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西安市高陵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5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09515
2024-03-27
50頁
32.68MB
1、西安市高陵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西安市高陵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1前 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尊重城市發展規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強化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著力探索大都市圈新城發展路徑,推動全域健康可持續發展落實省委省政府“12345”開發保護總體格局市政府“高陵涇河新城”片區發展思路積極建設西安“北跨”戰略支點|西安市高陵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2035年)|草案公示|2規劃范圍、層次、期限n 規劃范圍n 規劃層次高陵區行政管轄區內全部國土空間總面積285.03平方公里共轄七個街道全域及開發邊界內兩個空間層次2021-2035年規劃基期年:2020年近期目標年:2025年規劃目標年:2035年n 規劃期限|西安市高陵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3規劃原則區域統籌、全域協同充分對接西安市“軸線傳承、核心引領、六片協同”的總體格局,加強與周邊生態共保、環境共治、設施共建、產業共興,優化資源配置和空間格局。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落實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堅持生態保護優先、資源集約節約,統籌全域生態環境,加快土地綜合整治和生3、態修復,高效集約利用土地,推進城鄉高質量發展。傳承文化、彰顯特色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立足本地自然和人文稟賦,培育高質量示范區建設,突出地域特點、文化特色、時代特征。全域管控,突出重點覆蓋全域空間和空間要素,突出規劃重點內容;尊重發展規律,根據高陵稟賦特色和發展階段,有針對性地開展規劃編制工作。布局優化、提質增效注重國土空間布局的優化,嚴控增量、盤活存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進城鎮發展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質轉變,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效率。以人為本、特色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提升城市品位,增加優質國土空間供給,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處理好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引導城鄉特色發展。公眾參與、共建共治健全規4、劃編制實施全過程的公眾參與機制,加強部門合作,建立部門協同實施機制,加強規劃實施中的社會監督。|西安市高陵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4高陵概況區位:高陵區位于西安市轄域北部,西安半小時經濟圈內,南接中心城區及國際港務區,西臨西咸新區板塊,東接臨潼區,北連富閻板塊,具有快速融入西安、咸陽、陜北周邊區域得天獨厚的交通優勢。行政區劃:下轄7個街道,分別為鹿苑街道、涇渭街道、崇皇街道、姬家街道、通遠街道、耿鎮街道、張卜街道。國土2020年高陵區土地總面積285.03平方公里。經濟2020年高陵區生產總值374.49億元。三次產業結構8.3:54.3:37.4,規模以上工業總5、產值1030億元。人口根據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2020年高陵區常住人口規模41.70萬人。較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增加9.30萬人,增長28.67%,年平均增長率為2.55%。目錄目標戰略定位國土空間格局大美高陵開放高陵實力高陵幸福高陵文明高陵和諧高陵規劃實施與保障1234568790101/核心職能02/總體定位目標戰略定位03/規劃目標|西安市高陵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7核心職能 渭河流域濕地保護示范區 西安都市圈綜合性新城 渭北先進制造業走廊核心區 重要農產品生產基地 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西安市高陵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6、公示|8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為引領的國際化大都市未來城市展示區以汽車制造和軍民融合發展為動力的國際化大都市先進智造產業核心區以國家農村農業綜合改革為指引的國際化大都市的鄉村振興示范區總體定位|西安市高陵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9規劃目標至2025年落實國土空間底線管控,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國土空間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承載能力、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相匹配的格局基本形成,國土綜合整治基本完成;黃河流域渭河兩岸生態保護成效明顯,農業資源高效利用,經濟發展穩步提升,深化改革取得突破,成為渭河流域濕地保護高質量發展的先行示范區。至2035年人口和產業有序分布,經7、濟實力、城鎮建設大幅躍升,產業發展轉型基本完成;基本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西安國際化大都市新中心、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從西安腹地走向跨渭河發展的未來之城,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城區。至2050年全域形成“水田林一體化”基本格局,全面建成具有影響力的現代化大都市和生態宜居典范城市。0201/謀劃“一縱、兩橫、三核、四區”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02/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國土空間格局|西安市高陵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11謀劃“一縱、兩橫、四核、四區”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p 渭河城市風貌展示帶p 橫向功能發展軸兩橫一縱p 生態文化發展軸p 先進智造區p 宜居生活區p 現代農業區8、p 生態保護區四區p 綠色生態核心p 商業研發中心p 文化教育中心p 老城生活中心四核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規劃圖生態保護區|西安市高陵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12按照“應劃盡劃,應保盡保”的原則,優先確定耕地保護目標,將可長期穩定利用耕地優先劃入永久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保障現狀優質耕地長期穩定發展,保證糧食產量和糧食安全。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耕地和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在優先劃定以上兩線基礎上,充分尊重當地自然地理格局,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各類空間布局,綜合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用地適宜性、自然災害風險、歷史文化保護等因素,結合人口變化趨勢、存量建設用地狀況,堅持反向約束與9、正向約束相結合,合理確定城鎮發展規模,劃定城鎮開發邊界,促進城鎮緊湊布局,推動城鎮節約集約發展。按照生態保護紅線方案“總體穩定,局部微調”的原則,確保對生態功能不造成明顯影響的前提下,依據規則,優化調整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城鎮開發邊界0301/構筑林草綠茂、河湖水豐的生態空間02/營建田園和諧、優質足量的農業空間大美高陵03/打造緊湊有致、高效集約的城鎮空間|西安市高陵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14西安北部生態屏障渭河流域涇渭分明生態景觀構筑林草綠茂、河湖水豐的生態空間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嚴格生態保護紅線管控措施。建立嚴格的生態保護紅線管控監督體系,嚴禁擅自調整生態保10、護紅線。構建生態安全格局以自然保護地為基礎,以生態保護紅線為底線,以涇河、渭河水系為骨架,加強涇渭河流域生態保護,實現高陵區高質量發展。加強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全面加強以涇渭灞三角洲國家級濕地自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系統實施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改善生態環境,維護物種多樣性。建設河流綠色生態廊道加強涇渭河流域水資源調度和管理;完善防洪工程體系建設;加強涇渭河污染治理和濕地保護,維持河流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完整性;加快河流濕地、自然水生態保護區、城市公園綠地建設。|西安市高陵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15建造梯形生態化河堤加強水體水質治理與修復加強濕地保護和修復生11、態修復構筑林草綠茂、河湖水豐的生態空間秉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原則,以“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共同體”的理念積極推進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工作,開展涇、渭河流域綜合整治、濕地保護與修復。生態修復任務生態修復目標涇、渭河流域綜合整治濕地保護與修復打造優美潔凈水生態環境,提高涇河和渭河的水體自凈能力;構建防洪通道,加強河道景觀和梯形生態化河堤建設,提升涇、渭河流域范圍內的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維護物種多樣性。加強濕地的全面保護和修復,逐步恢復濕地生態功能,增強濕地碳匯能力,維持濕地生態系統健康穩定。實行濕地面積總量管控,嚴格濕地用途監管。合理規劃修復和整治,推進濕地修復有序、高效進行,為建設生態文12、明提供有力保障。涇渭分明生態修復景觀方案效果圖|西安市高陵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16營建田園和諧、優質足量的農業空間優化鄉村空間格局緊緊圍繞農業高質量發展和穩定糧食生產面積,以“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和綠色化”為鄉村產業發展方向,因地制宜地發展多種經營,形成“兩心、三區、一基地”的鄉村空間格局。兩心三區一基地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穩定耕地數量,提高耕地質量。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按照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的要求,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確保耕地數量基本穩定、質量穩步提升。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對劃定13、的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實行嚴格保護和管理。確保到2035年,全區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不低于5148.44公頃,重點布局在張卜街道、鹿苑街道及通遠街道,形成保護有力、管理有序的永久基本農田保護格局。藥惠現代農業展示中心農產品交易服務中心通遠設施農業區鹿苑科技農業區張卜現代農業示范區耿鎮胡蘿卜生產基地|西安市高陵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17營建田園和諧、優質足量的農業空間建設高標準農田以糧食生產功能區為重點,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通過田、林、路、水、渠綜合整治,完善農田基礎設施,建設集中連片、設施配套、高產穩產的高標準農田,耕地質量平均提高0.5個等級14、。構建鄉村產業體系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依托產業園、產業強鎮、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等重大載體,形成“一環三區多點”農業開發格局。促進村莊分類發展圍繞提高農村現代化水平,按照“特色發揮、優勢集成、分類發展”的思路,將高陵區農村分成集聚提升類、城郊融合類、搬遷撤并類和其他類,發揮其特色功能優勢,加快促進村莊分類發展。村莊分類發展集聚提升類城郊融合類搬遷撤并類其他類多點何村設施農業園、中王現代農業園、藥惠科技農業園、農產品物流園、耿鎮胡蘿卜特色農業園五大核心園區以及多個特色農業高效節點構成的農業重點區域三區藥惠智慧農業示范片區、何村現代農業片區、耿鎮高效農業片區三大特色高效農業片區一環農旅融合產業大環15、線|西安市高陵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18營建田園和諧、優質足量的農業空間農業空間綜合整治整治目標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總要求,著力推進農業空間綜合整治。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生態農業建設目標居民搬遷安置目標嚴格保護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促進現代化農業,建設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強化農業的生產、生態、生物功能定位,著力構建“以高效低碳、綠色生態、生物科技、文化休閑”的現代生態農業體系。實施村莊居民地分類整治,城鄉復合型村莊按照新型農村社區標準16、打造城郊美麗農村。合理調整村莊用地布局,優化鄉村功能,結合村莊需求、地域特征、文化特色,提升村莊整體風貌。整治分區根據基本農田質量、環境質量和生態狀況,新農村規劃位置及農村產業發展趨向,將高陵區農業空間劃分為“一帶六區”整治區域。|西安市高陵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19把握西安“北跨”發展要求,建設西安國家中心城市主城區高效利用城鎮空間,提升區域輻射帶動能力打造緊湊有致、高效集約的城鎮空間強化高陵老城區綜合服務功能,推進高品質幸福社區建設,形成綠色宜居的生活空間圍繞西部產業基礎,進行產業布局整合提升,形成集約高效的生產空間依托涇渭分明生態核心、涇惠渠網,建立“藍綠17、交織”特色生態網絡,公共服務設施補短提質,形成覆蓋全域的藍綠公共空間|西安市高陵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20縫合高陵-涇河新城,提升高陵綜合性新城承載力打造緊湊有致、高效集約的城鎮空間統籌轄區內開發區功能和產業空間,強化綜合性城市功能培育完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提升城鎮環境品質|西安市高陵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21高效利用地鐵10號線TOD、高陵產教園區、西安市公共衛生中心、高鐵新城建設契機,提升城市綜合服務功能,推進產城融合發展延伸汽車裝備制造產業鏈條,助推支柱產業壯大和產業鏈水平提升深化與經開區合作共建,主動融入秦創原“一總兩帶”18、總格局加強產城融合,打造渭北先進制造業走廊核心區打造緊湊有致、高效集約的城鎮空間深化與經開區合作共建,主動融入秦創原“一總兩帶”總格局延伸汽車裝備制造產業鏈條,助推支柱產業壯大和產業鏈水平提升高效利用地鐵10號線TOD、高陵產教園區、西安市公共衛生中心、高鐵新城建設契機,提升城市綜合服務功能,推進產城融合發展0401/對接主城,積極融入西安都市圈02/多城共振,聯動區域協同發展開放高陵03/舒筋活脈,互聯互通的交通網絡|西安市高陵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23對接主城,積極融入西安都市圈新塑區域功能,落實經濟走廊建設都市圈綜合性新城以高陵涇河新城片區建設為落腳點,建19、設渭北先進制造業走廊核心區以構建涇河生態廊道為核心,推進生態共同保護修復治理,建設渭河流域濕地保護先行示范區生態空間農業空間建設突出特色鮮明、設施先進、生產方式綠色、經濟效益顯著的現代化農業園區城鎮空間以建設西安城北門戶樞紐為發展引擎,提升設施及生活品質,充分展現新城新風貌西安都市圈空間結構規劃|西安市高陵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24多城共振,聯動區域協同發展宏觀協同依托渭河以南、以北雙走廊樞紐,強化渭河兩岸生態文化協同保護。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為引領,積極參與區域生態環境協同共治,共建渭河生態文化會客廳。中觀協作積極融入先進制造產業帶,服務支撐西安北跨20、,加強西安都市圈協作力度。推進形成融合發展戰略空間,依托西咸北環線,搭建全方位的產業服務平臺。微觀聯動與周邊片區、組團聯動發展;強化高陵特色,內修提升城市凝聚力。充分發揮比較優勢,聚焦錯位發展,發揮西安都市圈門戶及增長極效應,打造高質量、高品質發展新引擎。大西安2050空間規劃組團聯動發展|西安市高陵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25舒筋活脈,互聯互通的交通網絡積極融入西安跨市交通網絡強化作為門戶及樞紐地位與西安都市圈聯動發展對接并穩步完善軌道交通、高快速路、主次干路路網建設,積極融入西安跨市交通網絡依托對高陵區域級綜合客運樞紐、生活及商貿集散型物流中心定位構建渭北走廊21、交通互聯互聯互通區域交通打造西安北跨前沿區實力高陵0501/實施創新引領、科技驅動的產業戰略02/構建“1+2+3”現代化產業體系03/打造三產融合發展空間格局04/完備到位的產業服務與配套保障|西安市高陵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27實施創新引領、科技驅動的產業戰略推進高質量產業化實施科創驅動戰略,推動“高陵制造”向“高陵智造”升級裂變。以高端高質為導向,加快推進產業智能化。n推動汽車產業向“新能源+智能網聯”新業態轉型構建以“陜汽+吉利”為雙引擎的國家級自主創新汽車制造產業高地n圍繞“新能源+智能網聯”新業態,推動汽車零部件產業提質增效、創新轉型n圍繞“新能源+22、智能網聯”新業態,提升研發水平,與頂尖科技產業與科研機構共構高陵汽車制造研究平臺技術研發資源共享檢驗檢測項目合作信息共享建立三大創新研究中心:新能源汽車研究創新中心、智能物聯研究創新中心、未來汽車創新中心,開展技術研發服務。引導、推進高校、科研院所與區內企業共建產學研協作平臺。打造一流的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技術檢驗與測試中心,提高檢驗檢測能力,提高產品生產效率。鼓勵企業開展項目合作,承擔高新技術研究和重大科技成果轉化。搜集行業熱點、趨勢、政策等相關信息,建立高陵區汽車制造產業信息平臺,為招商引資與搭建溝通交流渠道提供空間。|西安市高陵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23、|28汽車制造產業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綠色健康產業現代物流平臺引擎產業支柱產業服務平臺123研發設計平臺商貿服務平臺構建“1+2+3”現代化產業體系產業轉型路徑強化鞏固引擎產業,發展兩大支柱產業,建設三大服務平臺。|西安市高陵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29設施農業、科技農業、特色農業現代農業產業健康養老、休閑旅游、預防保健、醫藥研發綠色健康產業技術研發、主題展覽、科普教育先進汽車制造業及新能源新材料產業新能源、新材料打造三產融合發展空間格局突出優勢產業,深化產業空間格局先進制造業綠色健康產業現代農業產業|西安市高陵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324、0完備到位的產業服務與配套保障保障高效產業發展空間對低效、廢棄、污染企業進行清退,實施產業升級計劃。土地效益評估承接中心城區優質科研、文創、技術企業轉移,吸引國內前端型、戰略型企業入駐,為龍頭企業做好政策扶持。重組產業體系引進科研文創等功能企業、研究院校等,形成可持續的發展動力。人才計劃政策實行差別化供地政策。建立產業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政策,完善全過程評估監督機制和退出機制。差別用地管理0601/構建三級公服體系,建設友好健康城市02/塑造高品質生活圈,健全公共服務體系幸福高陵03/構筑藍綠活力網絡,完善綠色開敞空間04/提升道路網絡通達,保障基礎設施建設|西安市高陵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25、1-2035年)|草案公示|32構建三級公服體系,建設友好健康城市文化完善文化服務設施體系教育構建全年齡教育設施體系體育優化體育健身設施體系醫療完善醫療衛生設施體系養老完善社會福利設施體系三級城市公共服務中心體系城市級公共服務中心片區級公共服務中心組團級綜合服務中心涇渭綜合服務中心15分鐘生活圈體系多功能服務中心|西安市高陵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33塑造高品質生活圈,健全公共服務體系社區中心覆蓋3km2,形成15分鐘生活圈,服務5萬人左右;配置公共交通換乘樞紐、社區服務綜合體、全民健身中心等。鄰里中心覆蓋約1km2,形成10分鐘生活圈,服務人口1.5-2.5萬人26、;配置社區衛生服務站、室外綜合健身場地等。街坊中心形成5分鐘生活圈,服務人口0.5-1.2萬人;配置居委會、警務室、社區文化活動站、看護服務站等。社區小學步行10分鐘覆蓋率70%社區初中步行15分鐘覆蓋率80%社區教育設施社區就醫點步行15分鐘覆蓋率75%社區衛生設施社區活動中心步行15分鐘覆蓋率90%人均公共文化服務用地0.8m社區文化設施社區體育設施步行15分鐘全覆蓋人均體育設施用地0.7m社區體育設施社區養老設施步行5分鐘覆蓋率70%社區養老床位數40張社區養老設施構建“15分鐘”生活圈體系,營造宜居未來社區|西安市高陵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34構建三級城27、市公園綠地系統:結合風廊及城市功能核心設置城市級公園;結合綠色網絡設置片區級公園;各組團內設置組團級公園。實現三分鐘見綠的宜居生活環境。構筑藍綠活力網絡,完善綠色開敞空間藍綠活力網絡渭河、涇河、灞河三河交匯,形成高陵南部重要生態景觀帶;涇惠干渠、支渠網絡分布于涇渭河北岸腹地,共同構成覆蓋高陵全域的藍色水網。涇渭河景觀濕地與大面積農業空間構成環繞高陵的外圍生態綠環,疏通多條綠色風廊,同時沿城市主干道構建主要道路綠化網絡。綠色開敞空間|西安市高陵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35提升道路網絡通達構建9縱12橫、西疏東密的道路交通網絡級公共交通線網條高鐵線路個軌道交通站點條地28、鐵線路1 1 9 94 41 12 2|西安市高陵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36保障基礎設施建設萬立方米/日供水能力3 30 0供水擴建灣子水廠,供水能力達30萬立方米/日;新建高陵水廠,供水能力為30萬立方米/日,灣子水廠與高陵水廠供水管網互通,保證供水安全。萬 m/d預測污水量3 30 0排水預測污水量為30萬 m/d。新建地區為雨污合流制,有條件的老城區逐步改造為分流制。處綜合通信中心9 9通信設施保留現狀高陵電信局,規劃綜合通信中心9處,涵蓋電信和郵政服務。存量機房和基站升級更新,適應5G網絡;新增通信設施按照5G標準建設,建議運營商共建共享。處高陵郵件處理29、中心1 1郵政設施完善快遞專遞網絡和郵政物流網建設,郵政行業工作達到普遍服務標準。規劃新建高陵郵件處理中心一處,占地按2.5公頃進行控制。|西安市高陵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37保障基礎設施建設通訊廣電數據3 31通信整合信息資源和網絡資源,建設符合下一代廣播電視網(NGB)要求的廣電骨干網絡,積極推進通訊、廣電、數據三網合一,適應城市發展需求。億m/年總用氣規模2 2燃氣規劃期末,天然氣總用氣規模達到2.71億m/年,年均增長率為10%。現狀高陵區各供氣站可滿足高陵區未來燃氣需求。規劃期末共9個天然氣門站、2座液化石油氣門站。7 7.網合MW供熱負荷5 5 1 30、1供熱供熱負荷約為5164MW,規劃年均耗熱量約為4131.35萬GJ。主要以集中供熱和分布式能源站分布式供熱為主。6 6 4 4兆瓦用電負荷電力供電電源主要由本區域內現狀330kV及110KV變電站提供,滿足高陵區域供電需求。1 1 7 7 5 5 6 60701/構建水田林城融匯伴生的現代生態風貌02/弘揚源遠深厚古今交映的歷史文化底蘊文明高陵03/塑造凸顯城市獨特魅力的多彩人文精神|西安市高陵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39構建水田林城融匯伴生的現代生態風貌“城中有水,田在城邊;田水相伴、綠帶環抱”規劃形成“一心一帶多區”的整體風貌格局,以“妥善處理自然與城市、31、保護與發展的關系”為目標,構建“水田林城相融合”的城市空間布局形態。【傳統老城風貌區】【涇渭生態風貌區】【創新產業風貌區】【現代產業風貌區】【郊野田園風貌區】【現代都市風貌區】【生態健康風貌區】【都市名片風貌區】|西安市高陵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40弘揚源遠深厚古今交映的歷史文化底蘊構建“國家級-省級-區級”三級歷史文化保護格局明確文保單位名錄,劃定各級各類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范圍國家級-省級-區級三體系建立歷史文化展示與傳承體系、活化利用目標要求和基本策略合理利用文化資源集中區域,塑造保護與利用的特色魅力空間。楊官寨遺址西安仰韶文化發現地昭慧塔唐修建的渭北第一古塔32、東渭橋遺址“絲綢之路”第一橋漢陽陵遺址保存最好的三出闕遺址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西安市高陵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41塑造凸顯城市獨特魅力的多彩人文精神策劃“高陵十四景”新篇章鹿塬形勝占秦雄,二水溶溶浸碧空。漁唱不離煙靄外,人家長在圖畫中。涇渭分明、鹿塬碧繞、渭水秋風、云槐精舍、隆昌夜月、藥惠晚眺、廊橋疊翠、白石暮云、暮云晚風、昭慧唐塔、渭橋垂柳、中華之源、陽陵秋照涇渭分明鹿塬碧繞渭水秋風昭慧唐塔渭橋垂柳中華之源陽陵秋照廊橋疊翠暮云晚風藥惠晚眺白石暮云云槐精舍隆昌夜月紅色搖籃渭水秋風隆昌夜月云槐精舍紅色搖籃昭慧唐塔鹿塬碧繞陽陵秋33、照渭橋垂柳涇渭分明廊橋疊翠暮云晚風白石暮云藥惠晚眺中華之源0801/以人為本: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02/城境共生:打造生態友好型城市和諧高陵03/安全減災:建設保障有力的韌性城市|西安市高陵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43以人為本: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行政執行能力為民服務能力議事協商能力應急管理能力平安建設能力基層治理體系建立起黨組織統一領導、政府依法履責、各類組織積極協同、群眾廣泛參與,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體系。基層管理服務平臺健全常態化管理和應急管理動態銜接的治理機制,構建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開放共享的基層管理服務平臺。基層治理機制基層34、治理機制全面完善,基層政權堅強有力,基層群眾自治充滿活力,基層公共服務精準高效,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優化服務設施布局完善服務統籌機制增加服務產品配置|西安市高陵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44城境共生:打造生態友好型城市建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體系以綠色生態為理念,推進綠色生態城區建設,統籌能源生產和消費;深化低碳發展模式,構建“穩定高效、清潔低碳、可持續”的現代能源體系,率先實現“碳達峰”,助力“碳中和”。碳達峰二氧化碳排放量進入下降階段建設海綿城市 構筑生態之城發揮建筑、道路、綠地、水系等對雨水的吸納和緩釋作用,提升城市蓄水、滲水和涵養水的能力,35、實現水的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促進形成生態、安全、可持續的城市水循環系統。潛流濕地下沉式綠地雨水花園植草溝透水鋪裝生態岸坡碳中和實現人類活動二氧化碳相對“零排放”碳交易借助市場力量控制碳排量放低碳城市最大限度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環保型城市|西安市高陵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45完善應急響應預案構建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安全減災:建設保障有力的韌性城市城鄉空間布局主動避讓洪澇區、地質災害點;易燃易爆企業、重要鄰避設施、燃氣長輸管線等保持安全距離確保布局積極主動避讓構建城市安全體系充實救災物資儲備推進災害防控評估體系現代化加強災害風險排查構建完善城市生命線系統提升平災36、結合利用能力加強防災減災教育工作建立災害預警監測系統建立災害綜合監測預警平臺,完善災害綜合監測預警信息報送共享、聯合會商研判、預警響應聯動等機制,提高災害預警信息的集約性、精準性、時效性提高城市應急救災水平推動區、鎮街道兩級指揮場所、消防隊站建設,建立健全應急聯動機制;分級建設避災場地,中心城區設避災公園、固定避災場地、臨時避災場地三級避災場地|西安市高陵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46安全減災:建設保障有力的韌性城市渭河(至高陵耿鎮橋上游3千米處)按300年一遇洪水設防;涇河按50年一遇洪水設防防洪規劃嚴格執行國家標準;一般建設工程按區劃圖或地震小區劃抗震設防要求進37、行抗震設防抗震規劃自然災害防治應加強監測預警、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專職監測網絡建設;開展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縣監測預警指揮平臺建設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公共安全防治分級建立專職及義務消防隊伍;完善以計算機為中心的火警受理臺配套設施消防規劃規劃一處市級人防指揮中心;新建民用建筑應按相關法律、法規及標準修建防空地下室人防規劃用公園綠地、廣場、大專院校、體育場館等構建各級避難場所;構建救災主干道、疏散主通道,健全救災物資儲備體系應急避難場所規劃規劃實施與保障0901/規劃傳導與落實02/保障措施及評估|西安市高陵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48定期實施國土空間規劃實施情況的體檢,逐級匯38、交進行校核完善規劃傳導與落實路徑完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完善審批程序加強規劃實施監督國土空間保護國土空間開發利用規劃目標實現情況評估用地指標實現情況評估 耕地基本農田保護評估生態建設落實情況評估土地集約使用效能評估 人口發展評估城市建設發展評估產業發展評估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評估綜合交通發展評估公共服務發展評估市政公用設施評估 綜合性體檢深化用途管制規則1“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落實2定期評估與適時修改3構建“全域、全要素、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用途管制數據體系統一底圖、統一標準、統一規劃、統一平臺|西安市高陵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49對下位及相關專項規劃的傳導建設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村莊規劃街區規劃城市設計市政規劃綜合交通歷史文化保護下位規劃傳導專項規劃傳導生態修復強化監督措施及評估機制創新創智、產業升級一體化發展、區域聯動生態優先、可持續發展“一帶一路”、開放協同以人為本、特色發展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五大總體目標五大戰略發展強化高陵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與市級、省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銜接。對細化的國土空間規劃的各項指標,積極向上級反饋,以求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達到上下聯動的效果。落實市國土空間規劃的重要引導及管控內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高陵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定位落實指標落實重要控制線深化對上位規劃落實
合同表格
上傳時間:2021-01-22
11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