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瑤海區“十四五”城市管理規劃方案(2021-2025年)(16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12330
2024-04-02
16頁
10.70MB
1、合肥市瑤海區“十四五”城市管理規劃2第一章 規劃背景。3目 錄“十三五”期間工作完成情況。3城市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困難7“十四五”規劃主要任務11“十四五”規劃工作措施。12第一節第二節笫二章“十四五”面臨的機遇和挑戰7第一節 面臨的機遇。8第三節 存在的挑戰8第二章“十四五”規劃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恩路9第一節“十四五”規劃指導思想。9第二節“十四五”規劃基本原則9第三節“十四五”規劃發展思路。10第四章“十四五”城市管理發展的主要目 標。10笫五章“十四五”規劃主要任務和工作措施。H1第一節第二節第六章 規劃實施保障。H53“十三五”期間,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市城管局的2、科學指導下,瑤海區城管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以服務瑤海轉型發展為主線,以美化市容市貌、優化投資發展環境為目標,不 斷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加 快體制機制創新,城市管理工作邁上了新的臺階。2015年以來,先后榮獲“合肥市創建第四屆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單位”、“第十三屆合肥市文明單位”、“第十四屆合肥市文明單位”、“2018年合肥市城市管理創新獎”等榮譽。第一章 規劃背景經過了“十三五”期間不斷發展,全區城市管理工作邁上了一個新臺階,同時也面臨一些新問題。第一節“十三五”期間重點工作完成情況精準施策,“專項整治”提升街面管理水平。一是四項整治,打擊行業違規行為。五年來,多部門聯合3、治理“洗車店、廢品收購點、駕校、物流快遞”等行業違規行為。累計摸排洗車店229家,關閉51家,聯合市政驗收排水情況合格27家,聯合環保驗收沉淀池設置情況合格173家;摸排廢品收購點79家,關停41家,整改合格38家,清理廢品收購點占道經營183余處;駕校31家,其中具有合格的教練場地并經市運管處公示駕校22家,關閉7家,剩余2家已移送運管處查處;摸排物流園16處,拆除違建4090m 2。二是鐵路沿線整治,美化城區環境。2018年開展淮南鐵路線專項整治,主動組建攻堅隊伍,配合開展三里街、勝利路老站臺等大規模違建拆除行動,累計拆違近7000m 2,清4理菜地240000m 2,清運垃圾1658噸,4、徹底改變淮南線周邊人居環境,2019年開展高鐵沿線整治,制定 方案,對轄區13公里高鐵沿線,落實專班開展全線徒步巡查、區域包聯整治,累計摸排整治40余處,清理垃圾27275噸、鏟除毀綠種菜51533m 2、拆除違建360m 2、平整綠化土地40550m 2,轄區“高鐵走廊”環境煥然一新。三是樓宇商圈整治,提升全區營商環境。拆除安徽大市場各類違法建設近1000m 2,規劃新增機動車停車泊位50個;在三里街汽配城新增機動車停車泊位近100個;完成安徽輕工商城外立面及店招廣告治理提升,全面清理東方大廈、中建大廈、閩商國際外立面違規店招廣告,周邊環境品質得到明顯提升。精致提升,以“項目”為抓手打造宜居5、城區。一是公廁改造項目,根據市區工作部署,將全面改造老舊社會公廁作為基層治理和服務民生的重要載體,2015至2020年對全區城中村、老舊小區、廢棄廠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摸排,新改建老舊社會公廁129座,納入統一管理,免費向社會開放。同時,在和平廣場、十中、肥東南路公廁旁設立“幸福驛站”,為戶外工作者提供休惑、用餐的場所,得到市區領導及群眾的一致好評。二是立面整治項目。結合 瑤海區戶外廣告設置詳細規劃,充分發揮和平路、大通路立面整治輻射帶動作用,對長江東大街(滁洲路當涂路)路段開展立面整治,更新沿線道路兩側建筑及附屬物店招,規整空調機位和建筑附屬物,翻新建筑底層、更換破損鋪裝等。同時結合“兩6、口”、“五邊”環境整治行動,綜合考慮與兄弟城區交接區域環境融合協調及整治區域歷史文化背景等情況,設計特色街區方案,重點打造沿河路“淮浦渡口”、濱5河路“隆崗里”特色文化街區,全力提升城區交接口的立面品質。三是精品街巷改造項目。打造適合瑤海區城市風貌的立面景觀示范道路,經過評選,對瑯琊山路、濱河路、戴安橋巷、隆崗路、肥東路5條街巷,進行部分店招更新、空調機位規整、建筑立面刷新、重點建筑翻新等提檔升級,進一步打造整潔有序的立面形象。常態管理,推進城市環境整潔有序。一是推動環境綜合整治百日行動。成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百日行動領導小組,圍繞“街面序化、路面凈化、立面美化”,制定了城管局百日行動方案,全面7、查找轄區城市管理各類問題,聚焦重點、難點,以項目化推進解決。二是全面開展餐廚垃圾收運。按照區餐廚垃圾管理工作領導小組部署,督促餐廚收運公司對已簽約單位正常開展收運,組織各街鎮、開發區對全區餐飲單位現狀進行摸排,不斷擴大簽約收運范圍,并協調解決問題,有近200家餐飲單位約20噸餐廚垃圾納入收運。三是實施環衛立體化保潔,對城區主次干道定時進行全面清洗,深化環衛精細化保潔作業,常 態運行白天噴霧降塵和夜間路面沖洗、機掃模式,加大對重要路段、區域,以及人行道、公交站點等人流密集區域的流動保潔頻次。并且嚴格遵守垃圾清運規范流程及標準,合理安排車輛、調度人員、優化路線,全年清運垃圾32.12萬噸,實現生活8、垃圾日產日清工作目標。四是落實河道保潔及巡河督查。常態化清理河面、岸坡、河堤垃圾及排口底部淤泥灌木等,截 污壩實行定崗攔截清理,全年處理約730噸各類垃圾;督促市場化保潔公司建立起巡河班長制度,日 均巡河不低于2次,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目前,二6十埠河、板橋河、小板橋河水質和周邊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改革創新,用“新手段”提升城市治理成效。一是大力推進執法體制改革。結合市、區執法體制改革實施意見,制定并通過 瑤海區城市管理委員會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方案(“三定”方案),落實相關機構設置、科室職責調整,同時厘清權責,確定權利清單。在區市政園林辦設立派駐中隊,負責市政、園林綠化相關案件的查處9、,以及針對東部新中心地域的特殊性,設立東部新中心城市管理服務站。二是簡化政務流程。積極優化審批流程、推動限時辦理,通過“安徽政務服務網”或“瑤海城管”微信公眾號,在全市城管系統率先實行“網上申請辦理、線下一次辦結”,辦理時限由5個工作日縮減至1-2個工作日,真正實現“群眾少跑腿,數據多走路”。三是推進垃圾分類。在全區36個生活區、256個公共機構實行垃圾分類市場化運作,累計投放智能可回收設各82套,廚余、分類等設施295組,參與市民約10萬戶。同時,借鑒先發地區快速推進成功經驗,在勝利路街道恒大中央廣場、合鐵家園、錦繡豪庭等3個小區,開展垃圾分類“定時定點”模式試點工作,得到6000余戶居民的10、踴躍參與。四是搭建數字化平臺。在全區范圍推行網格化工作,增加指揮平臺功能,完善網格基礎信息,共計開通網格化平臺賬戶275個,各部門督查賬戶28個,收集錄入門店信J惑8254戶,并設置二維碼巡查點位標識317個,實現網格員在崗履責動態監控。五是設立巡回法庭。城市管理巡回法庭掛牌成立,利用城管“巡回法庭”協調聯絡機制,定期與區法院溝通交流,糾正在執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落實首長出庭應訴,組織系統中層干部參加審判旁聽,增強系統規范執法及依法行政意識。第二節 城市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城市管理體制機制有待進一步建立健全。部分城市管理工作體制、機制、方法滯后,城管工作水平與廣大市民需求、現代化城市要求不11、相匹配;在一些城市管理領域高科技、新技術使用還不多;工作中重堵輕疏現象依然存在,對一些影響城市環境的頑癥缺乏有效的方法與手段;重心下移、屬地管理執行不到位,城市管理的長效機制仍未有效建立。城市管理經費投入不足。隨著城區規模不斷擴大,管理標準不斷提高,城市管理成本急劇增加,但是城市管理經費并沒有同步增加,造成了城市管理科技含量較低,環衛機械化設各落后、管理和專業隊伍待遇較低、環衛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制約了城市管理水平的進一步發展。城市居民的整體素質有待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城市居民整體素質的高低。從現實情況來看,我區城市居民的城市意識比較淡薄,亂扔垃圾、亂吐痰行為隨處可見,不 僅12、嚴重影響了我區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而 且在不同程度上制約了我區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力量嚴重缺乏。城管部門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不斷擴大,執法內容繁多,與日益繁重復雜的任務相比,執法力量卻嚴重缺乏,執法隊伍的職能設置不能做到專業化,執法范圍不能全覆蓋,影響了城管執法的水平和形象。8第二章“十四五”期間城市管理領域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給我們帶來了理念和技術的變革,特別是數字城市建設和智慧城市建設的全面發力,給城市管理帶了機遇,但同時也面臨著數據公開不到位、數據共享難、數據質量低等挑戰。第一節 面臨的機遇從數字化城市建設來看。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傳統的城市管理方式已不13、能適應精細化管理的要求,在大數據時代到來的背景下,通過借助大數據的有利平臺,通過運用大量數據,最終完成對目標的精準定位,從而縮減管理人員,節約管理成本,促進效率的提升。從智慧城市建設來看。智慧城市是運用信J惑和通信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J惑,從而對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響應。智慧城市的建設在國內外許多地區已經展開,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第二節 存在的挑戰從信息共享角度看。就目前來看,誰掌握了大量的信惑誰就掌握了主動權,由 于政府各部門之間缺乏信J惑共享機制,數據難以實現暢通,特別是各部門使用的信J惑技術標準還不統一,因此14、很容易形成信息孤島。從數據質量看。在日常城市管理工作中,每天都會面臨大量繁瑣數據,數據收集渠道主要有下級單位上報數據、調查統計、普查等,每一個渠道都有很多因素影響數據質量。9第三章“十四五”規劃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思路第一節 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瑤海高質量轉型發展目標,進一步解放恩想、與時俱進,進一步理順城市管理體制機制,有效整合城市管理資源,不 斷提高依法管理和創新能力,加強城市管理信J惑化、數字化、現代化的科技支撐,全力建設和諧有序、整潔優美的市容環境,為促進瑤海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提供堅強保障。第二節 基本原則堅持新發展理念原則。堅持習近平15、J總書記關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論斷,貫徹新發展理念,開展城市體檢,切實做好“補短板、惠民生、升品質”工作,著力提升新時代城市建設管理能力,加快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原則。把解決群眾關注的實際問題作為城市管理工作的出發點,高效能管理城市為群眾創造更加方便、舒適、優美的城市環境,不斷提高群眾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堅持依法管理原則。堅持依法管理城市,依法履行職責,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強 化行政執法監督,規范城市管理執法隊伍的執法行為。堅持改革創新原則。進一步完善城市管理體制、機制,創新城市管理模式,充分發揮市場化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以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和管理方式、16、手段的創新,降低城市管理成本,提高城市管理效率?!縪堅持公眾參與原則。建立多層面公眾參與機制,強 化市民、企業、社會組織能在城市管理中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實現政府與市民、企業、社會組織的良性互動,形成政府、社會、企業、市民協同管理城市的合力。第三節 基本思路“十四五”期間,將圍繞執法隊伍建設,進一步理順城市管理體制機制,提升執法隊伍素質;圍繞生活垃圾分類推廣,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目標;圍繞“兩口”(區域接田、城市出入口)、“三面”(路面、街面、立面)、“四重”(重點交通站點、重要城市千道、重點街區、重要景點)、“五邊”(醫院、學校、菜市、車站、寫字樓周邊)區域開展城市環境品質提升,17、為瑤海實現轉型升級跨越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保障。第四章“十四五”城市管理發展的主要目標進一步理順城市管理體制。建立區級大城管體制,深化以管理重心下移為特征的屬地管理機制,進一步強化鎮街、開發區城市管理主體責任,充分發揮其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進一步創新管理和作業模式。全面優化城市管理清掃保潔、市容管理、行政執法的基礎工作,著力提升城市品位。繼續推進城管行政執法體制機制的改革。更新執法理念,加大執法隊伍規范化建設力度,基本實現城市管理行政執法“規范化、專業化、親民化”。大力推進科技興業、人才強業的行業發展戰略。加大城市管理科技投入,加大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逐步優化隊伍結11構,全面提升城市管理隊伍的18、整體素質。深入推進數字化城市建設進程。進一步完善區級城市管理指揮中心平臺,推動城市管理向信息化、標準化、動態化、精細化方向發展。第五章“十四五”規劃主要任務和工作措施第一節 主要任務支隊伍“強管理”。建立健全城市管理執法法律法規,形成行政執法規章、制度、標準全覆蓋的地方性法規體系,完善城管系統執法體制,明晰權責清單,構建執法新體制。執法裝各齊全,強 化執法隊伍建設,推進行政執法力量不斷向街鎮一線傾斜,建立完善城管執法辦案系統,努力實現執法信息市、區、街鎮三級數據互聯互通,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效能,打造瑤?!胺ㄖ纬枪堋?、“智慧城管”形象。全面實施“垃圾分類”。十四五期間,瑤海區將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全面19、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精神,從落實城市主體責任、推動群眾習慣養成、加快分類設施建設、完善配套支持政策等方面入手,以 合肥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為法治基礎,形成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長效機制,樹立科學理念,分類指導,加強全鏈條管理。同時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生活垃圾處理系統,盡快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市容市貌整潔靚麗。城市公共空間管理規范,街面秩序有條不紊,城市道路整潔有序,戶外廣告設施及招牌管理規范,12環境風貌協調美觀,富有瑤海區特色和目標定位的文化氣J惑和地方特色,突出風格、品位,建設與“大湖名城,創新高地”相適應的城市形象。建設數20、字城市。運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北斗定位系統、數據庫系統、多維信息采集、協同工作處置、智能督察考評、預警決策分析等手段,設置數字城市有關的部件、事件標準,向“全移動、全感知、全景化”等方向發展;建設數字城市公共服務平臺,實現城市管理問題發現快捷化、事件可視化、處置扁平化、評價考核標準化,構建基于海量信I惑和智能過濾處理的數字城市模式。第二節 工作措施推動執法力量整合。整合市容環衛、行政執法等城市管理相關職能,積極落實與公安機關、檢查機關信惑共享、案件通報制度,與交警、市監、文化等部門開展聯合執法,提高相關部門對城管執法的支持力度,提升城管執法效率。梳理執法管理事項。依法科學確定執法管理范圍,重 點21、梳理基層管理迫切需要、與人民群眾利益相關、多頭管理問題突出的事項清單,明 確基層綜合執法隊的執法管理事項,逐步探索并建立起無縫銜接的溝通機制、培訓機制和監管機制。探索基層治理模式。按照“貼近服務基層、注重前端處置、主動發現問題”的原則,統籌、強化執法管理工作,推動執法管理與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相融合,由街道綜合執法隊對各類基層執法案件進行分類、梳理、處理,實施常態化、精細化、制度化管理。13引導分類投放。一是統一生活垃圾分類標準。在城市范圍內實行生活垃圾四分類,即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其他垃圾。居民居住區以及黨政機關、團體、學校、企事業單位、辦公場所、菜場、集貿市場、商業綜合體、車站22、等一般實行四分法,廣場、公園、城市干道、體育場館等公共區域可根據垃圾產生實際情況實行二分類。二是合理設置垃圾投放容器及投放點。統一垃圾分類標識和垃圾桶顏色,按分類標準配各布局合理、數量適宜的分類投放垃圾容器,探索開展生活垃圾“定點”投放管理,提高居民源頭分類的參與率和準確率。因地制宜推進居民小區撤桶并點工作,鼓勵所有新建小區按每300500戶規劃配建一個四分類生活垃圾集中投放點,老舊小區按樓棟分布情況,合理設置生活垃圾集中投放點??茖W分類收運。一是加快完善垃圾分類收集站點。優化垃圾分類收集和轉運站點布局,改造城區內的垃圾房、轉運站、壓縮站等,適應和滿足生活垃圾分類要求。探索通過對現有垃圾轉運站23、進行升級改造,實現垃圾分類收集、計量、中轉等功能。二是優化配各垃圾分類運輸車輛。按照垃圾“四分類”需求配各專門的分類運輸車輛,規范車輛分類運輸標識,做到運輸車輛密封性好、分類標識明顯、節能環保。三是強化垃圾分類收運管理。嚴格實行垃圾分類運輸市場準入,做到垃圾運輸專車專用并符合相關規定??苫厥瘴镞\輸至資源化回收中心進行回收利用,有害垃圾由具各專業資質的運輸單位運輸至有資質的處置企業進行規范安全處置,廚余垃圾24小時內及時清運并密閉運輸至廚余垃圾處置設施,其他垃圾直接運輸至垃圾焚燒廠或衛生填埋場進14行無害化處置。推行各類垃圾按時段進行收運的模式,公開分類收運時間、作業規范,主動接受社會監督。集中24、分類處理。一是加快推進可回收物循環利用。推進生活垃圾收運系統與再生資源回收系統“兩網融合”,將可回收物納入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體系,進行資源化處理。合理布局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站點,引導建設規范站點。二是加強有害垃圾規范處置。分類收集后的有害垃圾屬于危險廢物的,應 當納入危險廢物管理,交由具各相應利用處置資質的單位利用或無害化處置。三是強化廚余垃圾資源化處理。加快建設廚余垃圾處理設施,著力補齊廚余垃圾處理設施短板。鼓勵各地積極探索采取小型廚余垃圾處理站模式就地處置居民區和單位廚余垃圾。四是持續提高不可回收類垃圾末端處理能力。進一步推進垃圾焚燒處理等設施建設,鼓勵、倡導以清潔焚燒處理為主要方式處理不25、可回收類垃圾,到2025年底,基本實現城市原生垃圾“零填埋”。加強大件垃圾、裝修垃圾、園林綠化垃圾等處置設施建設。美化城市景觀。在沿街建筑立面的整治中,結合道路整體風貌特色,利用沿街建筑立面上的細部、墻面、店招等進行合理的裝飾設計、色彩規劃運用,通過一些必要的整治改造,使沿街建筑立面的背景在視覺上協調、美觀。開展老城區微整形Q老城區片區堅持立足實際,重 點展示特色“微整形”,以點帶面,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品位的示范路段、示范區域,如站前路、勝利路、新蚌埠路、銅陵路、北一環路、臨泉路以及明光路等。深化文化印記。通過戶外廣告及招牌設計深化商賈文15化、江淮建筑文化、老工業基地文化、鐵路文化等瑤海文化26、印記,在部分重點道路、重點區域、地鐵站口等打造若干文化展示路段及節點。建設智慧城管。通過智慧城管平臺建設,部署智慧渣土系統、綜合執法及檔案管理系統、智慧公廁等系統等應用,切實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合理管控各類輿情增加城管工作服務滿意度,創新城管工作管理模式,極大提高城管工作的信息化與智能化水平。狠抓市容環境提升。健全環境衛生管理長效機制,不 斷完善精細化作業和管理標準,提升機械化作業率。完善“門前三包”和“網格化管理”體制,嚴格落實環境衛生責任區制度,圍繞長效化管理,開展文明養犬、占道經營、共享單車等專項整治,規整零亂空中纜線,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提升樓體亮化智能水平。利用物聯網單燈控制器,組27、成照明“神經網”,實現每盞路燈根據光線情況自動開關燈、調整光亮度、故障自動報警。第六章 規劃實施保障本綱要是今后五年全區城市管理領域發展的總綱領,是實現瑤海高質量轉型發展的重要保證。投入保障。爭取區財政支持,增加對民生工程、立面提升、數字化城市等方面的投入,在資金、人員、組織等各個方面給予足夠的保障,全面提升城市管理領域的硬件水平。人才保障。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建立多層次、廣覆蓋、16多樣化的培訓機制,提高隊伍綜合素質,實現隊伍結構與素質和未來五年城管執法形勢和任務要求相適應,人員知識與能力和崗位職責相匹配,為城市管理提供智力支撐。機制保障。積極倡導上級部門研究制定符合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實際、人民生活水平需要的城市管理法規、制度和相應的規范,使城管執法能夠有法可依,依法管理。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