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 )(26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10695
2024-03-28
26頁
24.71MB
1、杭州市余杭區國土空間分區規劃2021-2035年(公眾意見征求稿)2023年3月前言杭州市余杭區國土空間分區規劃(2021-2035年)是對余杭區全域范圍內國土空間開發保護作出的總體安排和綜合部署,是指導城鄉各類開發建設活動、開展國土空間資源保護利用和修復、制定空間發展政策和實施國土空間規劃管理的空間藍圖,是編制相關專項規劃和詳細規劃的依據。本次規劃結合浙江省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技術規程的要求,圍繞杭州城市新中心定位,統籌全域格局,強化要素保障。目錄01 規劃總則02 構建杭州城市新中心新格局03 提升創新活力之城的新中心04 彰顯歷史文化名城的新中心05 建設生態文明之都的新中心06 營2、造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新中心07 強化規劃實施傳導規劃總則GENERAL PROVISIONS1.1 余杭概況01區域面積全區5個鎮、7個街道,總面積942平方千米。人口規模2020年常住人口122.67萬人,城鎮化率72.60%。經濟發展2020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282.56億元。土地利用現狀圖農用地農用地建設用地建設用地水域及其他水域及其他65%26%9%中華文明圣地、數字科創之源杭州活力城區、人才集聚高地、杭韻山水典范規劃總則GENERAL PROVISIONS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3、會和考察浙江、杭州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忠實踐行“八八戰略”,以高質量可持續快發展為主題,以數字化、高端化、國際化、一體化、品質化“五化共促”為路徑,深化落實區委十五屆六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高標準建設杭州城市新中心、爭當兩個先行排頭兵”。1.2 指導思想01余杭區942平方公里杭州中心城區杭州市域16850平方公里余杭區在杭州市域中的位置余杭區行政區劃規劃總則GENERAL PROVISIONS1.3 范圍期限01規劃范圍全域5 5個鎮、7 7個街道,總面積942942平方公里。規劃期限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規劃目4、標年至2035年,近期至2025年。人口規模至2035年,常住人口規模達210萬人。規劃總則GENERAL PROVISIONS1.4 目標定位01創新活力之城的新中心歷史文化名城的新中心生態文明之都的新中心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新中心全國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核心區未來城市樣板地未來科技策源地未來產業引領地全面數字化轉型實踐示范區發揮余杭科技創新、歷史人文、綠色生態、戰略區位優勢,落實省市打造全球創新策源地戰略要求,落實杭州城市新定位,融合杭州城市新格局,打造杭州城市新中心,引領建設杭州國家綜合科學中心,明確余杭發展定位如下:規劃總則GENERAL PROVISIONS1.5 規劃理5、念01自然生態精神文化人文與個性更加突出以“人”為核服務交通更加智能城市與自然更加融合便捷生活工作生活更加無界創新空間更加多元山水營城彈性生長發展模式古今對話特色空間營造模式工作交往圈層統籌創新空間組織模式多元高混分層功能組織模式TOD引導立體城市組織模式圈層統籌、鏈條閉合的創新空間組織模式TOD引導、慢行回歸的立體城市組織模式山水營城、組團融合的彈性生長發展模式古今對話、個性鮮明的特色空間營造模式多元高混、社群集聚的分層功能組織模式構建杭州城市新中心新格局2.1 推進區域協同發展02湖州湖州臨安臨安諸暨諸暨嘉興嘉興紹興紹興黃山黃山衢州衢州金華金華寧波寧波海寧海寧淳安淳安建德建德桐廬桐廬杭州義6、烏義烏臺州臺州上海桐鄉桐鄉安吉安吉德清德清蘇州蘇州余杭余杭大運河文化帶大運河文化帶杭湖一體化先行區杭湖一體化先行區溫州溫州構建軸廊輻射的長三角協同空間格局多通道融入大都市區空間格局,打造城市新中心多模式實現與杭州中心城區的等高一體化向東重融合、向西提門戶,深化毗鄰地區區域協同接軌長三角引領都市區融合中心城協同毗鄰地Construct the general pattern of the new urban center城鎮化優勢地區(5):集中于城西片區,包括余杭街道、倉前街道、五常街道、閑林街道、中泰街道;城鎮化潛力地區(3):集中于東部片區,包括北部良渚街道、仁和街道、瓶窯鎮;生態經濟地區7、(4):主要為西部四鄉鎮,分別為徑山鎮、鸕鳥鎮、百丈鎮、黃湖鎮。構建杭州城市新中心新格局2.2 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02落實浙江省主體功能區劃方案,余杭區主體功能主要涉及城鎮化優勢地區、城鎮化潛力地區、生態經濟地區三類:Construct the general pattern of the new urban center構建杭州城市新中心新格局Construct the general pattern of the new urban center2.3 優化國土空間格局02“兩廊一軸、一核三片”城西片區、東部片區、西部片區城西科創大走廊、良渚文化大走廊古今千年發展軸中央活力區一軸兩廊三片一8、核構建杭州城市新中心新格局2.4 統籌劃定“三區三線”嚴守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底線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并嚴管城鎮開發邊界92.62平方公里(13.89萬畝)111.64平方公里(16.75萬畝)184.42平方公里(27.66萬畝)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保質保量劃定永久基本農田。按照“數量不降低,質量不降低”原則優化永久農田布局;建立完善基本農田儲備區,實施現有耕地提質改造,促進耕地規模化、集中化。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嚴格保護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及其他重要水土保持的區域;劃定全域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堅持嚴格保護、分級管控、損害追責、違法嚴懲原則。城鎮開發邊界集約高效:基于國士空間開發適9、宜性評價及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優化城鎮空間結構,劃定城鎮開發邊界,作為在一定時期內允許開展城鎮開發和集中建設的空間。農業空間生態空間城鎮空間02Construct the general pattern of the new urban center提升創新活力之城的新中心3.1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03聚焦重點產業領域,打造全球數字經濟創新高地、全球生物醫藥研發高地、全球未來產業發展高地、全球智能裝備產業高地、全球科技企業和頂尖人才創新研發總部基地。The New Center Of the Innovational and Vital City全球未來產業發展高地全球生物醫藥研發高地全球數字經10、濟創新高地3 3X X5 51 1全球科技企業和頂尖人才創新研發總部基地新一代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新一代通信技術及智能終端關鍵基礎軟件網絡安全創新藥物研發先進醫療設備及器械制造醫學健康服務區塊鏈AI+生命健康量子信息未來網絡類腦計算綠色低碳全球智能全球智能裝備裝備產業產業高地高地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節能環保及新能源裝備3 3提升創新活力之城的新中心3.2 加強產業平臺整合提升03優化轉型類存量指標盤活、適量減量,產業改造為主改造提升類存量指標盤活,產業轉型為主減量騰退類騰退為主培育集聚類增量指標重點布局區域分類引導產業園區整合提質基于工業用地效益,根據規劃工業用地不少于現狀工業用地量原則,對現狀產業空11、間提出四類轉化模式:The New Center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串聯核心板塊 建設余杭城北文化文明連綿區打造集中展示文化文明建設、世遺保護傳承利用的余杭樣板瓶窯新城、良渚古城遺址、良渚文化村、良渚新城、北部新城等彰顯歷史文化名城的新中心4.1 重塑文化魅力新空間044.2 打造良渚文化大走廊傳承彰顯余杭“四大文化品牌”良渚文化IP運河文化IP徑山文化IP創新文化IPThe New Center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4.3 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世界文化遺產2 項 良渚古城遺址+中國大運12、河(杭州段)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浙江省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7處杭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1處市級文物保護點文物保護單位104 項非物質文化遺產(4項國家級+10項省級+19項市級+71 項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合理規劃和落實重要農業功能區;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穩固農用地的生產功能,凸顯生態功能,豐富生活文化功能,推進區域現代農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建設生態文明之都的新中心The New Center Of The Capital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5.1 高標準保護農業空間5.1.1 優化現代農業空間布局055.1.2保護耕地與基本農田保13、障糧食蔬菜自給空間嚴保永久基本農田創新耕地保護監督管理加強耕地保護與利用余杭區規劃期內嚴格落實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通過建設用地復墾、土地開發、耕地恢復等手段,落實余杭市17.07萬畝耕地保護目標。規劃徑山鎮、余杭街道、瓶窯鎮、良渚街道、仁和街道5大耕地集中連片區。統籌優化農業發展空間建設生態文明之都的新中心5.2 高水平保護生態空間055.2.1 構建生態保護格局5.2.2加強自然資源保護利用與生態修復構建多層次、網絡化、功能復合的生態格局 西部群山屏+三白潭生態帶、良渚生態帶、大徑山苕溪生態帶、西湖西山生態帶“十橫”主干水系:北苕溪、中苕溪、南苕溪、閑林沿山河、蔣家潭港、余14、杭塘河、高橋港、良渚沿山河、良渚港、東塘港;“七縱”主干水系:東苕溪、通義港、毛家漾、塘河埠、毛家漾、西塘河、京杭大運河。西溪濕地五常水鄉和睦水鄉南湖北湖三白潭濕地大運河西湖錢塘江。通過運河濕地水環,構建城市通風廊道。河湖水系River and lake濕地水塘Wet land林地園地Forest生態系統Ecosystem生態修復分類引導生態修復重點區域生態修復實施保障余杭區生態保護格局規劃圖The New Center Of The Capital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建設生態文明之都的新中心The New Center Of The Capital Of E15、cological Civilization5.3 拓展“兩山“轉化通道拓寬“兩山”轉化路徑推動共同富裕著力打通“兩山”轉換通道,充分發揮“農”的生態賦能、“商”的產業邏輯、“文”的價值浸潤、“旅”的聚人引流、“體”的身心塑造作用,促進自然生態資源在不同業態中加速融合、價值疊加、優勢互補,讓美好生態成為“經濟要素”,讓生態產品兌換市場價值,讓生態環境種下的“常青樹”變成老百姓的“搖錢樹”。05建設生態文明之都的新中心The New Center Of The Capital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5.4 統籌推進鄉村振興05城郊融合類集聚建設類精明收縮類整治提升類16、特色保護類劃分鄉村單元,分類引導鄉村發展分類引導鄉村發展支撐鄉村產業振興按照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護、搬遷撤并四種類型,因地制宜實施村莊分類規劃。統籌安排鄉村振興產業用地空間,支撐打造特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構建服務體系,統籌推進鄉村振興一級服務核心生活、市政等設施相對齊備,根據服務點類型不同,農業設施、文旅設施有所側重。二級服務核心以類型為導向,突出類型區別,強調設施的實用性。營造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新中心6.1 構建城鄉生活圈06面向未來,適度超前,補足短板,構建三級三類的城鄉生活圈。圍繞區級以上公共中心,面向創新創業人群,補充完善高品質公共服務設施。The New Center Of t17、he Most Well-being City營造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新中心6.2 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體系06鐵路樞紐構建“六高一普一線”的鐵路網絡公路網絡“兩環四射”的高速公路網+“兩橫三縱”的國省道網絡The New Center Of the Most Well-being City快速路網“雙環七射”主干路網“1120城市主干路網”加強西站樞紐建設:謀劃新增鐵路通道,增強西站服務能級構建四通道十向聯系,實現一小時達到長三角主要城市。鐵路網絡形成“2快+10普+2都市區”的軌道線網城市軌道營造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新中心6.3 構建綠色市政基礎設施體系06完善給水廠建設,高標準實現供水安全保障提升供18、水能力,適度調劑區外供水,高標準保障新中心供水安全。提升污水處理能力,確保優質水環境構建全面提升污水處理水平,確保優質水環境助力全區高質量發展,實現污水收集處理全覆蓋。增強電力供給水平,開展智慧電網建設落實上位電源安排,保障余杭發展需求;提升供電安全保障,補足局部布點缺口;改善網架結構,緩解電網重載現象優化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能源利用體系優化全區燃氣高壓管道布局。建設安全可靠、布局合理、覆蓋面廣的燃氣基礎設施。結合“無廢城市”創建,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完善垃圾分類收集系統,全力推進垃圾減量化、資源化與無害化。The New Center Of the Most Well-19、being City營造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新中心6.4 健全綜合防災減災與安全保障體系06加強安全風險防控能力公共衛生安全防洪排澇抗震防災消防安全海綿城市人防安全完善人防、消防、抗震、防洪排澇等城市安全設施的建設,提升全區災害抵御能力。依托高快路形成救援主通道;結合城市主干路,打造疏散主通道。The New Center Of the Most Well-being City強化規劃實施傳導Strengthen The Transmission Of Planning Implementation7.1加強規劃傳導07加強規劃傳導與管控加強規劃全周期動態實施監管落實上位規劃,包括規劃目標、規劃指20、標的落實。傳導鄉鎮(片區)規劃,將上級規劃約束性指標細化落位到空間,對鄉鎮指標進行統籌分配,細化用途分區。上位規劃杭州市余杭區國土空間分區規劃鄉鎮(片區)規劃落實省市國土空間規劃要求傳導鄉鎮級國土空間規劃的編制和實施詳細規劃專項規劃杭州市余杭區國土空間分區規劃指引地塊用途、開發強度等指導實現特定功能對特定空間擬定開發保護要求實行規劃全周期管理構建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完善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實施規劃全生命周期管理。優化完善“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定期評估制度,結合余杭實際情況,細化規劃調整完善條件和規則。定期評估與適時調整強化規劃實施傳導7.2加強“十四五”規劃空間支撐Strengthen The Transmission Of Planning Implementation07堅持全區統籌、區域協調1 1對“十四五”規劃提出的目標任務進行空間落實,做好空間保障;2 2堅持高效分工協同機制建立健全“十四五”規劃與國土空間規劃協同實施機制。鄉村振興“國土整治修復+”模式探索生態環境保護產業融合發展新型城鎮化建設7.3實施國土空間綜合治理工程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的理念,進行全域規劃、全域設計、全域整治,建成城鄉空間優美、資源集約高效、生態安全可持續的美麗國土空間新格局。建設杭州城市新中心爭當“兩個先行”排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