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陽市衡山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稿)(35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09795
2024-03-28
35頁
25.39MB
1、PREFACE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中發(201918號)、自然資源部關于開展全國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通知(自然資發(2019)87號)文件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為繪制衡山縣國土空間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實現全縣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和修復的統籌安排和總體部署,我縣組織編制了衡山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本規劃細化落實省市國土空間規劃要求,對縣域開發保護作出具體安排,是衡山縣未來15年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空間藍圖,是縣域各類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活動的總依據,是鄉鎮國土空間規劃、詳細規劃2、和相關專項規劃的總指導。前言CONTENTS目錄1.規劃總則1.1 指導思想1.2 規劃定位1.3 規劃原則1.4 規劃期限1.5 規劃范圍和空間層次2.戰略目標2.1 戰略目標2.2 性質定位2.3 主要指標3.區域協同3.1 上位發展戰略3.2 南岳-衡山-新塘協同發展4.國土空間總體格局4.1 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4.2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4.3 構建“三生”空間5.中心城區國土空間格局5.1 中心城區國土空間格局5.2 中心城區用地布局5.3 中心城區綜合交通規劃5.4 中心城區綠地系統和開敞空間5.5 中心城區景觀風貌格局6.其他重點內容6.1 綜合交通體系構建6.2 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3、設施6.3 歷史文化景觀保護6.4 鄉村振興6.5 國土空間整治與生態修復7.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7.1 規劃實施保障7.2 建立規劃“一張圖”1.1 指導思想5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湖南省“三高四新”戰略和衡陽市“三強一化”發展戰略為引領,強力推進“五興六強”建設現代化新衡山,奮力譜寫衡山發展新篇章。五興:興旅、興工、興農、興城、興業;六強:政治強、經濟強、文明強、保障強、治理強、隊伍強。興業興工興農興城興業1.2 規劃定位規劃是衡山縣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發展戰略,深化落實省、市級國土空間規劃總體4、安排,為全面建設現代化新衡山的空間發展藍圖和戰略部署;是基于自身發展基礎落實新發展理念,實施高效能空間治理,促進高質量發展的空間政策,是縣域未來一定時期內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的行動綱領。1.3 規劃原則61.4 規劃期限以2020年為規劃基期年,規劃目標年為2035年,近期年為202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1.5 規劃范圍和空間層次規劃范圍為衡山縣行政轄區,分為縣域和中心城區兩個空間層次??h域為衡山縣行政轄區,包括下轄開云、白果、東湖、萱洲、長江、新橋、店門、永和、嶺坡、貫塘、江東、福田鋪12個鄉鎮,國土面積935.32平方公里。中心城區范圍包含開云鎮紫巾社區、先農社區等以及長江5、鎮石橋鋪社區共13個行政村(社區)。72.1 戰略目標規劃至2025年,主體功能區布局基本形成,國土空間布局得到優化。規劃至2035年,國土空間布局優化成型,富有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國土空間格局形成。規劃至2025年,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和生態環境效益顯著提高。規劃至2035年,由空間規劃、用途管制構成的國土空間治理體系更加健全,基本實現國土空間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規劃至2025年,鄉村振興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內外聯動開放,縱深合作發展,經濟社會發展外向度大幅提升。規劃至2035年,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全面推進,人居環境顯著改善。規劃至2025年,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城鎮化質量顯著提6、升。規劃至2035年,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基本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規劃至2025年,建設內通外聯的運輸通道網絡,水利基礎設施更加完善,防災減災體系更加健全。規劃至2035年,綜合交通體系更加完善,城鄉供水和防洪能力顯著增強,防災減災體系全面完善。92.2 性質定位貫徹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依據上位國土空間規劃和區域總體發展戰略,確定衡山縣總體發展定位為大長沙都市圈重要節點縣、大湘南承接產業轉移先行區、全省鄉村振興示范縣、大南岳旅游承接地。融入省級戰略培育區域職能強化城市職能強化城市職能2.3 主要指標10指標由約束性指標和預期性指標構成,其中,約束性指7、標包括:生態保護紅線面積,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耕地保有量、城鎮開發邊界規模、用水總量等,預期性指標包括:林地保有量、濕地保護率、水域空間保有量、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規模、村莊建設用地規模等。3.1 上位發展戰略積極參與對接湖南省“三高四新”發展戰略、充分對接衡陽市、衡山縣“十四五規劃”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以便捷高效對接通道為基礎,共建共享發展軸線。大力推進全方位開放,積極參與湖南省“三高四新”建設,充分對接衡陽市、衡山縣“十四五規劃”。合理布局做優做強產業項目,發揮北接長株潭、南連衡陽市且內外通達的區位和交通優勢,以衡陽市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為契機,推動現代產業強縣8、建設釋放加速度、實現大跨越,爭做衡陽市發展的“領頭雁”。123.2 南岳衡山衡東區域協同促進“南岳衡山衡東”一體化發展實現南岳衡山衡東(新塘)總體發展定位和發展目標,城市格局、道路交通、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等方面一體化發展;加強區域聯動合作,打造國際知名養生養老(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設白果至京港澳高速連接線、白果至南岳高速連接線、南岳衡山新塘三地協同高效配套設施,形成具有競爭力的南岳衡山衡東(新塘)一體化城鎮發展圈。134.1 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規劃至2035年,衡山縣全縣劃定落實永久基本農田面積占國土總面積面積約18.02%。主要分布于白果鎮、貫塘鄉9、等北部鄉鎮及萱洲鎮、永和鄉等東南部鄉鎮。規劃至2035年,衡山縣全縣生態保護紅線占國土總面積約17.10%。主要集中分布于東湖鎮、店門鎮、新橋鎮、永和鄉、萱洲鎮等縣域西部和南部鄉鎮。規劃至2035年,衡山縣全縣劃定城鎮開發邊界規模控制國土總面積約3.02%。主要布局在中心城區的高新區、開云新區以及重點鄉鎮。154.2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以區域內地形地貌基本特征為基礎,以國土空間開發戰略與目標為導向,結合主體功能區定位,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等保護要素和城鄉、產業、交通等發展類要素布局,合理構建生態屏障、生態廊道、交通網絡、城鎮體系,優化形成“一主兩副三軸一屏多點”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中心城鎮開云鎮;白10、果鎮、萱洲鎮兩個副中心;G240、G107以及許廣高速三條縣域空間發展軸,依托發展軸帶便捷的交通聯系,帶動沿線鄉鎮一體化發展;環南岳衡山生態保護屏障,充分發揮水土保持、水源涵養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生態功能,為全縣筑牢生態安全屏障;新橋鎮、東湖鎮、長江鎮、店門鎮四個鄉鎮,依托各自發展定位和職能分工,圍繞城鎮發展軸線,由點至面帶動全縣經濟產業發展。164.3 構建“三生”空間依據現狀資源稟賦、各鄉鎮主導產業及特色產業、產業基礎和發展前景,打造五大現代農業產業生產區,強化農業空間碳匯功能。形成“一縣一特”“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農業產業發展格局。主要分布在白果鎮、江東鄉等區域,打造連片優質稻生產功能11、區以及有機稻和再生稻生產片區,配套發展“優質稻+綠肥”綠色生態生產方式;主要分布在長江鎮、萱洲鎮等區域,建立衡山黃雞標準化示范基地,進一步創建智能化衡山黃雞產業園;以在建產業化項目為基礎,重點發展外三元等產品;主要分布在東湖鎮、長江鎮等區域,劃定油菜生產保護區,打造衡山優質放心油菜品牌,實現龍頭企業與油菜籽基地對接,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主要分布在永和鄉、萱洲鎮等區域,發展紅脆桃、李子等小水果基地,實施永和特色水果示范基地建設工程,擦亮“小水果之鄉”品牌名片。主要分布在開云鎮、福田鋪鄉等區域,發展茶葉、油茶種植產業,加強“新橋毛尖”等品牌建設,有條件的鄉鎮發展油茶精深加工,提升油茶質量和效益12、174.3 構建“三生”空間以生態重要性和敏感性評價為基礎,尊重自然山水格局,優先保護各類自然保護地體系為主體的生態空間,提高自然生態系統功能,構建“一屏五廊多點”生態空間保護格局。環南岳衡山生態保護屏障。通過系統的國土綜合整治和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強化其水土保持、水源涵養和生物多樣性功能,筑牢南岳衡山生態保護屏障;湘江、荊陂河、烏石鋪河、涓水、龍蔭港五條水系生態廊道。嚴格水域岸線等生態空間管控,構建形成連通山水、功能復合的綠色生態廊道;自然保護地等重點生態功能斑塊。包括湖南南岳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湖南萱洲國家森林公園、湖南衡山萱洲國家濕地公園等,加強生態保護修復,推動旅游休閑與生態保13、護協同發展,共同形成全域點、線、面結合的生態格局。184.3 構建“三生”空間堅持集約發展,可持續發展,高效利用國土空間,以中心城區、產業園區、重點鄉鎮為重點,依托重要交通干線聯接全域,打造聯接東西、貫通南北的縣域城鎮空間發展軸,促進城鄉生產要素有序流動和高效集聚,形成“一主兩副三軸四區”的城鎮建設發展格局。中心城鎮開云鎮。重點發展旅游休閑服務、新型工業,推動全縣經濟、整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協同發展;白果鎮、萱洲鎮兩個縣域副中心。其中,白果鎮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商貿物流和鄉村旅游產業;萱洲鎮以古鎮旅游、特色農產品種植為主導產業。兩大鄉鎮以點帶面,輻射帶動周邊鄉鎮共同發展;G240、G114、07、許廣高速三條縣域空間發展軸。發揮重要交通區位優勢,有效聯通中心城鎮及沿線鄉鎮,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進程;以縣城為核心的東部經濟區、以萱洲鎮為主的南部經濟區、以白果鎮為主的西北經濟區、環南岳衡山的環山經濟區。195.1 國土空間格局一帶融合、兩軸延展、四心引領、三區協同老城區+開云新區+衡山高新區。南北向衡山大道城市主要發展軸線,開云大道-金龍大道東西向城市發展軸線。老城區以北為黃花新區縣城文體活力中心,老城以南為老城商業服務中心;開云新區站前文旅服務中心;衡山高新區打造產業發展服務中心。21湘江人文景觀帶。建設具有特色人文氣息的城市濱水活力休閑景觀水岸。5.2 用地布局發展方向規劃期內縣城15、總體發展方向為“西聯北拓,東優南控”。其中:規劃近期(20212025年)提質老城區的建設,適度推進西部開云新區和東北部衡山高新區的開發。規劃遠期(20262035年)外延式擴展逐步放緩,城市發展以內部填充、優化、提質為主。城市空間發展趨于集約化、精致化。22功能布局宜居老城區:品質居住、行政辦公、文化教育、商業服務等。宜游開云新區:交通樞紐、文旅康養、會議會展、體育休閑等。宜業高新區: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5.3 綜合交通規劃“八縱”:為九龍大道、古韻大道、紫巾路、人民路、衡山大道、黃花路、青山大道、長江路。對外交通“七橫”:為G107(外繞線)、開云大道、金龍大道、工業大道、龍泉路、16、五一路、濱江路。形成“八縱七橫”的主干路網布局23構建鐵路+公路+航空+航運的多元對外聯系網絡“鐵路”:京廣高鐵、衡山西站。“公路”:白果-京港澳高速連接線、衡山直線高速、G107、G240、S214等。“航空”:衡山縣開云通用機場?!昂竭\”:湘江二級航道;衡山港。內部交通衡山開云通用機場衡山開云通用機場5.4 綠地系統和開敞空間“一廊”紫金山螺頭山生態廊道?!叭摹比蟪鞘芯G心黃花公園、紫金山森林公園、馬鞍山郊野公園?!岸帱c”指多個城市公園,開云新區規劃公園、毛澤建公園、琵琶湖濕地公園、環溪公園等。構建“一廊三心多點”的綠地系統結構,塑造山環水嵌的公園城市245.5 景觀風貌格局“三大板塊”17、老城區板塊開云新區板塊高新區板塊構建“三大板塊,五大分區”的風貌結構體系25都市生活休閑片區協調區域建筑控制,彰顯魅力老城發展活力;文體活力風貌區挖掘地段內區域和場所的個性,營造多樣特征片區;現代人文都市風貌區突顯城市西大門的品質化現代都市氣息;生態休閑服務風貌區強調本土地域文化,營造南岳文化意境;現代工業風貌區風格簡潔明快,適當綠化配置,協調周邊自然環境。6.1 綜合交通體系構建兩橫:南岳高速東延線、白南高速兩縱:許廣高速、南岳高速一港:衡山港一場:衡山開云通用機場兩橫:G240、S333四縱:G107、S214、S219、S331兩線:京廣線、武廣線兩站:衡山西站、京廣線衡山站276.2 18、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健全綠色智能、城鄉一體化的市政設施體系給水與排水工程給水系統構建以湘江、涓水為水源的供水保障體系。規劃建設兩個水廠,逐步完善供水管網系統,滿足老城區及高新區供水,規劃期末供水普及率達到100%。排水系統建設完善的污水處理與再生水利用設施。強化污水再生利用,全面提升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水平,規劃期末,污水處理廠基本實現全覆蓋。286.2 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健全綠色智能、城鄉一體化的市政設施體系燃氣與電力工程燃氣系統構建多向多源、輸配可靠的天然氣輸配系統,推動燃氣門站、調壓站、管線等設施建設。規劃確定衡山縣和各鄉鎮城鎮居民用戶氣化率達90%,天然氣普及率達到75%。電力系統19、打造安全可靠、性能高效的綠色智能電力網,推動建設100兆瓦分散式風電項目,加快風電站及110kv變電站建設,加快推進電網智能化。296.2 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立普惠均等、優質共享的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城市公共服務水平,構建“縣級-鄉鎮級-社區(中心村)”三級公共服務設施體系。規劃至2035年,教育、衛生、文化、體育、養老等社區公共服務設施15分鐘步行可達率基本實現全覆蓋。四大核心服務體系306.3 歷史文化景觀保護“兩級”: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四類”:古文化遺址、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名人故居、非物質文化遺產構建“兩級四類”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31鄉村振興用地規模全縣20、鄉鎮國土空間規劃應預留不少于10%的建設用地規模,重點保障位置難以確定,布局零星分散的農村產業發展用地。鄉村振興策略規劃至2025年,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成為全省鄉村振興示范縣,農業農村智慧產業體系基本形成。規劃至2035年,城鄉融合格局基本建立,鄉村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形成,美麗宜居鄉村基本實現,鄉村治理體系更加完善,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規劃至2050年,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成熟定型,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鄉村產業振興白果鎮、江東鄉、新橋鎮、貫塘鄉、嶺坡鄉、福田鋪鄉等為糧食種植區;長江鎮、萱洲鎮、永和鄉、店門鎮等為畜禽養殖區;東湖鎮、長江鎮、開云鎮等為油菜種植21、區;永和鄉、萱洲鎮、店門鎮、開云鎮等為小水果產業區;開云鎮、福田鋪鄉、貫塘鄉、新橋鎮等為“兩茶”產業區。6.4 鄉村振興32土地綜合整治規劃至2035年,全縣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設為高標準農田。生態系統修復規劃至2025年,衡山縣經濟發展質量和生態環境效益顯著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生態文明建設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相適應。規劃至2035年,全縣保護與發展空間格局得到進一步優化,生態安全屏障基本形成,生態功能顯著提升,縣域生態安全得到全面保障,全縣環境質量實現全面改善,環境質量實現全面達標。6.5 國土綜合整治修復337.1 規劃傳導指導約束鄉鎮規劃編制要求傳導。規劃縣域內鄉鎮單獨編制國土空22、間規劃。鄉鎮級國土空間規劃按照湖南省鄉鎮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指南進行編制。約束性指標傳導。按照底線管控與集約發展思維,確定約束性與預期性兩類指標向下級國土空間規劃傳導。依據實際需求確定所需編制的專項規劃,相關專項規劃應在同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指導約束下編制,對接“三線一單”劃定的環境管控單元,落實相關約束性指標,不得違背衡山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強制性內容,并與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核對。城鎮開發邊界內采用“詳細規劃+規劃許可”的管制方式。城鎮開發邊界外,按照主導用途分區,實行“詳細規劃+規劃許可”和“約束指標+分區準入”的管制方式。7.2 實施保障措施建立統一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形成覆蓋全縣、動態更新、權威統一的衡山縣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為統一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強化規劃實施監督提供法定依據。35
合同表格
上傳時間:2021-01-23
33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