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昂仁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25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11737
2024-04-01
25頁
5.44MB
1、昂仁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TERRITORIAL SPATIAL MASTER PLANNING OF ANGREN(2021-2035年)草案公示昂仁縣自然資源局二零二三年五月前 言PREFACE我國經濟發展與改革開放經過40多年的探索,已形成由南至北、由東到西、由沿海到內陸逐步推進的有重點、多層次、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格局,國家產業政策已明確提出“西部大開發”,即農業、能源、交通、通信和原材料產業向西部傾斜,同時2021年是國家“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國家十四五規劃及相關政策對西藏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為西藏自治區的社會經濟全面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為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2、實施的戰略部署,按照工作要求,昂仁縣人民政府組織編制了昂仁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本規劃”)。本規劃是昂仁縣第一版國士空間總體規劃,是對全縣國士空間開發保護在空間和時間上作出的總體部署與安排是縣域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的總綱,指導約束鄉鎮國土空間規劃、相關專項規劃和詳細規劃編制。目 錄CONTENTS010203040506規劃總則城市發展新目標空間規劃新舉措全域空間新格局重大專項支撐實施傳導體系規劃總則General planning principles 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一中、二中全會精神3、,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西藏工作的重要論述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深入貫徹十屆區黨委二次、三次全會精神,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發展綠色、高效、創新、可持續的生態昂仁為核心指導思想,落實好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要求,深挖昂仁資源本底,體現昂仁特色。ANG RENG 規劃原則堅守底線、安全發展集約節約、綠色低碳以人為本、提升品質因地制宜、魅力彰顯嚴格落實耕地與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等底線管控要求。落實城鎮體系、鄉鎮主體功能分區等要求。落實本規劃縣域交通、公共服務、市政基礎設施、國土整治與生態修復等4、相關規劃內容、標準。按照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思路,科學制定生態保護、修復、治理的系統方案,將昂仁縣打造成為全區乃至全國生態文明高地;堅持綠色富昂、綠色惠民的發展思路,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探索具有昂仁特色的綠色發展模式。遵循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聚焦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增進民生福祉。通過提高公共服務設施覆蓋率、提升人居環境品質等要求,優化配置空間資源,逐步縮小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確保人民群眾在共建共享發展中得到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尊重自然規律、經濟規律、社會規律和城鄉發展規律,充分研究高原河谷、腹心邊境、農區牧區等地理、區位、經濟特征,準確認識發展基礎和5、發展階段,針對性的解決實際問題。城鎮建設突出形態優化和風貌提升,體現山水格局和城鎮特色。ANG RENG 昂仁概況規劃年限行政區劃人口規模經濟發展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規劃期限為2021年至2035年。近期目標年為2025年,遠期年為2035年。昂仁縣轄2鎮15鄉,分別是卡嘎鎮、桑桑鎮、切熱鄉、秋窩鄉、達居鄉、亞木鄉、貢久布鄉、達若鄉、措邁鄉、尼果鄉、孔隆鄉、如薩鄉、阿木雄鄉、查孜鄉、日吾其鄉、多白鄉、雄巴鄉,共有185個行政村,其中半農半牧村115個,純牧村70個,自然村482個。2020年底全縣總人口60163人,其中城鎮人口約3847人,非城鎮人口56316人。2020年全縣實現地區生6、產總值11.06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8萬元。完成投資達31.56億元。ANG RENG城市發展新目標NEW TARGET城市性質全國藏戲旅游觀光勝地日喀則市民族手工業加工基地日喀則市西北部電商物流中心西藏自治區生態畜牧業特色城鎮2035目標愿景現代化牦牛、綿羊養殖加工示范區高原濕地、后藏文化體驗目的地特色文旅小城 ANG RENG空間規劃新舉措NEW MEASURES生態保護優先保護草原、森林、荒漠、濕地、河流、冰川等高原生態系統,明確自然保護地等生態重要地區和生態敏感地區,以及重要生態廊道、屏障和網絡,維護生態安全和生物多樣性,構建連續、完整、系統的生態安全格局。土地修復建立嚴格的7、生態區劃管理系統,推進全域空間管控,控制建設用地無序蔓延,制定濕地保護與恢復的長效機制。積極探索濕地生態經濟發展新模式,充分發揮濕地功能效益和經濟效益,促進濕地保護與利用融合發展。在不破壞濕地生態系統的前提下,將桑桑濕地打造成全國“濕地王國”標桿。畜牧發展推動高原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做強“一牛一羊”生態產品。加快畜牧業轉方式、調結構的步伐,加強科技支撐、政策支持和法治保障,強化動物防疫和加工流通建設,不斷提升畜牧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形成高原特色現代生態畜牧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旅游發展重點推進以文化與旅游為主導的第三產業,振興后藏文化。以傳承保護為基礎,以旅游發展為抓手,努力把昂仁縣建設成為文化傳8、承保護區,振興后藏文化。在發展現代化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護城市在歷史長河洗滌中保存下來的歷史文化特色。雙城聯動以地域相連的區位優勢和交通便捷的后發優勢為基礎,將昂仁縣縣城與卡嘎鎮進行功能互補,合理安排產業用地布局,從而形成雙城聯動發展。隨著雙城聯動發展,昂仁縣城從臨湖發展布局擴展形成擁湖發展布局,進而形成擁湖發展魅力空間。ANG RENG全域空間新格局NEW PATTERN 一心三軸三區一心以縣城為基礎形成的產業統籌發展中心。三軸以G349和S209為基礎分別形成縣域內的產業橫向和縱向發展主軸線,以X204為基礎形成縣域內的產業次要發展軸線。三區以縣域北部尼果鄉、孔隆鄉、如薩鄉、查孜鄉、阿木雄9、鄉、切熱鄉、貢久布鄉、措邁鄉、達若鄉、雄巴鄉為主的牧業與自然旅游經濟區;以縣域中部桑桑鎮、卡嘎鎮為主的綜合產業經濟區;以縣域南部與東部多白鄉、日吾其鄉、亞木鄉、秋窩鄉、達居鄉為主的農業與人文旅游經濟區。縣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圖 ANG RENG 落實細化主體功能定位落實農產品主產區布局農產品主產區是保障農產品生產和供給安全的重要區域。通過保障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土地適度規模化經營和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提高農產品主產區所在鄉鎮的服務水平和輻射能力。筑牢重點生態功能區布局重點生態功能區是保護生態安全、生態功能價值十分重要的區域。通過擴大生態空間供給,提升自然地理邊界和生態系統的完整性保護。依托生10、態資源優勢,培育發展生態農業、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等特色功能。集聚城市化地區布局城市化地區是帶動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區域。通過提升人口、土地等各類要素聚集水平,著力保障居住、產業和就業的承載空間,支撐新型城鎮化載體建設。縣域鄉鎮級行政區主體功能區定位分布圖 ANG RENG 優化生態空間格局 四區七廊,八點一林網四區西藏扎日南木措濕地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西藏昂孜錯瑪爾下錯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西藏昂仁搭格架地熱間歇噴泉群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西藏桑桑濕地兩處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七廊構建碰熱藏布、雅魯藏布江、多雄藏布、達果藏布、昂瑪藏布、美曲藏布等多條生態水域廊道,維育基本生態服務功能,保障縣域生態11、本底安全穩定。八點依托湖泊水系構建水源生態保護點,保護水源水體水質達標。一林網充分利用沿水系、交通線的林地資源,強化農田防護林建設,優化種植空間,采用近自然綠化及多種混交方式,突出鄉土樹種和地方特色,形成林網體系,實現生態空間的互聯互通。縣域綜合交通規劃圖 ANG RENG 優化農業空間格局 一帶兩區多點一帶:以縣城中部桑桑鎮、卡嘎鎮為主的綜合產業經濟區為緩沖區,劃分農牧緩沖帶。以上是以牧業為主的牧業生產功能區,以下是以農業為主的農業生產功能區。兩區:牧業生產區由縣域北部的牧業生產功能區,發揮生態及自然資源優勢,逐步推進牧業生產,打造鏈條完整、要素集聚、生態高效的現代化農牧生產示范區;縣域南部12、農業生產功能區,融合地域農耕文化,協同農業科技力量聯合公關,集成示范現代農業先進技術,打造全縣現代農業發展創新高地和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多點:在位于農牧緩沖帶內的桑桑鎮、卡嘎鎮兩鎮分別打造農牧產品加工點,農產品加工點、牧產品加工點分別位于農業生產功能區、牧業生產功能區內的鎮域范圍內。縣域綜合交通規劃圖 ANG RENG 城鎮空間格局 一區雙城三帶多點一區:“一區引領”,高質量推進昂仁中心城區發展。雙城:“雙城驅動”,高水準推進卡嘎鎮、桑桑鎮“兩城同建”。三帶:“三帶齊動”,依托G349、S209和X204積極構建縣域東部城鎮發展帶、南部城鎮發展帶、西部城鎮發展帶,打造特色鮮明、優勢互補、協同互動13、帶間共振的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支撐帶。多點:“多點聯動”,尼果鄉、孔隆鄉、如薩鄉、查孜鄉、阿木雄鄉、切熱鄉、貢久布鄉、措邁鄉、達若鄉、雄巴鄉、多白鄉、日吾其鄉、亞木鄉、秋窩鄉、達居鄉等縣域特色城鎮聯動發展節點。縣域城鎮體系規劃圖 ANG RENG 強化三線統籌 嚴格保護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保質保量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建立完善基本農田儲備區,實施現有耕地提質改造,促進耕地規模化。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嚴格保護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濕地公園、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劃定全域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堅持嚴格保護、分級管控、損害追責、違法嚴懲原則。集約高效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基于國土空14、間開發適宜性評價及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優化城鎮空間結構,劃定城鎮開發邊界,作為規劃期內允許開展城鎮開發和集中建設的空間。合理統籌國土空間規劃分區落實市主體功能定位,按照國土空間保護開發總體格局和空間治理要求,縣域層次劃分生態保護區、生態控制區、農田保護區、城鎮發展區、鄉村發展區和礦產能源發展區。中心城區層面細化至二級規劃分區。ANG RENG重大專項支撐 綜合交通重大專項支撐SPECIAL PLAN SUPPORT 綜合交通支撐體系到規劃近期,形成以縣城為樞紐,骨干公路為框架的縣際、縣鄉、鄉村公路網絡,建成縣客運站、鄉鎮及農村客運站點相銜接、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社會化、網絡化的場站服務體系。實15、現鄉鄉、村村通油路,鄉鎮、建制村道路通暢率達到100%,所有鄉鎮和85%的建制村通客車,干線公路重要路段的監測覆蓋率達到50%以上。鏈入區域交通高速4218在西藏自治區綜合交通運輸“十四五”發展規劃中,遠期將由拉孜向西延伸至阿里,途徑昂仁,積極爭取在昂仁建立高速下道口。縣域綜合交通規劃圖 ANG RENG 公共服務 高水平配建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優化城鄉公共文化設施布局,布局一批彰顯新時代城市形象的文化地標,打造體現歷史人文積淀和開明開放文化交融的文化空間長廊。高水準推進優質教育服務落地。突出教育設施按服務人口規模合理均衡設置的原則,充分結合居住用地的布局配置,結合居住生活區的人口規模、人口年齡16、構成、戶籍情況等因素,綜合確定教育設施的規模和學位結構,保障縣職教中心建設的空間需求。高效能推進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健身需求,加快補齊全民健身設施短板,保障各鎮(街)公益性、開放性體育場地設施建設。高標準配置醫療衛生資源。促進城鄉醫院資源的均衡發展。支撐覆蓋城鄉、服務均等的醫療衛生服務設施網絡建設 高質量提升社會福利設施建設。圍繞“一老一小”,加強社會福利設施、社區養老設施建設。縣域基礎設施規劃圖 ANG RENG 市政安全 保障供電設施環網建設統籌縣域供電廊道布局,支撐構建“多元多向、堅強可靠、容量富余、調度靈活”的綠色智能電網系統,統籌布局區域特高壓電力輸送通道。服17、務構建“多能互補”的電力供給新格局,預留光伏發電、生物發電空間,穩步推進光伏發電。支持城鎮供電設施向農村地區延伸,建設一批農村供電工程,加密農村地區變電站密度,提高農村電網穩定性、可靠性。保障供氣設施網絡建設構建“多站連線,各線成環,多環并網”的供氣設施網絡,強化外送通道和本地管網建設,實現全縣天然氣高壓集輸管網“一張網”和氣源“資源共享”。鄉村居民點按戶設置電能計量裝置,每戶進線采用低壓電纜,為保證居民用電安全,進戶處全部設置漏電保護開關。保障農村沼氣池、分布式光伏等小型清潔能源設施建設。縣域基礎設施規劃圖 ANG RENG實施傳導體系構建實施傳導體系SPECIAL PLAN SUPPORT18、 ANG RENG 落實“一張圖”全過程管理 落實黨委和政府規劃管理主體責任堅持“多規合一”,不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之外另設其他空間規劃,因國家重大戰略調整、重大項目建設或行政區劃調整等確需修改規劃的,須先經規劃審批機關同意后,方可按法定程序進行修改。搭建規劃實施監督信息系統立足國土空間的唯一性,在自然資源調查的基礎上,建立國土監測數據為底、整合各類空間關聯數據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和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實現數據底板、入庫標準、交互應用、管理機制等一體化整合,以信息化促進管理精細化。推進動態化的規劃實施監督與評估傳導模式:三大體系三大平臺保障 規劃傳導與規劃監管 傳導體系鄉鎮19、指引堅持剛性管控與戰略引導相結合,建立鄉(鎮)級國土空間規劃傳導體系,強化“用途、結構、邊界、名錄、指標、清單、時序”等多方式傳導。專項規劃通過對重大戰略和發展需求的研判,加強對各專項系統的統籌和協調。詳細規劃對詳細規劃明確在重要控制指標、功能布局、要素配置、空間形態等方面的指導和約束要求,管理體系構建全流程一體化管理體系建立“調查編制實施監管評估 閉環管理體系。依托用途管制實現空間精細化管理通過用途管制,明確空間功能導向、確定空間準入標準、制定空間管制措施。預警體系構建“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的常態化實施監測機制。年度體檢識別“城市病”和規劃實施問題,作為指導下一年度規劃實施優化的依據。五年評估識別新背景新要求下規劃的缺陷和不足,作為指導規劃優化或修編的依據。數字平臺 搭建三大數字平臺年度體檢搭建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全域數字化治理平臺,覆蓋規劃編制、管理、審查、實施、監督全過程。覆蓋規建管全過程動態監測指標信息、實時更新規劃成果、綜合監管項目實施。ANG R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