處中低產田改造項目科技示范推廣實施方案科技推廣是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的一項重要措施。農業綜合開發科技推廣措施是通過示范、培訓、指導以及咨詢服務等,把優良品種和先進適用技術普及應用于項目區農業生產的過程。實施土地治理項目科技推廣措施,是將農業、林業、水利等措施形成的生產能力轉化為產品的重要途徑。改善農田基本生產條件能解決糧食由低產到中產,由中產到高產,關鍵要靠良種、良法的推廣和應用2、。同時,加強農業綜合開發科技推廣工作,也是推進農業生產節本增效,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建設節約型農業,減少農業生產污染,改善農村生活環境,培養新型農民的一項重要措施。為了搞好衛東辦事處中低產田改造項目科技推廣工作,特制定此方案,具體內容如下在:一、科技推廣費的提取按照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管理辦法、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關于加強科技推廣費管理的指導意見以及興安盟農業綜合開發辦(2009)61號文件的要求,本項目科技推廣費為16萬元。二、科技推廣費的安排和使用原則(一)堅持專款專用,專項用于土地治理項目的原則。(二)堅持集中投入,突出解決關鍵技術和品種推廣的原則。(三)堅持普及應用,扶持先進、適用3、成熟的新品種和綜合配套技術推廣的原則。(四)堅持主要用于大宗農產品新品種和綜合配套種植技術的推廣的原則。(五)堅持面向項目區廣大群眾,提高農民科技素質的原則。(六)堅持促進農業結構調整的原則。三、項目推廣品種與配套技術1、主推品種:興墾3、東單5。2、配套技術:(1)測土配方和科學施肥技術(2)土壤改良和培肥地力技術(3)抗旱座水播種一體機播種技術;旱地全膜玉米雙壟溝播技術;玉米高產創建“一增四改”技術:即增加密度,改種耐密型品種、改粗放施肥為配方施肥、改人工種植為機械化作業、改勻壟種植為大小壟種植;青貯玉米氮肥后移技術示范等。四、項目實施地點、規模地點:衛東辦事處朝陽村。規模:示范區面積34、000畝,并在范區內進行5個玉米新品種的引種對比試驗。五、經濟、技術指標1、示范區平均畝產量600公斤以上。2、項目田平均畝增產75公斤以上,平均畝增值150元。六、進度安排3-4月開展項目宣傳和技術培訓。4-5月整地施肥、抗旱坐水播種,對農民現場指導。6-9月田間管理、召開農民現場觀摩會。9-10月田間測產及收獲。10-12月總結上報。七、經費安排和預期效益(一)經費安排申請經費16萬元,主要用于示范區建設的種子、化肥補貼等費用12萬元;購置抗旱播種一體機2.0萬元;項目區技術員和農民技術培訓費1.0萬元;技術人員差旅費1.0萬元。(二)經濟效益分析項目實施可年產優質玉米180萬公斤,比非項5、目區增產玉米22.5萬公斤,優質玉米價格按1.40元/公斤計,可實現經濟收入252萬元,比非項目區增收31.5萬元。(三)社會效益分析通過項目實施,既推動了玉米新品種的更新換代,又改善了玉米的品質,還實現了規模種植和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對提高當地科技含量具有促進作用。另外,減輕了農民勞動強度,節約了勞動力,增加了項目區農民收入,同時對促進當地玉米產業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四)生態效益分析通過項目實施,使用低毒、低殘留農藥,合理適量使用化肥、改進施藥技術,在生產中盡量減少農藥施用量,改善品質,保護環境。 八、實施步驟在技術推廣過程中,嚴格按著20012年自治區農牧業廳編制的玉米高產創建“一增四改”6、栽培技術實施。(一)3月1日-4月15日為技術培訓和物質準備階段。一是對技術人員進行集中培訓;二是對項目區以村屯為單位,集中辦班和入戶指導相結合,向農戶講解玉米新品種、抗旱座水播種一體機技術和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等。計劃培訓500人次,發放技術資料500余冊。二是準備同當地積溫一致或晚5-10天的玉米新品種每畝2.5公斤。三是每畝準備尿素20公斤。(二)4月15日-5月20日為整地播種階段。(三)5月20日-9月15日為田間管理階段。九、主要措施1、健全組織機構,強化領導。為了有效的組織管理,保證項目的順利完成,達到項目建設的預期目標,由市農技推廣站牽頭成立項目實施領導小組,對項目實行統一管理、統7、一協調。2、精心組織、強化管理加強技術隊伍的管理,選擇業務能力強,有責任心的技術骨干,組成技術培訓指導組,做到任務到人,責任到人,工作到場,技術到位。加強推廣、農戶之間的協調管理,保證項目有序進行。3、加強優質高產新品種的試驗示范 通過建立核心示范區,重點抓好玉米田間土壤改良和培肥地力效果和篩選適合當地種植的優質高產新品種。4、加強科技培訓與指導 為了確保玉米生產達到優質、高產、高效的目的、采取多種形式技術培訓和指導,在玉米生長的關鍵期,召開2-3次觀摩參觀交流現場會,讓項目區廣大農民認識到良種配套良法的重要性。提高項目區農民的科技素質,提高項目區的綜合生產能力。5、參加技術人員:張維金、陳鳳8、林、成文、籍質勤、秦開霞、陶元林、孟德新、張鐵鋼、賈會東:項 目負 責 人張維金技 術負 責 人張維金所在單位烏蘭浩特市農業技術推廣站所在單位烏蘭浩特市農業技術推廣站職 務站長職 務站長職 稱高級農藝師職 稱高級農藝師業務專長農業技術推廣業務專長農業技術推廣項目參加人姓 名所在單位職務、職稱陳鳳林烏蘭浩特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副站長農藝師成 文烏蘭浩特市農業技術推廣副站長高級農藝師籍質勤烏蘭浩特市農業技術推廣站農藝師秦開霞烏蘭浩特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助理農藝師陶元林烏蘭浩特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助理農藝師孟德新烏蘭浩特市農業技術推廣農藝技師張鐵鋼烏蘭浩特市農業技術推廣站技術員賈會東衛東辦事處農業技術推廣站農藝技師烏蘭浩特市農業技術推廣站二0一四年三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