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市大豐區國土空間分區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46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09588
2024-03-27
46頁
9.79MB
1、鹽城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大豐區分區規劃大豐區分區規劃(2021-2035)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OF DAFENG,YANCHENG,2021-2035【草案公示稿】鹽城市大豐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2022.12前言PREFACEPREFACE大豐區位于江蘇沿海中部,是鹽城的濱海新城區、大市區副中心,也是江蘇省面積最大的城市區,坐擁世界濕地自然遺產核心區,孕育了麋鹿、珍禽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上級工作部署,大豐區人民政府按要求組織開展鹽城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大豐區分區規劃(2021-2035)的編制工作(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是大豐區全域2、范圍內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的總體安排和部署,是未來十五年全區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的總綱,是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編制詳細規劃、專項規劃、鄉鎮國土空間規劃的基本依據。目 錄CONTENTSCONTENTS落實區域責任落實區域責任譜寫大豐高質量發展的魅力藍圖01擎畫美麗國土擎畫美麗國土構建和諧共生的全域空間格局02030405060708保護生態本底保護生態本底創建藍綠輝映的世遺保護典范強化綠色能源強化綠色能源打造先進制造的經濟增長版圖彰顯特色空間彰顯特色空間塑造陸海一體的全域旅游樣本建設人民城市建設人民城市營筑健康活力的幸福宜居家園構建韌性支撐構建韌性支撐培育綠色高效的市政基礎設施提升治理3、水平提升治理水平建立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體系1.1指導思想1.2規劃范圍與期限1.3落實區域發展要求1.4發展愿景與城市性質1.5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策略落實區域責任譜寫大豐高質量發展的魅力藍圖01指導思想1.1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實現第二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為全面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實現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全面實現“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編制本規劃。規劃范圍與期限1.2近期2025規劃期2035展望2050大中街道豐華街道新豐鎮西團鎮開發區亭湖區東臺市泰州市射陽4、縣劉莊鎮白駒鎮草堰鎮小海鎮萬盈鎮大橋鎮草廟鎮南陽鎮上海農場三龍鎮方強農場東部場圃大豐港經濟開發區海豐農場大中農場東壩頭農場東部場圃川東農場常鹽園區本次規劃范圍為大豐區全域,面積為7345.78km,其中陸域面積2518.84km,海域面積4826.94km(按修測海岸線進行統計)。2035年全域規劃人口91萬,服務人口100萬。中心城區人口規劃人口50萬,其中主城區44萬、港城區6萬。落實區域發展要求1.3共建省際產業合作園區,加快推進滬蘇大豐產業聯動集聚區等一批省際合作園區建設,推動產業對接、集群發展。立足長三角一體化,以各大合作園區為平臺基礎,加快區域產業轉移和承接,建設成為區域重要的經濟5、增長極和區域聯動發展示范。長三角一體化綱要沿海高質量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產業發展基地沿海高質量發展重點打造令人向往的沿海生態風光帶、濱海風貌城鎮帶、高質量發展經濟帶。大豐凸顯世界遺產特色風光,立足于共建鹽城港淮河生態經濟帶出海門戶,為打造長三角強勁活躍增長極、世界級城市群、沿海生態屏障提供重要支撐。長三角一體化產業發展基地重點布局“一軸、兩核、三組團、四園區”,探索多方協同合作、城鄉交融發展的綠色發展道路。大豐作為一體化產業基地的主戰場,致力于建成產業集聚、開放合作、綠色發展、改革集成的實踐樣板。發展愿景發展愿景與城市性質1.4沿海新支點 綠色先鋒城沿海新支點:接軌大上海、深耕長三角,打造長三角飛6、地經濟示范區和蘇北高質量發展排頭兵;對接淮河生態經濟帶,打造江蘇中部重要出海門戶,擴大對內對外輻射影響力。綠色先鋒城:生態優先,發揮世界濕地自然遺產核心區魅力,形成沿海“兩山”轉化的生態創新示范區;綠色賦能,大力發展以海上風電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集群,打造沿海綠色產業新高地。國家綠色經濟和全域旅游典范長三角一體化先進制造高地江蘇沿海現代化樞紐城市鹽城副中心與美麗生態宜居城 城市性質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策略1.54圍繞綠色能源產業集群,聚焦新能源及裝備制造、智能汽車零部件、電子信息終端;推動傳統產業綠色轉型和提升,推進低效用地騰籠換鳥;探索零碳園區和智慧城市建設,加快現代化城市治理體系的構建。高效創新7、1全面貫徹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堅持底線思維,圍繞世界自然遺產地、河湖、灘涂等地區開展生態修復,塑造陸海相生的生態保護格局,保育城市生境質量,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全要素保護。生態優先2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建設邏輯,以滿足廣大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規劃的出發點和著力點,以“宜業、宜居、宜樂、宜游”為目標,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城市問題。以人為本3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沿海高質量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產業發展基地協同發展,增強與區域核心功能節點的聯動發展。加快建設“公、鐵、水”一體化綜合運輸體系,做強做實江蘇中部新出海口。區域協同擎畫美麗國土構建和諧共生的全域空間格局022.1共筑向海發8、展的鹽城新格局2.2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產業發展基地2.3構建全域陸海統籌新格局2.4構建“重點突出、協同發展”的城鎮體系2.5三條控制線劃定2.6優化中心城區空間結構共筑向海發展的鹽城新格局2.1一核一極三帶鹽豐一體化發展核心濱海新興增長極(黃海新區)三條復合功能帶立足大都市地區組織空間結構,鹽阜鹽豐、新洋港“十字型”發展軸發揮產業集群帶動效益,兩港兩城聯動發展,培育北部增長極沿海:生態優先,節點開發,陸海統籌沿204國道-串場河:交通復合,南北聯動,要素集聚沿西部湖蕩-淮河:水網修復,文化挖潛,旅游開發 對接鹽城市空間格局一核一級三帶 對接區域,打開發展扇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產業發展基地2.2鹽9、豐一體,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產業發展基地擁抱斗龍港,發展斗龍港旅游度假區融入沿海發展功能帶,建設鹽城出海口依托鹽豐產業集聚軸,對接長三角一體化產業示范發展基地,以常鹽工業園、經開區、滬蘇集聚區、蘇鹽園區、大豐港為基礎,加速產業集聚和聯動。依托穿城而過的斗龍港,對接新豐斗龍港旅游度假區,發揮斗龍港水綠鑲嵌的生態特色,提升兩岸的生態本底條件,發展魅力旅游。依托沿海功能發展格局和鹽豐產業集聚軸的雙重疊加,把握大豐港城的副中心定位,賦能海洋,積極發展臨港產業園,做實做強出海口。構建全域陸海統籌新格局2.3大豐主城大豐港城 一主一副雙軸雙廊鹽豐產業集聚軸和沿海功能復合軸沿斗龍港生態功能廊和沿串場河人文功能廊10、一主一副雙軸雙廊強化鹽豐一體化發展,突出港城聯動特色構筑大開大合、融合共生的城鎮空間格局構建“重點突出、協同發展”的城鎮體系2.4中心城區大豐主城-大豐港城城市副中心新豐鎮重點鎮劉莊鎮、南陽鎮、西團鎮特色鎮白駒鎮、草堰鎮、三龍鎮“城區-副中心-重點鎮-特色鎮-一般鎮”的五級城鎮體系一般鎮大橋鎮、小海鎮、萬盈鎮、草廟鎮、各農場和林場大豐主城-港城新豐鎮劉莊鎮西團鎮南陽鎮白駒鎮草堰鎮三龍鎮小海鎮萬盈鎮草廟鎮大橋鎮三條控制線劃定2.5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踐行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按照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和劃定原則,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線。規劃劃定永久基11、本農田1143.08平方公里。夯實“生態大市”地位,將鹽城生態保護極重要區域劃入生態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內原則上禁止人為活動,除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外,僅允許對生態功能不造成破壞的有限人為活動。規劃劃定生態保護紅線1804.40平方公里。以城鎮發展效益評價為指導,統籌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城鎮開發邊界內編制詳細規劃,邊界外編制村莊規劃。規劃劃定城鎮開發邊界186.97平方公里。優化中心城區空間結構2.6城市主要發展軸鹽豐發展軸:核心產業集聚軸斗龍港生態經濟軸:生態、創新經濟發展軸三個聯動發展組團高新區組團、斗龍港-新豐組團、劉莊組團、西團組團 主城片區:軸向集聚、組團強化鹽豐一體,重點向北向西,區鎮12、統籌擁抱斗龍港,形成一廊兩岸格局產業核、服務核常鹽-開發區產業核、主城綜合服務核兩軸四組團雙核優化中心城區空間結構2.6 港城片區:一軸三園一組團重點進行整合空間,填平補齊當前基礎設施已形成的未開發區域港城東西南北分別以修測海岸線、臨海公路-疏港運河-海堤復河、滬豐七中溝-王港河、鹽洛高速公路為界以港強工、促進港產一體發展三園一組團一軸鹽豐發展軸:核心產業集聚軸蘇鹽沿海合作園區中韓產業園臨港產業配套區石化新材料產業園港城生活配套組團三園一組團保護生態本底創建藍綠輝映的世遺保護典范033.1保護耕地3.2開展全資源要素保護與修復3.3推進全域國土綜合整治3.4構筑陸海開放的生態格局3.5生態入城13、,塑造顯綠親水的綠地體系保護耕地3.1嚴守耕地保護紅線,保障糧食安全堅持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規范占補平衡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耕地質量嚴格落實下達大豐區的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保證規劃期內耕地面積不減少,耕地質量有所提升,促進全域生態有改善。堅持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保護長期穩定耕地,從嚴控制非農建設占用耕地行為。區域重大基礎設施、退圩還林、生態修復等 確需占用耕地的,原則上按“先補后占”進行,確保耕地總量不變。深入踐行“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堅持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鞏固提升糧食產能、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工程,全面構建高標準農田建設“大格局”。開展全資源14、要素保護與修復3.2推進全域河湖綜合整治,加快區域內河湖水系聯通工程,通過控源截污、疏浚工程、活水保質、水岸修復等措施,增強水體自凈能力。河湖水系濕地林地礦產資源海洋資源有序推動沿海灘涂區域、斗龍港、通榆河等重點河湖區域濕地保護,推動兩大保護區建設,提升自然濕地保護率。嚴格保護省級以上生態公益林,落實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實行林地分級管理制度,確定不同等級林地用途和使用條件。進一步強化礦產資源勘探開采準入要求,有效調控礦產資源開發總量,進一步優化全區開發利用結構和布局,全面構建綠色礦產格局。提高近海海域水體交互和凈化能力,改善沿海灘涂環境質量,加強麋鹿、丹頂鶴、中華鱘等珍稀物種保育工作。推進全15、域國土綜合整治3.3有序推進全域國土綜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升糧食安全保障能力,促進土地集約高效利用。建設用地整治加強村莊整治優化工程,盤活利用散亂、閑置、低效建設用地,加強村莊布局規劃引導,改善人居環境,完善村莊公共基礎服務設施配給,提升對外交通能力。農用地整治工礦用地整治積極拓寬補充耕地方式,堅持耕地質量數量并舉。整治農業面源污染,改造田間灌溉工程,實施耕作層快速培肥改良,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宜耕后備土地開發。嚴格按照節能減排要求淘汰落后產能,對廢棄、低效的工礦用地進行盤整復綠,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兩帶構筑陸海開放的生態格局3.4海洋生態保育片丹頂鶴生態保護核麋鹿生態保護核疏港航道生態16、廊道王港河生態廊道川東港生態廊道疆界河生態廊道通榆河生態帶“雙核、兩帶、一片、七廊”雙核一片七廊丹頂鶴保護區麋鹿保護區通榆河沿海一片:海洋生態保育片七廊:斗龍港、老斗龍港、大豐干河、疏港航道、王港河、疆界河、川東港、生態入城,塑造顯綠親水的綠地體系3.5 發揮特色優勢打造郊野公園,統籌布局綜合公園,便民惠民完善社區公園,見縫插針安排口袋公園 打造全域風景綠道,打造大豐最美“人”字型生態綠廊郊野公園綜合公園社區公園口袋公園利用近郊的湖泊、河流、森林、濕地等布局郊野公園。設置相應的休閑游憩設施和戶外科普教育設施,嚴格控制大規模的設施建設。結合重要的開敞空間建設綜合公園,包括銀杏湖公園、施耐庵公園、17、東郊公園等。規范配套觀賞游憩、康體休閑、兒童活動、健身活動等設施。各組團內部滿足居民日常游憩需求,提供舒適便捷的公共活動空間,配套健身器材、兒童娛樂、老人康體、活動場地等設施。利用街頭空間、邊角地等設置規模較小、形式多樣、服務半徑300-500米的街頭綠地,就近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強化綠色能源打造先進制造的經濟增長版圖044.1打造江蘇沿海綠色能源高地4.2積極打造雙碳示范城市4.3做大做強特色產業集群4.4高水平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產業發展基地打造江蘇沿海綠色能源高地4.1江蘇沿海要加強電源點及電力、油氣輸送通道規劃布局,統籌建設海上風電、沿海LNG接收、煤炭中轉儲運和核電基地。推進深遠海風電18、試點示范和多種能源資源集成的海上“能源島”建設,支持探索海上風電、光伏發電和海洋牧場融合發展。打造新能源產業集群:推進風電全產業鏈布局和光伏產業集群化發展,建設鹽城國家級海上風電檢驗中心,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能源產業基地。加快突破光伏產業關鍵技術,實現產業鏈自主可控;研究風電制氫儲能,推廣新能源應用,建設新能源應用示范城市。充分發揮自然資源本底優越性,利用豐富廣闊的碳匯空間提升綜合碳匯水平。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積極打造雙碳示范城市4.2提升自然系統綜合碳匯能力積極響應“在 2030 年前實現碳達峰,在 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的國家導向。完善能19、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控,重點控制化石能源消費,逐步轉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大力支持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非化石能源發展,逐步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不斷優化調整能源消費結構。打造全球“碳中和”示范城市的主戰場依托常鹽園區多領域實施碳中和試點示范工程,全力推動零碳示范區建設工作。在規模化發展光伏、風力、波浪能、深層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實現能源結構多能互補的同時,打造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產業、低碳消費等應用場景,城市生態綠地碳匯、濕地碳匯、海底森林碳匯等碳匯場景,新能源交易、碳匯交易等交易場景.建設零碳示范區做大做強特色產業集群4.3培育壯20、大轉型提升精細化工產業綠色冶金產業其他(林產、紡織、機械)遴選大豐“3+3”產業發展體系新能源智能汽車零部件新能源及裝備制造新一代電子信息智能終端海上風電產業、光伏產業、高端裝備光電、電子信息、智能終端及5G汽車零部件、智能網聯汽車不銹鋼、高品質特種鋼、有色合金材料化工新材料、生命健康高附加值專用化學品、循環經濟高端造紙、包裝材料、定制化家居高端機械關鍵部件33高水平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產業發展基地4.4依托鹽豐產業集聚軸,對接長三角一體化產業示范發展基地,以常鹽工業園、經開區、滬蘇集聚區、蘇鹽園區、大豐港為基礎,加速產業集聚和聯動。一軸兩核三組團四園區鹽豐產業發展軸南海未來城-科創之核常州鹽城工21、業園區及大豐經濟開發區智造之核便倉鎮科教組團劉莊鎮物流組團新豐鎮文旅組團大豐高新區滬蘇大豐產業聯動集聚區蘇州鹽城沿海合作開發園區大豐港經濟開發區彰顯特色空間塑造陸海一體的全域旅游樣本055.1全域特色空間載體5.2共建令人向往的沿海風光帶5.3培育陸海一體的全域旅游格局5.4差異化培育四大旅游綜合體全域特色空間載體彰顯特色空間塑造陸海一體的全域旅游樣本5.1背靠生態資源,旅游發展獨樹一幟擁有多個熱門景區,荷蘭花海成為鹽城招牌鹽城首個全域旅游示范區,以生態游覽、文旅體驗為主旅游人口、旅游收入遠高于其他區縣景區熱度大、游客吸引力強,尤以荷蘭花海最突出景區多、等級高,4A級及以上景區占鹽城半壁江山422、A級景區資源江蘇鹽墾文化典型代表歷史文化悠久荷蘭花海中華麋鹿園上海知青紀念館共建令人向往的沿海風光帶彰顯特色空間塑造陸海一體的全域旅游樣本5.2野鹿蕩是中國沿海地區首個入選世界暗夜星空保護地的區域全國首個、全球第二個潮間帶濕地世界遺產黃(渤)海候鳥棲息地候鳥遷飛的關鍵樞紐,每年數百萬只候鳥遷徙,中國丹頂鶴最大的越冬地彰顯世遺價值的海韻客廳國內國際知名的黃金海岸彰顯世遺價值的海韻客廳、國內國際知名的黃金海岸培育陸海一體的全域旅游格局5.3形成“兩心四片一環多點”的全域旅游結構兩心四片一環兩個旅游服務中心四大旅游主題發展片全域旅游環線以城區為主體,建設城區綜合旅游服務中心以港區為主體,建設大豐港游23、客服務中心城區綜合度假旅游片沿海生態旅游片鄉村休閑旅游片串場河創意文化旅游片依托已有3條旅游公路,形成全域旅游環線,開發多主體游覽線路差異化培育四大旅游綜合體5.4城區綜合度假旅游片沿海生態旅游片城區綜合度假旅游片城區綜合度假旅游片主題功能:游覽度假、會議會展、綜合服務主要產品:斗龍港旅游度假區、高端酒店、文化/服務場館發展模式:集群組團式開發,提升配套品質,開發多元項目主題功能:世遺游覽、科普教育、生態康養、漁港體驗主要產品:世界遺產、斗龍特色漁港、沿海康養中心、戶外運動發展模式:依托資源本底,保護區域外圍低影響、小規模開發主題功能:文旅休閑、親子活動、古鎮溯源主要產品:鹽運古鎮、夢幻迷宮發24、展模式:文旅項目植入,進行串場河沿線打造,高品質、特色化開發主題功能:溫泉療養、田園觀光、鄉村休閑主要產品:小海溫泉、特色民宿、精品度假村、休閑農莊/農場發展模式:結合特色鄉村建設四大旅游發展片區引導建設人民城市營筑健康活力的幸福宜居家園066.1建設優質普惠的城鄉生活圈6.2配給高水平的公共服務設施6.3提供多樣選擇的住房產品6.4打造城景交融的城市生態景觀軸線6.5促進分類措施的城市更新6.6推動鄉村融合發展,實現全面振興建設優質普惠的城鄉生活圈6.1城鄉生活圈15分鐘社區生活圈60分鐘都市生活圈30分鐘城鎮生活圈便利店幼兒園衛生站社區服務中心中小學郊野公園批發市場地方院校高中養老院街頭綠25、地體育館中學大型超市圖書室三甲醫院綜合公園文化中心養老設施健身房 提供城鄉統籌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 構建“社區-城鎮-都市”三個生活圈學有所教老有所養病有良醫以文惠民全民健康完善全齡教育設施體系完善養老服務設施體系完善醫療服務設施體系完善文化服務設施體系完善體育健身設施體系配給高水平的公共服務設施6.2構建彰顯大豐城市服務的高等級公共服務設施體系,積極推進大豐區體育館、圖書館、知青文化館等設施建設,使其成為展示大豐的重要窗口。大豐區行政服務中心大豐區奧體中心大豐區圖書館大豐區文化館知青文化紀念館白駒獅子口會師紀念館提供多樣選擇的住房產品6.3堅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滿足合理住房需求,維護社會公平,實26、現居民“住有所居”、“住有宜居”,合理開發共有產權房、定銷商品房,提供多元化的住房類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增加住房有效供給”“提高公益性住房比例”結合城市更新和老舊小區改造改善居住環境,以生活圈為基礎,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務配套,提供多層級的景觀開敞空間,提高整體居住品質。促進產城融合發展,集成生產與生活服務功能,加強人才公寓、公(廉)租房、政策性住房的有效供給。堅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滿足合理住房需求,維護社會公平,實現居民“住有所居”、“住有宜居”,實現住房供需平衡,改善居住品質。打造斗龍港城景交融的城市生態景觀軸線建設人民城市營筑健康活力的幸福宜居家園6.4生態預控充分預控生態廊道(生27、物多樣性)功能植入城市功能完善+未來產業導入人與自然共生功能與縱橫交錯的生態體系共融內部產業完善新興產業導入商業商貿科創研發體育健身科教培訓文化中心總部辦公休閑娛樂康體養生生態旅游生態新城生態產城生態郊野人文客廳 一大客廳,四段示范促進分類措施的城市更新6.5老舊小區低效工業閑置設施閑置土地老舊小區、城中村等以微改造為主,鼓勵對具有傳統風貌的地區進行整體保護。盤活低效工業為新型產業和綠色基礎設施轉換空間,加強對特色工業廠房的整體保護。閑置的公用設施優先用于補充公共綠地、公共服務設施,原址升級的進行功能提升。按照其批地供地的階段分類處理,提高土地周轉和開發利用。分類別識別更新對象 推進“四大策略28、”,激活城市活力有機活化:延續多樣化的城市生活,采用循序漸進、因地制宜的更新改造模式,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功能優化:通過用地功能的置換,以節地緊湊的發展模式,倡導土地使用功能的混合。設施改善:整合現有資源,完善社區服務功能,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環境整治:加大環境污染整治力度,因地制宜、補充綠地,提高城區環境品質.推動鄉村融合發展,實現全面振興6.6有序推進改造提升,激活產業、優化環境、提振人氣、增添活力,保留鄉村風貌,建設宜居宜業的美麗村莊。加快城鄉產業融合發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切實保護村莊的傳統選址、格局、風貌以及自然和田園景觀等整體空間形態與環境。結合城鎮與基礎設施建29、設、現代農業和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有序遷移撤并。鼓勵共享共建,滿足村民基本的生活服務需求,原則上不允許新建住宅。集聚提升類城郊融合類特色保護類拆遷撤并類其他一般類推進農房改善提高人居環境落實配置標準完善公共服務彰顯地方特色建設美麗鄉村 實施美麗鄉村建設行動,保障鄉村振興用地需求 按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護、拆遷撤并、其他一般五類進行引導鄉村發展構建韌性支撐培育綠色高效的市政基礎設施077.1強化城市交通網絡體系7.2全面落實韌性城市建設7.3健全綠色低碳市政基礎設施強化城市交通網絡體系7.1形成“兩心四片一環多點”的全域旅游結構兩縱:沈海高速、臨海高速(預控通道)兩橫:鹽洛高速、鹽寧高速(預30、控通道)互通:鹽洛高速新增五一大道互通,加強城區直連高速便捷性;其他互通結合新增沿海高速、鹽寧高速新建 高速公路:“兩縱兩橫”構建城區外圍高速環 國道:G204、G343、G228 省道:S331、S351、S226、五一大道北延至高速連接線 干線公路:延續現有國省干線布局,加密南部鎮區東西向干線公路網 與劉莊物流基地差異化發展,共同實現公鐵水快速轉運打造多式聯運疏港交通體系常鹽-大豐經開區:“五橫六縱”劉莊:“四橫四縱”全面落實韌性城市建設7.2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堅持以防為主、防抗避救相結合,針對洪澇、地震、氣象、火災、地質災害、疫病、生命線系統事故等主要災害,提升城市應急救災水平。推進31、中小河流治理、城市河道輪浚、排澇閘站等城市水利工程城鄉建筑新建、改建、擴建工程必須達到抗震設防標準,重要生命線工程、重要設施、易發生次生災害設施應當提升設防標準圍繞縮短滅火救援響應時間,建成“5分鐘滅火救援圈”,構建安全高效、立體多元、智慧協調的公共消防安全體系堅持預防與應急相結合,常態與非常態相結合,完善疾病控制網絡,建立各級醫療救護中心,合理預留突發事件防空用地和物資儲備場所以防空片區為單元,結合建設時序,加強人防及地下空間互聯互通,重點加強城市各級公共活動中心、綠化廣場的地下人防工程建設健全多部門協同預警發布和響應處置機制。完善應急指揮救援體系,加強各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完善生命線應急32、保障系統保障防洪排澇安全構建消防安全體系完善公共衛生事件防控體系提高防震抗震能力建立人防工程保障體系強化監測預警與應急保障健全綠色低碳市政基礎設施7.3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積極推動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向綠色、低碳方向轉型,全面提升城鄉基出設施運行效率和服務能力安全節約、優質均等的供水保障系統 強化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循環利用,實施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 強化水源安全供給,構建“多源共濟、互聯互通、服務均等”的一體化供水系統效能優先、環境友好的污水處理系統 全面提升城鄉污水處理能力和運行效能,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100%嚴控尾水排放標準,提高污水再生利用水平海綿為基、全程管理的雨水排放系統 完善雨水全33、過程管理系統,提高雨水排水防勞設施建設標準 穩步推進海綿城市建設,貫徹低影響開發理念,80%的城市建成區達到建設目標要求安全產輸、清潔智能的區域能源系統 嚴格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推動能源結構優化,提升能源系統效能 建設智能高效、可持續發展的電網系統,構筑江蘇省北電南送重要通道泛在高效、互聯共享的信息服務網絡 完善四級公共通信網絡體系 加速開展5G等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搭建信息高速公路網減量無害、資源循環的環境衛生體系 推進垃圾分類,建成區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100%發展固循環經濟,提升固廢綜合處理能力,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提升治理水平建立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體系088.1構建規劃傳導34、機制8.2健全規劃實施機制構建規劃傳導機制8.1總體規劃大豐區分區規劃各鄉鎮國土空間規劃各農場國土空間規劃詳細規劃城鎮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詳細規劃+規劃許可城鎮開發邊界外村莊規劃約束指標+分區準入低效用地專項規劃專項規劃綜合交通專項規劃教育設施專項規劃全域旅游專項規劃“1+3”生態廊道專項規劃沿海特色空間規劃增減掛鉤專項規劃地下空間專項規劃區(縣)級鎮級傳導傳導傳導 建立分層管理、分類指導的規劃傳導機制落實國土空間規劃提出傳導要求。制定鄉鎮的約束性指標分解方案,落實重要控制線管控要求。鄉鎮國土空間規劃傳導發揮國土空間規劃對各類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作用,實施專項規劃編制清單制管制,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35、為依據,編制各類專項規劃,對空間開發保護利用做出專項安排。專項規劃指引在城鎮開發邊界內,構建詳細規劃編制單元,在城鎮開發邊界外,劃分郊野單元或以行政村為單元編制村莊規劃。國土空規劃向詳細規劃傳導的內容主要為:約束性指標、空間分區和管控邊界、彈性留白機制三個方面。詳細規劃傳導健全規劃實施機制8.2建立健全國土空間規劃動態監測評估預警和實施監管機制。通過“一張圖”信息平臺,實現對規劃實施的定期監測和動態監管。1 加強區政府對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的組織,設立國土空間規劃專項小組,強化政府對規劃實施的監測評估、綜合評價和績效考核。強化規劃實施組織領導探索和健全適應新時期國土空間規劃的法律法規政策體系,為確保規劃順利落地構建穩固的政策環境。完善法規政策和技術標準深入加強規劃管理部門與各部門等在建設項目審批中的協同審批和監管,提高政府行政的整體效率。建立有利于公眾參與的理念,為公眾參與搭建平臺,實施信息公開與交流回饋制度,建立多渠道的公眾參與方式。23強化協同審批和監管建立動態監測評估機制45加強公眾參與和宣傳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