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營口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 )(21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09834
2024-03-28
21頁
3.33MB
1、營口市自然資源局2022年11月營口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2021202120352035年)年)公眾征求意見版公眾征求意見版前言|PREFACE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統籌構建新時代營口市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部署和有效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生態修復重大工程,充分發揮營口市海陸生態功能,提升營口市國土空間生態品質,維護渤海生態安全,依據營口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營口市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落實海岸帶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建設規劃(20212035年)遼寧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2021-2、2035年)等相關規劃,組織編制了營口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主要闡述規劃期內營口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面臨的形勢和要求,聚焦渤海生態安全屏障保護建設,確定2021-2035年營口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規劃全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的格局和分區,部署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的重點工程,支撐全市經濟社會綠色高質量發展。規劃是對營口市全域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活動的總體謀劃和科學設計,是營口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內開展生態保護修復活動的指導性、綱領性文件,是編制和實施有關重點工程建設規劃的主要依據。規劃范圍為營口市全域,規劃期為2021-2035年。基準3、年為2020年,近期目標年為2025年,遠期目標年為2035年。0101 規劃目標規劃目標0202 修復格局修復格局0303 重點任務重點任務0404 重點工程重點工程0505 保障措施保障措施目錄|CONTENTS01 規劃目標1.1 基本原則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充分發揮大自然自我修復能力,輔以合理人工輔助措施,有效促進自然生態系統正向演替。堅持因地制宜,推進系統治理,維護和提升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穩定性。堅持改革創新,強化政策引領堅持統籌協調,突出修復重點統籌考慮海陸生態空間,聚焦“長白山區水源涵養與生物多樣性保護重要區”“黃渤海生態保護和修復”等重要生態4、功能,突出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推進形成生態保護修復新格局。深化生態保護修復領域改革,完善公共財政支持體系,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創新投融資機制,統籌推動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發展,構建多主體參與、多元化投入的生態保護和修復長效機制。1.2 總體目標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圍繞“美麗營口”總體發展定位和營口市國土空間規劃總體目標,打造綠色崛起先行區、沿海生態經濟發展示范區,全面提升山水林田湖草沙各類生態系統整體質量和穩定性,提升生物多樣性水平,強化農田生態功能,改善城市生態品質,助力國土空間格局優化,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營口,服務遼寧沿海經濟帶綠色高質量發展。1.3 分期目標5、到2025年,生態安全格局更加穩固,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進一步增強,生物多樣性水平有效提升,初步形成以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海岸帶生態保護修復深入開展,大遼河、大清河、碧流河主廊道基本建成,自然恢復為主、工程修復為輔的山水林田湖草海沙系統治理體系基本建立,美麗營口建設的生態和安全本底更加夯實,生態屏障功能更加牢固。近期目標近期目標到2030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森林、河湖、濕地、海洋等自然生態系統狀況實現進一步好轉,生態系統質量和“綠碳”“藍碳”固碳能力持續提升,生態廊道網絡體系基本建立,生物多樣性得到較為充分的保護,農田生態系統和城鄉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山水林田6、湖草海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機制更加健全。中期目標中期目標到2035年,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生態系統趨于良性循環,生態系統穩定性和固碳能力顯著提升,國、省重點保護物種及特有物種得到全面保護,生物多樣性水平顯著提升,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城鄉人居環境更加宜居,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更加健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營口基本建成。遠期目標遠期目標02 修復格局2.1 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總體格局面向國土空間生態修復2035年目標,營口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總體格局確定為:兩核一帶兩廊四區。兩核兩核為主城發展生態品質提升核、濱海發展生態品質提升核,海陸連通,優先保護城鎮空間的“林、草、河、湖”生態格局,形成高效7、的維護城鎮居民生態服務質量、維護土地生態過程安全的景觀格局,打造城鎮發展空間的生態“綠心”。一帶一帶為濱海生態景觀提升帶,南起浮渡河口,北止大遼河口的海岸帶,統籌推進海陸生態修復,實施海岸帶和近海海域綜合整治,開展河口濕地生態修復、防護林建設和岸線整治等,系統改善生態功能,打造以濱海濕地為特色的沿海生態帶,提升景觀效果。兩廊兩廊大清河生態涵養廊道開展河道及緩沖帶生態保護治理與修復,打造一條連通海陸,集“濕水林田湖草”于一體的生態安全屏障;碧流河生態涵養廊道主要提升沿岸林草生態系統水土保持和水源涵養功能。四區四區為西部濱海平原海岸生態修復與人居環境提升區、北部遼河下游城鎮生態修復與生境質量提升區8、中部丘陵水土保持生態修復與生境質量提升區和東部低山丘陵水源涵養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保育區,覆蓋營口市全域。2.2 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分區西部濱海平原海岸生西部濱海平原海岸生態修復與人居環境提態修復與人居環境提升區升區堅持山海相通,山海城相融,統籌推進沿海防護林、河口、岸線、岸灘、海灣、濕地等綜合保護修復。優化城鎮空間公園綠地建設,完善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提高生態系統連通性和穩定性。北部遼河下游城鎮生態北部遼河下游城鎮生態修復與生境質量提升區修復與生境質量提升區加大大遼河口濕地修復力度,統籌河流濕地和濱海灘涂濕地,構建陸域、潮間帶、淺海濕地一體的大遼河入海口生態保護修復大格局。優先修復生態9、功能嚴重退化的濕地區域,恢復提升河口濕地生態系統整體功能。保護“河、海、濕地、城”獨特風貌,打造河暢水清、濕地彰顯、岸綠景美的生態景觀。中部丘陵水土保持生中部丘陵水土保持生態修復與生境質量提態修復與生境質量提升區升區以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和礦山生態修復等為重點,推進綜合整治、保護與修復。堅持以水定綠、喬灌草相結合,開展國土綠化,大力實施退化林修復;對山地荒丘荒坡、疏林地進行封禁管護,發揮生態自然修復能力,提高生態環境質量;開展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恢復礦山自然生態功能。東部低山丘陵水土保持東部低山丘陵水土保持與水源涵養修復區與水源涵養修復區強化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加強水源涵養、封育保護和自然修復,全10、面預防水土流失;保護保育區域內的地帶性生態系統,大力開展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保護,擴大野生動植物棲息地,保護生物多樣性;以水土流失治理,大清河、碧流河等河流水系生態綜合整治,生態廊道建設為主攻方向,進行河道疏通與河岸帶治理,綜合提升區域生態環境。2.2 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分區03 重點任務3.1 提高生態空間生態質量加強自然生態空加強自然生態空間保護間保護提升生物多樣性提升生物多樣性水平水平加強重要河湖水加強重要河湖水生態修復生態修復加強海洋生態保加強海洋生態保護修復護修復推進重要濕地保推進重要濕地保護與修復護與修復推進森林總量和推進森林總量和質量雙提升質量雙提升加強水土流失綜加強水土流失綜合防治11、合防治加強礦山生態加強礦山生態整整治治修復修復3.2 提升農業空間生態功能開展耕地提質增效和鹽田土地復墾項目開展耕地提質增效和鹽田土地復墾項目加強農業生態系統保護加強農業生態系統保護積極推進國土空間綜合整治積極推進國土空間綜合整治0302013.3 改善城鎮空間生態品質積極推進公園綠地建設積極推進公園綠地建設加強城鎮及周邊自然生態資源保護與修復加強城鎮及周邊自然生態資源保護與修復構建藍綠交織的多層次生態網絡構建藍綠交織的多層次生態網絡04 重點工程I.渤海海岸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II.大遼河城市河段與河口生態系統修復工程III.城鎮空間生態環境品質提升工程IV.農田生態系統修復與質量提升工程V.12、碧流河流域重點區域生態修復與質量提升工程VI.中部丘陵平原水源涵養與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工程VII.歷史遺留礦山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工程VIII.重要生態廊道和生態網絡建設重點工程IX.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支撐配套工程國土空間生態修復重點工程國土空間生態修復重點工程聚焦全市主要生態問題和主攻方向,結合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工程部署,合理布局生態修復重點工程,構建生態修復工程項目體系,促進營口市生態修復高質量發展。05 保障措施 加強組織領導 創新體制機制 加強資金保障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強化分工協作壓緊壓實責任完善推進機制落實規劃傳導機制完善考核評估和獎懲機制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優化財政資金投入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壓實企業修復責任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強化技術支撐 鼓勵公眾參與推進生態保護和修復技術創新平臺與技術建設提升陸海統籌的生態保護修復監測監管能力建立健全人才使用機制建立參與式流域綜合管理機制構建多層次合作交流平臺開展多形式生態修復宣傳教育公示方式公示方式營口市自然資源局門戶網站(http:/ 孟祥鵬聯系電話:0417-2661302電子郵箱:郵寄地址:營口市站前區遼河大街東14-5號營口市自然資源局測繪地理信息與生態修復科郵編:115002(郵件標題或信封封面請注明“營口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意見建議”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