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防堤頂道路改造方案(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t***
編號:908042
2024-03-26
9頁
51.50KB
1、安徽省主要堤防堤頂防汛道路改造方案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2010年8月通過多年建設,我省現有各類堤防2萬多公里,是防汛抗洪的主要屏障。當發生洪水時,必須迅速開展巡堤查險,及時處理險情,保障堤防運行安全。為保障防汛抗洪搶險救災期間人員撤退轉移、防汛搶險人員行動、物資運輸等需要,我省大部分堤防堤頂建有防汛道路。目前我省主要堤防堤頂防汛道路大部分為瀝青路面,部分為混凝土、泥結石路面,少部分為土質路面。存在標準不足,老化失修,損壞十分嚴重等突出問題,已成為影響防汛抗洪工作的重要制約因素之一。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視防汛道路建設,省長王三運,省委常委、副省長趙樹叢在今年長江防汛抗洪救災檢查中,針對防汛道路損2、毀嚴重的實際,要求制訂長江、淮河堤頂防汛道路改造方案,加大維修改造力度,為防汛搶險提供強有力的保障。根據省領導指示精神,省防指、省水利廳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制訂本方案。本方案堤頂防汛道路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長江干堤,主要包括1998年大水后實施除險加固的同馬、無為等10大江堤及東興圩、廣成圩堤防;二是淮北大堤及其它堤防,主要包括淮北大堤堤圈(含渦西堤圈、渦東堤圈),窯河封閉堤等城市圈堤,蒙洼、城西湖等蓄洪區堤防,潁右堤、臨王段、正南淮堤、黃蘇段等一般堤;三是懷洪新河、茨淮新河堤防。長江支流、淮河其它支流堤防暫未考慮。一、堤頂防汛道路現狀經過多年建設,我省長江、淮河干流及主要支流等堤防堤頂防汛道3、路總長2252.2公里,其中混凝土路面556.6公里,瀝青路面660.5公里,泥結石路面541.9公里,土質路面493.1公里。在這些道路中,由水利部門管理的1792.0公里,交通或其他部門管理的460.2公里。具體分述如下:1、長江干堤長江干流兩岸堤防總長771.1公里,堤頂均建有防汛道路。其中同馬大堤、無為大堤長297.7公里,其它江堤總長473.4公里。根據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長江干堤堤頂道路管理維護工作的通知(皖政辦秘200720號)和關于樅陽江堤堤頂道路管理維護問題會議紀要(省政府2007第144號)文件精神,明確由水利部門負責管理路面長367.5公里,交通或其它部門管理的403.64、公里。2、淮北大堤及其它堤防淮北大堤堤圈611.8公里,其它堤防348.9公里。其中由水利部門負責管理路面長932.9公里,交通及其它部門管理的27.7公里。3、懷洪新河、茨淮新河堤防懷洪新河堤防254.7公里,其中由水利部門負責管理路面長225.9公里,交通部門管理的28.8公里。茨淮新河堤防265.7公里,全部由水利部門管理。以上堤頂道路現狀詳見附表1。二、堤頂道路損毀情況我省大部分堤防堤頂道路設計標準較低,部分道路運行超過設計年限,加之管理單位維修養護經費缺乏,道路損壞較為嚴重。同時,由于沿堤城市、鄉鎮眾多,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堤頂道路已成為沿江、沿淮地區交通運輸的重要通道,超限超載強5、行上堤的社會車輛日益增多,加快了堤頂道路的損壞速度。目前,除部分新加固堤防外,大部分堤頂防汛道路損壞較為嚴重,部分I、II級堤防道路標準不足,致使防汛車輛通行困難,已成為我省防汛搶險工作的制約因素之一。如:長江干堤堤頂道路新(改)建于2000年左右,現已運行了10年,達到三、四級公路設計使用年限。特別是同馬大堤宿松段50.5公里道路損毀嚴重;淮河正南淮堤、臨王段堤、懷洪新河等堤頂道路多為砂石或泥結石路面,道路毀壞較為嚴重;茨淮新河堤頂道路主要為土質路面(見附圖1、2)。列入本修復方案中損毀的或標準不足的道路,主要為水利部門管理的防汛道路。其中損毀嚴重的混凝土路面82.9公里、瀝青路面270.66、公里;尚有泥結石路面480.7公里,土質路面494.1公里;淮北大堤堤圈混凝土路面寬度不足5.0米的114.1公里。(一)長江干堤同馬大堤、無為大堤損毀嚴重瀝青路面115.8公里;有泥結石路面1.1公里。其它堤防損毀嚴重的混凝土路面27.4公里、瀝青路面68.4公里;有泥結石路面78.0公里、土質路面14.6公里。(二)淮北大堤及其它堤防1、淮北大堤堤圈。損毀嚴重的混凝土路面45.2公里、瀝青路面68.5公里;有泥結石路面150.7公里、土質路面4.6公里;淮北大堤堤圈寬度不足5.0米的混凝土路面114.1公里。2、淮南城市工礦堤、蓄洪區堤防。損毀嚴重混凝土路面5.5公里;有泥結石路面64.17、公里。3、潁右堤等一般堤。損毀嚴重混凝土路面4.8公里;有泥結石路面50.5公里、土質路面129.6公里。圖1部分堤頂防汛道路為土質路面圖2 部分堤頂防汛道路損毀嚴重(三)懷洪新河、茨淮新河堤防懷洪新河損毀嚴重的瀝青路面10公里;有泥結石路面136.2公里、土質路面79.7公里。茨淮新河左右堤長265.7公里,基本為土質路面。三、改造原則及標準1、改造原則按“先嚴重損毀堤防、后一般損毀堤防,先重點堤防、后一般堤防,因地制宜,分類實施,量力而行”的原則進行改造??紤]瀝青、泥結石路面日常維護經費及工作量較大,堤頂防汛道路改造宜采用混凝土路面形式。本次只改造水利部門管理的堤頂防汛道路,交通及其它部門8、管理的堤頂防汛道路由其所屬部門另行籌資改造。2、改造方案現提出兩種改造方案備選。方案一:同馬大堤、無為大堤,淮北大堤堤圈等I、II級堤防按現狀進行恢復,路面寬度為6米,不足5米的加寬到6米;懷洪新河、茨淮新河堤頂新建寬度3.5米混凝土路面,每公里建一處5米寬10米長會車道;其它堤防堤頂道路,現狀為混凝土路面和瀝青路面的,按原路面型式予以恢復,泥結石路面、土質路面按混凝土路面標準實施改造,路面寬度為5米,不足5米的按5米加寬。方案二:同馬大堤、無為大堤,淮北大堤堤圈等I、II級堤防堤頂道路全部按混凝土路面標準改造,寬度為6米,不足5米的加寬到6米;懷洪新河、茨淮新河堤頂新建或改造為5米寬混凝土路9、。其它堤防堤頂道路改造同方案一。3、標準和結構型式主要參考安徽省長江干堤堤頂防汛道路原設計標準以及公路設計規范中三、四級公路設計標準,同時考慮堤頂防汛道路實際運行狀況確定。(1)混凝土路面新建混凝土路面:采用10cm級配碎石瓜子片作墊層,碾壓整平后自下而上采用20cm厚水泥穩定碎石基層;1cm厚乳化瀝青下封層;22cm厚C25現澆素混凝土路面。見圖3。混凝土路面大面積或零星修復:清理損毀路面,用級配碎石填補坑槽,鋪20cm水泥穩定碎石基層、噴灑1cm乳化瀝青下封層、澆筑22cm素混凝土路面。(2)瀝青路面新建瀝青路面:采用10cm級配碎石瓜子片作墊層,碾壓整平后自下而上采用20cm厚水泥穩定碎10、石基層;1cm厚乳化瀝青下封層;6cm厚熱拌瀝青混凝土面層。見圖4。瀝青路面大面積或零星修復:清理損毀路面,用級配碎石填補坑槽,鋪20cm水泥穩定碎石基層、噴灑1cm乳化瀝青下封層、攤鋪6cm厚熱拌瀝青混凝土面層。圖3 水泥混凝土路面結構標準斷面圖圖4瀝青混凝土路面結構標準斷面圖四、改造工程量及投資估算1、改造工程量方案一:改造損毀嚴重混凝土路面82.9公里、瀝青路面262.7公里,對480.7公里泥結石路面、494.1公里土質路面新建混凝土或瀝青路面,對淮北大堤堤圈寬度不足5.0米的114.1公里混凝土路面進行加寬。方案二:同馬大堤、無為大堤,淮北大堤堤圈、懷洪新河、茨淮新河等I、II級堤防11、中,需改造或新建混凝土路面1046.5公里。其它堤防工程量同方案一。2、單價估算根據水利部水總2002116號文頒布的水利工程設計概(估)算編制規定及其配套定額,估算單價。新建6米寬混凝土路面單價為90萬元公里;新建5米寬混凝土路面單價為75萬元公里;新建3.5米寬混凝土路面單價為55萬元/公里;對原有損毀混凝土和瀝青路、泥結石路面改造為6米寬混凝土路面單價為60萬元公里;對原有損毀瀝青路路面改造為6米寬瀝青路面單價為40萬元公里;對原有損毀混凝土、泥結石路面路面改造為5米寬混凝土路面單價為50萬元公里;對原有損毀瀝青路路面改造為5米寬瀝青路面單價為35萬元公里;對原有損毀瀝青、泥結石路面路面12、改造為3.5米寬混凝土路面單價為40萬元公里;原有堤頂寬度不足5米混凝土路面加寬至6米單價為40萬元公里;3.5米寬路面建10米長5米寬匯車道為0.5萬元/處。3、投資估算方案一:估算投資約7.4億元。其中:同馬大堤、無為大堤4700萬元;長江干流其它堤防8760萬元;淮北大堤堤圈19467萬元;淮南城市工礦堤、蓄洪區堤防3482萬元;潁右堤等一般堤12483萬元。懷洪新河10345萬元;茨淮新河14746萬元。方案二:估算投資約9.1億元。其中:同馬大堤、無為大堤10044萬元;淮北大堤堤圈22769萬元;懷洪新河13288萬元;茨淮新河19928萬元;其它堤防投資同方案一。本著量力而行,建13、議采用方案一進行改造。投資估算詳見附表2。五、資金投入及計劃安排堤頂防汛道路作為防汛搶險交通通道,具有公益屬性。由于列入本方案的堤防均為省管堤防或需要省支持的重要堤防,建議所需資金由省級財政安排。同時積極爭取中央資金補助,并鼓勵社會資金投入。本著輕重緩急,結合當前實際,堤頂防汛道路改造計劃安排在“十二五”內完成,其中:20112012年:實施無為大堤、同馬大堤,淮北大堤堤圈堤頂道路,先實施損毀嚴重堤段,后實施泥結石、土質路面堤段。投資24167萬元,平均每年完成投資12083.5萬元。20132015年:實施窯河封閉堤等城市圈堤、蒙洼圈堤、城西湖大堤、懷洪新河、茨淮新河堤頂道路、長江干堤其它堤14、防、淮河潁右堤等一般堤,先實施損毀嚴重堤段,后實施泥結石、土質路面堤段。投資49814萬元,平均每年完成投資16604.8萬元。省管堤防的堤頂道路改造,要由堤防所在地縣政府與省長江局、省淮河局、省茨淮新河管理局、省懷洪新河管理局簽訂協議,縣政府應承諾配套資金,接收改造后堤頂道路并負責管理和維護,確保道路完好,確保防汛搶險之急用。協議管理簽訂的道路優先安排道路改造資金。六、堤頂防汛道路管理和維護1、道路改造完成前,按照“分級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堤頂道路管理單位應積極籌措資金進行管理維護,加強應急修復,確保防汛期間可以通行機動車輛。2、在緊急防汛期,堤頂道路主要承擔防汛搶險及人員轉移任務,同時提供巡堤及搭建防汛工棚場所,必要時應實行交通管制,確保防汛抗洪搶險救災工作需要和堤防工程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