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縣森林防火規劃方案(2021-2025年)(2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11614
2024-04-01
18頁
149.56KB
1、涇縣森林防火規劃(2021-2025)涇縣“十四五”森林防火規劃安徽省涇縣林業勘察設計室二0二一年六月 目 錄第一章基本情況1第一節涇縣森林資源現狀1第二節涇縣自然地理1第二章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現狀3一、涇縣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現狀3二、涇縣森林草原防滅火基礎設施建設現狀4第三章總體規劃4第一節指導思想、原則4第二節編制依據7第三節規劃理念8第四章重點建設任務9一、防火瞭望塔建設9二、視頻監控系統建設9三、森林防火隔離帶系統建設10四、森林防火應急道路建設10五、森林消防水桶、蓄水池建設11六、焚燒池建設11七、護林點及管護用房12第五章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12一、估算原則12二、投資估算13三2、資金籌措與使用計劃14第六章建設成效14第一節生態效益14第二節社會效益15第三節經濟效益16第一章 基本情況第一節 涇縣森林資源現狀一、涇縣森林資源現狀我縣是全省21個林業重點縣之一,同時也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國家森林城市。全縣林地總面積15.0萬公頃,濕地保有量0.4萬公頃,其中竹林地2.68萬公頃,活立木蓄積量605.8萬立方米,竹林株數約7941萬株,森林覆蓋率66.94%,林木綠化率71.93%。其中國有林場4個(涇縣馬頭國有林場、涇縣小溪國有實驗林場、涇縣白華國有林場、涇縣景星國有林場),林地總面積6218.03公頃。第二節 涇縣自然地理一、地理位置涇縣地處中亞熱帶北緣,間于東3、經11728-11840,北緯3023-3051之間。涇縣位于皖南,隸屬宣城市,東連宣州、寧國,南鄰太平、旌德,西接青陽,北與南陵毗連。全縣轄11個鄉、鎮,153村,4個國有林場。人口36萬,其中農業人口29.8萬。全縣土地總面積205450公頃,林業用地149988公頃,占全縣總面積的73%,是全省重點山區縣之一,農民人均純收入6312元,境內森林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很大,林業生產有著廣闊的前景。縣內交通便利,205國道貫穿南北,322省道橫穿東西,鄉鎮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二、地形地貌涇縣屬山地丘陵區,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為黃山、九華山余脈,最高峰黃子山海拔1174.8m, 三、氣候條件涇4、縣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年平均降水量1500mm以上,年平均氣溫15.7,極端最高氣溫40.7,極端最低氣溫-8,年平均日照為2114.8小時,日平均溫差10,積溫為4954.4,無霜期239天左右。四、水文涇縣境內溪澗密布,主要河流有青弋江、徽水河、汀溪河、漕溪河、琴溪河、涌溪河、合溪河、孤峰河、中村河等,水資源豐富,青弋江由西南向東北橫貫全境,江岸廣布著河灘地和沖積平原,是全縣主要糧食基地。五、土壤我縣土壤多為板巖、頁巖、花崗巖、石灰巖等母質發育而成,由于受地形、氣候等成土條件影響,在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在海拔500m以下丘陵低山地區,廣泛分布著地帶性土壤-黃紅壤5、,在海拔500m以上中心地區有山地黃棕壤和黃棕壤分布,另有棕色石灰土、酸性紫色土分布,山地土壤腐殖質豐富,土壤深厚肥沃,質地疏松,含砂礫量高,通透性好,適宜林木生長。六、森林資源森林植被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物種資源豐富,木本植物約600余種,僅用林樹種達120多種,常綠闊葉樹種主要以青岡、苦櫧、石櫟、甜櫧、華東楠、豹皮樟為主,混有麻栗、白櫟、南酸棗、黃連木、楓香、化香、檀樹等落葉樹種,針葉樹種以杉木、馬尾松、濕地松、火炬松為優勢樹種。毛竹分布面積大,位居全省前列,香果樹、紅楝子、三尖杉、銀杏、檫木等珍貴樹種有天然分布,經濟林樹種主要為青檀、茶葉、桑樹,廣為栽培,以青檀皮為原料的宣紙馳名中外6、。第二章 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現狀一、涇縣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現狀涇縣現有4支縣級森林防滅火專業隊和3支政府購買服務的社會化半專業森林消防隊伍。全國首創成立“安徽省健林森林消防技能培訓學校”,全省首創將4個國有林場和社會化購買服務森林消防隊隊員送國家應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機動支隊三大隊進行專項培訓。2020年,全縣將676名生態護林員納入安全巡護組織體系統籌管理,實現巡林護林全覆蓋。同年10月,全省首創對150名村級(社區)干部進行森林草原防滅火綜合技能培訓。二、涇縣森林草原防滅火基礎設施建設現狀2020年全縣森林防火重點地段新建焚燒池16個,增設森林消防水網工程80立方米鋼筋混凝土蓄水池6處、消7、防水網1800米。樹立大型搪瓷防火宣傳標牌38塊、電子智能卡通語音警察20處。馬頭國有林場市級示范點新建森林防火物資庫及隊員營房529平方米,配備50萬元專業化森林防火器材。小溪國有林場縣級示范點投入資金40萬元建立林火監測系統,實現林場林火監測全覆蓋,并在全縣國有林場全面推廣林火監測系統數字化信息化。第三章 總體規劃第一節 指導思想、原則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 指導,圍繞生態文明建設,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發展理念,以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和森林資源安全為根本, 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堅持“8、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工作方針,堅持“科學分區、分類施策”的治理原則,加強基礎設施和設備建設,積極建立森林防火科學化、標準化、信息化、專業化的管理體系,不斷增強預防和控制森林火災的綜合能力,逐步擺脫森林防火的被動局面,確保森林資源安全,為促進項目區林業持續、快速、監控發展做貢獻。根據2013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的全省森林火險縣級單位等級名錄我縣為防火等級I級縣、國家批準的全國重點火險單位。二、基本原則1、堅持預防為主,科學撲救的原則堅持預防為主,要把森林火災預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加強森林防火宣傳教育, 提高全民森林防火意識;加強預警監測,建立完善森林火險預警系統,建立健全森林火險分級預警模式和9、響應機制;加強森林防火隊伍建設,創新森林資源管護機制;加大林火阻隔系統建設力度,提升防范森林大火的能力。堅持以人為本,科學撲救,把保障林區廣大人民群眾和撲火人員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加強撲火隊伍專業化和撲火裝備現代化建設,提高組織指揮水平,提升空中滅火、以水滅火、機械化滅火能力。2、堅持分區施策、突出重點的原則根據森林火險區劃等級、森林資源分布狀況和火災發生實際情況,與國家的分區施策相銜接,合理劃分治理區域。對不同區域采取針對性治理措施。明確重點區域, 加大支持力度,針對火險因子類別、防控基礎條件、重點保護對象進行分類治理,按照輕重緩急,分批分期實施。3、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原則全面加強森林10、防火基礎設施和裝備能力建設,突出以水滅火等基礎性、長遠性工程建設;落實責任制度,加強隊伍建設,健全經費保障機制,完善科學防火,加大依法治火力度,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確保森林防火工作的可持續發展。4、堅持科技優先、加強培訓的原則加強森林防火理論研究,引進、推廣先進、實用的森林防火技術和裝備,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防控森林火災。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不斷提高森林防火科技含量。注重森林防火業務與技術培訓,進一步提高森林防火隊伍綜合素質,不斷提高森林防火管理現代化水平。5、堅持政府主導、齊抓共管的原則森林防火工作是一項社會性、公益性的防災減災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 涉及應急、林11、業、氣象、航空、通信、新聞、文化、教育、民政、交通、旅游等多個行業部門,是一項需要各部門齊抓共管、全社會共同關注的事業。要在政府的領導下, 各有關部門密切配合,通力協作,并按各自的職責范圍積極開展森林防火工作,形成預防和撲救森林火災的整體合力,真正建立起“政府全面負責、部門齊抓共管、群眾廣泛參與、社會積極支持”的森林防火工作機制。三、設計原則1、堅持因險設防、實事求是的原則涇縣森林防火基礎建設方案必須適合項目區的具體情況,工程項目的選定必須從實際出發,做到技術措施科學、經濟、適用。2、堅持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的原則根據火災區所處的自然、地理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以及火險發生的主要原因,確定森林防火12、措施與重點,在設計工程項目建設內容時,以及火險發生的主要原因,確定森林防火措施與重點,對原有老化工程設施、設備等給予科學充分利用,在自己使用和項目選擇上優先確保重點,以提高火險區的森林防火能力。3、堅持科技化優先、科學防火的原則科學技術優先,提高森林防火整體現代化水平,充分利用現代化科技防御森林火災,建立科學有效的森林防火體系。4、堅持重點建設、分布實施的原則根據項目建設規模、特點和投資來源等情況合理確定建設期限。第二節 編制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2019年12月修訂)2、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2020年1月發布)3、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防火條例(2009年1月)4、全國生態環境13、建設規劃(20132020)(發改農經2014226號)5、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森林防火工程技術標準(LYJ127-2012)6、全國森林火險區劃等級(LY1063-2008)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0433號)8、森林防火物資儲備庫工程項目建設標準(2017)9、 國家林業局森林火情瞭望監測設施建設標準(建標 123-2009)10、 國家林業局森林重點火險區綜合治理工程項目建設標準(林規發201419 號)11、國家林業局森林消防隊伍建設標準(LY/T5009-2014)12、國家林業局林火阻隔系統建設標準(LY/T5007-2014)13、國家林業局14、森林航空消防工程建設標準(LY/T5006-2014)14、安徽省森林火災應急預案(安徽省人民政府2013年8月17日制定)15、安徽省森林防火規劃(2016-2025年)16、涇縣林業局提供的森林火災及森林防火分析資料第三節 規劃理念以水為源,串點成網;以路為帶,區劃阻隔;立體監控,防患未然;機動調度,互聯互通;形成多網相連、聯動統籌、科學高效”的立體式森林防火體系。第四章 重點建設任務一、視頻監控系統建設充分利用現有的電力、網絡、無人機等公共資源,采用先進的紅外彈出技術、高清可見光視頻技術、智能煙火識別技術,實現森林火情24小時不間斷探測和自動報警。在我縣轄區范圍內建設視頻監控系統,增強新15、技術瞭望火情和及時發現火源的能力。本期規劃新建森林防火信息化視頻監控系統4套。(詳見表)5-2視頻監控系統建設一覽表(5-2)序號設備名稱數量(臺、套)建設年度202120222023202420251網絡攝像機2466662熱成像雙光譜中載云臺攝像機822223網絡交換機411114硬盤錄像機411115森林資源信息系統411116護林員信息化管理系統41111二、森林防火生物隔離帶系統建設森林防火生物隔離帶是防止火勢蔓延,控制重、特大森林火災發生的措施,是森林火災預防體系的基礎工程。針對涉林鄉鎮森林防火生物隔離帶系統建設不足的問題,按照“因險設防、重點突出、全面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根據16、現狀,同時本著從實際出發,同時布局、科學規劃,積極穩妥的推進森林防火生物隔離帶系統工程建設。對林場重點區域、墓地和沿路重點地段,采取建設森林防火生物隔離帶進行隔離。因此本次規劃改造森林防火生物隔離帶10.2公里。詳見表5-3森林防火生物隔離帶建設一覽表(5-3)鄉鎮(林場)單位數量建設年度20212022202320242025鄉鎮公里2.61.00.30.40.60.3林場公里7.621.6112三、森林防火應急道路建設森林防火應急道路是森林防火的重要基礎設施,針對涇縣涉林鄉鎮應急道路密度低、建設滯后、通行能力差等問題。本規劃防火應急道路按照撲火力量最短時間到達火場的路徑,針對道路現狀,針對17、林場工區,以完善重點防火主干道為主,新建與升級改造相結合,合理增設防火線路、適當調整道路級別,確保道路通暢,縱橫成網,標示明顯,使林區道路狀況和路網密集度得到大幅提升,增強車輛,機械通行能力,為快速撲火提供保障。本期按林區公路工程技術標準(LY5104-98)規范要求規劃二級林區道路,(路基寬度6.0-7.0M、行車道寬度5.0-6.0M)103公里。詳見表5-4森林防火應急道路建設一覽表(5-4)(林場)單位數量建設年度20212022202320242025鄉鎮公里701015151515林場公里3357777四、森林消防水桶、蓄水池建設水是及時撲救森火災的天然材料,針對全縣涉林鄉鎮現有森18、林消防水桶和蓄水池建設不足和分配不合理的現狀,結合全縣森林資源和工區分布,根據現狀,同時本著從實際出發,對全縣重點區域、墓地和沿路重點地段,采取建設森林消防水桶和森林消防蓄水池。本期規劃新建森林消防水桶42個,森林消防蓄水池34座。詳見表5-5森林消防水桶、蓄水池建設一覽表(5-5)(林場)項目名稱單位數量建設年度20212022202320242025水桶個2463546林場水桶個1822446消防蓄水池座2224655林場消防蓄水池座1252212五、焚燒池建設自古以來國內一直實行土葬制度,久而久之墳場形成很大的規模,現有的焚燒池已經無法滿足。針對這一現象,本期規劃新建焚燒池40座。詳見表19、6-1焚燒池建設一覽表(6-1)(林場)單位數量建設年度20212022202320242025座2244446林場座822220六、護林點及管護用房涇縣境內現有護林點管護房,均為上世界80-90年代所修建,由于種種歷史原因基本都處于廢棄半倒塌狀態,急需維修,以前的護林點管護用房受到資金等綜合因素的影響,設置地點和房屋大小都不夠理想,且護林點每天都有人員值守,也能存放簡單的消防工具,能在森林防火中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期規劃建設護林點及管護用房30座。詳見表7-1護林點及管護用房建設一覽表(7-1)(林場)單位數量建設年度20212022202320242025座2244446林場座422020、00八、 森林防火宣傳牌及電子語音森林警察為宣傳森林防火法律法規及火災防撲知識,積極營造濃厚的森林防火宣傳氛圍。在全縣范圍內,本期規劃建設維修宣傳標牌23塊,電子語音警察37個。森林防火宣傳牌及電子語音警察建設維護一覽表(8-1)20212022202320242025 注306666641111022444461533333第五章 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一、估算原則1、堅持根據實事求是、真確計算、科學安排、厲行節約的原則;2、堅持統籌兼顧、保證重點、合理使用、注重效益、分項核算、專款專用的原則;3、堅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優先解決突出問題的原則;4、堅持多渠道籌集資金的原則。二、投資估算經測算,21、涇縣森林防火總體規劃總建設投資為2450.6萬元。詳見附表9-1涇縣待建森林防火設施分年度實施表(9-1) 單位:萬元建設內容鄉鎮(林場)單位合計建設年度數量單價投資額20212022202320242025視頻監控系統林場套475300757575750森林消防應急道路林場公里33103305070707070鄉鎮公里7010700100150150150150防火隔離帶鄉鎮公里2.637.830.91.21.80.9林場公里7.6322.864.8336消防蓄水池鄉鎮座22122642448726060林場座12121446024241224管護點及管護房鄉鎮座2220440808080822、0120林場座420804040000焚燒池鄉鎮座223661212121218林場座832466660消防水桶鄉鎮只240.24.81.20.610.81.2林場只180.23.60.40.40.80.81.2宣傳牌鄉鎮塊3013066666林場塊41411110電子語音森林警察鄉鎮個220.817.63.23.23.23.24.8林場個150.8122.42.42.42.42.4合計2450.6470.2524.3507.6484464.5三、資金籌措與使用計劃森林防火工程是一項生態公益性事業,應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項目資金將由政府和林場多渠道籌措解決。規劃建設期為5年,2021年開始實施建23、設至2025年分5年完成所有建設內容。第六章 建設成效第一節 生態效益保護森林植被是保護生態環境和陸地生態系統的首要任務和關鍵所在,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則是保護好森林的有效措施之一,具有顯著的生態效益。首先,涇縣森林防火規劃建設內容的實施,將有效地保護和培育現有森林植被及林木資源,保護該地區生物物種多樣性和稀有性,改善人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促進涇縣乃至宣城市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涇縣森林資源的天然物種是長期演化的結果,具有豐富的抗逆性基因,是可供人類利用的特種遺傳資源,是十分寶貴的遺傳資源載體,保護森林就是保護適合本地發展的物種基因庫和生態鏈,具有極其重要的生態價值。其次,防火規劃項目建設內容的實施24、能夠有效地控制森林火災發生機率,間接起到擴大森林面積,提高森林覆蓋率的作用,對森林充分發揮其凈化空氣、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氣候、優化環境等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此外,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也能使野生動物回遷和大量繁殖,對進一步完善宣城市森林生態系統,促進生態平衡有重要意義。第二節 社會效益一、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森林火災的危害極大,不僅毀山毀林,而且對人民的生命財產構成重大的威脅。提高涇縣森林防火的綜合能力及科技含量,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減少森林火災對人民生命財產的威脅,維護人民群眾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和安定團結的和諧社會局面。并且,當地群眾通過參與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解決就業問題,增加經濟收25、入,為穩定林區社會秩序,推動經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二、保護人文和森林旅游資源涇縣有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汀溪自然保護區、水西森林公園、蔡村月亮灣景區、皖南川藏線等,旅游資源豐富,是蘇浙滬的“后花園”。加強森林防火能力建設,不僅保護了自然資源,也保護了豐富的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對促進當地旅游業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優化投資環境和旅游環境,提升涇縣知名度及對外形象意義重大。三、提升社會森林防火意識通過涇縣范圍內的森林防火建設,加強宣傳,加深人們對林業的重要作用和意義的認識,深化對森林防火工作在保護資源、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中所起的作用認識。隨著資源的有效保護,科學研究工作的深化和自然保護事業的26、發展,做好涇縣的森林防火建設,是發展林業對外活動、擴大人員交流、加速信息傳遞的前提和保證。與此同時,通過引進人才、技術和設備,提高全場工作人員的科學文化素質,提高管理和科研水平,也推動了森林防火工作的發展。第三節 經濟效益涇縣森林防火規劃建設內容的實施,既有重要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又有綜合的經濟效益,其直接的經濟效益主要通過防火設施設備建設來體現,即工程建設能解決一定數量的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森林防火經濟效益更多的體現在間接效益上: 通過減少的災害損失來體現,災害的損失主要包括森林資源損失、野生動物損失、水資源損失以及火災撲救損失,加上可減少水資源和生態資源等方面的損失來看,該方面的間接經濟效益相當可觀;拉動特色種苗、林木產品加工、藥材、野生干鮮果品采集、旅游等農林產業、果業、旅游業發展,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使廣大林區群眾受益;吸引資金投入,隨涇縣知名度的不斷提高,投資環境的不斷優化,可吸引大量外來投資,從而加快涇縣旅游開發步伐,必將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快速發展。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