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靈川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29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09674
2024-03-28
29頁
17.97MB
1、靈川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注:本次成果為征求意見稿,最終成果以審批文件為準。為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戰略要求,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我縣編制了靈川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落實區域戰略要求,以引領高質量發展為目標,突出生態文明、戰略引領、區域協同、資源優配等理念,謀劃布局新時代靈川發展總藍圖,是縣域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和指導各類建設的總體行動綱領。為廣泛凝聚社會共識,規劃 現面向社會公眾公開征詢意見。序 言PREFACELINGCHUAN【漓江福地,古韻靈川】p 漓2、江上游甘棠江、毛洲島p 華南第一湖青獅潭水庫p 海洋銀杏之鄉海洋鄉p 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大圩鎮p 桂林北城桂林中心城區一體化靈川印象2021-2035年,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年。規劃期限規劃層次縣 域12個鄉鎮,國土面積約2300平方千米;統籌全域全要素,側重戰略部署、格局構建、指標傳導;中心城區東至漓江和甘棠江,西至長蛇嶺,北至靈川鎮老城區,南至疊彩區、秀峰區行政邊界,國土面積為136平方千米。細化土地使用和用地布局,側重結構優化和品質提升。縣域范圍(約2300平方千米)中心城區范圍(136平方千米)目 錄CONTENTS明確空間發展目標n確定城市定位與目標n強化區域協調塑造特色魅3、力空間 優化國土空間格局n歷史文化保護與利用n山水景觀塑造與提升n全域旅游開發與建設 夯實規劃支撐體系 強化規劃實施保障n優化開發保護總體格局 n穩固提升農業空間n錨固筑牢生態空間n提質增效城鎮空間n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n打造高效便捷的綜合交通體系n分級分類健全公共服務設施體系n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安全韌性城市n加強規劃傳導n強化管控實施0102030405 1 1明確空間發展目標1.1 確定城市定位與目標1.2 強化區域協調611.1 確定城市定位與目標 1 1 至2025年初步建立高鐵商貿物流門戶基地初步建立工業物流深度融合發展基地初步建成宜居宜業的桂林北新城至2035年全面建成高鐵商貿物流門戶4、樞紐成為桂林工業物流及旅游融合發展典范全面建成宜居宜業、產城融合的桂林北新城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至2050年全面建成區域性的商貿物流中心和旅游核心建成更高水平開放創新、宜居宜業魅力之城201桂林市層面協同推進跨界開發保護02 1 1 1.2 強化區域協調高新區蘇橋組團經開區空港組團新區核心老城核心高鐵園靈川縣城漓東組團平山組團雁山組團跨市層面共建經濟活力帶發揮地處粵桂黔湘交界地區中心的區位優勢,加快匯聚粵桂黔湘資源,加快重大合作平臺搭建。深度融入世界級旅游城市全域旅游發展;推進漓江上下游及跨區域生態空間的共保共治。大桂林中心層面共建共享桂林城北新城03 推動城市空間結構、城市功能有機融合;5、共同建設無縫銜接、互連互通的綜合交通網絡;共同促進公共服務設施、公用設施共建共享。“大桂林中心城”區域協同規劃圖3 2 2優化國土空間格局2.1 優化開發保護總體格局 2.2 穩固提升農業空間2.3 錨固筑牢生態空間2.4 提質增效城鎮空間2.5 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42.1 優化開發保護總體格局 構建“兩屏三區、兩軸兩廊、一心多點”開發保護總體格局兩屏西北青獅潭生態屏障、東南海洋山生態屏障中部綜合發展片區、東部&西部生態農業發展片區三區兩軸湘桂走廊城市發展主軸&東西向的城市發展次軸漓江、甘棠江兩條水生態廊道兩廊一心縣城及高鐵產業園為核心形成的城鎮發展核心2個重點鎮、8個一般鄉鎮及4個產業園區多6、點 2 2 縣域開發保護總體格局規劃圖52.2 穩固提升農業空間“一核”指都市農業生產核心。“三區”指西部生態特色農業區、中部糧食主產區、東部生態特色農業區。“多點”指多個農業示范區及多個萬畝農業生產基地。2 2 構建“一核三區多點”的現代高效農業格局縣域農業空間規劃圖6圖例:2.2穩固提升農業空間 2 2 加強耕地保護,引導特色農業發展規模化特色化現代化集約化嚴格耕地保護任務,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和年度進出平衡制度,加強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開展耕地質量提升活動,大力推進農田水利和高標準農田建設,開展田塊整治、農田灌排、田間道路整修等工程;實施耕地后備資源潛力開發,重點對宜耕園地、林7、地以及未利用地分布較為集中的區域開展宜耕后備資源開發,補充耕地資源。全縣建設高標準農田14萬畝以上打造多個各具特色的田園綜合體和農業示范基地全縣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75%72.2 穩固提升農業空間 2 2 城郊融合型(22個)特色保護型(15個)加強村莊與城市功能區的融合,保留鄉村環境景觀特質。集聚提升型(58個)預留產業發展空間和生活空間,增強產業吸納能力,促進村莊人口集聚。加強歷史文化的保護傳承和特色發展,強化村莊風貌控制。撤并搬遷型(13個)逐步實施搬遷撤并,村莊原址因地還林還田還濕。現狀整治型(21個)著力提升人居環境,根據用途管制與建設要求保障村莊生產生活。8優化村莊布局,8、分類推進鄉村振興青獅潭生態屏障海洋山生態屏障兩屏兩廊漓江生態廊道甘棠江生態廊道磨盤山生態綠核小榕江生態綠核定江公園濱江公園多節點 2 2 2.3 錨固筑牢生態空間構建“兩屏兩廊多節點”的生態安全格局9縣域生態系統保護規劃圖圖例: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保護制度,嚴格控制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全縣用水總量控制在3.94億立方米以內;切實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逐步優化用水結構。強化資源保護與利用,助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水資源林地資源 2 2 嚴格實施林地用途管制,落實林地占補平衡;統籌推進林業發展,開展退耕還林工程;落實綠化造林空間,持續提升森林碳匯能力。綠色礦山建成率達100%;大中型礦山比例達70%9、以上;綠色礦山納入到自治區及全國礦山名錄比例達35%以上。礦產資源落實濕地保護管理機制,禁止擅自改變濕地用途;加快推進濕地生態監測體系建設,開展候鳥和濕地鳥類監測工作;確保全縣濕地保護率35%以上。2.3 錨固筑牢生態空間10濕地資源 2 2 全面推進全域生態修復與國土綜合整治水環境整治加強漓江上游流域治理和甘棠江流域治理;推進江河湖庫、左右岸、干支流協同治理;加大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力度;森林生態修復開展越城嶺、長蛇嶺及海洋山等植被保護與恢復;分類治理森林生態功能降低的速生林;推進生態重點區域林種更替工程建設;水土流失治理推進重點流域水源涵養區植被保護與恢復;開展水土流失區域封禁治理;加大水10、土保持監測設施建設力度;礦山修復全面推進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開展礦山環境治理與復綠工程建設;積極打造綠色礦山;石漠化治理實施巖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大力植樹造林,加強森林保護;開展坡耕地水土綜合整治;2.3 錨固筑牢生態空間112.4 提質增效城鎮空間 2 2 構建“一核兩軸三片區”的城鎮空間結構縣域城鎮體系規劃圖 構建“縣城重點鎮中心鎮一般鎮”四級城鎮等級結構 縣城:靈川定江;重點鎮(1個):大圩鎮;中心鎮(3個):靈田鎮、潭下鎮、三街鎮;一般鎮(6個):九屋鎮、潮田鄉、大境瑤族鄉、海洋鄉、蘭田瑤族鄉、公平鄉。一核:縣城(靈川-定江)城市發展核;兩軸:湘桂走廊城鎮發展主軸、東西向城鎮發展11、次軸;三片區:中部片區、東部片區、西部片區。城鎮發展次軸城鎮發展主軸12圖例:2.5 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 2 2 優 先 劃 定永久基本農田嚴 格 劃 定生態保護紅線合 理 劃 定城鎮開發邊界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實施永久特殊保護的耕地。劃 定 永 久 基 本 農 田118.49平方千米。在生態空間范圍內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區域。劃 定 生 態 保 護 紅 線773.50平方千米。因城鎮發展需要,可以集中進行城鎮開發建設的區域,防止城鎮無序蔓延。劃定城鎮開發邊界46.91平方千米。133 3彰顯特色,營造靈川魅力1.魅力空間總體格局 3.特色城鄉風貌塑造212、.歷史文化傳承與活用 3 3塑造特色魅力空間3.1 歷史文化保護與利用3.2 山水景觀塑造與提升3.3 全域旅游開發與建設 14系統推進歷史文化遺產保護3.1 歷史文化保護與利用 3 3 32處文物保護單位6處歷史文化名鎮名村43個傳統村落15項非物質文化遺產 發揮“繡花功夫”,采取漸進式、微更新方式,全面推動名鎮名村復興,實現空間復興與功能復興,打造“區域文化旅游目的地”;加強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促進轉型發展,提升宜居環境,優化交通組織與管理,協調保護與發展的關系。153.2 山水景觀塑造與提升 3 3 差異化引導城鎮風貌塑造總體風貌特色:山水相依、城景相融、本土風情、秀美精致;差異化引導風13、貌分區:居住生活風貌區、現代工業風貌區、文化旅游風貌區、生態旅游風貌區、工業商貿風貌區、傳統鄉村風貌區、山林風貌區、江河湖風貌區、低丘風貌區、田園風貌區。縣域城鄉風貌特色分區圖保護山水自然景觀資源兩條廊道:漓江、甘棠江水生態廊道;兩大景觀區:青獅潭、海洋山喀斯特峰叢景觀區;漓江喀斯特景觀區。16圖例:3.3 全域旅游開發與建設 3 3 一帶:積極融入“陽朔-桂林-靈川”三地沿江旅游帶,強化打造漓江東岸生態休閑旅游帶。一主:縣城為核心,包含三街、潭下、靈田等區域;構筑東西兩條旅游線路。兩翼:以青獅潭為核心西部旅游片區,以生態觀光和農村旅游為核心,重點打造青獅潭-基隆-龍門旅游環線;以大圩鎮為核心14、的東部旅游片區,以古鎮旅游、生態觀光為核心,重點打造大圩-漓水人家-海洋旅游線路。加快旅游服務設施建設:升級打造縣城作為桂林旅游集散中心;加快大圩鎮和青獅潭兩個縣級旅游服務中心建設。構建”一帶、一主、兩翼“全域旅游發展格局大圩古鎮海洋銀杏古東瀑布青獅潭龍巖17縣域全域旅游規劃圖 圖例:4 4夯實規劃支撐體系4.1 打造高效便捷的綜合交通體系4.2 分級分類健全公共服務設施體系4.3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安全韌性城市 184.1 打造高效便捷的綜合交通體系4 4 完善縣域綜合交通網絡建設縣域交通體系規劃圖形成“兩環、三縱、一橫”的高速公路網建設現狀(包茂高速、泉南高速),新增桂林外環高速、桂林至鐘山15、高速、桂林至江永高速。構建“三縱三橫”的等級公路網絡新增G322 靈川經五通至蘇橋(靈川段)二級公路、新增S501 興安高尚至靈川(靈川段)二級公路、新增桂林朝陽至靈田二級田公路等。完善農村公路網絡建設圍繞“四建一通”、“四好農村路”展開農村公路網建設,提檔升級,補充聯網公路。19圖例:構建均衡優質、城鄉共享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4.2 分級分類健全公共服務設施體系4 4 促進市級、縣級高等級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依托桂林西站綜合交通樞紐,打造市級高鐵商貿物流中心;補齊必要的教育、文化、醫療、體育、養老等縣級教育設施。分類構建社區生活圈公共服務設施體系依托人口結構及分布情況,構建居住社區、產業社區、鄉村16、社區生活圈體系;實現各類社區公共服務設施15分鐘覆蓋100%。居住社區生活圈產業社區生活圈204.3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安全韌性城市4 4 優化城鄉電力供應設施,加快完善風電場、變電站等設施建設;努力提高清潔能源使用比例。電力給排水強化水源安全保護,新建地區實行完全雨污分流,優化城鄉污水處理;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達99%;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95%;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市政道路通信管道覆蓋率達到99%,加快建設5G通信網絡。網絡通信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分類收集覆蓋率100%;建筑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環衛綜合防災強化防災減災救援空間保障,中心城區人均避難面積不低于2.5平方米。多氣源供應。17、采用多個管輸天然氣為主,LNG(液化天然氣)作為調峰和應急備用氣源的氣源供應方案。燃氣消防建設綜合性聯防聯控消防體系,完善消防站布局,實現接警5分鐘內到達。防洪排澇完善監測預警系統,強化洪澇調度和風險管理;中心城區防洪標準按照50年一遇標準設防。夯實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安全韌性水平215 5強化規劃實施保障5.1 加強規劃傳導5.2 強化管控實施225.2 強化管控實施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銜接,統籌安排近期行動計劃,保障重大項目落地實施。建立明確的規劃指引體系,以落實自治區、桂林市對縣級、鄉鎮級規劃的管控和傳導為核心,同時明確本級規劃對專項規劃、詳細規劃的橫向傳導,以及對鄉鎮、中心城區規18、劃單元的縱向傳導。編制審批建立以縣級國土空間規劃為統領,建立“兩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審批體系。“兩級”為縣、鄉鎮,“三類 為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和相關規劃。政策體系研究制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實施、監督,評估和動態調整的全過程配套政策文件及實施細則。優化空間治理、城市更新、產業用地保障、自然資源統一管理、生態保護修復等配套政策。實施監督建立統一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形成全縣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完善動態實施監管、評估預警和公眾參與機制。0102035.1 加強規劃傳導5 5 23靈川2035,我們共同描繪!一、公示期限公示時間為2023年3月15日至2023年4月13日,共30天。二、公示地點靈川縣人民政府網站(http:/)、靈川縣自然資源局公示欄(縣行政辦公大樓一樓公告欄)。三、反饋方式來信來訪:靈川縣靈青路17號,靈川縣自然資源局國土空間規劃與用途管制股。未盡事宜,靈川縣自然資源局國土空間規劃與用途管制股,電話:0773-6861770、0773-6821120。本規劃所有數據和內容以最終批復為準,部分圖片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與靈川縣自然資源局聯系。結 語CONCLUSIONLINGCHUAN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