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南縣低產油茶林改造提升三年行動方案(4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t***
編號:908073
2024-03-26
4頁
15.13KB
1、定南縣低產油茶林改造提升三年行動方案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力發展油茶產業的重要指示和全國油茶產業發展工作會議精神,暢通“兩山”雙向轉化通道,提升我縣油茶產業培育水平,根據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動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贛府廳發202039號)、江西省林業局關于印發江西省油茶資源高質量培育建設指南(試行)的通知(贛林產字202042號)和贛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贛州市低產油茶林改造提升三年行動方案的通知(贛市府辦字202067號)等文件精神,決定利用三年時間,在全縣開展低產油茶林改造提升工作,特制定本方案。一、總體要求(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2、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圍繞油茶產業提產增效,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總要求,牢固樹立“兩山”發展理念,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科技為手段、效益為中心,科學規劃、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穩步實施低產油茶林改造提升,推動我縣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著力將油茶產業打造成鞏固脫貧攻堅成效和實施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二)主要目標。到2023年,全縣改造提升低產油茶林14000畝(具體安排見附件1),通過改造提升,形成密度均勻、結構合理、長勢旺盛、產量均衡的油茶豐產林,其中:林齡12年以上的低產油茶林年畝均產茶油達15公斤以上,林齡8-12年的低產油茶林年畝均產茶油達20公斤以上。二、建設任務根據我縣油茶產業3、發展現狀和經營水平情況,結合江西省油茶資源高質量培育建設指南(試行)的相關要求和省級低產油茶林改造提升項目安排,提出三項建設任務。(一)改造低產油茶林面積5000畝。對林齡在12年以上、年畝均產茶油不到10公斤,但有改造價值的低產油茶林實施改造。2021-2023年,全縣每年完成低產油茶林改造面積2000畝(2023年1000畝),共計完成面積5000畝。(二)提升低產油茶林面積9000畝。對林齡8-12年因初植密度過大、種質良莠不齊、經營管理不到位等因素導致的低產油茶林實施質量提升。2021-2023年,全縣每年完成低產油茶林提升面積3000畝,共計完成面積9000畝。(三)建設油茶改造示范4、基地。選擇分布相對集中、交通便利的低產油茶林,通過技術改造提升,全縣建設4個油茶改造提升示范基地,第一年全面完成建設任務,后兩年鞏固提升示范效果。通過高標準建設,使林齡12年以上的低產油茶林改造示范基地年畝均產茶油達20公斤以上,林齡8-12年的低產油茶林提升示范基地年畝均產茶油達35公斤以上。三、建設類型(一)改造低產油茶林(林齡12年以上)1.撫育改造改造對象:立地條件好、品種良好,曾經有過年畝均產茶油10公斤(或鮮茶果166.7kg)以上、交通相對便利的低產油茶林。改造措施:重點采取修剪截干、砍雜清理、深挖墾復、施肥、良種補植等措施。改造目標:改造后形成林分疏密均勻、結構合理、長勢旺盛、5、產量均衡的油茶豐產林,年畝均產茶油15公斤以上。2.更新改造改造對象:林齡過老、種質低劣、沒有撫育改造潛力的油茶林。改造措施:采取帶狀輪替更新、塊狀全面更新等措施。改造目標:將低產油茶林改造成品種優良的油茶豐產林,經過科學管理,年畝均產茶油達20公斤以上。(二)提升低產油茶林(林齡8-12年)1.撫育改造改造對象:選擇人工種植的優良品種,因林地荒蕪或經營管理粗放,連續兩年以上年畝均產茶油不到10公斤的低產油茶林。改造措施:重點采取密度調控、整形修剪、施肥等措施。探索運用油茶環割技術,提高油茶座果率。改造目標:改造后形成林分疏密均勻、冠形合理的油茶豐產林,年畝均產茶油達20公斤以上。2.品種改換6、改造對象:油茶林已達盛產期、但長期開花不結果或無花無果的油茶林。改造措施:采取強度疏伐劣質品種,逐步改換成優良品種,或通過高接換冠的方式改換品種。改造目標:改造后形成品種優良、疏密均勻、結構合理的油茶豐產林,年畝均產茶油達20公斤以上。四、工作步驟(一)啟動階段。2020年12月下旬召開全縣低產油茶林改造提升三年行動動員大會,對低產油茶林改造提升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各鎮組織開展調查摸底,編制實施方案,分解落實年度建設任務,并開展宣傳發動、政策引導等工作,在全社會營造油茶林改造提升工作的良好氛圍。(二)實施階段。分三年實施,每年完成改造提升低產油茶林5000畝,其中改造低產油茶林2000畝,提升低7、產油茶林3000畝。實施過程中,林業部門要對低產油茶林改造提升工作進行全過程技術指導,對工作進度及時跟蹤調度,確保改造提升進度和質量。(三)驗收階段。根據市級低產油茶林改造提升驗收辦法,第一年采取縣級自查、市級審核、省級核查驗收,驗收合格后兌現省級補助資金;第二、第三年采取縣級自查、市級核查驗收,驗收合格后兌現市縣配套補助資金。驗收結果在全縣進行通報。(四)總結階段。每年驗收后,對上年度低產油茶林改造提升工作實施情況進行總結回顧,并根據各地實施情況及時調整優化次年改造提升工作。三年改造提升工作完成后,全面總結低產油茶林改造提升工作成效,編印低產油茶林改造提升示范宣傳手冊,將經驗做法固化成油茶林8、高質量培育建設的長效機制。五、工作保障(一)分類施策推進。根據近兩年的油茶林現狀和成因,合理確定低產油茶林類型,分類采取不同建設措施。要堅持先易后難,對經營主體積極性高、交通便利、相對集中連片的低產油茶林優先納入建設范圍,優先落實改造提升項目任務。要抓好示范帶動,通過采取科學的改造措施,打造低產油茶林改造提升示范基地,在良種苗木選用、技術推廣、質量管理等方面開展試點示范,以點帶面推動低產油茶林改造提升項目建設。優先將貧困戶符合條件的低產油茶林列入改造提升范圍,加大扶持力度,引導貧困戶實施低產油茶林改造提升。(二)加強技術指導。在低產油茶林改造提升關鍵時期和關鍵環節,組織各級技術人員深入山頭地塊9、開展點對點指導服務。加強油茶改造提升技術培訓,舉辦縣、鎮級低產油茶林改造提升培訓班,逐級普及低產油茶林改造提升技術。積極發揮油茶協會平臺作用,探索組建專業修剪等服務隊伍,開展業務指導,提升油茶管理水平。(三)推廣良種壯苗。種苗必須使用國家級審認的油茶良種并取得“一簽三證”(良種苗木標簽、苗木檢驗證書、苗木檢疫證書、油茶苗木銷售專用發票),推廣應用“贛無”“長林”“贛州油”三個系列的油茶良種,推薦3年生以上輕基質容器大苗造林,縮短達產期,確保低產油茶林改造提升質量和成效。(四)創新改造模式。一是探索“合作社+農戶”改造模式。加強政府組織引導,以村、組為單位,組織農戶組成油茶專業合作社,成立理事會10、。結合各鎮油茶資源分布情況,優先把相對集中連片50畝以上的分戶經營低產油茶林地集中起來改造提升,探索聘請專業施工隊伍統一改造和農戶自身投工投勞相結合的方式實施改造。二是探索“公司(大戶)+農戶”提升模式。優先將大戶經營的低產油茶林列入提升范疇,加快實施。鼓勵引導油茶企業(大戶)將已到盛產期的低產油茶林,按照50-300畝為一個油茶園分別承包給農戶實施改造提升和經營管理,企業提供技術指導服務。(五)落實配套服務。一是支持油茶基地基礎設施建設。縣自然資源、林業、水保、交通等相關部門要對道路建設、灌溉設施等給予政策支持,為林農生產提供便利。二是加大油茶產業機械化生產設備扶持力度。支持將油茶生產使用的11、機械化設備列入農機購置補貼目錄,享受補貼政策,提高油茶生產機械化水平。三是維護油茶產業生產秩序。嚴格落實屬地責任,制定鎮、村干部管護責任制度,對偷盜油茶果等破壞油茶生產秩序行為,公安等部門要加大懲戒力度,維護油茶產業生產秩序。六、工作保障(一)加強組織領導。實施低產油茶林改造提升工作是推動我縣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各鎮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切實增強工作責任感。各鎮黨政主要領導要親自謀劃部署,把低產油茶林改造提升工作納入本鎮年度重點工作任務,制定實施方案,落實建設任務,加強督促指導,確保高質量完成年度工作任務。縣油茶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按照職責分工,主動抓好低產油茶林改造提升各項工12、作,縣林業局要加強督促調度,負責抓好低產油茶林改造提升組織、協調、指導、監督和考核等工作。(二)加大資金保障。低產油茶林改造提升投入以實際經營主體投入為主,省市縣補助相結合的原則。根據贛州市低產油茶林改造提升三年行動方案(贛市府辦字202067號)精神,低產油茶林改造提升實行“一扶三年”,即改造提升第一年用省級資金補助(改造補400元/畝,提升補200元/畝),第二、第三年用市縣兩級配套資金補助,第二、第三年改造補助100元/畝(市級配套50元/畝,縣本級財政安排50元/畝),第二、第三年提升補助50元/畝(市級配套25元/畝,縣本級財政安排25元/畝)。縣財政按照市級專項補助資金給予不低于1:1的配套補助。(三)強化督導考核。建立健全督導考核機制,對低產油茶林改造提升工作的任務落實、資金安排、示范基地建設等情況進行督導,及時跟進項目實施進度,掌握項目建設質量和建設成效。對進度偏慢,質量較差的地方,及時督促提醒整改。同時,將低產油茶林改造提升工作列入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附件:1.定南縣低產油茶林改造提升三年行動計劃任務表2.低產油茶林改造提升技術要求3.定南縣油茶科技推廣服務技術人員安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