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縣推進城市污水管網建設改造和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方案最新(8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t***
編號:905716
2024-03-22
8頁
16.89KB
1、全縣推進城市污水管網建設改造和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方案(最新)為貫徹落實我縣民生基礎設施補短板任務要求, 切實抓好環保督察反饋突出問題的整改落實,著力解決我縣縣城污水管網覆蓋面不高、雨污分流不到位、黑臭水體整治不到位等問題,推進長效機制建立,確保整治取得成效,特制定本工作方案。一、總體目標堅持以源頭雨污分流為主要手段、 以末端截污為補充, 推進市政污水管網建設管理,推動市場化運作,建立長效機制,超常規推進污水管網建設完善和黑臭水體綜合整治。 同時,在全縣范圍內集中開展污染源整治攻堅,重點對沿河居民、單位污水混接直排入河、餐飲洗車污水亂排、市場屠宰場污水直排、農村污水未有效收集、工業養殖業污水污染、2、垃圾收集點滲濾液污染等各種污染源進行綜合整治。在縣城建成區全面啟動黑臭水體清淤疏浚、 河道清障、沿河主要排污口截污、 生態補水工程, X 年底前完成 60% 以上,X 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在 X 年底前基本完善污水管網,健全雨污分流系統,達到長治久清。X 年起全縣每年新建或改造建成區污水管網 8 公里以上 ,到 X 年,縣城污水處理率達到 90% 以上。二、工作任務(一)加強污水管網規劃建設1. 完成污水專項規劃編制。組織對建成區污水專項規劃進行編制、報批。責任單位:縣城鄉規劃建設局2. 開展排水管網普查,制定污水管網建設改造方案。全面啟動雨污水管網普查工作, 在查找和整理已有雨污水管網檔3、案的基礎上, 采取購買服務方式, 開展雨污水管網深度排查。 排查主要內容包括逐個檢查并對照檔案全面復核管徑、標高,檢查雨污分流、污水接管情況和污水去處,摸清斷頭管、 干支管、新舊管及排污口接駁不到位等情況。根據排查情況,及時制定完善污水管網專項規劃和工程建設計劃。專項規劃和工程建設計劃要重點解決雨污分流改造和生活污水納管處理,明確污水管網建設和改造項目清單,明確責任單位、責任人、投資計劃和完成時限,限期整改。責任單位:縣城鄉規劃建設局、環保局,X鎮、X鎮3. 大力推進完善污水管網工程。要全面開展污染源整治攻堅,從主次干道管網完善、老城區雨污分流改造、小區周邊支路管網完善、大坂洋工業區污水管網完4、善、 餐飲洗車行業污水收集、 沿河截污管網補充等六個環節入手, 推進污水管網改造和建設, 重點解決沿河居民(小區)、單位污水混接直排入河、餐飲洗車污水亂排、市場屠宰場污水直排、農村污水未有效收集、工業養殖業污水污染、垃圾收集點滲濾液污染等各種問題。 X 年底前全面鋪開實施, X 年底前全部完成。責任單位:縣城鄉規劃建設局、環保局、農業局、市容管理局,X 鎮、X 鎮4. 全面開展污染源整治攻堅( 1)對居民小區和單位雨污水管混接錯接問題進行排查整治,對所有居民生活區、 商業區進行雨污分流, 建筑物只有屋頂雨水可以進入雨水系統, 其他室內用水排水應全部進入污水系統; 嚴禁生活污水、廚房污廢水錯接進5、入雨水立管;小區雨污水管道應徹底分流,嚴禁混接;小區、單位化糞池應每年清淤一次以上。( 2)對餐飲、洗車修車、農貿市場排污進行整治。餐飲業餐廚污水應經隔油池初處理達標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網; 洗車業污廢水應經過沉淀等初處理達標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網; 修車業必須徹底做好汽修油污收集,在去除油污并經初處理達標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網; 農貿市場污水、沖洗廢水應全部收集進入污水管網; 餐飲排煙不得接入市政雨水管道。( 3)針對工業企業和零星作坊排污問題進行徹底整治,加快大坂洋工業區市政污水管道配套, 并對每個企業、 工廠雨污分流情況徹底排查,除屋頂雨水外,其他都必須用污水管收集接入市政污水管網;污水超標的,應初6、處理達標后再排入市政污水管。 全面排查整頓工業企業、小作坊, 規范執行排水許可證制度,引導企業對污水收集處理達標后按規定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嚴肅取締排污不達標企業, 查處偷排漏排行為。( 4)對農村污水全面收集治理到位,落實農村污水垃圾整治三年行動,鼓勵采用 PPP 工程包方式將農村污水垃圾打包由專業環保企業運作。責任單位:縣城鄉規劃建設局、市容管理局、商務局、環保局、市場監管局,城投公司,X 鎮、 X 鎮5. 加強管網疏浚和修復。下大力氣推進老舊污水管網改造、破損修復、淤積管道的疏浚。對雨污混接、錯接的管道,按照雨污分流原則進行整改;對于倒坡、破損、下沉、堵塞、無法疏通的管道,以及破損滲漏的7、檢查井,要進行修復或翻建。特別要做好沿河、沿湖截污管道及檢查井、 閥門與管道接頭處的缺陷修復, 實現污水管網系統連通成網,排水暢通,污水應收盡收。 要在 X 年底前完成現有管網全面清疏, X 年底前完成破損管網的全面修復。責任單位:縣城鄉規劃建設局、市容管理局,城投公司,X 鎮、X 鎮(二)強化維護管理1. 建立污水管網常態化養護機制。按照 X 省城鎮排水設施養護維修年度經費定額( X 年) X 省市政維護工程量定額( FJYD 601 X)等標準,根據不同城區、不同管徑的維護要求,網格化劃分養護片區, 制定污水管網年度養護計劃。 要整合現有養護隊伍力量,成立專業化的養護機構,配備專業人員和設8、備。鼓勵引入市場化機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 引入有規模的大型企業參與養護管理,全面提高養護管理水平。責任單位:縣城鄉規劃建設局,城投公司,X鎮、X鎮2. 加強河道清理整治。開展河道清淤疏浚,定期清理水體底泥污染物,妥善運輸和處置底泥,嚴防二次污染;做好水生植物、沿岸植物的季節性收割,及時清除季節性落葉、水面漂浮物;加強水面垃圾清撈等日常維護工作,清理岸邊非正規垃圾堆放點。責任單位:縣水利局,X 鎮、 X 鎮(三)推進農業污染防治1. 防治畜禽養殖污染。推動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指導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 負責動物疫病防控工作, 督促落實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負責對畜禽屠宰的監督管理。責任單位9、:縣農業局、環保局, X 鎮、 X 鎮2. 防治農業面源污染。加強農藥化肥污染防治,制定實施全縣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方案。開展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減量化行動,實施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 確保 X 年化肥、農藥使用量各減少 10%以上。敏感區域和大中型灌區,要利用現有溝、塘、窖等,配置水生植物群落、格柵和透水壩,建設生態溝渠、污水凈化塘、地表徑流集蓄池等設施,凈化農田排水及地表徑流。責任單位:縣農業局、環保局,X鎮、X鎮(四)加強監管執法1. 加強源頭管控溯源。以鄉鎮、村(居)為單位,開展網格化排查,細化至每條街巷,全面對排水戶的名稱、性質、用水量、環保設施建設運營情況、 污水接入管網情況等進行10、核查并建檔, 對所有排污單位接入污水管網的接入口要建立 GPS 定位并確認建檔 ,其中工業、餐飲企業和洗車洗滌、賓館服務業等排污單位在X 年完成排查建檔。建立定時、定人、網格化、物業式巡查管理的長效機制,加強動態監管。責任單位: X 鎮、 X 鎮,縣環保局、城鄉規劃建設局、商務局、市場監管局2. 加強排污許可管理。認真落實水污染防治法、環保部排污許可證管理暫行規定,對照排查企業清單名錄,嚴格督促排污單位依法申領排污許可證并按照規定達標排放, 加強日常監督檢查, 定期抽查排污單位達標排放情況和環保設施建設運行情況, 依法查處無證排污、未按證排污等違反排污許可證管理規定的行為。責任單位:縣環保局,11、 X 鎮、 X 鎮3. 加強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管理。根據國務院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管理辦法規定,對從事工業、建筑、餐飲、醫療等活動的企業事業單位、個體工商戶,全面實施污水排入排水管網的許可管理,新建、擴建、改建項目未取得排水許可證的,不予申請規劃條件核實和竣工驗收。相關鄉鎮要組織對已建項目的入戶調查, 未辦理排水許可的, 制定計劃和措施,在 X 年底前完成補辦。 要加強排水許可執法, 定期對排水許可行為開展檢查,堅決查處違法行為。責任單位:縣城鄉規劃建設局、市容管理局,X鎮、X鎮4. 強化入河排污口監管。按照水利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12、工作的通知(水資源 X138 號),全面開展沿河排污口的排查,制定排查計劃, 全面查清轄區內每條河道入河排污口的數量、位置、排放方式、入河方式等,對每個排污口匯入的主要污染源進行核查,建立排污口檔案并加強監管。內河河道防護及保潔由屬地政府將責任層層分包,落實到居委會、村委會。縣城鄉規劃建設局負責污水收集, 縣市容管理局負責部署垃圾收集,縣環保局負責督促工業企業達標排放,依法嚴格查處設置入河違法排污口的行為。責任單位:縣水利局、環保局、城鄉規劃建設局、市容管理局,X 鎮、X 鎮5. 加強河道監察和水政執法。繼續開展河道“兩違”清理整治,加強河道執法巡查, 依法拆除侵占河道的違章建筑, 嚴厲打擊隨13、意向水體傾倒棄置建筑垃圾、棄土,擅自設置排污口等違法行為。主要河道的重點排污單位的排污口要安裝視頻監控, 加強監督。集中開展洗車、修車、餐飲等高排污行業和農貿市場排污整治,對污廢水未接入污水管網的單位 ,依法予以取締;對偷排企業、單位進行立案查處,對破壞、阻礙截污工作、破壞公共設施的行為人予以查處。責任單位:縣水利局、環保局、市容管理局、市場監管局、商務局、公安局, X 鎮、 X 鎮三、保障措施(一)實行河長制。黑臭水體治理要納入河長制加以實施,各黑臭水體所屬轄區鄉鎮政府為責任主體,要組建污水管網規劃、建設、養護和監督管理的專門機構,實現工作系統推進,統一實施、統一養護、統一監管。(二)強化責14、任落實。各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強化落實“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切實做好黑臭水體治理和污水管網建設改造的相關工作,加強本行業的技術指導和督促檢查。 加強部門間協調配合,環保、建設、水利部門在排污許可、排水許可、入河排污口管理等方面要加強資源共享、信息互通。相關責任單位要各司其職,各盡其責,通力合作,并定期調度工作進度。(三)加快項目實施。根據目標任務,落實具體項目,要與小流域整治、水環境綜合整治等生態環保項目統籌考慮。 有關部門要采取“集中協調”和“并聯審批”等辦法,盡可能簡化項目審批前置條件和征地、規劃、環評、立項等審批環節,縮短前期工作時限,加快項目實施。(四)創新融資模式。 鼓勵按流域或區域梳理整合污水管網建設改造和黑臭水體整治項目,采用 PPP 模式等,引入專業化公司進行建設及后期養護管理, 或者采用政府購買服務方式, 委托專業化公司開展污水管網和河道整治養護管理。(五)強化考核問責。 將污水管網建設改造和黑臭水體治理納入鄉鎮黨委、政府和縣直單位績效考核和黨政領導環保目標責任制考核的重要內容,考核結果較差和相關工作落實不到位的, 適時給予通報或約談,并按照相關規定予以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