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廣鐵路隧道CRD法開挖施工作業指導書(1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910347
2024-03-28
13頁
270.54KB
1、 新建貴廣鐵路GGTJ-7標段隧道工程 編號:CRD法開挖施工作業指導書目 錄1.適用范圍12.作業準備12.1內業技術準備1了解設計、規范文件1制定方案措施1人員培訓12.2外業技術準備1生活、辦公臨建1施工生產臨建1調查與施工有關的技術數據1材料和配合比報驗2實施超前地質預報2布置監控量測點23.技術要求23.1 開挖輪廓控制23.2 隧道允許超挖值23.3 監控量測和超前預報23.4 地基檢查23.5初期支護33.6 隧道貫通33.7 不良地質段施工33.8 棄土34.施工工藝流程34.1施工程序34.2 工藝流程45.施工要求55.1 施工準備65.2施工工藝65.3施工控制要點76.2、勞動組織87.材料要求88.設備機具配置89.質量控制及檢驗99.1 質量控制99.2 質量檢驗910.安全及環保要求1010.1 安全要求1010.2環保要求11CRD法開挖施工作業指導書1.適用范圍適用于新建鐵路貴陽廣州線GGTJ-7標中鐵二十三局集團貴廣鐵路工程指揮部隧道CRD法開挖施工。2.作業準備2.1內業技術準備了解設計、規范文件認真學習設計圖紙,了解設計意圖,澄清有關技術問題,熟悉規范和技術標準深入工地做好施工調查,核對工程地質是否符合實際制定方案措施作業指導書編制后,組織技術人員認真學習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制定施工安全保證措施,提出應急預案。方案措施包含超前地質預報、監控量測、3、風險評估等。人員培訓對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對參加工作人員進行上崗前技術培訓,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2.2外業技術準備生活、辦公臨建修建生活房屋,配齊生活、辦公設施,滿足主要管理、技術人員進場生活、辦公需要。施工生產臨建修建變壓器站、空壓機站、鋼筋廠、拌和站、水泵站、水池、通風機架等施工設施,同時備齊發電機、移動棧橋、鉆爆臺車、噴漿臺車、風鉆、濕噴機、自卸汽車、裝載機、挖掘機等設施。調查與施工有關的技術數據施工作業層中所涉及的各種外部技術數據收集。材料和配合比報驗對用到工程上的材料(水泥、外加劑、沙石骨料、鋼材)抽樣檢測,報監理驗收,并確定噴混凝土的配合比。實施超前地質預報采用超前地質預測預報系4、統對前方圍巖進行超前探測,分析圍巖的各種性能指標,確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布置監控量測點在淺埋隧道地表布置沉降觀測網。3.技術要求3.1 開挖輪廓控制隧道開挖輪廓線應以襯砌設計輪廓線為基準,考慮圍巖變形量、施工誤差和測量貫通誤差等因素適當加大。施工中應嚴格控制超挖和欠挖。 洞身開挖輪廓線預留圍巖變形量,應根據圍巖級別、隧道寬度、隧道埋深、施工方法和支護情況采用設計及工程類比法確定。如設計沒有提出明確要求,可按先按1015cm選用,后根據實際監控量測的變形量在進行調整。3.2 隧道允許超挖值拱部線性超挖不大于10cm,最大超挖不大于15cm;邊墻線性超挖不大于10cm;仰拱線性超挖不大于10cm,最5、大超挖不大于25cm;采用預留支撐沉落量,則不再計超挖值。3.3 監控量測和超前預報 開挖后應按設計要求的量測項目及頻率進行圍巖量測,及時反饋量測信息,做好施工方法調整的預報以指導施工。超前地質預報和圍巖監控均納入開挖工序。3.4 地基檢查 邊墻、仰拱或底板等的地基承載力必須符合設計要求。軟弱地基處理方法和施工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隧底開挖前應進行施工工藝設計。3.5初期支護 隧道開挖后應及時進行初期支護。采用分部開挖時,應在初期支護噴射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等級的70%及以上時進行下一部分的開挖。隧道通過膨脹性圍巖時,支護應緊跟開挖,盡快封閉以對圍巖施加約束。分部開挖施工過程中應加強對臨時支護6、的保護。 3.6 隧道貫通 當兩相對開挖工作面相距40m時,兩端施工應加強聯系,統一指揮。當兩開挖工作面間的距離剩下1015m時,應從一端開挖貫通。隧道貫通誤差要求:中線為5cm,高程為5cm。 3.7 不良地質段施工 不良地質地段(斷層、巖溶、淺埋富水等)隧道開挖應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先預報、管超前、嚴注漿、短進尺、控爆破、早支護、快封閉、勤量測的施工方法。3.8 棄土洞內開挖土石方的棄置應符合設計要求和環境保護、水土保持的有關規定,不得影響既有建筑物的安全,并應采取擋護措施防止棄渣流失對自然環境造成不良影響。 隧道棄渣不得隨意在橋涵、構造物附近堆放,以免影響橋涵結構受力或破壞。4.施工工藝流程7、4.1施工程序CRD法施工應遵循“管超前、短進尺、強支護、早封閉、勤量測”的原則進行。首先應完成導向墻,洞口長管棚的施工或完成超前小導管支護的施工,然后按此工法工藝流程進行施工。上臺階開挖進尺不應大于1榀鋼架間距,邊墻每循環開挖支護進尺不得大于2榀鋼架間距;仰拱開挖前必須完成鋼架鎖腳錨桿。4.2 工藝流程CRD法施工工藝流程圖5.施工要求CRD法是在軟弱圍巖大跨度隧道中,先開挖隧道一側的一或二部分,施作部分中隔壁和橫隔板,再開挖隧道另一側的一或二部分,完成橫隔板施工的施工方法,主要應用于級圍巖淺埋地段的施工。中隔壁(CRD)法施工工序橫斷面示意圖中隔壁(CRD)法施工工序縱斷面示意圖中隔壁(C8、RD)法施工工序平面示意圖5.1 施工準備(1)施工用風、用電、用水等必須安裝就位,滿足開挖的需要。(2)配置鋼架加工設備,準備加工工棚及貯存棚,每循環開挖前必須有23榀的成品鋼架的備用量。(3)確定棄碴場的位置和范圍,提前作好熟土剝離及棄碴擋護和排水系統工程。5.2施工工藝(1)第部位的開挖施工1)利用上一循環架立的鋼架施作隧道側壁及導坑側壁42小導管超前支護。2)機械開挖部,人工配合整修。3)必要時噴混凝土封閉掌子面。4)施作部導坑周邊的初期支護和臨時支護,即初噴4cm厚混凝土,鋪設鋼筋網,架立型鋼鋼架和I18臨時鋼架,并設鎖腳錨桿,安設I18橫撐。5)鉆設徑向錨桿后復噴混凝土至設計厚度。9、(2)第部位的開挖施工在滯后于部35m距離后,機械開挖部,人工配合整修,必要時噴混凝土封閉掌子面,導坑周邊部分初噴4cm厚混凝土,鋪設鋼筋網,接長型鋼鋼架和I18臨時鋼架,安裝鎖腳錨桿,安設I18橫撐,鉆設徑向錨桿后復噴混凝土至設計厚度。(3)第部位的開挖施工在滯后于部1015m距離后,機械開挖部,人工配合整修,并施作導坑周邊的初期支護,步驟及工序同。(4)第部位的開挖施工在滯后于部35m距離后,機械開挖部,人工配合整修,并施作導坑周邊的初期支護,步驟及工序同。(5)第部位的開挖施工在滯后于部一段距離后,機械開挖部,人工配合整修。隧底周邊部分初噴4cm厚混凝土。安設型鋼鋼架的仰拱單元,接長1810、臨時鋼架,復噴混凝土至設計厚度。(6)第部位的開挖施工開挖部并施作導坑周邊的初期支護,步驟及工序同。并使型鋼鋼架封閉成環。(7)根據監控量測結果分析,待初期支護收斂后,拆除I18臨時鋼架及上部臨時橫撐,但每段拆除長度不得大于15m。灌筑部仰拱襯砌及矮邊墻。灌筑仰拱填充 部至設計高度。(8)利用襯砌模板臺車一次性灌注 部襯砌(拱墻襯砌一次施作)。5.3施工控制要點 為確保施工安全,上導坑、部的開挖循環進尺控制為1榀鋼架間距(0.60.75m),下部、部的開挖可依據地質情況適當加大,部仰拱一次開挖長度依據監控量測結果、地質情況綜合確定,一般不宜大于6m。中間支護系統的拆除中間支護系統的拆除時間應考11、慮其對后續工序的影響,通過圍巖監控量測進行確定。當圍巖變形達到設計允許的范圍之內,并在嚴格考證拆除的安全性之后,方可拆除。同時要注意后續作業的及時跟進。如圍巖穩定條件滿足設計要求,臨時支撐可在仰拱混凝土澆筑前一次性拆除,一次拆除長度依據仰拱澆筑長度確定(一般為46m)。中隔壁混凝土拆除時,要防止對初期支護系統形成大的振動和擾動。可采用風鎬由上至下逐榀拆除鋼支撐之間的噴射混凝土,以及臨時支護與初期支護連接部位附著在鋼架上的噴射混凝土,臨時鋼構件采用氣焊燒斷。 6.勞動組織勞動力組織方式:采用架子隊組織模式。勞動力配置序號崗位數量序號崗位數量1管理人員46支護工202安全員27炮工43技術人員2812、機械工64質檢29司機125風鉆工2010普工207.材料要求隧道開挖與初期支護密切相關,應備足初期支護材料,并檢驗合格。8.設備機具配置主要施工機械設備配置表序 號設備名稱數量序 號設備名稱數量1氣腿式鑿巖機407混凝土攪拌站12混凝土噴射機28混凝土輸送泵13管棚鉆機19混凝土輸送罐車24挖掘機210注漿泵45裝載機311空壓機66自卸汽車1012通風機29.質量控制及檢驗9.1 質量控制(1)按設計文件規定的施工方法進行施工,禁止擅自改變施工方法(2)洞內地質調查和掌子面地質素描。(3)隧道基底地基承載力測試。(4)支護結構盡快封閉成環,緊跟開挖面。9.2 質量檢驗(1)隧道開挖斷面的中13、線和高程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數量:每一開挖循環檢查一次。檢驗方法:采用儀器測量。(2)隧道開挖應嚴格控制欠挖。當圍巖完整、石質堅硬時,巖石個別突出部分(每1m2不大于0.1m2)侵入襯砌應小于5cm。拱腳和墻腳以上1m內斷面嚴禁欠挖。檢驗數量:每一開挖循環檢查一次。檢驗方法:采用自動斷面儀測量等儀器測量周邊輪廓斷面,繪斷面圖與設計斷面核對。(3)洞身開挖中,應在每一次開挖后及時觀察、描述開挖面地層的層理、節理、裂隙結構狀況、巖體的軟硬程度、出水量大小等,核對設計地質情況,判斷圍巖穩定性。檢驗數量:每一開挖循環檢查一次。檢驗方法:工程地質觀察和描述。 (4)隧底開挖輪廓和底部高程應符合設計要求14、。隧底范圍石質堅硬時,巖石個別突出部分(每1m2不大于0.1m2)侵入襯砌應小于5cm。檢驗數量:每一開挖循環檢查一次。檢驗方法:用儀器測量底部高程,繪斷面圖與設計斷面核對。(5)隧底開挖后應及時核對隧底地質情況。當需要進行加固處理時,應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數量:每處檢查一次。檢驗方法:進行地質描述。10.安全及環保要求10.1 安全要求加強對技術及施工人員的培訓,提高全體參建人員的安全、質量意識。CRD分部開挖,應根據地質條件、隧道斷面等情況合理分布各部位斷面尺寸,開挖進尺應控制在一榀的鋼架間距。各部鋼架基腳處必須打設鎖腳錨桿(或錨管),減少拱腳下沉。分布開挖的各部位,開挖后開挖后應及時進行初15、期支護及臨時支護,并盡早封閉成環。每循環進行測量放樣,嚴格控制超欠挖。定期對測量控制點進行檢查、復核,避免由于隧底下沉、上鼓、不均勻變形及人工或機械碰撞等原因對控制點的損害。邊墻、仰拱或底板等的地基承載力必須滿足設計要求。軟弱地基處理方法和施工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隧底開挖前應進行施工工藝設計。開挖后應按設計要求的量測項目及頻率進行圍巖量測,及時反饋量測信息指導施工,以確保結構安全。隧道開挖中,應在每次開挖后及時觀察、描述圍巖裂隙結構狀況、巖體軟硬程度、出水量大小,核對設計情況,判斷圍巖的穩定性。運輸車輛及施工機械嚴加管理,經常檢查制動和運轉部分情況,防止意外事故發生。在運輸繁忙的道口,設立安全監督崗,指揮行人和車輛,確保汽車運輸及行人安全加強應急預案的演練,充分做好各項應急準備工作,備足的應急物資,確保應急通道的暢通,確保緊急情況下風水電的暢通等。10.2環保要求為了減少施工作業產生的揚塵,對人口稠密地區的施工場地、施工道路進行灑水或采取其他措施抑塵。易于引起粉塵發生的細料或松散料必須遮蓋或適當灑水濕潤。運輸時必須用帆布、蓋套及類似遮蓋物覆蓋;運轉時有粉塵發生的施工場地,如水泥混凝土攪拌站設防塵設備等措施。棄碴要棄在指定的棄碴場內,不得隨意亂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