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83km水泥路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2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06772
2024-03-26
25頁
99.04KB
1、xx坨子至xx4.283km水泥路建設項目建議書第一章 總 論一、 項目名稱:xx坨子至xx4.283km水泥路建設項目二、項目主管單位:xx縣xx鎮政府三、項目建設單位:xx縣xx鎮依家坨子村四、項目負責人:陳德偉五、項目編制遵循的原則(1)、在鄉路建設布局上遵循暢通、實用、突出重點,切實可行的原則。(2)、在施工進度上,合理安排各項施工任務,積極工作,按期保質完成公路工程建設項目。(3)、在工程指導上,堅持行政、經濟、法律手段并用的原則。六、建設方案1、建設地點:xx坨子-xx2、建設規模:4.283公里3、技術標準:四級公路等級:平原微丘區四級公路路面結構:水泥路面計算行車速度:40公里2、/小時設計交通量:102輛/晝夜路基寬度:7米路面寬度:4.5米4、建設工期:xx年6月至10月10日七、項目投資預算本項目投資預算為235.6萬元,平均每公里55.6萬元。八、項目效益估算本項目建成通車后,可從根本上改善依家坨子村經濟貧困落后的面貌,促進各鄉鎮之間的物質交流和經濟交流,拉動依家坨子村的快速發展。九、結論 鄉鎮公路的建設,是我縣農村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通過對現有村屯道路狀況的分析,依據現有經濟發展狀況的調查,這條路的建設是當地村民致富的希望,進行本項目的建設是必要的,也是勢在必行的。 第二章 項目提出背景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交通建設不僅在城市大舉興建,也在廣大農村地區3、迅速開展起來,交通便利能夠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更加便捷的條件,能夠加快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近些年,我國農村公路建設成果喜人,但是從大的范圍看來,農村公路建設管理方面還存在著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只有不斷提高農村公路建設管理水平,才能保證農村地區公路建設穩步向前推進。 一、農村公路建設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財務狀況及收支問題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建設逐漸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發生轉變,公路建設也從以前的國家財政全權包干向多元化資金籌集方向轉變,現在農村公路建設的籌資渠道非常多元化,有國家撥款、社會集資、企業注資等等。而渠道多元化也帶來了財務管理和收支方面的混亂問題,許多部門對于資金的4、管理認識不夠全面,只對自己的資金負責而沒有全局意識,整個資金的收支情況缺乏一個統一部分進行協調管理,從而造成了農村公路建設的財務狀況和收支狀況混亂問題十分嚴重。 (二)管理監督問題 農村公路建設的基本步驟一般是先由發展改革委員會審批建設項目的建設計劃和申報材料,然后由交通管理部門對公路的實際建設進行業務方面的指導和監督管理,公路建設作為政府行為,建設業主一般都是公路項目的所在地政府,地方政府在建設過程中主要是對設計施工的具體事務進行負責。雖然從環節運作方面看來,比較有調理,部門內部都做到了權責分工,但是就各部門之間的協作而言,還是缺乏統一部門進行領導疏通,從而比較容易出現在環節銜接方面的問題,5、引起溝通不暢,從而影響整個工程項目的進度和解決問題的效率。 (三)材料保管問題 對相關人員材料、項目資料的管理保存是農村公路建設的重要環節,但是由于農村公路建設屬于基層建設,建設業主也基本是由各鄉鎮領導和村委會成員組成,加之幾層管理人員和相關工作人員對于公路建設相關業務較不熟練,而且在思想認識方面也存在缺陷,并且幾層領導及人員的調動也比較頻繁。以上種種原因就造成了材料保管方面存在著嚴重問題,如項目資料無故遺失、人事檔案無法查實等等,從而嚴重影響了農村公路建設的進度和質量。 二、自然情況xx縣位于吉林省西部,松原市西南部,幅員5728.4平方公里,全縣轄10個鄉,12個鎮、4個園區和6個國營農林6、場,233個行政村,總人口64萬人。縣政府駐地xx鎮,距省城長春市120公里,距松原市130公里。全縣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4.9,10以上有效積溫2919,年降雨量470毫米,無霜期140天左右,具備農林牧副漁各業發展的得天獨厚條件。 xx縣資源豐富。現已探明二氧化硅含量達93%的硅沙儲量4億噸以上,含油率5.9%的油母頁巖儲量27億噸,煤儲量4億噸,石油儲量2億噸以上級,天然氣儲量400億立方米,并已開采成功。xx風能開發潛力較大,全年平均風速每秒3.5米以上,有效風能500萬千瓦,現已規劃12處風場,有7處已并網發電。草炭土、粘土儲量也很大,水自然資源總量4.2億立方米/年。7、地上野生經濟植物達380多種,其中100多種可入藥。豐富的資源構成了縣域經濟發展的新生帶和新給源。 xx縣土地肥沃,氣候適宜,水資源豐沛,具備農林牧副漁各業發展得天獨厚的條件。盛產玉米、葵花、大豆、馬鈴薯、辣椒、大蒜、黃煙、西瓜等農副產品,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吉林省玉米出口基地縣和全國油料生產重點縣。具有地方特色的xx葵花籽、xx鎮土豆粉條、新安鎮三辣(辣椒、大蒜、黃煙)聲名遠播,被吉林省政府認定為名牌產品,多次在國際農業博覽會上獲獎。項目區依家坨子村位于我縣東北部,屬中溫帶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主要特點是春季干燥多風,風向以南偏向西為主,四季變化明顯,初凍時間一般在11月中旬,解凍時間一般在8、翌年的五月中旬,年平均降雨量在470毫米,由于交通不變,經濟和社會效益發展緩慢。二、社會經濟狀況全村有10個自然屯,耕地面積3300公頃、800戶,農業人口4200人,勞動力3600人,距xx縣城55公里。第三章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項目建設的必要性該路是該村的重要通道,該村是我縣糧食生產基地,但是每到雨季道路十分泥濘,造成里不出外不進,嚴重地制約著鄉(鎮)的經濟發展,要改變貧困狀況,就要創造一個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有了這條路,也可吸引外商到這里投資辦企業,加快當地經濟的發展,既發展了農業生產,又富裕了農民,為該村盡快脫貧致富奔小康提供了條。二、項目建設的可行性這條路是我縣公路發展規9、劃的鄉級公路,它的建成將加快我縣村村通油路的步伐。修建這條路,一直是該村群眾和黨組織的迫切希望和目標,農民和村委會修路的積極性很高。也是縣委、縣政府的愿望,交通局成立了農村公路建設管理辦公室,對公路項目的設計、施工進行具體管理,采用招投標的辦法,招有施工經驗的施工隊進行施工,只要籌措資金的辦法恰當,合理安排工期,本項工程保質保量的竣工是可行的。第四章 項目建設內容與實施方案農村公路設計交通量換算采用小客車為標準車型。除受限路段外,農村公路設計速度應按公路工程技術標準有關規定執行,受限路段的設計速度推薦按不低于10km/h控制。不同路段交通量變化較大時可采用不同標準分段實施,不同設計速度的路段間10、應設置過渡段,變更點應選擇在駕駛員能夠明顯判斷路況發生變化的地點,并設置警示標志。一條路線宜采用同一凈高,一般不宜小于4.50m。經技術經濟論證可以適當降低,但應滿足當地農村公路的運輸需求。一、路線的一般規定1 路線設計應結合沿線的地形、地貌、地質、水文條件,根據工程造價、社會環境等因素進行路線方案比選及技術經濟論證,合理運用技術指標,綜合考慮平、縱、橫三個方面要素,保證線形連續、均衡,行車安全。2 貫徹保護耕地、節約用地的原則;少拆房屋、少動遷公用事業管線;充分利用舊路,安全利用原有橋隧,避免大改大調或大填大挖,防止誘發新的地質病害;方便農(牧)民出行,服務城鎮化;注意與沿線地形、地物、環境11、和景觀相協調,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和文物古跡。 3 盡量避免穿越滑坡、泥石流、軟土、沼澤等地質不良地段和沙漠、多年凍土等特殊地區。必須穿過時應縮小穿越范圍,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技術處理措施。二、路基寬度要求(包括車道和路肩寬度)應嚴格執行公路工程技術標準規定,其中,受限路段雙車道路面寬度應不小于5m,單車道路面寬度應不小于3m。采用單車道路面的,單側路肩寬度應不小于0.75m。單車道公路應在適當距離內設置錯車道。錯車道應設在駕駛人員能看到相鄰兩錯車道間駛來車輛的有利地點,路基寬度不宜小于6.5m,有效長度不應小于20m。連續的長陡下坡路段,危及行車安全處應設置避險車道。受限路段一般地區最大縱坡不應大于12、10%,海拔2000m以上或積雪冰凍地區最大縱坡不應大于8%。當采用最大縱坡時,其最大坡長應不大于公路工程技術標準規定。受限路段設有超高的平曲線,其合成坡度值不宜超過11%(海拔2000m以上或積雪冰凍地區除外)。受限路段的停車視距、會車視距、最小圓曲線半徑、最小坡長、不同縱坡的最大坡長、豎曲線的最小半徑等技術指標,經技術經濟論證可適當降低。但不應出現不利因素的組合,并設置交通安全設施,保證行車安全。當受限路段采用回頭曲線時,其技術指標宜參照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J-97)有關規定,經技術經濟論證合理確定,并應設置交通安全設施和必要的限速標志。三、路基路面的一般規定1 路基路面設計應根據使用功13、能、技術等級、交通量、地形、地質、材料和施工方法等因素綜合考慮,尤其應重視排水與防護設施設計,既要有足夠的強度和穩定性,又要經濟合理。2 因受自然、經濟和其他條件限制不能一次到位的路面工程,應按照總體設計、分期實施的原則先通后暢,使前期工程在后期能充分利用。3 通過特殊地質和水文條件的路段,應作好調查研究,結合當地實踐經驗進行個別設計。四、建設標準建設路基宜采用水穩性好的材料填筑,一般路段路肩邊緣應高出路基兩側地面積水0.5m以上,確保路基最小填土高度。沿河及受水侵淹的路段路基標高應高出設計洪水頻率的計算水位加壅水高、波浪侵襲高和0.5m的安全高度。其中,四級公路設計洪水頻率由各地根據實際情況14、自行確定。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路基壓實。當采用磚塊、片(塊)石、水泥混凝土預制塊等聯鎖塊路面時,路基壓實度可適當降低。路基強度和穩定性達不到要求,或因缺乏壓實機械及未做分層碾壓導致壓實度不足的填方路段,應暫緩實施路面工程或采取簡易路面過渡,待路基自然沉降穩定后再鋪筑新路面。路基防護應結合當地水文、地質及地產材料等情況,針對易塌方的高邊坡、不穩定的高路堤、受沖刷較大的沿河路段等重點路基部位,采用護岸、擋土墻、石砌護坡、石籠、拋石等工程防護和種植灌木等植物防護相結合的綜合防護措施,防治路基病害,保證路基穩定。地形特別險峻、工程量巨大、易發生塌方的改建路段,在滿足機動車通行的前提下,可維持原路基和防護的15、穩定狀態,同時應設置必要的交通安全設施。路面設計標準軸載為雙輪組單軸100KN。路面類型應根據交通量、自然和社會環境、地產材料和建設資金狀況等因素合理選用。1 有條件的地區提倡采用瀝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2 一般地區可采用瀝青貫入式、瀝青碎石、瀝青表面處治、石塊、混凝土塊、磚塊等類型路面。3 分期修建的工程可采用砂石、貧混凝土砂礫等類型路面。4 季節性的寬淺河流、泥石流路段上可修建過水路面。5 山勢險峻、急彎、陡坡路段應采用摩阻系數較大的路面,潮濕和過濕路段不應采用磚鋪路面。6 積雪冰凍地區,公路等級較低的路段不宜采用瀝青路面和水泥路面,宜修建砂石路面。應充分利用當地材料合理進行路面結16、構設計,各結構層厚度,有條件時按規范計算確定;受條件限制的,可適當降低,但不應小于表規定的最小厚度。各類路面結構層最小厚度結構層結構層類型施工最小厚度(cm)鋪裝路面瀝青混凝土3.0水泥混凝土水泥混凝土厚18.0簡易鋪裝路面瀝青石屑1.5瀝青碎石2.5瀝青貫入式4.0瀝青砂1.0瀝青表面處治1.0乳化瀝青稀漿封層0.6未鋪裝路面砂石路面10磚塊路面12水泥混凝土塊路面10塊石路面15基層水泥穩定類15石灰穩定類15工業廢渣類15柔性基層8使用功能有特殊要求的農村公路,如重載車輛較多的礦區公路等應結合實際交通量及交通組成情況進行專項設計。路基路面排水應結合沿線氣象、地形、地質、水文等自然條件,設17、置必要的地面排水、地下排水設施,并與沿線橋涵排水、農田水利排灌系統相結合,形成良好的排水系統。一般路段應設置梯形土邊溝,沖刷嚴重的山區路段應設置硬化邊溝,邊溝底寬和溝深不宜小于0.4m,村鎮路段邊溝應按標準的規定執行。村鎮路段一般規定按照統籌規劃、綜合整治、因地制宜的原則,提倡將農村公路建設與人口相對集中的鄉鎮、行政村的綜合治理結合起來,加強村鎮路段標準化建設。村鎮路段路面推薦采用水穩性好、壽命長的路面型式,寬度不宜小于一般路段路面寬度,并可根據當地經濟能力和發展需求等實際情況適當加寬,路肩采用適當形式硬化處理。建設標準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設置綜合排水設施,排水邊溝尺寸和斷面型式應滿足功能要求。推18、薦采用干砌片(卵)石、漿砌片(卵)石、鋼筋混凝土預制槽(塊)等型式。通過較大集鎮路段可以結合小城鎮建設采用暗排型式。路面和房屋住宅提倡以適當方式統一分離,鼓勵采用綠籬、栽花、植草等形式進行綠化、美化。 主要道口應采用水穩性好的材料進行硬化,并合理設置過道涵(管),確保排水通暢,通客運班車的村鎮路段可根據實際需要設置固定客運班車站點及標 志,保證行車安全。五、本項目建設內容本項目設計建設18cm水泥路面4.5公里,路基寬7米,路面寬4.5米,下設封層,基層石灰土厚15cm寬6.5米。底基層石灰土厚15厘米,寬7.0米。路基挖方1470m3,路基填方3800m3。項目實施方案六、主要施工程序(一)19、材料要求1.水泥 :水泥主要采用上級指定的中標單位水泥廠購進,由于水泥需求量大,采用倉庫進行庫存,我們指定專人進行保管, 堅決做到防水,防潮.對每次購進的水泥進行分堆存放,以免部分水泥庫存時間過長, 同時對于失效的水泥堅決不用. 2. 碎石 : 碎石選用級配良好,顆粒均勻,堅硬,保證針片狀顆粒15%,壓碎值1.5 壓實度() 94 94 93 90 第十二條 單車道路面寬度不應小于3.0m,雙車道路面寬度不應小于5.5m。 第十三條 路面類型應根據當地自然條件、地產材料和工程投資等情況確定。季節性的寬淺河流、泥石流路段可修建過水路面;山勢險峻、急彎、陡坡路段宜采用砂石或其它摩阻系數大的路面;通20、過村鎮的路段一般應采用水泥或瀝青路面。路面結構層厚度不應小于表3規定的厚度值。 表3 各類路面結構層最小厚度值路面型式結構層類型結構層最小厚(mm) 水泥路面面層水泥溫凝土180 瀝青路面面層瀝青巍凝土30 瀝青碎石30 瀝青貫入40 瀝青表面處治15 其他路面磚塊路面120 塊石路面150 水泥砼塊路面100 砂石路面100 路面基層水泥穩定類150 石灰穩定類150 工業廢渣類150 柔性基層150 第十四條 新建橋涵設計的汽車荷載等級可采用公路一級車道荷載效應的0.8倍,車輛荷載效應的0.7倍。 第十五條 新建橋梁應與路基同寬。當利用原有橋梁時,如橋梁寬度小于路基寬度,橋頭引道應設置漸變路段,漸變率不應小于1/7。 第十六條 村鎮行人密集區橋梁宜設置人行道,寬度不宜小于0.75m。 第十七條 農村公路一般應修建雙車道隧道。受限路段可以修建單車道的直線隧道或大半徑曲線隧道,隧道凈高不應小于3.5m,行車道寬度不應小于4.om;長度應嚴格控制,不應過長;洞內應設置避車洞,并宜采用單向縱坡。 第十八條 當單車道隧道與單車道路基相連接,洞口兩端應設置錯車道,其路基寬度不應小于6.5m,有效長度不應小于20m。 第十九條 農村公路受限路段尤其是起始點,應增設必要的警示、警告等安全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