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稿)(43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09319
2024-03-27
43頁
38.17MB
1、1前言前言哈密,地處亞歐腹部、中西亞經濟圈內,擁有十分重要而獨特的戰略地位,既是新疆向內地開放的門戶,又是我國向西開放的主要陸路通道和橋頭堡,具有向東向西雙向開放的地緣優勢,素有“西域襟喉,中華拱衛”和“新疆門戶”之稱。哈密資源稟賦優越,能礦資源富集,煤鐵鎳銅等重要礦產預測資源量均居全疆前列。哈密擁有豐富的風光熱資源,被國家確定為千萬千瓦級風電、百萬千瓦級光伏發電示范基地。哈密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是哈密國土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是區、縣編制區域性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專項規劃、詳細規劃以及相鄰地區規劃協調的重要依據。本次規劃期限2、為2021-2035年。其中,近期為2021-2025年,遠期為2026-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本次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分為市域和中心城區兩個層次。市域范圍為哈密市行政區劃全境,包括一區兩縣。中心城區范圍為北至連霍高速公路,南至環城路南線,西至哈羅公路,東至兵地界線、陶家宮鎮。規劃范圍規劃期限落實戰略使命,建設區域副中心城市01劃定“三區三線”,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02保障農業空間,促進特色農牧業發展03保護生態空間,筑牢生態安全屏障04優化城鎮布局,推動集約高效發展05提升空間品質,聚焦人民城市建設07保護自然和歷史文化,彰顯國土空間特色06完善設施網絡,提高支撐體系的保障能力3、08統籌規劃實施與管理,實現治理現代化09目目 錄錄5落實戰略使命 建設區域副中心城市 p 指導思想p 目標愿景p 城市性質p 空間戰略p 區域協同01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領會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個特征。緊緊圍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對哈密提出的“建成中國式現代化典范城市、西北五省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典范城市”的定位要求,深度融合哈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在全疆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戰略構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統籌發展和安全,提升國土空間資源利用效率,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根4、基。堅持高質量發展理念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生態優先、集約發展的思想1.1 指導思想1.2 目標愿景2025年2050年 新時代新疆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綜合交通樞紐和商貿物流節點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能源產業和新興產業發展基礎進一步得到夯實。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進一步優化。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突出,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初步建成新時代新疆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東部門戶城市。全面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絲綢之路經濟帶綜合交通樞紐和商貿物流中心。全面建成國家級綜合能源基地和能源化工產業集聚區、全疆重要的新興產業基地和能源創新中心。基本形成生5、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魅力宜居、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規劃近期年規劃遠期年遠景展望年2035年 全面建成新時代新疆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東部門戶城市。建成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和能源創新高地。建成我國西北地區的區域中心城市、獨具魅力的國際旅游目的地。全面形成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魅力宜居、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1.3 城市性質絲綢之路經濟帶上重要的能源創新基地、綜合交通樞紐和商貿物流樞紐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區域中心城市與生態綠洲城市新疆東部的旅游集散中心安全保障 戰略戰略一:積極融入絲綢之路經濟核心區建設,對接兩條亞歐大陸橋和中蒙巴通道提升哈6、密在全疆的樞紐和門戶作用建設國家級中轉綜合物流樞紐建設區域副中心城市,輻射帶動區域發展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助力國家能源基地建設精準配置城鎮建設用地增量空間,優化城市空間布局促進生產區域集約緊湊發展加快推進舊城區的城市更新嚴控用水總量,提高用水效率加強城鄉風貌塑造,打造生態文明建設樣板區牢固樹立“兵地一盤棋”思想,推進雙方規劃銜接、雙方設施共建共享建設東疆區域公共服務中心和高地筑牢糧食安全底線維護以水為核心的綠洲生態安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打造韌性城市五大開發保護空間戰略1.4 空間戰略開放聯通 戰略戰略二:核心引領 戰略戰略三:集約高效 戰略戰略四:品質提升 戰略戰略五:加強與蒙古國合作探索建立雙邊7、經貿合作機制推進老爺廟口岸通關一體化進程與口岸電子信息平臺建設推進老爺廟口岸公路、鐵路建設,建設中蒙多式聯運口岸建立“哈密-羅布泊-敦煌”金三角旅游合作區共建“哈密-酒泉-嘉峪關經濟合作區”與周邊地區協同共建高等級交通通道和能源廊道與吐魯番等東天山綠洲城市協同開展跨區域生態敏感空間保護工作深化兵地協同協調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互聯互通、共建共享打造兵地產業區融合圈推動兵地重點城鎮聯動發展協調用地布局,共建哈密市中心城區對接周邊城市群1.5 區域協同烏魯木齊嘉峪關酒泉蘭新線城鎮發展軸敦煌至蒙古國巴州吐魯番市酒泉市昌吉哈密羅布泊吐魯番野駱駝自然保護區哈密-酒泉-嘉峪關經濟合作區推進區域協8、同,構建面向開放的國土安全格局東天山連綿山體劃定“三區三線”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p 嚴守三條控制線p 優化主體功能區p 優化開發保護格局p 加強國土空間規劃分區管控02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優先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合理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全面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保質保量優先劃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將符合條件的耕地全部納入耕地保護目標,將可長期穩定利用的耕地優先劃入基本農田。保障哈密市生態安全底線,維護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連續性,將整合優化后的自然保護、生態功能重要和潛在重要生態價值的生態空間劃入生態保護紅線。結合人口變化趨勢和存量建設用地狀況,合理劃定城鎮開發邊界,管控城鎮建設用地總量,引導形9、成集約緊湊的城鎮空間格局。【集約適度、綠色發展】【科學評估、整合優化】【應劃盡劃、應保盡保】2.1 嚴守三條控制線2.2 優化主體功能區3個疊加功能類型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業產品供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現代化農業建設的重點區域。農產品主產區重點生態功能區保障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維護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保持并提高生態產品供給能力的重要區域。城市化發展區人口、產業集聚能力較強,落實國家及區域發展戰略的重要區域。能源資源富集區能源和戰略性礦產資源相對富集,為國家發展提供能源資源保障的主要區域。歷史文化資源富集區歷史文化資源空間集中分布的區域。邊境地區關系國家邊疆安全和民族10、穩定的主要區域。3種基本功能類型形成“3+3”的主體功能戰略格局 伊州區城鎮核心區 巴里坤縣城鎮次核心區 生態城鎮緩沖區 牧業發展區 農業發展區 哈密現代能源與化工產業發展帶 G7和G335城鄉發展軸線 G30和G312城鄉發展軸線2.3 優化開發保護格局構建“三核一帶,一屏五區兩軸”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三核一屏 東天山生態屏障五區兩軸一帶 荒漠戈壁生態區 能源礦產發展區 伊吾縣城鎮次核心區2.4 加強國土空間規劃分區管控劃 分 六 大 類 規 劃 分 區【生態保護區】保護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或生態敏感脆弱的自然區域。【生態控制區】生態保護紅線外,需要限制開發建設的自然區域。01010202【城鎮11、發展區】城鎮集中開發建設并可滿足城鎮生產、生活需要的區域。【礦產能源發展區】強化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開展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與礦區土地復墾,發展礦業領域循環經濟。05050606【農業保護區】永久基本農田相對集中需嚴格保護的區域。【鄉村發展區】農田保護區外,為滿足農林牧等農業發展以及農民集中生活和生產配套為主的區域。03030404保障農業空間 促進特色農牧業發展p 優化農牧業生產格局p 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p 推進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p 分類有序推進村莊建設p 推進國土綜合整治03構建“一核三區五基地”現代農業空間發展格局一核引領哈密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全市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區三區協同12、伊州區精準農業區、巴里坤生態農業區、伊吾特色農業區五地支撐哈密瓜原產地基地、優質牛羊業養殖及奶業基地、精品林果業基地、優質蔬菜基地、高產糧食和飼草基地3.2 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3.1 優化農牧業生產格局 遏制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嚴格落實耕地“進出平衡”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協調耕地保護、生態保護與城鎮建設3.3 推進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伊州區近郊休閑體驗農業核心區推動哈密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協同周邊鄉村地區,共建城市近郊田園綜合體打造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區發揮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區位優勢,推動文化與農旅結合,發展特色產業巴里坤農文旅融合發展區推進縣城帶動周邊村莊共建巴里13、坤縣旅游綜合服務中心圍繞三塘湖鎮晚熟哈密瓜基地發展鄉村旅游與采摘體驗區保障自然生態、民俗文化等特色村莊的鄉村旅游發展空間伊吾精品農業體驗區圍繞牛羊養殖及精深加工基地建設,帶動鄉村農牧業發展保障淖毛湖鎮特色晚熟哈密瓜基地建設,發展鄉村旅游與采摘體驗區保障生態觀光、果蔬采摘、民俗文化體驗等鄉村旅游發展空間各區縣應 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新增建設用地優先安排打造“一心兩翼”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空間尊重村莊發展規律,劃分四大村莊類型尊重村莊發展規律,劃分四大村莊類型3.4 分類有序推進村莊建設p 重點支持發展現代服務業p 提升基礎設施水平p 逐步轉化成城鎮社區p 改善人居環境p 控制村莊建設用地無序擴張p 有序14、引導村莊特色化發展p 限制新建、擴建活動p 搬遷撤并后的村莊原址,因地制宜復墾或還綠,增加鄉村生產生態空間p 有序推進改造提升p 完善基礎設施p 強化產業支撐p 保護鄉村風貌p 建設宜居宜業的美麗村莊集聚提升類城郊融合類特色保護類搬遷撤并類【以鄉鎮為單元實施綜合整治】推進耕地保護和土地節約集約利用 整體推進農用地整理、建設用地整理和鄉村生態保護修復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大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 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高標準農田,提升耕地質量開展耕地連片整治,提高耕地連片度實施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提升產能推廣高效節水技術,節約水資源農用地整理系統科學規劃新型美麗鄉村,改善鄉村15、人居環境開展低效農村建設用地整理,提高土地節約集約程度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優化農村建設用地結構盤活農村存量建設用地,支持鄉村振興,促進城鄉融合農村居民點整治3.5 推進國土綜合整治21保護生態空間 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p 錨固生態安全格局p 優化整合自然保護地p 實施生態保護修復04落實生物多樣性與水源涵養保護一屏:東天山生態屏障以防止土地荒漠化和野生動物保護為主雙井子林荒漠生態功能區、野駱駝荒漠保護區二道溝、四道溝、石城子河、榆樹溝、二道白楊溝、伊吾河、代而昆代郭勒溝等水系生態廊道多廊:多條水系生態廊道道路和防風固沙防護綠帶多帶:防護帶翼龍-雅丹地質公園、哈密河濕地公園、巴里坤濕地公園、16、伊吾胡楊林沙漠公園多點:生態公園4.1 錨固生態安全格局打造“一屏兩區、多廊多帶多節點”的生態保護格局兩區:優化整合優化整合自然保護地體系自然保護地體系自然保護區 2處自然公園 5處1.新疆羅布泊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新疆哈密東天山喀爾里克山自然保護區1.哈密天山國家森林公園2.新疆哈密河國家濕地公園3.新疆哈密翼龍-雅丹國家地質公園4.新疆伊吾胡楊林國家沙漠公園5.新疆哈密巴里坤湖濕地公園自然保護地包括自然保護區和自然公園兩類。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內禁止人為活動,一般控制區內限制人為活動。4.2 優化整合自然保護地優化自然保護地體系,加強特有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 全面保護與恢復濕地,保護生17、物多樣性 開展哈密河、柳條河、伊吾河等河流生態修復工程 開展巴里坤湖、托勒庫勒湖等湖泊生態修復工程 落實東天山森林草原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 加強草畜平衡管理,緩解天然草原壓力 系統謀劃林草綜合保護和修復森林與草原生態修復與治理4.3 實施生態保護修復 重點開展四類生態修復治理工程 強化水源區水源涵養和水土保持 推進南湖鄉南部等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的管控力度,減少人類活動影響水土保持和沙漠化防治保護 采取地貌重塑、植被重建、廢棄礦坑回填等措施,整體實施地質環境綜合恢復治理 至2035年底,全市完成礦山生態修復的區域面積約1.6萬平方千米礦山生態修復與治理水環境生態修復與治理25優化城鎮布局 推動18、集約高效發展 p 優化城鎮體系p 優化產業空間布局p 形成安全綠色能源資源布局05哈密市中心城區 中心城市 副中心城鎮巴里坤鎮、淖毛湖鎮 重點特色鄉鎮伊吾鎮、三道嶺鎮、二堡鎮、五堡鎮、陶家宮鎮、大河鎮、三塘湖鎮、奎蘇鎮、海子沿鄉、大泉灣鄉花園鄉(伊州區)、雙井子鄉、星星峽鎮、七角井鎮、雅滿蘇鎮、白石頭鄉、沁城鄉、回城鄉、天山鄉、南湖鄉、西山鄉、德外里都如克哈薩克鄉、柳樹溝鄉、烏拉臺哈薩克民族鄉、博爾羌吉鎮、大紅柳峽鄉、石人子鄉、花園鄉、良種繁育場、黃土場、薩爾喬克鄉、下澇壩鄉、八墻子鄉、鹽池鎮、吐葫蘆鄉、前山鄉、葦子峽鄉、下馬崖鄉、伊吾軍馬場1 12 210 10一般鄉鎮2929【至2035年19、,規劃建設“中心城市副中心城鎮重點特色鄉鎮一般鄉鎮”四級城鎮等級規模結構。】5.1 優化城鎮體系規劃新星市中心城區作為哈密市副中心城鎮,構建兵地統籌的城鎮體系。1.哈密高新區2.伊吾工業園區3.巴里坤三塘湖工業園區4.哈密煙墩產業集聚區5.巴里坤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1.大南湖能源外送產業聚集區2.三道嶺煤炭外運產業聚集區3.沙爾湖煤炭綜合產業聚集區4.煙墩景峽新能源產業聚集區5.十三間房風電產業聚集區6.三塘湖新能源產業聚集區7.淖毛湖新能源產業聚集區哈密現代能源與化工產業示范區1.東南部黑色及有色金屬加工區2.土屋沙爾湖有色金屬加工區3.老爺廟綜合保稅加工區5.2 優化產業空間布局構建“15720、3”工業發展空間布局 一 區五 園 區三大加工區 七大產業聚集區6 62 2七大金屬礦區三個煤電集群四個光伏產業園兩大油氣礦區六大煤礦區1.三塘湖礦區2.淖毛湖礦區3.巴里坤礦區4.三道嶺礦區5.沙爾湖礦區6.大南湖礦區1.黃土坡-梅嶺南銅礦區2.土屋-延東銅礦區3.天湖鐵礦區4.沙泉子鎳礦區7.黃山東-圖拉爾根銅鎳礦區1.大南湖煤電集群2.三塘湖煤電集群3.淖毛湖煤電集群1.吐哈盆地油氣礦區2.三塘湖盆地油氣礦區1.東南風電基地2.十三間房風電基地3.三塘湖風電基地4.淖毛湖風電基地5.新疆哈密土屋-延東能源基地6.新疆哈密黃山東-圖拉爾根能源基地5.3 形成安全綠色能源資源布局構建“六煤七21、金兩油氣,三群四園六基地”能源開發格局5.東戈壁鉬礦區6.哈密延西銅礦六個能源基地1.石城子光伏產業園2.哈密東南光伏產業園3.三塘湖光伏產業園4.淖毛湖光伏產業園7 76 63 34 4保護自然和歷史文化 彰顯國土空間特色p 保護歷史文化資源p 促進全域旅游發展p 構建城鄉風貌景觀格局0630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筑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村落 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城區巴里坤古城漢城南街歷史文化街區、滿城十一巷歷史文化街區、地藏寺歷史文化街區三道嶺鎮老南泉煤礦俱樂部、三道嶺鎮老南泉工商銀行、三道嶺鎮老南泉新華書店全國級10處:白楊溝佛寺遺址、五堡古墓群、哈密回王墓等;自治區級47處:三道嶺22、遺址、七角井細石器遺址等;市縣級255處1 1 處處3 3 處處3 3 處處312312處處2 2 處處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2個,包括回城鄉阿勒屯村和五堡鎮博斯坦村2 2 處處現狀中國傳統村落2個,包括伊州區阿勒屯村、博斯坦村;積極推進伊州區、巴里坤縣和伊吾縣中國傳統村落申報工作3232 項項世界級2項: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哈密維吾爾族闊克麥西熱甫;國家級3項:維吾爾族刺繡、維吾爾族哈密五堡賽乃姆、新疆曲子等;自治區級27項:維吾爾族匹爾舞、維吾爾族民間刺繡技藝等【建立全域覆蓋、特色鮮明的歷史文化遺產要素保護體系】6.1 保護歷史文化資源 整合文化景觀資源,促進全域旅游發展【一核】中心城區旅游23、服務中心【兩廊】絲路文化旅游北廊道絲路文化旅游南廊道【五組團】6.2 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綠洲田園休閑組團翼 龍 雅 丹 探 秘 組 團古城文化體驗組團天 山 生 態 游 樂 組 團荒 漠 胡 楊 觀 光 組 團形成“一核兩廊道五組團”的旅游空間發展結構 哈密市城區 巴里坤縣縣城 伊吾縣縣城 天山北坡自然人文魅力景觀帶 天山南坡歷史人文風情景觀帶 2條鄉村旅游景觀帶 天山自然山林風貌區 平原農牧田園風貌區 荒漠戈壁風貌區6.3 構建城鄉風貌景觀格局構建“三點四帶三區”的整體風貌格局 魅力支點城市3 3 個個 景觀帶4 4 條條風貌區3 3 種種33提升空間品質 聚焦人民城市建設 p 優化中心城區空24、間格局p 完善城鄉生活圈p 建設安全韌性城市07綠帶靚城 核心引領 軸帶串聯 組團支撐哈密西部新區新都心、哈密站商貿中心、老城商業服務中心、東北部商業中心、哈密南部歷史文化旅游核心老城組團、西部組團、鐵路北組團、吐哈組團、北部新興產業組團、城北物流組團生活服務軸、兵地融合軸、西區發展軸、城市文化軸、產城融合軸哈密河生態綠帶綠帶靚城核心引領軸帶串聯組團支撐7.1 優化中心城區空間格局學有優教 打造全年齡教育設施體系病有良醫 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文有悅享 實施文化惠民工程體有康健 提高基層體育健身設施覆蓋率老有頤養 優化養老服務資源空間配置弱有眾扶 構建全年齡段社會福利設施體系構建覆蓋全域的城25、鄉公共服務設施體系7.2 完善城鄉生活圈15分鐘 社區生活圈依托社區鄰里(中心村),覆蓋步行15分鐘可達范圍,以補短板為基本原則,配置居民日常所需的基本公共服務設施。落實人民城市建設工作方案要求,打造“中心城市副中心城鎮重點鄉鎮一般鄉鎮村莊”五級城鄉公共服務設施體系。至2035年,中心城區生活圈 覆蓋率達100%哈密市中心城區防洪標準為100年一遇,巴里坤縣中心城區為50年一遇,伊吾縣中心城區為20年一遇。開展中小河流治理、大中型病險水閘除險加固等防洪提升工程。哈密市地震基本烈度為度,主要區域為度。加強應急避難場所、應急救援中心、搶險救援救災通道等應急設施建設。完善消防站和消防設施布局,構建特26、勤消防站、普通消防站、企業消防站、微型消防站聯防聯控的消防體系。到2035年,規劃哈密市域內共布局和預留消防站51座。重點防治巴里坤山、喀爾里克山、莫欽烏拉山易發生的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滑坡等災害。按地質災害分區,采取專項勘查、不定期巡查、工程治理及居民搬遷等措施。加強人員掩蔽工程、人防基本指揮所等人防工程建設。到2035年,規劃哈密城區人均防護面積達到1.2平方米/人。7.3 建設安全韌性城市 防洪規劃 抗震規劃 消防規劃 地質災害防治規劃 氣象災害防御規劃0101030302020404開展暴雪、大風等各類氣象災害風險普查,通過廣播、電視、網絡、手機短信等渠道構建氣象災害緊急發布通道。27、人防規劃0505060637完善設施網絡 提高支撐體系的保障能力p 構建全面開放大通道p 加強樞紐體系建設p 完善能源輸送網絡p 提升市政設施保障能力08融入國家交通戰略大通道建設,重點完善“連霍通道(絲綢之路中通道)”,“西北出海運輸通道(絲綢之路北通道)”,“中俄蒙巴通道(老爺廟至若羌通道)”,通過通道的建設實現與“外蒙、北疆、南疆、華北地區、東北地區、中原地區、長江流域七大方向”的銜接。鐵路融入大通道建設,搭建東疆門戶樞紐。公路外通內聯,高效連接市域內部重要功能區,便捷搭接疆內重要交通廊道。飛機提升機場等級,完善支線機場布局。8.1 構建全面開放大通道 完善三大交通運輸通道建設絲路經濟帶28、交通樞紐和物流基地升級哈密機場為自治區樞紐機場,規劃建設巴里坤大河支線機場、伊吾淖毛湖通用機場和紅星四場通用機場,規劃建設5個通航起降點,遠期規劃建設哈密貨運機場。提升機場等級完 善 鐵 路 網布局,支撐國家級運輸廊道的建設,強化哈密交通樞紐地位,以哈密站為核心,規劃新增巴里坤客運站。增加火車站點完善貨運樞紐強 化 物 流基地體系,建設進出疆物流中心,規劃哈密市物流集聚區和9處物流園。1238.2 加強樞紐體系建設 8.3 完善能源輸送網絡 建設能源供給設施,預留能源管線廊道重點完善成品油輸油管道和鄯蘭輸油管道;加快建設三塘湖原油、成品油外輸管道等輸油管道。加快輸油管道建設進一步完善“西氣東輸29、”管線建設;新建中俄天然氣西線等輸氣管線。實施“西氣東輸”重大工程進一步完善“疆電外送”第一、二通道,即哈密鄭州、準東華東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加快建設“疆電外送”第三通道(哈密北重慶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和準東三華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預留“疆電外送”第四通道建設空間。建設“疆電外送”重要基地8.4 提升市政設施保障能力 規劃至2035年,中心城區和各縣主城區生活垃圾分類覆蓋面達到100%;農村垃圾處理率達到98%以上。進一步完善城鄉垃圾處置體系規劃新建第五給水廠,完善供水管網系統,擴大供水管網輻射范圍。全面提高城鄉供水保障能力加大城鎮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規劃至2035年,全市新建再生水廠4座30、。綜合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積極落實“寬帶中國”戰略,加快構建高速、移動、安全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推進5G網絡建設。積極推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有序建設集中熱源廠,改造現狀集中鍋爐房,規劃至2035年,哈密市中心城區集中供熱率達到90%。加快建設供熱保障工程推進供電、供氣等重大能源設施建設,提升能源保障效率。不斷加強能源保障能力42統籌規劃實施與管理 實現治理現代化p 健全規劃傳導體系p 完善規劃實施保障措施09建立功能結構層次清晰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市縣各類專項規劃城鎮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城鎮開發邊界外村莊規劃詳細規劃層次總體規劃層次傳導主要內容納入完善法規政策體系建立統一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落實公眾參與,加強規劃監督建立規劃考核評價體制建立動態維護機制明確近期行動9.1 健全規劃傳導體系9.2 完善規劃實施保障措施010103030505020204040606傳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