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中心城區停車設施專項規劃方案修編暨中心城區公共停車場充電設施專項規劃方案(2022-2035年)(14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12295
2024-04-02
14頁
26.40MB
1、1 第第1章章 總則總則 1.11.1 編制編制目的目的 為貫徹實施關于加強城市停車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加快池州中心城區停車設施建設,補強城市發展短板,依據池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統一城市停車設施規劃布局,根據城市的機動化發展形勢、與城市文明創建等需要,特編制池州市中心城區停車設施專項規劃修編(20222035 年)暨中心城區公共停車場充電設施專項規劃(20222035年)。1.21.2 規劃依據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2019 修訂)2)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2011 修訂)3)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管理條例4)關于加強城市停車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發改基礎201517882、號)5)城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編制導則6)城市停車設施規劃導則(建城2015129 號)7)城市停車設施建設指南(建城2015142 號)8)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范(GB502201995);9)城市道路路內停車車位設置規范(GA/T 8502009);10)城市公共設施規劃規范(GB504422008)11)城市公共停車場工程項目建設標準(建標 128-2010)12)城市停車規劃規范(GB/T 51149-2016)13)停車場規劃設計規則(試行)14)推動城市停車設施發展實施辦法(省發改基礎2021696號)15)安徽省城市停車設施規劃建設指導手冊 16)池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3、-2035 年)17)池州市控規通則(2021 修訂)18)池州市中心城區停車設施專項規劃(2016-2030)實施評估報告 19)其他相關的規范、標準、文件。1.3 規劃范圍 本次規劃范圍為池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 年)確定的中心城區規劃建設用地范圍。具體規劃范圍北至長江,西至秋浦河,南至滬渝高速公路一線,東至江南集中區建設用地東部邊界線,總面積約 250 平方千米,其中建設用地面積約 114.3 平方千米。1.41.4 規劃期限期限 本次規劃期限為 2022-2035 年,其中近期至 2025 年。1.51.5 規劃原則原則 (1)總量控制,分區落實(2)需求管理,供需統4、籌(3)集約用地,差別化供給(4)停車充電一體化(5)停車系統智慧化1.61.6 規劃目標規劃目標 近期目標:有效整理現有停車資源,加強停車資源共享,鼓勵配建停車設施向社會開放,加快一批城市公共停車場建設,使中心城區尤其是老城區停車供需矛盾在總體上有所緩解。構建停車誘導信息系統,建立合理的價格機制,加強秩序管理,提高泊位使用效率,科學推進城市停車設施規劃建設及管理工作。遠期目標:根據停車需求預測,確定合理的停車設施供應規模,建立以配停車設施為主,公共停車設施為輔,路內停車為補充的供應體系,以及信息化、智能化的停車設施聯網管理系統。第2章 停車發展戰略 2.12.1 總體思路總體思路 必須采取切5、實有效的措施,實行停車車位差別化供給,以價格杠桿為主調節停車需求,加強停車秩序管理,“以靜制動”,實現中心城區停車設施可持續發展。2.22.2 發展戰略發展戰略 戰略一:分區差異化 戰略二:管理效率化 戰略三:停車產業化 戰略四:建設立體化 戰略五:系統智慧化2.32.3 總體戰略總體戰略 根據池州市社會經濟和城市建設的發展,合理配建建筑物停車指標、執行嚴格的停車配建政策,適度建設路外社會停車場,在有條件的路段實行路內停車。考慮城市用地功能組合對停車車位利用的影響,從一類區向外圍三類區配建停車車位在整個停車體系中的比例呈遞增趨勢、社會停車場比例呈遞減的趨勢。停車供應堅持以分地區、分時段、分類別6、實行差別化的停車設施供應政策,逐步建立合理的收費體制,健全管理機制,完善配套法規,推動停車產業化,實現停車規劃、建設與管理的協調發展。2.42.4 停車布局優化停車布局優化及管理提升及管理提升策略策略 (1)加強城市的核心區停車優化供給(2)停車建設優化提升(3)停車誘導系統優化提升第第3章章 停車分區發展策略 3.13.1 停車分區停車分區 根據城市不同組團在整個城區中的區位和功能,將中心城區分為三個停車層次:一類區、二類區、三類區。一類區為中心城區核心,是歷史老城和市級商業、文化中心;二類區包括老城區(一類區除外)外圍;三類區即為東部產業新城、平天湖風景區、教育園區和杏花村文化旅游園區。在7、停車層次劃分的基礎上,結合城市建設用地性質、建筑密度、容量、人口及區位等,劃分交通小區,共計 45 個交通小區。3.23.2 停車分區發展指引停車分區發展指引 根據不同分區的用地特征、交通特征和停車特征,分別提出分區域差別化的停車指引。分區 發 展策略 停車分區規劃指引 一類區 控 制從緊 總停車車位應控制在大約滿足停車需求車位總量的85%左右,大力發展公共停車設施,并提高停車周轉。鼓勵居民利用公交、非機動車等綠色交通方式出行,限制一類區長時間停車的公共車位供應。制定合適停車費率,對公共場所停車實行市場調節,通過停車收費調節一類區的停車需求。結合城市更新,加強老城區停車場的集中建設,節約用地并8、采取靈活的用地政策和建設模式。對道路交通矛盾緊張地區,禁止高峰時段的路內停車。對夜間交通量較小的地區,充分利用道路資源設置路內夜間停車位,并規定車位使用時間。加強停車誘導系統建設與停車管理,加重違停處理,實現全天24小時無盲區管理。二類區 適 度從緊 總停車車位控制在大約滿足停車需求車位總量的95%左右,提高有限停車位的使用效率。充分重視基本車位問題的解決,新的開發建筑充分考慮基本車位的需求,避免基本車位矛盾的進一步擴大。提高停車設施開放經營水平,提高既有停車設施的使用效率,改善停車供應,適度滿足車輛的使用要求,保持地區活力。鼓勵建筑配建停車設施對外開放,滿足其吸引來放車輛的停放需求。使停車建9、設與經營轉變為市場經濟行為模式,充分利用價格杠桿調節停車需求,提高各類停車設施的運轉效率。強化停車規劃建設管理、經營管理和秩序管理,通過管理促進停車設施建設和運營水平,不斷改善停車環境。三類區 基 本滿足 滿足基本車位需求增長,實現一車一位,提高停車環境與體驗,引導擁車者向城市外圍遷移。重視停車設施建設,三類區采用的建筑物停車設施配建標準應適當高于二類區,通過配建為主改善停車環境。結合城市公交系統建設,加強停車換乘體系的規劃建設,換乘停車場應結合樞紐站點系統設計,保證換乘方便快捷,抑制小汽車進城需求,引導向心交通轉向公交方式。停車收費與管理充分考慮停車需求引導的要求,以免費停車和一票制吸引車輛10、停放換乘。拉開停車收費與城市中心區的級差。3.33.3 小汽車擁有量預測小汽車擁有量預測 到 2025 年中心城區人口達到 38.0 萬人,中心城區個人小汽車保有量6.8 萬輛,中心城區個人小汽車千人擁有量 172。規劃預測到 2035 年中心城區人口達到 65 萬人,中心城區個人小汽車保有量 14.5 萬輛,中心城區個人小汽車千人指標 223。3.43.4 停車車位總體需求預測停車車位總體需求預測 根據城市停車規劃規范(GB/T 51149-2016),規劃人口規模大于50 萬人的城市,機動車停車位供給總量應控制在機動車保有量(1.11.3)倍之間,規劃取 1.3。因此 2025 年需要泊位11、 8.7 萬個,2035 年需要泊位19.63 萬個。3.53.5 停車泊位供應結構停車泊位供應結構 按照前述停車策略,結合其他城市停車設施建設的成功經驗,考慮池州城市路網容量、路內停車供給能力和可提供用地等因素的限制,按照各分區規劃用地結構測算,確定城市各區域公共停車車位占車位總量的比例范圍:一類區公共停車車位占車位總量的比例 15-20%;二類區公共停車車位占車位總量的比例 10-15%;三類區公共停車車位占車位總量的比例 5-10%。第第4章章 配建停車場規劃配建停車場規劃 4.14.1 配建標準配建標準 根據實際情況,本次規劃配建停車場標準采取池州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通則標準配建停車設施12、,詳見下表:建筑物類型 計算單位 機動車指標 一類區 二類區 下限 下限 住宅 獨棟式住宅或 S 建144 車位/戶 1.5 2 商品房 S 建90 車位/戶 1.0 1.0 90 S 建144 車位/戶 1.0 1.2 經濟適用房、安置房 S 建90 車位/戶 1.0 1.0 S 建90 車位/戶 1.0 1.0 廉租住房、政策性租賃住房、集體宿舍 車位/戶(套)0.5 0.5 辦公 行政辦公 擁有執法、服務窗口的單位 車位/100 建筑面積 1.0 1.0 商務辦公、科研設計 車位/100 建筑面積 0.6 0.8 酒店、賓館、飯店及獨立餐飲 車位/100 建筑面積 0.8 1.0 商業 13、普通商業設施 車位/100 建筑面積 0.6 0.8 大型超市 車位/100 建筑面積 0.8 1.0 配套商業設施(小型超市、便利店等)車位/100 建筑面積 0.6 0.8 醫院 綜合醫院、專科醫院 三級醫院 車位/100 建筑面積 0.8 1.2 二級及以下醫院 車位/100 建筑面積 0.8 0.8 社區衛生防疫設施 車位/100 建筑面積 0.2 0.3 獨立門診 車位/100 建筑面積 1.2 1.2 博物館、圖書館、展覽館、會議中心 車位/100 建筑面積 0.5 0.5 體育場館 車位/100 座位 4.0 4.0 學校 教工停車位 中小學、幼兒園 車位/100 教工 10 114、5 中專、大專、職校 10 20 大學 15 30 學生接送臨時停車位 中學 車位/100 學生 2 3 小學 4 5 幼兒園 3 4 工業 廠房 車位/100 建筑面積-0.3 倉儲 車位/100 建筑面積 0.3 0.3 交通樞紐 汽車站 車位/年平均日每百位旅客-2.0 火車站-2.0 4.24.2 配建管理政策建議配建管理政策建議 1、鼓勵老城區增配停車泊位,并對外開放 2、鼓勵企事業單位等建筑物車位對社會開放共享 3、鼓勵老小區改造停車設施,內部挖潛 第第5章章 路外公共停車場規劃路外公共停車場規劃 5.15.1 布局規劃布局規劃 1、一類區現狀保留路外公共停車場(包括路側公共停車場15、)共 84 個,改建公共停車場 4 個,規劃新增路外公共停車場共 8 個,合計 4013 個車位,規劃新增停車場用地總面積約 4.6 萬平方米(含與其他項目合建用地面積)。2、二類區現狀保留路外公共停車場共 68 個,改造公共停車場 3 個,規劃新增路外公共停車場共 10 個,總計 5638 個車位,規劃新增停車場用地總面積約 8.1 萬平方米(含與其他項目合建用地面積)。3、三類區現狀保留路外公共停車場共 19 個,規劃新增路外公共停車場共 44 個,總計 7007 個車位,規劃新增停車場用地總面積約 19.53 萬平方米(含與其他項目合建用地面積)。第第6章章 路內公共停車場規劃路內公共停16、車場規劃 6.16.1 路內路內劃線劃線停車規劃停車規劃 路內劃線公共停車設施應符合安徽省城市停車場規劃建設指導手冊要求。結合各分區現狀情況和用地、道路網規劃,規劃共落實路內停車泊位4960 個,符合前面確定的停車系統供給結構中的路內停車目標。各區停車點位規劃如路內劃線公共停車設施規劃圖。6.26.2 路內停車位建設路內停車位建設 由城鄉規劃部門、建設部門提出路內停車位規劃方案,由轄區部門配合現場勘查,交通管理部門或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審核后,進行路內停車位的設置。對于企業申辦經營占用城市道路停車場所,若占用車行道空間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受理路內停車位的申請;若占用人行空間的,由城市管理行政17、執法部門受理路內停車位的申請,轄區內部門進行現場勘查后,對于符合申辦條件的,經規劃、住建、城市道路產權所屬單位等審核同意。第第7章章 其他停車場規劃其他停車場規劃 7.17.1 貨運停車場布局規劃貨運停車場布局規劃 規劃貨運停車場圍繞城市物流重點發展區域以及對外貨運交通的出入口和必經之地布設,共規劃建設 14 處貨運停車場。7.27.2 公園景點停車場布局規劃公園景點停車場布局規劃 根據城市公園、景區建設及發展需要,確定保留 15 處、新規劃建設 5處公園景點停車設施。第第8章章 充電設施規劃充電設施規劃 8.18.1 城區公共停車場充電設施規劃城區公共停車場充電設施規劃 1、結合規劃中的路外18、公共停車場布置充電站點 145 處,4988 個充電樁。公共停車場配建充電設施,以快充為主(占 60-70%左右),快充樁約為 2992-3491 個,慢充樁 1497-1996 個,計算日總用電負荷約為 31.4-34.7萬 kw。2、其他配建停車場、專用停車場按照政策要求配套充電設施不少于規劃停車位的 35%或 100%預留建設充電設施條件。8.28.2 換電設施規劃換電設施規劃 規劃結合加油站、停車場等建設換電設施五處:杏花村入口換電站、清風路換電站、龍騰大道換電站、平天湖管委會廣場換電站和觀港花園換電站。第第9章章 停車政策及管理措施停車政策及管理措施 9.19.1 停車誘導系統停車誘19、導系統 規劃按照停車分區組團劃分的原則建立區域級停車誘導系統。城區內其他區域設置街道級停車誘導系統,停車場進出口附近需建設停車場級停車誘導系統。性質 級別 作用 建議設置位置 區域級預告性誘導標志 一級 顯示誘導區域位置和總空位信息 交通主干路 重要商圈及服務圈 街道級誘導標志 二級 周邊停車場指示標志,指示道路沿線停車場信息 區域內部道路 停車場級指示標志 三級 指示各停車場區位置和空位信息 停車場入口 9.29.2 停車管理機制停車管理機制 完善城區統一停車設施管理機構,建立停車綜合協調機構,統一協調停車相關的規劃、建設、收費、執法等管理工作,在此基礎上,組建公共停車場建設投資實體及停車執20、法隊伍。規范統一公共停車場經營管理行為,建議盡快統一標準并明確各類停車場的經營主體、經營模式及經營范圍,規范各類停車場的經營標準、停車設施、停車服務和收費標準,提升停車管理水平。建立社會公共資源類停車場統一經營管理主體,建議市政府應將城區范圍內的社會公共資源類停車場納入統一管理,成立一家或數家專業停車經營管理主體,實行規范管理。9.39.3 停車產業化發展停車產業化發展 改善行政手續,促進停車產業的良性發展;利用優惠政策重新分配停車產業的利益;政府提供財政、資金方面的支持。第第10章章 近期建設規劃近期建設規劃 規劃近期實施的路外公共停車場共 13 個,多位于老城片區及東部產業新城,以解決目前停車難和停車亂的現實問題。路內停車場近期建設,規劃對路內停車現狀與停車位分布進行分析,原則上保留現狀路內停車點位,并根據老城區及其他地區現狀停車需求,新增部分有條件停車的街巷作為路內近期建設。規劃近期實施的配建停車場是依托近期建設項目開展,主要是老城北部濱江、西南部、天堂湖新區、東部產業新城等住宅建設項目。貨運停車場近期建設:新建 2 個,為泥州港貨運停車場、昭明大道物流車停車場,擴建城南貨運停車場。景區建設停車場近期建設主要為杏花村景區北入口停車場擴建、平天湖風景區北入口停車場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