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城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39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09573
2024-03-27
39頁
20.86MB
1、公眾征求意見稿公眾征求意見稿忻忻城城(2021-20352021-2035年)年)忻城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前 言PREFACE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建立“多規合一”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重大決策部署,落實來賓市“珠江西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重要支點、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節點城市、輻射桂中的港產城新高地、區域水陸聯運物流基地”的總體定位,實現忻城縣“具有壯鄉民族特色的土司文化旅游城市”發展目標,根據忻城縣生態文明建設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編制忻城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是一定時期內全縣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的政策引領和總綱,是對上位國土空間規劃2、的深化和細化落實,是對下位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指引,是編制相關專項規劃的基礎,是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和村莊規劃等詳細規劃的依據。發揮承上啟下、統籌協調、戰略引領、底線約束、空間保障等作用。青山綠水隱藏著千年古老的神秘畫卷,這是一座人文薈萃、依山傍水的城市,是古老浪漫的壯鄉故里。這里有被譽為“壯鄉故宮”、亞洲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建筑群,莫土司衙署是她最為顯耀的文化標識;這里有最古老的壯錦織布技藝;這里有紫色一簾幽夢,南方最大的薰衣草莊園;這里有歷史悠久,鐘聲長鳴的佛教圣地通天寺;這里有依山而建,集觀光生態休閑健身科普于一體的盤鶴嶺森林體育公園;這里有清澈綿延,一步一景的大美紅水3、河;這里有群山環繞原始靜謐的神秘湖。這里是走進忻忻城城土司古城土司古城 浪漫忻城浪漫忻城自然地理格局 忻城縣地處桂中巖溶發育地區,地勢北高南低,西北部多高山,南部多丘陵,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境內水資源總量豐富,水網密布,地下河水系發達,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紅水河自西北向東南呈“一”字型穿越縣域中部,形成“一河橫跨分南北,千峰環繞泮水城”的自然地理格局特征。規劃范圍與期限規劃范圍:縣域國土面積2521.92平方公里,轄12個鄉鎮全部國土面積。其中,中心城區41.79平方公里,主要為城關鎮。規劃期限:2021-2035年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近期到2025年,遠期到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4、目 錄01 明確目標與發展戰略02 優化國土空間格局03 高效系統修復治理04 提升中心城區品質功能05 塑造土司山水魅力空間06 保障服務支撐體系1明確目標與發展戰略空間戰略發展定位目標愿景區域協同1.1 空間戰略綠色發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筑牢國家西部生態屏障資源全面保護與循環利用樹立生態產品價值轉換觀念,形成綠色生產和生活方式開發協同主動融入全區“南向北聯東融西合”開放格局做好廣西和粵港澳大灣區合作服務平臺創新產業科技,主動對接區域產業發展,推進“三企入桂”工程,承接周邊城市和東部產業轉移城鄉融合優化城鄉空間布局,和空間資源配置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鄉村振興,建立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5、,打造一批特色鄉村空間治理魅力創新堅持系統觀念,全面開展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系統修復治理,提高土地增收效益建立城市體檢評估機制,因地制宜開展城市有機更新,構建舒適、便捷的高品質城鎮空間發揮特色優勢,創造土司文化品牌構建融合歷史人文、自然景觀遺跡的魅力空間堅持文化自信,傳揚忻城優秀傳統民族文化,彰顯土司文化、壯錦文化、山歌文化之美生態立縣戰略生態立縣戰略桂中衛星城鎮戰略桂中衛星城鎮戰略產業強縣戰略產業強縣戰略品質提升戰略品質提升戰略魅力魅力土司品牌戰略土司品牌戰略1.2 目標愿景2025年2035年2050年總體經濟實力進入全市前列。城鄉融合發展實現新突破,城鄉區域發展差距縮小,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提6、升;國土空間開發利用更加高效,生態安全屏障、糧食基地更加安全穩固;桂中衛星城鎮區位優勢進一步凸顯。全縣經濟綜合實力進入全區中上水平,全面建成全區縣域現代化建設先行縣。基本形成桂中衛星城鎮、土司文化代表,生態文明建設標桿、特色農產品供給大縣。區域協調聯動發展格局成熟有效。國土空間品質全面提升,基本實現國土空間治理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小康社會。全面建成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水平治理的桂中現代化副中心城市,全國著名土司文化之鄉。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全面建立,對外開發格局全面完善,國土空間格局更加協調,人民生活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全面提升。1.3 發展定位桂中活躍核心增長極、廣西縣域現代化建設先行縣總7、體定位桂中地區副中心城市,以商貿、旅游業為主導,具有壯鄉民族特色的土司文化旅游城市城市性質魅力土司文化古城 桂中衛星城鎮精品碳酸鈣產業基地 富硒“珍珠糯玉米”之鄉 生態康養山水名城全國知名繭絲綢產業基地 1.4 區域協同 圍繞中央賦予廣西的三大定位,深化與東盟的合作,貫通“一帶一路”,主動融入珠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加強粵桂緊密協作,深度參與瀾滄江湄公河區域合作。深入推進改革開放,融入全區“南向、北聯、東融、西合”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 發揮忻城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加強粵桂協作,與周邊城市在共謀大局中加強合作、互相支持、揚長避短、錯位發展。1.4 區域協同跨區域協同發展 積極響應新時代西部大開發8、建設要求,融入一帶一路、西江經濟帶、柳來河一體化建設,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產城聯動融合發展。融入桂中城鎮群建設優化國土空間格局2優化國土空間格局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農業發展空間生態保護空間城鎮發展空間堅守三條底線2.1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構建“一心雙軸兩屏兩區一帶”的總體格局紅水河綠色發展帶,打造縣域紅水河黃金水道,帶動沿河城鎮發展發揮南-北、東-西發展軸聯動作用筑牢縣域中北部生態屏障和西南部生態屏障強化縣域核心引領帶動作用一心雙軸兩屏兩區一帶發揮城鎮、農業發展功能分區引導作用2.2 打造特色農業空間濱水農業觀光帶,依托紅水河沿岸田園風光,開展旅游觀光與休閑農業于一體的綜合發展9、模式一帶三區綜合農業主產區、生態農業種養區、特色農業發展區構建“一帶、三區”的農業發展格局2.2 打造特色農業空間”米袋子“,主要發展優質水稻和珍珠糯玉米種植優化農業產業布局,因地制宜引導優勢特色農業發展優質糧食主產區糖料蔗主產區綠色果蔬主產區桑蠶種養示范區生態水產牧業區特色生態種養區 重點發展歐洞、馬泗百香果種植、桑蠶種養,北更油茶花椒、金銀花等特色農業種養,發展林下經濟種養結合 重點發展思練黑山羊、育肥牛、水產等特色養殖 蠶絲綢全產業鏈可持續發展,發揮全縣主導產業引領作用“果園子”、“菜籃子”糖罐子”,傳統古方紅糖制作基地2.3 守護綠水青山生態空間構建“兩屏、一區、一帶、多節點”的生態安10、全格局中北部生態屏障、西南部生態屏障中南部巖溶石漠化防治區紅水河綠色發展帶重要生態斑塊、生態要素兩屏多節點一區一帶城鎮格局構建“一核兩軸三區”的城鎮空間格局一核:以縣城、紅渡鎮為城鎮發展核心,形成產城互動、縣鎮聯動發展模式,做強做優縣域的發展核心,發揮更強輻射作用。兩軸:強化歐洞馬泗縣城紅渡古蓬、縣城思練安東兩大城鎮發展軸沿線要素集聚能力,構建承東啟西、縱貫南北的雙向發展大通道。三區:培育中部、東北部、西南部城鎮經濟區,制定不同發展政策,發揮各區的資源優勢,實現全縣經濟的聯動協同、持續發展。2.4 建設宜居城鎮空間城鎮規劃體系 形成中心城鎮副中心城鎮重點鎮一般鎮四個層次縣城(城關鎮)紅渡鎮、思11、練鎮大塘鎮、古蓬鎮中心城鎮副中心城鎮重點鎮安東、北更、新圩、果遂、遂意、歐洞、馬泗一般鎮2.4 建設宜居城鎮空間 構建“一區兩帶四集群”產業發展格局 指忻城工業集中區,通過整合現有工業園區,優化園區布局,建設忻城工業集中區,打造成為自治區級以上工業園區、高新技術產業園。“一區”:即構建忻城縣城紅渡工業園區西江“黃金水道”紅水河沿岸產業帶和沿322國道石材產業帶,以紅水河、322國道為全縣工業發展主軸線,將沿線地帶相關資源和城鎮納入經濟和產業總體開發規劃。“兩帶”:構建碳酸鈣及綠色建材產業集群、絲綢紡織產業集群、農牧漁扶貧產業集群、文化旅游產業集群等四大產業集群。“四集群”:產業發展格局2.4 12、建設宜居城鎮空間2.5 堅守三條底線筑牢桂中生態安全屏障,劃 定 生 態 保 護 紅 線91039.76公頃。生態保護紅線牢牢守住耕地紅線,確保糧食安全,劃定永久基本農田28352.85公頃。永久基本農田十分珍惜土地資源,堅守資源底線,劃定城鎮開發邊界2307.58 公頃。城鎮開發邊界3高效系統修復治理國土綜合整治生態修復3.1 國土綜合整治 高標準農田建設不穩定利用耕地整治宜耕后備資源開發建設用地整治開展老城區城市更新,盤活存量;農村建設用地拆舊復墾,用好流量。開展農田整理,推動糧食生產向連片種植、標準化、高產穩產、高效優質農產品生產方向發展。開展宜耕未利用地開發、低效園地和林地開發等后備資13、源開發利用,進一步補充耕地來源。推進坡度25度以上不穩定耕地逐步生態退耕,開展建設占用的耕地表土層剝離再利用,有效保護恢復耕作層。3.2 生態修復 石漠化水土流失治理以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策略,加大縣域西南部、中部區域石漠化治理力度;實施縣域東南部區域水土保持推進生態系統一體化保護修復,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實現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水環境和水生態修復改善北之江、都樂河水生態環境,加強源頭控制、上下游河段綜合治理,優化流域水資源配置以自然恢復為主,輔助再生為輔開展廢棄礦山修復,推進礦山復綠,損毀土地植被恢復對區域內所有天然林、公益林實行嚴格保護,提高森林和濕地水涵養及水土保持功能礦山生態修復森林14、生態保護修復4提升中心城區功能品質優化中心城區空間結構營造綠色開敞空間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提供便捷城市交通體系 完善及優化環城路以內城北區建設,重點發展城南新區,擴大城市建設用地范圍,形成“北優南拓,重點向南”的發展態勢。北優依托基礎設施等有利條件,優化完善城北區功能。南拓借力大型項目開發建設,拓展芝州二路兩側用地空間,形成中心城區公共中心。重點向南重點開發城南新區及城南工業園,構建中心城區新格局。綠地系統水系規劃開敞空間通風廊道重點建設公園綠地、帶狀公園、街旁綠地、防護綠地和廣場用地,打造生態、觀賞、休閑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城市休閑景觀空間。結合中心城區得天獨厚的的水系資源優勢,充分利用現有都樂河、15、雙勝河以及泮水水庫等水系,打造景觀優美、特色突出的藍色空間。結合城區內各景點、綠地、行政商貿中心、各組團和鄰里中心設置城市廣場,為居民提供日常休閑活動的場所。結合忻城縣主導風向,將現有路網體系、規劃路網、公共綠地、以及開放空間等組成的風道系統,降低城市熱島效應。增加城市綠色空間推動城市綠色品質高質量發展提升宜居環境增進民生福祉文教體醫文化體系完善設施建設齊全高教職教充足基礎教育均衡體育設施齊全休閑娛樂完備“城市-社區”兩級醫療體系全面推進中心城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整合和優化忻城縣老城區設施,完善和提高城南新區的設施分布,全面推進中心城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以人為本、完善社區生活圈建設 構建“1516、分鐘、5-10分鐘”完善社區生活圈,建設健康安全、富有活力和魅力的宜居縣城。推進城市路網建設,完善城市交通體系 推進龍勝至峒中、武忻高速等區域交通干線建設,新建環東、環南、環西、環北四條環城路。中心城道路主骨架由“五橫四縱”的主干路構成,城區內部結合現狀地形,設置為自由+方格網狀的路網系統。線網布設根據用地性質,于城區中心加密線路,處理好城區內部和對外交通的銜接,建立良好的公交換乘系統。對外交通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塑造土司山水魅力空間5保護和活化利用歷史文化資源構建魅力空間格局打造生態康養旅游目的地5.1 保護和活化利用歷史文化資源1個個傳統村落保護傳統村落保護6處處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單位4項項17、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6株株古樹名樹古樹名樹u 傳承特色文化之美,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土司文化、織壯錦技藝文化、山歌文化、“小馬仔”手工制作技藝文化u 發揚地域民俗文化傳承中秋供月習俗、舞獅游行、祈福文化、竹竿舞u 彰顯鄉村民族韻味,傳揚傳統鄉村風貌,促進鄉村振興u 推動旅游產品、傳統文化、景區景點相互交融,促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構建以文物保護單位、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建筑、傳統村落、古樹名木等為主歷史文化保護體系紅水河畫廊魅力帶、浪漫休閑魅力帶5.2 構建魅力空間格局構建“一心兩帶五區”土司山水魅力空間格局以縣城為中心土司文化魅力區、紅水河景觀魅力區、紅色文化魅力區、生態農業風情魅力18、區、鄉村古跡魅力區一心兩帶五區5.3 打造生態康養旅游目的地土司文化圈紅色旅游圈歷史遺跡圈山水旅游圈u 構建全域旅游環線薰衣草莊園莫土司衙署莫曼壯錦源盤鶴嶺森林公園通天寺紅糖小鎮都宜忻革命根據地馬泗棒巴風情谷歐洞古蓬松森林康養小鎮歐洞冷水民俗旅游地三寨溝旅游景區思練”八景“紅水河畫廊白虎山石刻神秘湖景區六納生態旅游碼頭樂灘竹海公園u 構建紅水河風光文化旅游帶u 推動周邊生態康養旅游協同發展,助力鄉村振興保障服務支撐體系6更便捷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更高效的綜合交通體系打造生態更安全的城市韌性設施體系更完善的實施保障體系6.1 更便捷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城鄉生活圈城鎮生活圈鄉村生活圈基本生活圈 6.219、 更高效的綜合交通體系通用機場規劃在縣城西北部加仁村與高塘村之間布置通用航空基地,設置1-3個直升機起降點,并配套航空作業、生活服務、商業休閑等設施。港口及航道忻城港區北巷作業區工程:規劃新建10個500噸級泊位。忻城港區六納屯旅游碼頭工程:規劃新建1個500噸級泊位。忻城港區古義碼頭工程:規劃新建2個500噸級泊位。忻城港區北隴作業區工程:規劃新建2個500噸級泊位。鐵路推進思練至遷江貨運鐵路、田來客運鐵路(忻城段)項目前期工作,積極爭取將忻城納入全區鐵路網絡規劃。公路建設高速公路:柳州經合山至南寧高速公路賀州至巴馬高速公路忻城至武宣高速公路桂林龍勝至峒中高速公路梧州至樂業高速公路一級公路:20、做好縣道610(縣城紅渡鎮新圩鄉果遂鎮合山段)兩側建筑控制區劃樁工作,為改造成一級公路預留余地。)二級公路:省道209線古蓬紅渡縣城馬泗歐洞改建縣道650古蓬遂意都安的公路續建新建縣城思練鎮的二級公路新建古蓬馬蹄二級公路客運站建設新建2個樞紐站,12個鄉鎮客運站。6.3 更安全的城市韌性設施體系防汛排澇公共衛生防震減災消防安全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保障,尤其是人員和物資保障;健全突發事件衛生應急軍地協調聯動機制,增強忻城縣衛生應急保障能力。提高城市地震預警能力,強化地震勘察工作,規范城市防災避難場所布局。提高防汛排洪設施建設標準,科學規劃防汛排澇設施,減輕極端氣候條件下城鎮的內澇問題,確保重21、要區域、重要設施的防洪排澇安全。縣城消防站根據城市消防站標準設立(滿足責任區面積不大于7平方公里,接到報警后5分鐘內到達責任區最遠點的要求),鄉鎮消防隊根據鄉鎮消防隊建設標準分類建設。6.4 更完善的實施保障體系建立“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的實時監測、定期評估、動態維護的規劃體檢評估實施機制。國土空間“一張圖”數據平臺現狀數據:測繪、國土調查、環境質量.管控數據:三線、總規、詳規、專項規劃管理數據:不動產登記、資源管理(林、水、礦.)產業發展社會經濟數據:人口、產業經濟、注記普查動態監測預警建立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推進平臺共建共享。定期組織對國土空間規劃中各類管控邊界、約束性指標等執行情況進行督查考核,形成實施監督考核機制。定期體檢評估加強公眾參與健全全過程、全方位的公眾參與機制。聚集、整合20多個業務部門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