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石場建材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 (2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09059
2024-03-27
24頁
1.92MB
1、xx鐵路局xx采石場(牛角溝礦)建材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 (部分)xx鐵路局xx采石場二二一年十月 目 錄前 言1一、任務的由來1二、編制目的1三、編制依據1四、方案適用年限4五、編制工作概況4第一章 礦山基本情況7一、礦山簡介7二、 礦區范圍及拐點坐標8三、礦山開發利用方案概述8四、礦山開采歷史及現狀11第二章 礦區基礎信息14一、礦區自然地理14二、礦山地質環境背景16三、礦區社會經濟概況18四、礦區土地利用現狀18五、礦山及周邊其他人類重大工程活動19六、礦山及周邊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與土地復墾案例分析19第三章 礦山地質環境影響和土地毀損評估21一、礦山地質環境與土地資源調查概2、述21二、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估21三、 礦山土地損毀預測與評估31四、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分區與土地復墾范圍35第四章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與土地復墾可行性分析41一、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可行性分析41二、礦區土地復墾可行性分析43第五章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與土地復墾工程52一、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預防52二、礦山地質災害治理53三、礦山土地復墾55四、含水層破壞修復61五、水土環境污染修復61六、礦山地質環境監測61七、礦區土地復墾監測和管護63第六章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與土地復墾工作部署65一、總體工作部署65二、階段實施計劃66三、近期年度工作安排67第七章 經費估算與進度安排67一、經費估算依據3、67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經費估算71三、土地復墾工程經費估算74四、總費用匯總與年度安排84第八章 保障措施與效益分析85一、組織保障措施85二、技術保障措施85三、資金保障措施85四、監管保障措施87五、效益分析87六、公眾參與88第九章 結論與建議89一、結論89二、建議91附圖:(一)xx鐵路局xx采石場(牛角溝礦)建材礦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現狀圖(二)xx鐵路局xx采石場(牛角溝礦)建材礦礦區土地利用現狀圖(三)xx鐵路局xx采石場(牛角溝礦)建材礦礦山地質環境問題預測圖(四)xx鐵路局xx采石場(牛角溝礦)建材礦礦區土地損毀預測圖(五)xx鐵路局xx采石場(牛角溝礦)建材礦礦區土地復4、墾規劃圖(六)xx鐵路局xx采石場(牛角溝礦)建材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部署圖附表: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表附件:(一)方案編制的委托書(二)采礦許可證復印件(三)礦產資源儲量年報評審備案證明(四)采礦權人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承諾書(五)編制單位承諾書(六)繳納礦山地質環境與土地復墾費用憑證(七)企業單位承諾書前 言一、任務的由來xx鐵路局xx采石場(牛角溝礦)建材礦為已建礦山,礦山原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方案已超過服務年限,本方案為延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方案,根據國務院關于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通知(國發200528號)、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令5、2009年第44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土地復墾條例(國務院第592號令)和xx省國土資源廳下發的xx省國土資源廳關于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方案和土地復墾方案合并編制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土資源部下發的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做好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編報有關工作的通知(國土資規201621號)的要求,礦山需重新編制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為此,xx鐵路局xx采石場于2021年10月5日委托中國建筑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xx總隊編制xx鐵路局xx采石場建材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我單位于2021年10月20日完成了該方案的編制工作。二、編制目的查明并評估礦山建設及生6、產活動造成的地質環境問題及其危害,制定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措施,采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等使礦山環境得以恢復或重建,達到最大限度地減小礦業活動對礦山環境的影響,促進礦業開發與礦山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促進人類與礦山環境和諧相處,保持當地社會經濟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同時為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提供技術支持,為自然資源管理部門監管驗收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工作提供依據。三、編制依據本設計方案主要依據國家、地方頒布的相關法律、法規以及技術文件等進行,主要有: (一)法律法規1、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2009年8月27日修訂);2、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2019年8月26日修訂)7、;3、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令第394號)(2003年11月24日);4、土地復墾條例(國務院令592號)(2011年3月5日);5、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2014年7月29日修正版);6、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2009年8月27日修訂);7、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2010年12月25日修訂);8、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2014年4月24日修訂);9、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6月27日修訂);10、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2012年12月28日修訂);11、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國土資源部令第44號) (2009年2月2日);12、xx省地質環境保護條例(8、2009年10月1日);13、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做好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編報有關工作的通知(國土資規201621號)(2017年01月03日)。14、財政部 國土資源部 環境保護部關于取消礦山地質環境恢復保證金建立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基金的指導意見(財建2017638號)(2017年11月6日);15、xx省財政廳 xx省自然資源廳 xx省生態環境廳關于印發xx省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基金管理辦法的通知(黑財規審20197號)(2019.8.12)。(二)技術規范、標準依據1、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條文釋義(國土資源部,2009年) (2019.8.14)2、國土資源部關于加強地質災害9、危險性評估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0469號);(2004.3.25)3、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方案編制規范(DZ/T 02232011);(2011.7.7)4、土地復墾方案編制規程(TD/T l03012011);(2011.3.1)5、場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技術要求試行;(2018.4.1) 6、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規范(DZ/T 02862015);(2015.12.1)7、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技術規范(SL/2041998);(2008.1.14)8、地下水環境質量標準(GB/148481993);(1994.10.1)9、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年10、版);10、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2002.4.26)11、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156181995);(2018.8.1)12、礦山生產建設規模分類(國土資發2004208號); 13、工程巖體分級標準(GB5021894);(2014.8.27)14、礦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探規范(GB/1271991);(1991.2.4)16、xx省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預算定額標準(黑財建2013294號);(2013.12.1)17、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編制指南(2016年12月);18、礦山地質環境監測技術規程(DZ/T0287-2015)(2015年9月6日)1911、土地復墾質量控制標準(TD/D1036-2013)(2013年2月1日)(三) 編制依據及主要基礎技術資料 1、采礦許可證(C2301002011037130126506)2、xx省xx鐵路局xx采石場(牛角溝礦)建材礦2020年礦產資源儲量年度報告(xx市阿城區地質礦產管理所2020.1);3、xx省xx鐵路局xx采石場(牛角溝礦)建材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xx市阿城區地質礦產管理所2016.8.6);4、xx省xxxx采石場(牛角溝礦)土地復墾方案報告表(xx市國土資源勘測規劃院2016.9);5、xx省xx鐵路局xx采石場建材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xx祥泰工程勘察設計有限12、公司2012.4);6、xx鐵路局xx采石場(牛角溝礦)35萬立方米/年碎石開采加工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調查報告(xx鐵路局xx采石場2028.5);7、xx鐵路局xx采石場(牛角溝礦)擴建項目安全設施驗收評價報告(xx省鑫祥安全評價咨詢服務有限公司2018.10);(四)主要計量單位面積:公頃(hm2)長度:公里(km),米(m)體積:立方米(m3)產量:萬m3/年單價:萬元/hm2,元/畝金額:萬元;元(人民幣)時間:年(a)溫度:攝氏度()四、方案適用年限根據2020年1月xx市阿城區地質礦產管理所編制的xx省xx鐵路局xx采石場(牛角溝礦)建材礦2020年礦產資源儲量年度報告,xx鐵路13、局xx采石場目前剩余推斷資源量239.33萬m3。根據礦山生產規模35萬m3/年,服務年限為6.8年。基準期為2021年9月30日。即自2021 年10月-2028年7月。考慮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工程的實施,本方案設計規劃治理年限為生產服務年限期滿延后4年(1年治理期,3年管護期),共為10.8年。確定本方案適用年限為10.8年。即自2021 年10月-2032年7月。本方案將依據國家礦山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要求,根據企業生產規劃和土地損毀情況等因素變化,每年自行制訂礦山環境保護及復墾方案實施計劃,并在本方案的總體指導下,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修訂。當礦山擴大開采規模、開采范14、圍或開采方式改變時,需重新編制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本方案是實施保護、監測和恢復治理礦山地質環境的技術依據之一,本方案不替代相關工程勘查、治理設計。五、編制工作概況方案中所用原始數據一部分來源于現場調查,一部分由礦山企業提供。引用數據來源于各種技術資料,引用資料均為評審通過的各類報告。我單位承諾,方案所采用的資料數據、材料的真實性與準確性經審核確認,真實可靠,如出現問題由我單位負責。1、前期工作(2021年10月5到10月7日)(1)資料收集。廣泛收集了項目區及周邊自然地理、生態環境、社會經濟、土地利用現狀與權屬、土壤項目基本情況等相關資料。(2)野外調研。實地調查了項目區地質災害發15、育情況、地形地貌景觀,土壤、水文、水資源、土地利用情況、土地損毀情況等,并針對區域內耕地及林地等主要地類進行土壤剖面挖掘,實地拍攝影像、圖片等相關資料,并做文字記錄。(3)前期恢復治理和土地復墾a、前期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情況企業前期委托xx祥泰工程勘察設計有限公司編制了xx鐵路局xx采石場建材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綜合治理區面積為0.20497km2,估算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總費用為7.30萬元。保證金繳存情況:礦山已于 2010年11月23日繳存環境治理保證:22270.05元;2011年4月11日繳存環境治理保證:99950元;2011年4月11日繳存環境治理保證:8016、779.95元;2016年12月21日繳存環境治理保證:109800元;共繳存土地復墾保證金312800元。b、前期礦山土地復墾情況xx鐵路局xx采石場(牛角溝礦)2016年委托xx市國土資源勘測規劃院編制了xx省xxxx采石場(牛角溝礦)土地復墾方案報告表,項目區已破壞土地9.55hm2,擬破壞土地4.46hm2,本方案定性評價復墾為林地,由于礦山閉坑后臺階坡面(面積1.61hm2)不適合復墾條件,確定復墾面積12.58hm2,預測土地復墾率為88.65%;動態投資106.49萬元。保證金繳存情況:礦山已于 2014年6月10日繳存土地復墾保證:399600元;2014年12月31日繳存土地17、復墾保證:188700元;共繳存土地復墾保證金588300元。c、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和土地復墾實施情況礦山現處于生產期,暫未形成終了開采平臺,未對礦山進行地質環境生態修復和土地復墾工作。2、擬定初步方案(2021年10月7日到10月8日)通過對收集資料的整理,確定方案的服務年限,進行地質環境影響評價、土地損毀預測與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確定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分區、土地復墾標準及措施,明確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的目標,確定主要治理工程措施,預測算工程量,估算治理費用,初步確定土地復墾方案。3、方案協調論證(2021年10月8日到2021年10月10日)對初步擬定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18、報告書從組織、經濟、技術、費用保障、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目標等方面進行可行性論證。4、編制方案(2021年10月10到2021年10月20日)根據方案協調性論證結果,確定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標準,優化工程設計、估算工程量以及投資,細化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實施計劃安排以及費用、技術和組織管理保障措施,編制詳細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報告書。5.質量評述本次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是嚴格按照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做好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編報有關工作的通知(國土資規201621號)中的編制指南編制,完成的野外工作量能夠對礦山的基本資料調查清楚,達到了礦山地質環19、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編制的工作程度,完成了編制指南中所要求的工作量。 表0-1 完成工作量一覽表項目區面積(hm2)調查區面積(hm2)調查路線(km)土壤剖面(個)調查點(個)照片(張)收集資料(份)23.2023.682.63122106第一章 礦山基本情況一、礦山簡介(一)地理位置 xx鐵路局xx采石場(牛角溝礦)礦區位于xx鎮東約6.0千米處,礦區地理坐標:東經:1271347.6-1271406.8;北緯: 452401.3-452416,行政區劃屬xx市阿城區xx鎮管轄。礦區至xx鎮有砂石路及水泥路相通,xx鎮至阿城、哈市有縣級公路及301國道相通,交通方便。詳見項目區地理位置圖120、-1。圖1-1 項目區地理位置圖 (二)礦山性質及規模 礦山名稱:xx鐵路局xx采石場(牛角溝礦)經濟類型:國有企業開采礦種:建筑用閃長巖建設規模:35.00萬m3/年開采方式:露天開采礦山剩余服務年限:6.8年 開采深度:由461m至302.7m標高。 二、 礦區范圍及拐點坐標(1)礦區核實范圍坐標見表1-1。表1-1 礦區核實范圍拐點坐標表點號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備注XY15030620.8342596603.16礦區面積:0.1152Km2 開采深度:461m-302.7m25030560.1942596611.5735030528.0942596690.7345030191.564221、596830.3955030169.9942596737.7565030227.6542596674.8475030209.0342596575.1585030234.7742596522.40 95030335.9142596434.20 105030516.9242596407.30 115030601.5842596473.58三、礦山開發利用方案概述 (一)礦山建設規模及開采方式根據開發利用方案設計,開采對象為礦區范圍內的閃長巖,設計采用露天方式開采。礦山生產規模35萬m3/年, 剩余服務年限6.8年。依據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方案編制規范(DZ/T0223-2011)中附錄 D.22、1礦山生產建設規模分類一覽表,確定生產建設規模屬大型礦山。(二)工程布局該礦山設計為露天開采,其主要工程為地表礦山生產工程。根據現場實地調查xx鐵路局xx采石場(牛角溝礦)項目區面積為23.20hm2,其中采礦許可證面積為11.52hm2、采礦許可證外面積11.68hm2(包括排土場占地面積1.68hm2,建筑物面積為0.0284hm2,硬化地面面積為1.02hm2)。工業場地位于礦區東部,排土場在礦區北部,建筑物位于項目區東南部。(三)開采對象、開采方式及開采深度(1)開采對象本礦區開采礦種為建筑石材用閃長巖,采用露天開采方式開采。(2)開采方式礦體因埋藏較淺,覆蓋層厚度4m,土體邊坡均在323、0以上。地形較平緩,前期已剝離開采,現剝離量少,實際生產剝采比小,為此選擇臺階式露天開采方式。(3)礦山開拓采用臺階式露天開采,公路開拓,汽車運輸,將現有采坑開拓完善,形成一個完整的工作面。按設計劃分的臺階標高作業,首先將礦體上部臺階水平推進到礦體可采境界,再沿礦體延深下一水平。采用全境界開采工作面11個采礦臺階,452.7m、437.7m、422.7m、407.7m、392.7m、377.7m、362.7m、347.7m、332.7m、317.7m、302.7m水平,11個出礦場。礦山道路寬8m,兩幫邊坡60,縱向坡度10:1以下,彎道半徑15m。本次礦山開采設計方案僅做采礦許可證范圍內資源24、量范圍,同時類比同類開采礦山的采礦技術。(4)開采深度本次設計工程開采標高461m-302.7m,相對高差158.3m。礦區總體工程布局見圖1-2。圖1-2 項目區總平面布置圖(四)開采工藝礦山開采工藝及首采水平采用自上而下水平分臺階開采法,將現有采坑開拓完善,形成一個完整的工作面。按設計劃分的臺階標高作業,首先將礦體上部臺階水平推進到礦體可采境界,再沿礦體延深下一水平。采用全境界開采工作面分11個采礦臺階,11個出礦場,452.7m臺階作為首采水平,臺階高度為15m,清掃平臺6m,安全平臺為6m,每一水平開采后,預留安全平臺,每隔兩水平預留清掃平臺,兩者交替布置。臺階工作坡面角為75,臺階最25、終邊坡角為60。最小工作平臺寬度不小于20米;最小工作線長度不小于100米;同時開采工作面數1個。為了嚴格執行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39號及作好礦石搭配及提高開采效果,采礦工作面垂直開采方向布置,沿開采方向前推進。采完一水平后,垂直下降開采第二水平。采礦工作面采用中深孔爆破落巖,采用人工及挖掘機裝車,汽車運輸。(五)產品方案及固廢處理方案礦山開采過程中產生礦山廢石,排放于北側排土場。礦山對地表腐殖土進行剝離,暫存于排土場,剝離物作為后期復墾利用,本項目前期開采剝離的表土就近堆存于北側排土場內。不會對環境產生不利的影響。(六)排水及排風礦山水文地質條件簡單,最低開采標高高于當地侵蝕基準面 26、,對采場充水有影響的主要是大氣降水和基巖風化裂隙水,其中巖體裂隙水是主要充水含水層。因礦區處于山坡,地勢較高,風化裂隙水不發育,采場附近沒有河流通過,礦坑內積水主要為大氣降水、裂隙水,大氣降水可自然排出。該礦露天開采掌子面最終高度為115m,但采場形態為山坡臺階式露天開采,靠自然通風即可,無需通風設備。(七)邊坡管理方法礦石為建筑用閃長巖,斑狀結構,致密塊狀構造,節理裂隙發育中等較堅硬。采場開采面最大高差158.3m(開采標高461m-302.7m),平均坡高15m,結合礦區內無較大的地質構造,基巖裂隙水不發育,巖石堅硬而穩固性能較好;綜合以上因素,結合地質資料,采礦設計手冊參考數據及本地地區27、礦山邊坡穩固程度用類比法綜合確定采礦終了邊坡角為60但生產過程中開采邊坡角一般為60-80,邊坡普遍較陡,因此加強生產管理,保證邊坡穩定。四、礦山開采歷史及現狀(一)礦山開采歷史xx鐵路局xx采石場(牛角溝礦)建材礦始建于2003年5月,截止目前已持續生產18年,2015年9月28日至2020年12月19日共開展過五次年檢工作,采礦許可證內動用推斷資源量74.40萬m3,采礦許可證外共用推斷資源量2.71萬m3,采礦許可證內剩余推斷資源量239.33萬m3。(二)礦山開采現狀根據2020年12月,依據xx省xx鐵路局xx采石場建材礦2020年礦產資源儲量年度報告截止2020年12月19日該礦采28、礦許可證內剩余資源量(333)239.33萬m3。采坑為山坡露天礦,開采深度158.3m(461m-302.7m標高),同時開采工作面數1個。采坑位于礦區西部,該礦山屬于正在生產礦山,礦山現由采坑、工業場地及排土場等組成。礦山采出建筑用閃長巖礦石,經破碎系統破碎為不同規格產品,銷往當地及周邊。圖1-3 項目區地貌圖1-4 項目區地貌圖1-5 采場實拍圖(三)相鄰礦山企業分布采礦許可證范圍的開采境界距村屯距離超出300m的安全距離,距中鐵拌合站210m,礦區南部、北部和西部為灌木林區,東部未第四系覆蓋區。(四)礦山生態修復工作現狀礦山現處于生產期,暫未形成終了開采平臺,未對礦山進行地質環境生態修29、復和土地復墾工作。第二章 礦區基礎信息一、礦區自然地理(一)氣象礦區地處北半球中緯度地區,屬于中溫帶大陸季風氣候。氣候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化,春季回暖快而多大風,容易出現春早;夏季短促而炎熱,雨水較多,秋季降溫極劇,容易出現早霜,冬季漫長而寒冷。隨著季節的變化而產生不同的天氣和天氣現象,則形成兩種不同的氣候特點:山區冷涼多雨,秋早霜,平原區溫暖少雨,易干旱。年平均氣溫為3.4,一月份最冷,平均氣溫為-17.2,極端最低氣溫為-40,極端最高氣溫為36.5。年降雨量573.43mm,多集中在東部山區。無霜期約146天,年平均蒸發量約1437mm,平均風速4.15m/s,季節性標準凍深1.8-2.0m30、。(二)水文阿城區有阿什河、蜚克圖河等大小河流11條,總長為575km。境內河流市以阿什河為骨干形成的天然水系。礦區水系以阿什河及其支流為主,山間季節性河流及沖溝發育。礦區地表最高海拔高度為461m;最低開采標高284m;高于當地256.8m的最低侵蝕基準面,礦區地勢較高,地表水可自然排出。礦區內含水層主要為第四系松散沉積物孔隙潛水,區內大氣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補給源。礦體及圍巖中不存在賦水層。大氣降水可通過地表逕流自然排泄。項目區地表水系圖見圖2-1。圖2-1 項目區地表水系圖(三)地形地貌礦區位于張廣才嶺支脈與松嫩平原接壤帶附近,屬低山丘陵區,礦區地勢西高東低,最高海拔461m,最低284m31、,相對高差177m。最低侵蝕基準面標高256.8m ;水系以阿什河及其支流為主,山間季節性河流及沖溝發育。礦區植被以次生林為主,通視條件較好。(四)植被礦區內地處林區,地表植被發育,草木生長茂盛,植被以次生林為主,通視條件較好。項目區植被見圖2-2。圖2-2 項目區典型植被松樹(五)土壤根據xx省土壤分布圖同時結合現場采樣,在項目區未遭損毀的場地內挖掘土壤剖面,在礦區周邊選取剖面。根據這些有代表性的剖面判定項目區土壤為暗棕壤,其土層較薄約0.15-0.5m,土壤肥力較高,質地較粗,結構松散,含有空隙,易遭受侵蝕。殘坡積層為黃褐色閃長巖風化砂,夾雜少量碎塊,轉石和黃色粘土質組成,一般為2.00332、.00m。項目區土壤剖面見圖2-3。0.50m腐殖土0.70m殘坡積風化層 圖2-3項目區土壤剖面照片二、礦山地質環境背景(一)地層巖性區域出露地層有:古生界石炭系上統唐楊木崗組(C3y)、二疊系下統土門嶺組(P2t)、二疊系下統云泉組(P1y)、二疊系上統五道領組(P2W);中生界侏羅系中統太安屯組(J2t)、侏羅系上統寧遠村組(J3n)、白堊系下統登樓庫組(K1d)第三系達連河組(Ed)、第四系中更新統下荒山組、第四系上更新統xx組、第四系上更新統顧鄉屯組、第四系全新統(Q4)。礦區位于大嶺-秋皮溝斷裂的東側。區內出露巖石主要為燕山中期花崗閃長巖(52(2)a),主要巖性為花崗閃長巖。(二33、) 地質構造 礦區位于興安嶺-內蒙地槽褶皺區(級)、小興安嶺-松嫩地塊(亞級)、松嫩中斷(拗)陷帶(級)、東南隆起區(級)、濱綏斷裂的南側。區內構造活動基本穩定,未曾發生明顯的構造運動。表明該地區地質環境較穩定。礦區內未見斷裂構造,礦區地層為一單斜構造。(三)水文地質 (1)礦區水文地質條件礦區水文地質條件簡單。地下水類型為基巖風化裂隙水,地下水補給水源主要為大氣降水。礦區地表最高海拔高度為461m;最低開采標高284m;高于當地256.8m的最低侵蝕基準面,礦區地勢較高,地表水可自然排出。(2)露天采礦場水量預測該礦床為露天開采,礦床地勢高,大氣降水可自然排出,礦體在開采過程中,采場的水量主34、要以大氣降水為主要充水水源,凝灰巖節理裂隙內的地下水,將成為礦坑的次要充水水源。在礦體的開采過程中,地下水位下降會滲入礦坑。礦體淺部節理裂隙發育,深部較為完整。礦體的水量不大,巖石的滲透性較差,地表水及第四系孔隙水對礦坑不構成影響,采礦場位于當地侵蝕基準面以上,礦體無地下水補給,水文地質條件屬于簡單。(四)工程地質 礦區工程地質條件簡單,可劃分為河谷工程地質區和基巖山地工程地質區。河谷工程地質區:主要分布第四系松散沉積物,以坡積、洪積物為主,地面穩定性良好。基巖山地工程地質區:主要出露花崗閃長巖等,其巖石完整,節理裂隙不發育,在路線調查中未見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工程地質問題。巖石穩定性好。35、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15),xx省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區劃圖中資料,評估區抗震設防烈度為VI度,設計基 本地震加速度為0.05 g。地震動反應特征周期為0.35 S。據1973年以來區域地震臺網觀測,礦上25千米范圍內沒有地震記錄,表明評價區所在地區現在地震活動水平較低,附近及其周圍無地震活動歷史,礦區穩定性較好,為地殼相對穩定區。(五)礦床地質特征(1)礦體特征:礦體賦存于燕山早期花崗閃長巖(52(2)a)巖體中,根據地層的出露形態及礦區地形地貌等特征,劃定礦體長186-470m,寬95-311m,垂深158.3m,可采標高302.7m。(2)礦石特征:灰-淺肉紅色,似36、斑狀結構,塊狀構造,斑晶主要由斜長石、角閃石組成。基質為半自形粒狀,主要由斜長石、鉀長石、角閃石、黑云母等組成。三、礦區社會經濟概況礦區位于張廣才嶺支脈與松嫩平原接壤帶附近,屬低山丘陵區,礦區地勢北東高、南西低,最高海拔461m,最低284m,相對高差177m。最低侵蝕基準面標高256.8m ;水系以阿什河及其支流為主,山間季節性河流及沖溝發育。礦區植被以次生林為主,通視條件較好。礦區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多雨。一月份平均氣溫-17.2,七月份平均氣溫24.4,年均氣溫3.9,無霜期140天,日照2719.2小時。年降水量573.43mm,雨季集中在78月。經濟以農業生產為主,糧食作物有37、玉米、大豆、水稻等。礦產有水泥用大理巖、建筑石料、磚用粘土等。2020年阿城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全區年末總人口為58.1萬人,其中:非農人口為23.9萬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793元,比上年增長13.2%。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8588元,比上年增長17%。我市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實現23.8億元,同比增長6.1%;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6.96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實現3.0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42.7億元,同比增長6.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28154元,同比增長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9426元,同比增長6%;城鎮居民登記失業率38、為3.6%。(阿城區人民政府工作報告2020年)。四、礦區土地利用現狀xx鐵路局xx采石場項目區面積為23.20hm2,土地利用類型主要喬木林地、采礦用地、鐵路用地、公路用地。土地權屬為xx采石場、老營村村委會、xx市阿城區xx林場。1、土地利用現狀結構根據阿城區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2019.11)及自然資源局提供的土地利用現狀圖:項目區總面積23.20hm2,喬木林地面積0.12hm2,占總面積0.52%,采礦用地面積21.34hm2,占總面積91.59%,鐵路用地面積1.65hm2,占總面積7.08%,公路用地面積0.09hm2,占總面積0.81%。2、土地權屬狀況 項目區土地使用權人xx39、采石場(集體)、老營村村委會(集體)、xx市阿城區xx林場(國有)。項目區土地利用現狀類型及面積統計見表2-1-1。表2-1-1 項目區土地利用現狀表土地權屬一級地類二級地類面積hm2比例(%)xx采石場06工礦倉儲用地0602采礦用地5.8525.2210交通運輸用地1003公路用地0.080.35老營村村委會03林地0301喬木林地0.010.0410交通運輸用地1001鐵路用地1.657.111003公路用地0.010.04xx市阿城區xx林場03林地0301喬木林地0.110.4706工礦倉儲用地0602采礦用地15.4966.77合計23.201003、 礦區總面積11.52hm2,40、喬木林地面積0.10hm2,占礦區面積0.87%,采礦用地面積11.42hm2,占礦區面積99.13%。4、 礦區土地權屬狀況礦區土地使用權人xx采石場(集體)、xx市阿城區xx林場(國有)。礦區土地利用現狀類型及面積統計表見表2-1-2。表2-1-2 礦區土地利用現狀表土地權屬一級地類二級地類面積hm2比例(%)xx采石場06工礦倉儲用地0602采礦用地0.030.26xx市阿城區xx林場03林地0301喬木林地0.100.8706工礦倉儲用地0602采礦用地11.3998.87合計11.52100五、礦山及周邊其他人類重大工程活動 評估區內主要的人類活動是采礦活動。采礦活動造成的破壞主要是41、露天采場、工業場地和運輸道路,其中有部分破壞單元位于礦區范圍外。礦區周邊無重要的交通要道或建筑設施,無重要水源地,無重點保護區及旅游景點,附近有少量居民居住。對風景旅游區、交通干線兩側可視范圍影響較輕。六、礦山及周邊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與土地復墾案例分析阿城區人民政府近幾年深入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加強對廢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工作,并取得了明顯實效。對阿城橫頭山沿線的廢棄采坑進行了恢復治理與土地復墾工作,主要是對采場邊坡及排巖場覆土和栽植松樹、楊樹,并取得了良好的恢復治理與土地復墾效果。礦山采取的治理復墾技術方法具有技術可行性、經濟可行性,并能取得良好的生態效益。該礦周邊復墾礦山均為非金屬露天開采,采礦方法和破壞損毀方式程度相近,此次方案修編參照了附近廢棄礦山的地質環境治理案例。圖2-4項目區附近生態修復樹種-松樹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