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滄州市吳橋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稿)(32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09692
2024-03-28
32頁
8MB
1、吳橋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吳橋縣人民政府 二零二三年二月 前 言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落實國家及區域發展戰略,認真踐行新發展理念,貫徹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吳橋縣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依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的決策部署,自然資源部關于全面開展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通知和河北省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方案的有關要求,編制吳橋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吳橋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是吳橋縣面向2035年的空間發展藍圖和戰略部署,是落2、實新發展理念、實施高效能空間治理、促進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的空間政策,是吳橋縣開展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和指導各類建設的行動綱領。CONTENTS 目錄目錄 規劃背景規劃背景 Planning background 發展定位發展定位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and strategy 開發保護格局開發保護格局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pattern 做優做強做優做強中心城區中心城區 Expand and strengthen the central urban area 全域要素支撐體系全域要素支撐體系 Global element3、 support system 基本特征1.1規劃范圍與期限1.2PART規劃背景基本特征1.1河北省-滄州市-吳橋縣行政概況位于河北省東南部區位582.15平方公里,轄5鎮、5鄉面積總人口21.92萬人,城鎮化率41.66%人口京滬鐵路、京滬高速公路、105國道、339國道、220省道、大運河穿境而過,距濟南飛機場150公里,距黃驊港135公里。交通規劃范圍與期限1.2規劃期限:2021-2035年基期年:2021年,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規劃范圍:吳橋縣全域,總面積582.15平方公里目標定位2.1開發保護策略2.2發展規模2.3區域協同2.4PART發4、展定位目標定位 2.1 戰略定位:大運河畔雜技文化名城 冀魯交界先進制造基地 城市核心職能:世界著名 雜技文化之鄉 冀中南地區 綠色化工基地 冀魯間的人文水韻“宜居小城”大運河文化帶上的 特色節點城市 目標:至2035年,打造“經濟強縣、美麗吳橋”一基地 一城 冀魯交界先進制造基地 四縣 現代農業強縣、質量強縣新型能源強縣、人才強縣 四吳橋 美麗吳橋、平安吳橋、誠信吳橋、幸福吳橋 大運河畔雜技 文化旅游名城 開展雙評價進行風險評估劃定發展底線全域統籌格局構建品質引領系統提升體制創新強化治理構建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加強資源保護與利用優化用地布局優化中心城區布局提升公共服務體系推動雜技文化發展加快低效5、用地改造加快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生態修復與國土空間綜合整治提質吳橋雜技,打造全域旅游體系開發保護策略2.2科學評價摸清底線結合我縣十年人口發展趨勢以及未來發展研判,通過多種測算方法,開展人口規模預測。人口 規模 2035年 總人口 23.49萬人 城鎮化率53%2035年 城鎮人口12.45萬人 發展規模 2.3 交通協同對接區域交通網絡、強化區域聯動 打造重要交通節點 推進省際交界區交通協同 融入區域聯動走廊 生態協同生態共治,推進生態保護與治理 聯防聯控大氣污染 推進生態廊道共建 推動生態信息平臺建設 區域協同 2.4 積極融入滄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對接大運河德州段建設 對接大運河東光段建設 6、重大設施積極推進區域性重大基礎設施建設 南水北調主線路示意圖 滄州市域燃氣管線規劃示意圖 區域協同 2.4 文化協同促進雜技與大運河文化帶融合發展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3.1 生態保護空間格局 3.2 農業空間格局 3.3 城鄉空間格局 3.4 劃定三條控制線 3.5 PART 開發保 護格局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3.1 一帶 大力推進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建設 雙心 建設提升中心城區、宋門園區 兩軸 安陵鎮-中心城區-宋門園區城鎮發展軸 鐵城鎮-中心城區-大運河城鎮發展軸 三區 拓展增強區:中心城區、宋門園區 集聚提升區:安陵鎮、鐵城鎮 控制優化區:一般鎮及鄉村地區“一帶、雙心、兩軸、三片區”統籌考慮7、 綠道綠廊 結合自然 資源底數 融入區域 空間布局 構建“一網 兩屏 三帶”的生態空間格局 生態保護空間格局 3.2 占吳橋國土面積的60.44%糧食 主產區 占吳橋國土面積的7.85%其他 農產品區 農業空間格局 3.3 城鄉空間格局 3.4 空間結構:“兩心兩副、兩軸多點”打造中心城區成為縣域中心城市 大力推進宋門園區建設“兩心”指支持鐵城鎮、安陵鎮建設成為重點鎮“兩副”南北向的安陵鎮-中心城區-宋門園區城鎮發展軸 東西向的鐵城鎮-中心城區-大運河城鎮發展軸“兩軸”一般鄉鎮(于集鎮、梁集鎮、曹洼鄉、東宋門鄉、楊家寺鄉、溝店鋪鄉、何莊鄉)“多點”中心城區 宋門園區 安陵鎮 鐵城鎮 于集鎮 何8、莊鄉 梁集鎮 溝店鋪鄉 楊家寺鄉 東宋門鄉 曹洼鄉 永久基本農田 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實施永久特殊 保護的耕地 劃定永久基本農田面積占吳橋耕地面積的86.65%生態保護紅線 生態空間范圍內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強制性格保護的區域 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占吳橋國土面積的0.30%城市開發邊界 在一定時期內因城鎮發展需要,可以集中進行城鎮開發建設、城鎮功能為主的區域邊界。劃定城市開發邊界面積占吳橋國土面積的3.89%劃定三條控制線 3.5 按照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的優先順序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業發展、推進城市化不可逾越的紅線。城區發9、展方向研判 4.1 優化城區空間結構布局 4.2 城區道路體系規劃 4.3 藍綠網格與開敞空間 4.4 PART 做優做強 中心城區 推進雜技文化產業組團項目落位 1 1、推動運河文化生活組團城市更新改造 2 2、補足中部建成區公共服務設施體系 3 3、促進工貿產業組團產城融合發展 4 4、4.1 城區發展研判 打造“雙核兩副、四軸六組團”的空間結構 4.2 優化城區空間結構 雜技文化核心 商業服務核心 雙核:雙核:西部門戶副中心 東部服務副中心 兩副:兩副:長江路城市功能軸、黃河路城市功能軸、京滬鐵路城市功能軸、廬山道城市功能軸 四軸:四軸:雜技文化產業組團、北部文教組團、工貿產業組團、現代10、居住組團、小城宜居組團、運河文化生活組團 六組團:六組團:雜技文化核心 商業服務核心 現代居住組團 西部門戶副中心 東部服務副中心 雜技文化產業組團 工貿產業組團 北部文教組團 小城宜居組團 運河文化 生活組團 4.3 城區道路體系規劃 五橫:松花江路、黃河路、嘉陵江路、長江路、錢塘江路 八縱:昆侖道、華山道、太行道、泰山道、廬山道、黃山道、嵩山道、燕山道 打造“五橫八縱”干路網格局“一核、四心、三帶”一核 以運河公園為核心 四心 雜技公園 騰輝公園 南湖公園 藝苑公園 三帶 大運河景觀帶 宣惠河景觀帶 桑興河景觀帶 4.4 藍綠網格與開敞空間 運河公園 藝苑公園 雜技公園 騰輝公園 大運河景11、觀帶 南湖公園 綜合交通體系 5.1 公共服務設施體系 5.2 歷史文化保護體系 5.3 全域旅游體系 5.4 城鄉景觀風貌體系 5.5 市政基礎設施體系 5.6 生態修復和國土綜合整治 5.7 全域要素 支撐體系 5.1 綜合交通體系 加強與德州區域交通互聯 1、完善縣域內部過境交通體系 2、加強鄉鎮的道路互通 3、加強區域交通互聯互通 完善內部綜合交通體系 構建以社區生活圈為核心的公共服務體系 統籌布局教育、衛生等公共服務設施 1、加強資源整合,形成城市服務農村、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發展格局 2、優化重大公共服務設施布局,提升重大公共服務 3、5.2 公共服務設施體系 桑園片區、安陵片區、12、于集片區、何莊片區、鐵城片區、曹洼片區、宋門片區、楊家寺片區 構建“一帶、八片區”的保護格局 八片區 一帶 5.3 歷史文化保護體系 大運河文化保護帶 鐵城片區 桑園片區 安陵片區 于集片區 何莊片區 楊家寺片區 宋門片區 曹洼片區 大第八 東街 祁西 小第九 雙廟盧 第四 杏園高 張家集 官道姜 后李 張松村 范莊 季家何 堤下刁 倉上 寧莊村 全面實施“雜技興縣”戰略,全力推進國家級雜技文化(吳橋)生態保護實驗區創建實施 5.4 全域旅游體系 推進項目實施 突出保護傳承 落實激勵政策 大第八 東街 祁西 小第九 雙廟盧 第四 杏園高 張家集 官道姜 后李 張松村 范莊 季家何 堤下刁 倉上13、 寧莊村 孫福有故居 瀾陽書院 休閑觀光采摘園 雜技田園綜合體 雜技文化展示館 雜技文化產業園 紅牡丹非遺研究基地 紫玉嘉果園 莫家場紅色文化 古驛屯耕生態 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 大運河河灘地生態修復工程 特色旅游環線 構建“多彩運河,雜技風情,鄉村野趣“格局 多彩運河,雜技風情,鄉村野趣 5.5 城鄉景觀風貌體系 劃分5大風貌區 城市建設風貌區 城郊鄉村風貌區 雜技文化風貌區 運河景觀風貌區 鄉鎮農耕風貌區 供水 水資源 至規劃期末,全部采用地表水。完善 污水 至規劃期末,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100%。優化 供電 優化電網結構和供電廊道。安全 防災 針對城鎮防洪、防震減災、火災防控、人防體系14、等難進行安全防災建設 5.6 市政基礎設施體系 完善鄉鎮電信設施。完善 電信 優化 能源 優化能源布局,實現能源供給與消費多元化。供氣 供熱 建立多元化的供熱用能體系,實現熱源的多元化、清潔化、可再生化 垃圾 處理 至2035年,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生態修復 推動縣域河流流域綜合整治,加快生態修復 強化河道空間用途管制,清退河道藍線內各種違法建筑 推進水環境控源截污工程及林地撫育更新 強化林地系統生態服務功能 啟動鄉鎮村街道林地補植工程,加強平原造林建設 國土綜合整治 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積極開展農用地整理 因地制宜推進農村居民點綜合整治,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理 加快廢棄工礦用地整治 加快盤活城鎮存量建設用地,積極開展城鎮人居環境整治 5.7 生態修復和國土綜合整治 為進一步提高規劃科學性、合理性、現予以公示。一、公示時間 2023年2月17日-2023年3月18日,為期30天。二、公眾意見收集途徑 社會各界意見建議可通過郵寄或者發送電子郵件方式提交 1、郵寄地址:吳橋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2、電子郵箱: (郵件標題或信封封面請注明:“吳橋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意見建議”字樣)吳橋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公示說明(注:本規劃所有數據和內容均以最終批復成果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