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戶危房改造實施方案(4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t***
編號:905681
2024-03-22
4頁
13.36KB
1、特色種養業扶貧實施方案為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關于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戰略部 署和總體要求,扎實推進扶貧攻堅十大工程,大力實施產業脫貧,增 加貧困農戶收入,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方案。一、目標任務按照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工則工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原則, 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養殖業,積極發展農 產品加工業和農村現代服務業,逐步提高貧困農民脫貧致富能力。XX -XX年,全縣38個貧困村每村分別發展2-3個特色優勢產業。具 備條件的貧困村發展1個以上特色鮮明、附加值高、脫貧致富效果好 的主導產業,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格局。重點圍繞特色 種植業、畜禽產業、水產養殖等特2、色產業,幫助每個有勞動能力的貧 困戶發展1- 2個特色產業,通過發展生產脫貧。xx年度特色產業扶 貧項目優先安排當年計劃脫貧對象,實現一次扶持、一次脫貧,扶持 一戶、脫貧一戶。二、政策措施(一)大力實施“百村幫千戶”。推行“新型經營主體+貧困村 +貧困戶”模式,鼓勵和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貧困村建立生產基 地,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貧困村建立生產基地或者吸納貧困戶參與 經營的,在支農項目安排、貸款貼息、政策性補貼、農產品“三品” 認證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戶發展生產脫 貧的,按所帶動的貧困戶每戶0.8萬元的標準給予補助,最高補助不 超過40萬元,補助資金主要用于基礎設施配套3、機器設備更新等。(二)發展特色種養業。充分利用貧困地區優勢資源,結合當地 種養習慣和農民意愿,因地制宜實施以“品種、品質、品牌”為核心 的現代特色農業,培育壯大優勢特色種養業。對發展規模種植業且如 期脫貧的貧困戶,發展鋼架大棚蔬菜種植的,每畝補助40元;發 展露地蔬菜、瓜果生產的,每畝補助5元;發展大棚食用菌栽培 的,每平方米補助10元;發展經果林種植的,每畝補助xx元;發 展苗木、花卉種植的,每畝補助xx元。以上補助每戶最高不超過0.6 萬元。對發展規模養殖產業且如期脫貧的貧困戶,飼養家禽的,蛋禽 每只補助10元、肉禽每只補助8元;養豬的,每頭補助3元,養 牛的,每頭補助30元,養羊的,每4、只補助3元;發展精養魚塘 的,每畝補助10元;種植蓮藕、菱角等水生植物的,每畝補助 10元;養殖甲魚、毛蟹的,每畝補助xx元。以上補助每戶最高不 超過0.6萬元。(三)發展特色農產品加工業。培育壯大一批特色農產品加工產 業,帶動貧困地區畜禽肉類、水產品、蔬菜、中藥材、糧食等產品開 發。推進貧困地區農產品產業鏈開發,提高農產品附加值。貧困戶從 事糧油加工業的,按購買機械設備總額10 -50%給予補助,每戶最 高不超過1萬元。(四)發展農村現代服務業。加快貧困地區現代物流體系建設,重點支持各貧困村建設商業服務網點。發展農村電子商務、農超對接、 直供直銷、連鎖經營等現代流通方式。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5、”工程, 擴大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網上銷售。發展代耕代種、農資配送、植保 機防隊等農業服務業,提升農業裝備水平。發展農產品經紀人隊伍, 盤活農村市場,促進產品銷售。對于開網店(微商)的貧困戶,每戶 補助1臺電腦以及寬帶費用;開鄉村超市的貧困戶,每平方米補助 1元。以上補助每戶最高不超過0.6萬元。(五)大力推進適度規模經營。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引導貧 困戶自愿有償流轉土地經營權,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積極培育貧 困地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發展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 庭農場、專業大戶。適當降低條件要求,對貧困地區帶動能力強的合 作社,在項目和資金安排上給予重點支持。推廣“公司+基地(合作6、 社)+家庭農場(農戶)”產業化經營模式,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與貧困農戶建立緊密利益聯結機制。(六)加快科技推廣應用。優先在貧困村配置科技資源,選派科 技人員擔任貧困村科技特派員,每一名技術員幫助指導2戶以上貧困 戶,開展科技扶貧工作。鼓勵科技人員帶技術和項目進村入戶,以技 術入股等形式發展特色種養業項目。加大新品種、新技術、科技型成 果的開發、引進、集成、實驗、示范力度,加強對貧困村種養大戶、 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骨干的培訓力度。(七)強化財政金融支持。縣統籌安排財政資金支持特色種養業 發展,適當降低貸款條件,優先扶持貧困村和貧困戶。鼓勵金融機構 創新扶貧信貸產品和服務方式,服務到村到戶7、。大力實施扶貧小額信 貸工程,使有勞動能力、貸款意愿和具備一定還款能力的貧困戶都能 夠得到5萬元以下、3年以內免抵押、免擔保的小額信用貸款,基準 利率由縣財政全額貼息補助。擴大農業保險范圍,貧困戶參加農業政 策性保險保費全額補貼,增強貧困地區防災抗災能力。三、工作要求(一)強化責任落實。各鄉鎮、各有關部門強化特色種養業扶貧 責任,單位主要負責人承擔第一責任人責任,分管負責人具體抓落實。 縣農委承擔牽頭責任,認真組織實施特色種養業扶貧工作。縣發改、 財政、國土、水利、扶貧等部門以及各鄉鎮要加強協調配合,落實好 相關扶持政策。(二)制定實施方案。全縣161名農業技術人員要每人聯系2 戶以上貧困戶,了解貧困戶致貧原因和脫貧意愿,按照“一戶一表, 一村一檔”,結合貧困村特色種養業發展現狀和發展潛力,制定年度 脫貧攻堅特色種養業精準到村到戶的實施方案。(三)強化考核激勵。要將特色種養業扶貧工程實施情況作為全 縣扶貧開發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確保特色種養業扶貧工程落到實 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