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賓陽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開征求意見稿 )(43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09677
2024-03-28
43頁
23.16MB
1、賓陽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TERRITORIAL SPATIAL MASTER PALNNING OF BINYANG(2021-2035年)草案公開征求意見稿炮龍之鄉炮龍之鄉 百強縣市百強縣市前 言賓陽縣位于南寧市東北部,是國家西部陸海新通道,粵桂黔滇高鐵經濟帶、北部灣城市群和廣西強首府戰略的重要支點城市。2020年賓陽縣邁入“廣西十強縣”和“中國西部百強縣市”行列。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及南寧市工作部署,賓陽縣編制完成賓陽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是賓陽縣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促進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和高效能治理的發展藍圖2、和戰略部署,是賓陽縣縣域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的行動綱領。規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五個更大”重要要求,牢牢把握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任務,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427”重要講話和對廣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圍繞“打造民營經濟強縣、構建現代商貿名城、建設宜居宜業小城市”總目標,統籌發展和安全,整體謀劃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體現了綜合性、戰略性、協調性、基礎性和約束性,是賓陽縣相關專項規劃、下層級國土空間規劃的基本依據。袁隆平院士親筆題詞“稻藕套種之鄉廣3、西賓陽”。賓陽縣經濟綜合實力位居廣西前列,邁入“廣西十強縣”和“2020年中國西部百強縣市”行列。稻藕套種之鄉,中國西部百強縣市傳統商貿強縣,北部灣重要制造基地賓陽縣持之以恒地實施質量興縣戰略,打造“賓陽制造”品牌,形成了電子信息、建材五金、農林產品等多個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賓陽制造”行業。賓陽被稱為“中國炮龍之鄉”,賓州古城、蔡氏古宅、程思遠故居、白鶴觀竹海等旅游景點引人入勝。另有“昆侖關戰役舊址”、“思恩府試院”和“賓州南橋”等全國重點文物和自治區重點文物。中國炮龍之鄉,廣西四大古鎮之一現狀基礎目標定位空間格局空間對策要素支撐空間品質整治修復實施保障1.1 規劃期限與范圍1.2 地理格局1.4、3 人文基礎1.1 本規劃期限為2021至2035年;基期年為2020年,近期目標年為2025年;規劃目標年為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規劃期限規劃范圍包括縣域和中心城區兩個層次,縣域包括賓陽縣行政轄區的全部國土空間,包括16個鄉鎮,陸域總面積約2298.19平方千米。中心城區包括外環范圍內的城鎮集中建設區,涉及賓州鎮和新橋鎮,面積為23.23平方千米。規劃范圍1.2 生態環境本底優良,對縣域發展約束小農業生產條件優沃,是重要的糧食基地城鎮建設條件良好,城鎮拓展潛力較大林地113697.47公頃生態保護紅線2173.54公頃耕地72271.55公頃城鎮建設用地3575.04公頃賓州鎮黎5、塘鎮1.3 賓州古城思恩府試院白鶴觀炮龍之鄉陳平名山昆侖關戰役舊址2.1 發展定位2.2 規劃目標2.3 發展戰略2.1 立足于成本、土地、勞動力資源優勢,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建設成為北部灣區域重要的加工制造基地。強化東北部門戶職能,加快特色加工制造、商貿物流、特色農業等產業發展,形成融入區域的中心節點。立足山水田園城資源稟賦,建設彰顯生態、文化、服務品質的魅力宜居城市。2.2 2025年2035年n 南寧次中心的地位更加凸顯n 高效集約的自然資源利用體系基本建成n 智慧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全面確立n 生態文化旅游深度融合n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國土空間格局基本形成n 農產品主產區的糧油保障能力得到6、增強n 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取得實質進展n 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成效顯著n 建成北部灣民營經濟強縣n 國土空間開發與保護協調性大幅提升2.3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戰略雙核驅動,聯動發展主動融入,多向開放底線約束,安全永續落實“三區三線”劃定成果,切實維護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城市安全。加強與南寧市主城區及東部新城、臨空經濟示范區基礎設施和產業鏈聯系,提升門戶地位。主動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珠江-西江經濟帶、北部灣經濟區,構建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新高地。發揮賓陽城區和黎塘城區稟賦優勢,走差異化發展道路。縣城與黎塘雙核要素互補,輻射帶動周邊。3.1 國土安全底線3.2 主體功能區3.3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37、.4 國土空間規劃分區3.1構建國土安全底線,筑牢新發展基石永久基本農田到2035年,全縣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不低于97.01萬畝,主要分布在縣域西北、中部的賓州鎮、大橋鎮、洋橋鎮和鄒圩鎮等鄉鎮。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耕地“非糧化”。生態保護紅線全縣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21.74平方千米,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0.95%,主要分布在鄒圩鎮的廣西賓陽八仙巖國家石漠公園及清水河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新橋鎮的清平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區域。城鎮開發邊界到2035年,全縣城鎮開發邊界面積較現狀城鎮建設用地面積擴展倍數為1.13,城鎮建設用地規模達到40.40平方千米。新增城鎮建設用地規模主要分布8、在賓州、黎塘鎮等區域。洪澇風險控制線洪澇風險控制線是全縣重要的雨洪蓄滯行泄空間,主要涉及清水河賓陽段,南江等水系。總面積約5.04平方千米。3.2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落實細化主體功能分區依據上位規劃,賓陽縣域主體功能定位為農產品主產區。按照細化主體功能分區要求,將農產品主產區細化為糧食安全保障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將生態功能區細化為生態功能調節區,將城市化地區細化為都市核心發展區和城鎮優勢發展區,深化細化農產品主產區深化細化生態功能區深化細化城市化地區3.3構建“一軸雙城兩帶四版塊”開發保護格局以G324為依托,串聯各產業園的城市功能聯系軸賓陽城區黎塘城區北部自然山水示范區中部現代農業發展區西南9、部綠色生態涵養區東南特色壯鄉文化區農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帶、產學研融合發展產業帶縣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規劃圖3.4規劃分區含義與管控要求比重(%)農田保護區永久基本農田相對集中需嚴格保護的區域。28.14%生態保護區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或生態敏感脆弱、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陸地,包括陸域生態保護紅線集中劃定的區域。0.95%生態控制區生態保護紅線外,需要予以保留原貌、強化生態保育和生態建設、限制開發建設的陸地自然區域。26.28%城鎮發展區城鎮開發邊界圍合的范圍,是城鎮集中開發建設并可滿足城鎮生產、生活需要的區域。2.27%一般農田區本區域主要為未在永久基本農田內的一般耕地。3.66%林業發展區未劃入10、生態保護區和生態控制區的一般林地,按照“不搞大開發”的綠色發展原則,圍繞“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和鄉村振興戰略進行產業引導。29.05%鄉村發展區農業空間內,除了農田保護區、一般農田和林業發展區外,為滿足大農業發展以及農民集中生活和生產配套為主的區域。9.64%4.1 優化農業空間布局4.2 完善生態空間格局4.3 構建城鎮化體系4.4 彰顯全域空間魅力4.1優化農業空間布局三橫四縱以北部為主的高產糖料蔗產業帶以縣域中部為主的優質糧油產業帶以南部為主的桑蠶經濟產業帶以東部為主的特色水果產業帶東部黎欽線沿線的優質蔬菜種植產業帶以柳南高速公路沿線為主的休閑觀光農業經濟帶以中北部為主的水產畜禽養殖帶11、構建“三橫四縱”七個農業帶發展總體格局4.1建設“米袋子”糧食主產區和甘蔗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保護富硒農業空間,建設特色農業基地 夯實農業基礎,助力鄉村振推動數量、質量和生態“三位一體”的全方位耕地保護興 按照市級規劃要求,重點在賓州、新橋、大橋、古辣和王靈等區域建設糧源基地和優質大米產區,在洋橋、和吉等區域建設以甘蔗為主的農產品生產保護區,促進糧、糖產業綠色高質高效發展。到 2035 年,實現全縣糧食自給率約70%,口糧自給率約110%。加強本區域富硒土壤資源保護,引導開展糧食作物種植,強化富硒農產品品牌建設,加強富硒土壤污染預防監管,建設富硒農業示范基地和富硒農產品生產基地。推進“古辣香米12、”、黎塘蓮藕”等名優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落實并分解上級下達耕地保有量71806.67公頃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64673.33公頃;到2035年,全縣可通過宜耕后備資源開發補充耕地面積約1713.33公頃,主要分布在黎塘、古辣、和吉、洋橋等;全縣可用于耕地流入潛力土地面積約3873.33公頃,主要分布在賓州、鄒圩、和吉、古辣等;優化農業空間布開展耕地質量提升和生態改善工程。局4.2 一屏兩廊大明山-鎮龍山生態屏障南江-清水河生態廊道新橋河-清水河生態廊道指自然保護地、多個水庫、水源地、森林公園等生態斑塊多節點“一屏兩廊多節點”的生態安全格局u 筑牢大明山-鎮龍山生態屏障u 建設南江、清水河、新13、橋河主要生態廊道u 保護思隴、和吉鎮域內關鍵生態區u 劃定以八仙巖國家石漠公園為主體的生態保護紅線筑牢生態底線,貫徹綠色發展4.2 構建科學合理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名稱保護地范圍所在行政區總面積(平方千米)自然保護地類型級別廣西賓陽八仙巖國家石漠公園賓陽縣鄒圩鎮6.20自然公園國家級生態資源統籌保護與利用 縣域內納入自然保護地體系管控的區域一處,即廣西賓陽八仙巖國家石漠公園。規劃至2035年,賓陽縣森林覆蓋率為46.76%。以思隆鎮、陳平鎮和鄒圩鎮為重點開發利用區,科學開展國土綠化行動,落實造林綠化空間843.21公頃。森林資源保護與利用嚴守水資源承載能力底線。到2035年全縣總用水量控制在5.614、9億立方米以內;落實飲用水水源保護地名錄。加強清平水庫、清水河(賓陽縣)、新賓供銷公司水廠等5處縣級以上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落實水源涵養區保護。加強左江干流流域一高峰嶺、柳江一黔江流域等2處水源涵養區的保護;劃定水資源管控藍線。賓陽城市藍線根據規劃河道深度與河道等級綜合確定,確定省級河道為清水河取水口至其上游一公里河段、清平水庫,市級河道為清水河賓陽段除省級河道之外部分,縣級河道為新橋河和南河等。水資源保護與利用4.3建設綜合型城鎮建設工貿型城鎮建設生態型城鎮城鎮職能體系以賓陽城區和黎塘為發展重心,為工貿、農業、旅游、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服務與支撐,建設一批大型市場,構成全域城鄉協調發展的基本核心。15、構建中部新橋-縣城-大橋-王靈-古辣-黎塘工貿型城鎮建設帶,促進中小企業集群化發展,促進產業布局合理,促使這些傳統工業上規模、上檔次,形成民營企業集群。發揮自然生態、民俗文化資源優勢,加強宣傳與推廣,建設以田園資源為特色的生態旅游型城鎮,和以壯鄉文化為特色的民俗文化型城鎮。統籌城鄉發展,構建新型城鎮化體系4.3各鄉鎮規劃指引縣城構建“一主四副”的城市公共中心與主次層級分明的公共服務體系。黎塘鎮實現從“鎮”到“城”的轉型提升發展,其空間組織模式需要從生產為核心向城市公共服務為核心轉變。古辣鎮建設廣西新型城鎮化示范鎮,以農林產品加工、現代農業、旅游業為基礎的工業商貿型城鎮。大橋鎮建設現代工業商貿城16、鎮,大力發展旅游。甘棠鎮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服務,重點培育繭絲綢、農林產品加工等產業。露圩鎮縣域重要林木、農產品生產基地。新橋鎮與縣城一體化融合發展,建設現代工業商貿城鎮。一般鄉鎮重點圍繞一鎮一品建設,加快集約化發展,加速城鎮化,合理控制城鎮用地規模。統籌城鄉發展,構建新型城鎮化體系工業強縣農業穩縣商貿活縣科教興縣生態立縣依法治縣產業發展六大戰略4.4 一核兩帶賓陽縣城旅游核心。著重打造炮龍民俗文化和書院歷史文化,建設縣域旅游集散中心、歷史文化體驗中心、旅游服務中心。山水田園魅力空間帶、人文歷史魅力空間帶。前者以山水景觀、田園生態休閑、稻作農業景觀為主題;后者以非物質17、文化體驗、名人故居、傳統人居環境體驗等人文歷史為主題。多個魅力空間。以各主要旅游資源為核心,整合鄰近、同類資源,將文化與自然資源充分融合,打造地文魅力空間、水域魅力空間、農業魅力空間。多空間“一核兩帶多空間”魅力空間結構打造文化+生態旅游線構建城市旅游區體系4.4 打造全域風貌特色呈現小城鎮與自然山水格局相融合、與田園林野相依托的特征,重點保護小城鎮的特色建筑形態和街巷尺度,延續地方文脈,形成地域特色鮮明且和諧統一的建筑風貌。銜接賓陽縣重大交通設施,做強以炮龍文化為核心的文化旅游,聯動隆安、南寧、上林、來賓等周邊縣市,打造一條極具文化韻味、山水風光的游線,實現共贏發展。結合賓陽市場定位以及市場18、主導性原則,依托賓陽炮龍文化,將炮龍文化與紅色文化、工業體驗、休閑田園等資源相結合,打造“炮龍+”四條主題精品游線。賓陽縣域旅游資源主要分為“東西南北中”五大片區,構建旅游體系,完善風景旅游區規劃建設。依托炮龍文化,打造特色精品游線5.1 發展方向和空間結構5.2 公共服務體系5.3 城市藍綠網絡5.4 城市更新模式5.5 歷史文化保護 發展方向 中心城區明確城區發展方向,優化總體空間結構5.1 確定為東聯西融南北優化的發展方向。中心城區向東與黎塘構建賓陽縣雙核驅動模式,向西強化與南寧市相關產業鏈的關系。南北方向推進老城區、歷史文化街區修繕提升,提升生活品質。規劃范圍以縣城周邊劃定的城鎮開發邊19、界為中心城區范圍線,規劃建設區用地總面積約為23.23平方公里,規劃人口規模25.29萬人。空間結構優化城市形態和空間布局,構建中心城區“一軸、兩帶、三心、四片區”空間格局。中心城區 中心城區5.2 構建“中心城區片區社區”3級公共服務體系實現衛生、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社區服務設施15分鐘覆蓋率達到 90%。教育設施 14 處共規劃設置10所小學和4所中學體育設施 3 處提升縣醫院醫療水準醫療衛生設施 5 處規劃3處縣級體育設施文化設施 2 處大型文化設施:博物館、劇場等5.3 保護“城市中的自然”,塑造“自然中的城市”塑造“一軸、兩帶、四區、多節點”的城市景觀格局構建“300米見綠、5020、0米見園”藍綠體系保障防護性綠地建設,構建城市通風廊道構建“山脈為障,藍綠串聯“的開敞空間體系 老舊小區對建成年代較早、失養失修失管、市政配套設施不完善、社區服務設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愿強烈的住宅小區,采取綜合整治為主的更新方式,重點改造完善小區配套設施和市政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水平。舊城鎮對老舊建筑公用設施建筑進行改建,梳理空間資源,進行整體連片的全面改造。歷史文化街區對賓州古城歷史文化街區及其他有特色的街區、城中村,在尊重整體格局和風貌的前提下,進行針灸式更新改造,推進城市文化特色和城市建設改造相融合,文化保護與開發利用相結合。城中村對集體用地等城中村分類整治改造。對建筑風貌和質量較好的21、區域,采取綜合整治為主的方式,改善沿街立面、完善配套設施、增加公共空間;對建筑老化、存在安全隱患的城中村,以拆除重建為主,就地、就近安置,改善居住條件。5.4 舊廠礦對賓陽縣低效老舊廠礦區域,采取拆除重建、綜合整治更新等多元結合方式。分類引導城市更新,活化利用存量空間城市更新要以提升公共服務能力為基本,因地制宜優化用地和空間結構,補齊和提升各類服務功能,完善公共開發空間網絡,塑造更有人情味的街區和更有溫度的城市。5.5 嚴格保護文物歷史遺跡對文物保護單位劃定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及時保護現有文物資源。縣級以上的文保單位必須整體、原址、原貌保留。明確歷史遺跡單位的年代、地點,劃定保護范圍,立保22、護碑石。保護賓州古城文化街區賓州古城歷史文化街區范圍為:北至規劃懷安路,南至規劃賓秀路和賓陽大道,西至西環路,東至文體路、仁愛路和臨浦路,保護理念為:山水古鎮、保護優先、有機更新、促進發展。6.1 完善公共共享的城鄉生活圈6.2 建立縣域綜合交通樞紐6.3 完善市政基礎設施體系6.1 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依據,以“均等保障、集約建設、因地制宜、以人為本”為原則,構建縣域城鄉統籌的公共服務體系。全面保障型、科技先進型 建設現代化教育強縣兒童友好型、老年友好型千名老人擁有床位數6,千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6書香賓陽、文化賓陽構建開放多元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體系健康賓陽、活力賓陽完善全民健身設施23、體系,人均體育用地面積1.68人才友好型、國際友好型構建高質量全覆蓋的養老服務設施體系優化高速公路網體系,規劃建設完善鳳嶺北路東延高速公路(南寧東高環至黎塘段)、賓陽(黎塘)至桂平高速、來賓至賓陽高速公路、上林至橫縣高速公路賓陽段。6.2 結合自治區、市級和縣級交通規劃,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集約高效的要求,優化各類交通用地布局,促進便捷、通暢、高效、安全的綜合交通網絡的形成和完善。建設黎塘-賓陽-上林的南寧市域鐵路線,線位為:自黎塘鎮湘桂鐵路接出,沿王靈、大橋鎮區以北通道,經賓陽縣城北側向西經新圩鎮接入上林縣。鐵路線應避免穿越鎮區和縣城中心區。推進通用機場選址建設,提升賓陽對外交通服務品質24、。6.3 結合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構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以更好地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和區域高質量發展。將賓陽縣水源區域分為西南部低山水源區、中部平原半丘陵自流灌溉區、東北部丘陵提水灌溉區。規劃發展城鎮供氣事業,提高城鎮燃氣普及率。優化縣域電網規劃,加強供電設施建設。建設垃圾填埋場,鄒圩鎮建設垃圾焚燒發電廠。重點鎮和一般鄉鎮:規劃垃圾轉運站,垃圾填埋場盡量區域共建共享。規劃逐步加大郵政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發展以機械化、自動化和計算機網絡化技術為標志的現代化郵政。建立以電力為核心的多元能源供應結構,以煤電為主,積極開展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發電;建立多渠25、道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氣供應體系。7.1 雙碳目標與生態建設7.2 國土整治與生態修復7.1 嚴格管理二氧化硫的排放,控制煙塵和工業粉塵排放量;優化城市能源結構,調整燃料結構;加強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縣域及鎮區的綠化覆蓋率。綠色生態與城市建設同步發展。全縣所有工業污染源排放要達到國家或自治區規定的標準。重視耕地保護,預防治理水土流失;重點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發展綠色生態旅游業;倡導并推廣綠色交通體系。全面落實生態修復7.2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針對耕地碎片化、空間布局無序化、土地資源利用低效、生態質量退化等問題,開展農用地整治、農村建設用地整理,優化農村生產、生活、生態國土空間26、布局。農用地整治開展農用地整治,推進耕地質量提升、耕地后備資源開發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等工作。農村建設用地整理重點在賓州、和吉和甘棠等區域推進農村低效建設用地整理,實施村莊建設用地、工礦廢棄地整理。退化耕地治理立足農田生物多樣性,構建農田生態系統。開展酸化土壤治理試驗示范。開展山水林田湖系統修復工程,生態修復面積19451.93公頃。重點區域主要分布在高峰嶺一白花山一三狀嶺飲用水源修復區。實現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達到約2676.00公頃,新增石漠化治理面積達到620公頃,水土保持率達到85.92%。開展林相改造與森林更新的重點區域主要位于洋橋鎮廖平農場和和吉鎮燕山村。新增森林保護修復面積3240027、.51公頃。實現新增歷史遺留礦山綜合治理面積達到340.33公頃。以思隴鎮礦山生態修復工程為市級重點項目。實施水體生態系統功能修復面積2659.84公頃。有序推進土地整治8.1 加強規劃傳導與近期重點行動8.2 建立健全實施保障體系、8.1 完成舊城區居住用地的改造和新區的建設建設中心城區環城快速路,完善縣域路網系統加大招商引資,優先推動東北部工業園的建設完善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完善重點公共空間,優化城區內街道的綠化建設按照“上下銜接、分類管理”的原則,充分實施逐級落實目標責任制。總體規劃主要目標和控制指標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賓陽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縣級鄉鎮級28、落實傳導縣、鄉鎮兩級政府的工作目標開展近期重點行動居住居住交通交通商貿商貿設施設施綠地綠地8.2 強化監督和責任追究制度。堅持黨政同責,對在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和實施過程中的違規違紀違法行為,依規依紀依法追究責任。搭建覆蓋全縣、動態更新的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構建以目標、問題和可操作為導向的監測預警指標體系、專項評估及預警模型。完善實施監管機制建設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建設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測網絡,建立健全動態監測評估預警機制,加強對重要控制線、重要平臺、重點區域等規劃實施情況,重大工程、重點領域、突出問題等監測預警。拓寬公眾參與渠道,廣泛運用智慧化新手段提高公眾對規劃的認知度和支持度,使公眾了解規劃、遵守規劃、參與規劃、監督規劃。建立健全國土空間規劃動態監測評估預警機制建立健全公眾參與機制賓陽2035 我們期待與您共建!注:本次為成果草案版,所有數據、圖片和內容以最終批復為準。部分素材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賓陽縣自然資源局,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