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 (2021-2035年)(公示版)(35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12893
2024-04-07
35頁
14.34MB
1、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習近平總書記2022年在黨的二十大報告 著力提升重慶主城和成都的發展能級和綜合競爭力,推動城市發展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以點帶面、均衡發展,同周邊市縣形成一體化發展的都市圈。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 四川地處長江上游,要增強大局意識,牢固樹立上游意識,堅定不移貫徹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方針,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守護好這一江清水。習近平總書記2022年在四川考察時強調 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重大部署。鄰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將是鄰水未來到2035年各類開2、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戰略引領,把握新發展機遇,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本輪國土空間規劃確定了新時期鄰水的戰略定位、發展目標、發展戰略和各類空間布局。目前,鄰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已形成草案,為了讓公眾充分了解規劃內容,凝聚社會共識,征詢公眾意見,現進行草案公示。01 規劃范圍為鄰水縣行政轄區,含25個鄉鎮,國土空間總面積1908平方公里02 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近期至2025年,規劃目標年至2035年TERRITORIAL SPATIAL MASTER PLANNING OF 3、LINSHUI1.目標與戰略2.全面融入重慶發展3.守護國土安全底線4.優化國土開發格局5.提升城鄉服務品質6.完善支撐保障系統7.優化縣城功能布局8.實施保障體系目標與戰略1.1 目標定位1.2 總體戰略1.1 目標定位 鄰水縣正處于歷史性的戰略機遇期,必須主動貫徹落實國家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新要求,充分回應全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構建與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鄰水相適應的高質量、高品質國土空間跨省域一體化發展試驗區深入實施“同城融圈”戰略,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 重點推進華鎣山、銅鑼山、明月山、御臨河、大洪河的高水平保護與生態修復川渝知名康養度假目的地踐行4、“兩山理論”,建設華鎣山避暑度假旅游區和明月山綠色發展示范帶TERRITORIAL SPATIAL MASTER PLANNING OF LINSHUIPART 1目標與戰略鄰山鄰水的魅力公園城市 彰顯山水城市魅力特色,打造人民幸福生活的高品質公園城市1.2 總體戰略TERRITORIAL SPATIAL MASTER PLANNING OF LINSHUI全面融渝戰略 聚焦重點領域和重點區域,以體制機制創新和開放合作為動力,以共建合作平臺為突破,打造跨省域一體化發展合作示范區,構建高能級發展載體,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協同聯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振興發展安全國土戰略 堅守糧食安全底線5、,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穩定種糧面積,筑牢糧食增產根基。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濕”生命共同體的系統治理,努力構建形成綠色秀美的生態格局空間提效戰略 高效利用新增建設用地,建立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機制。積極盤活城鄉存量用地,落實“增存掛鉤”機制,加大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處置力度。盤活產業園區低效與閑置用地,提高用地效益和投入產出強度品質生活戰略 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規劃的著力點和出發點,重點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通過優化城鄉布局,補齊民生短板,進一步提升城鄉服務水平和人居環境品質PART 1目標與戰略全面融入重慶發展2.1 生態環境共保2.2 設施互聯6、互通2.3 產業協作共興2.4 空間聯動共建加強生態共建、污染共治,推進區域生態環境協同保護TERRITORIAL SPATIAL MASTER PLANNING OF LINSHUI2.1 生態環境共保PART 2全面融入重慶發展渝鄰兩地落成集生態共保共治領導小組、產業準入統一標準、區域性預警網絡和環境監測數據共享平臺為一體的生態環境合作機制開展流域生態協同保護,共同保護御臨河、大洪河、大洪湖等河流湖庫,同步開展上下游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態修復,落實跨界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協作共同建設御臨河流域、大洪河流域生態廊道,完善流域內污水收集處理設施,開展跨區域聯合巡河執法,保障河湖水質穩定達標明確統一山體7、保護標準,統籌華鎣山、明月山、銅鑼山生態空間管控,加強森林防火合作,協同開展交界地區礦山生態修復、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行動聯合制定大氣污染型企業整治及重污染天氣錯峰生產計劃,建立定期會商及聯合執法機制,統一監管標準,建立區域生態環境監測、監控及事故應急平臺,有效推動信息共享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渝鄰一體化交通TERRITORIAL SPATIAL MASTER PLANNING OF LINSHUI2.2 設施互聯互通PART 2全面融入重慶發展n 規劃新增渝廣城際鐵路,聯系高竹新區、重慶江北機場、重慶北站和重慶站n 規劃廣涪柳鐵路,與蘭渝鐵路廣安支線貫通,聯系長壽港和涪陵龍頭港n 推進合8、川-廣安-墊江高速、渝鄰快速通道、長鄰快速通道規劃建設,提升高竹新區與重慶兩江新區、長壽經開區快速聯通能力TERRITORIAL SPATIAL MASTER PLANNING OF LINSHUI2.3 產業協作共興PART 2全面融入重慶發展建設重慶先進制造業的配套基地建設科教研發和創新成果轉化基地建設重慶現代服務業的外包基地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共建“3+1”合作平臺TERRITORIAL SPATIAL MASTER PLANNING OF LINSHUI2.4 空間聯動共建PART 2全面融入重慶發展n 近期重點建設兩大合作平臺:川渝高竹新區、廣安高新區 川渝高竹新區:高質量培9、育重慶先進制造業的緊密配套企業,突出建鏈、延鏈、補鏈、強鏈,聚焦電子信息、汽車制造、高端裝備制造等重慶未來重點發展的產業領域的專用配套環節和時效性要求很高的環節。積極爭取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機會 廣安高新區:高質量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吸引輻射西南區域的市場區位指向性產業,例如高端建材、通用型關鍵零部件。積極承接重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外溢。配套重慶先進制造業中對時效性要求較弱的環節。積極爭取引進科教研發機構n 近期與重慶共建明月山綠色發展示范帶,打造踐行“兩山理論”樣板地n 遠期,將“大洪湖生態發展區”培育為川渝毗鄰地區高層次合作平臺守護國土安全底線3.1 堅守生態安全底線3.2 堅守糧食安全底10、線3.3 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TERRITORIAL SPATIAL MASTER PLANNING OF LINSHUI3.1 堅守生態安全底線PART 3守護國土安全底線 丨構建“三區三廊多斑塊”生態安全格局華鎣山、銅鑼山、明月山生態涵養區加強生態保育三區三廊多斑塊御臨河、白水河、大洪河等主干水系及其支流推進生態廊道建設倒須溝樹蕨自然保護區、萬峰山森林公園、羅家洞森林公園等重要林地斑塊強化生態撫育大洪湖濕地、關門石水庫濕地、萬秀橋水庫濕地、向陽橋水庫濕地、七孔溪水庫濕地等重要濕地斑塊強化保護與修復生態涵養區生態廊道林地生態斑塊濕地生態斑塊TERRITORIAL SPATIAL MASTER 11、PLANNING OF LINSHUI3.2 堅守糧食安全底線PART 3守護國土安全底線 丨構建“四區、兩帶”農業發展格局 東槽高效農業區:東槽槽谷區域,重點發展高效農業,推動農業規模化、機械化發展 西槽北部特色農業區:西槽槽谷北部區域,重點發展特色農業,培育高品質的農家樂 西槽南部觀光農業區:西槽槽谷南部區域,與重慶主城區交通聯系便捷,重點發展城郊觀光型農業,拓展觀賞、娛樂、科普等功能 銅鑼山腹地精品農業區:銅鑼山中部腹地區域,重點發展精品農業,打造地區知名品牌 發展西槽華鎣山東麓精品農業發展帶、東槽大洪河流域高效農業發展帶:以旅游公路的形式,串聯沿線特色農業園區、鄉村景點,展示鄰水鄉村魅12、力風采,促進鄉村振興 四區:主產糧食、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兩帶:魅力展示、發展優勢特色農產品糧油種植區柑桔種植區蔬菜種植區特色水果種植區3.3 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PART 3守護國土安全底線保質保量劃定永久基本農田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將三條控制線作為國土空間利用不可逾越的紅線永久基本農田是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實施永久特殊保護的耕地。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推進永久基本農田核實整改補足,確保永久基本農田數量不減質量不降布局穩定依照功能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是指在生態空間范圍內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強13、制性嚴格保護的區域。建立市域自然保護地體系,將各類自然保護地納入生態保護紅線管理集約綠色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城鎮開發邊界是在一定時期內因城鎮發展需要,可以集中進行城鎮開發建設、以城鎮功能為主的區域邊界。劃定城鎮開發邊界,防止城鎮無序蔓延,優化城市結構、美化空間形態、提升空間效率優化國土開發格局4.1 優化城鎮發展格局4.2 推動鄉村振興格局4.3 傳承歷史文化格局4.4 彰顯魅力景觀格局 PART 4優化國土開發格局四級一級為鄰水縣城,二級為川渝高竹新區(廣安部分),三級為豐禾鎮、九龍鎮、柑子鎮、興仁鎮,四級為其余一般鎮五類按照“宜農則農、宜游則游、宜商則商”的原則,結合城鎮發展基礎、資源稟賦、產14、業特色,構建綜合型、工貿型、旅游型、農特型、生態型五類城鎮職能結構4.1 優化城鎮發展格局TERRITORIAL SPATIAL MASTER PLANNING OF LINSHUI 丨構建四級五類城鎮體系,加強縣城對鄉鎮輻射帶動能力圖例4.2 推動鄉村振興格局 全面推進、分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提升縣域經濟綜合實力和新型城鎮化水平,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順應村莊發展規律和演變趨勢,根據不同村莊的發展現狀、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等,分區進行鄉村建設差異化引導。將鄰水縣域鄉村地區劃分為生態限制建設區、城鄉融合發展區、適度聚居整合區分區差異化引導鄉村建設分15、類推進鄉村振興 將鄰水縣村莊分為集聚提升類、城郊融合類、特色保護類、搬遷撤并類四種類型,分類推進鄉村振興統籌保障農村發展用地需求合理保障農村發展用地計劃指標。建設用地指標應當向鄉村發展傾斜,安排不少于10%的建設用地指標用于保障鄉村產業發展和村民住宅建設,合理安排鄉村重點產業和項目用地PART 4優化國土開發格局系統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劃定歷史文化要素管控線構建歷史文化保護利用格局TERRITORIAL SPATIAL MASTER PLANNING OF LINSHUI 加強文物保護單位、傳統村落、歷史建筑、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古樹名木等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 劃定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16、,對公布的歷史建筑應及時劃定和標識歷史建筑保護范圍提煉文化要素,規劃形成“兩軸三區、一帶多點”的文化保護利用格局4.3 傳承歷史文化格局圖例PART 4優化國土開發格局TERRITORIAL SPATIAL MASTER PLANNING OF LINSHUI 丨塑造“兩山、兩區、多片”的景觀風貌結構4.4 彰顯魅力景觀格局兩山:華鎣山、明月山魅力景觀高地華鎣山魅力景觀高地:集高山避暑養生、紅色文化、三線文化、佛教文化明月山魅力景觀高地:打造明月山生物多樣性功能區、精品民宿群、森林康養示范帶、國際知名旅游目的地兩區:溫泉康養區、大洪湖生態發展區溫泉康養區:高端休閑度假、醫療護理、養老服務大洪湖17、生態區:濱湖休閑、湖泊康養特色度假勝地多片柑子鄉村魅力景觀片區、銅鑼山鄉村魅力景觀片區、袁市鄉村魅力景觀片區、御臨小三峽山水魅力景觀片區PART 4優化國土開發格局提升城鄉服務品質 5.1 優質公共服務體系5.2 完整社區與生活圈PART 5提升城鄉服務品質 5.1 優質公共服務體系15-40公里覆蓋范圍1小時出行的城市生活圈教育基礎設施醫療衛生設施養老設施文化設施體育健身設施社區生活圈實現中小學服務半徑全覆蓋每個社區生活圈配置1處社區衛生服務設施社區生活圈實現養老設施全覆蓋每個社區生活圈配置至少1處社區文化設施每個社區生活圈配置至少1處公共體育設施配置包括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體育館、高中18、綜合醫院、專科醫院、社會福利院等5-15公里覆蓋范圍1小時重點鎮生活圈配置包括中小學(服務半徑1500m)、綜合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敬老院等3-5公里覆蓋范圍30分鐘出行的鄉鎮生活圈配置包括初級中學、小學、幼兒園、文化站、衛生站、肉菜市場等0-3公里覆蓋范圍15分鐘鄉村生活圈配置包括幼兒園、文化活動室、衛生站、室外綜合健身場地、居家養老照料服務等設施普惠共享,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全域構筑“縣城、高竹新區-重點鎮-一般鎮-社區、中心村”城鄉四級“生活圈”。優化養老、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等設施一級縣城、高竹新區二級中心鎮三級一般鎮四級社區、中心村TERRITORIAL SPATIAL MASTE19、R PLANNING OF LINSHUIPART 5提升城鄉服務品質 5.2 完整社區與生活圈小學衛生服務中心健身館文化活動站超市文化娛樂中心商場社區服務中心社區公園福利院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衛生服務站幼兒園運動場地游園司法所銀行餐飲大型活動場地交通設施中學15分鐘交往生活圈老年人日常設施兒童日常設施復合人群日常設施10分鐘鄰里生活圈5分鐘便民生活圈以家為核心將設施按照5分鐘、10分鐘、15分鐘進行圈層布局,針對不同人群需求配置基礎保障類及品質提升類公共服務設施完善支撐保障系統6.1 優化綜合交通體系6.2 提升城市安全韌性PART 6完善支撐保障系統6.1 優化綜合交通體系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20、,建設低碳綠色的交通運輸體系,打造復合型通道,全面融入重慶都市圈彌補鐵路服務空白完善公路網絡體系適時啟動通用航空建設推動水上旅游發展優化縣城道路體系完善交通樞紐布局規劃渝廣城際鐵路,串聯鄰水縣城、高竹新區、江北機場、重慶北站等核心功能區。規劃廣涪柳鐵路、廣忠黔鐵路,聯動中歐通道和沿江綜合交通走廊重點建設城宣漢大鄰高速、合川至廣安至長壽高速、包茂高速高竹連接線。建設渝鄰、長鄰、廣鄰快速通道。提級改造8條國省干線規劃布局鄰水通用機場,擬選址于高竹新區,用于低空旅游、商務通勤、防林護林等領域推動大洪河、御臨河水上旅游發展,完善碼頭等設施配套。依托廣涪柳鐵路、渝鄰快速通道聯系重慶果園港、龍頭港構建“二21、環四縱六橫”骨架路網,完善次支路微循環系統,至2035年路網密度達到8公里/平方公里。完善公交、步行和非機動車接駁網絡重點建設鄰水站、高竹站2處鐵路客運樞紐,打造高竹北站鐵路貨運場站。構建“兩主多輔”的公路客運場站,強化多種交通方式無縫銜接PART 6完善支撐保障系統6.2 提升城市安全韌性至至20352035年年基礎設施給排水給排水n 嚴控用水總量,提高用水效率,建設節水型城市;完善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現代化水網n 構建多水源供水格局,強化供水設施建設,建設安全優質的供水保障體系n 實施合流制分流改造或溢流污染控制,完善污水收集處理系統,實現污水全收集、全處理n 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完22、善雨水排水管網,加強內澇積水治理,建設灰綠藍結合的雨水系統能源能源n 加強能源結構調整,加快清潔能源推廣,因地制宜發展光伏、生物質能等,構建清潔低碳的現代能源體系n 補強電力網絡,推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促進綠色電力消納,打造安全可靠的智能供電網絡n 在中石油大管網、本地氣井等氣源基礎上,引入川氣東送二線氣源,完善應急調峰設施,提高燃氣供應保障能力信息信息n 提升網絡服務水平及安全保障能力n 推動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與傳統基礎設施融合,助推鄰水智慧城市建設固廢固廢n 強化生活垃圾分類,健全固廢分類收運處置及資源化利用體系,建設“無廢城市”防災減災防洪防洪n 23、完善御臨河、白水河、大洪河及支流防洪工程體系,推進小流域綜合治理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完善防洪非工程措施消防消防n 完善消防綜合救援體系,基本實現消防有效救援全覆蓋n 加強華鎣山、銅鑼山、明月山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地災防治地災防治n 強化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推進威脅居民聚居區、交通干線、重大工程項目安全的地災隱患點治理抗震避災抗震避災n 嚴格落實抗震設防要求,完善應急避難場所及通道布局,構建應急避難場所網絡人防人防n 貫徹“平戰結合”方針,構建統一高效、布局合理的人防工程體系公共安全公共安全n 提高城鄉氣象災害防御水平n 完善公共衛生體系n 提升區域應急物資保障水平n 強化重大危險源管控TER24、RITORIAL SPATIAL MASTER PLANNING OF LINSHUI優化縣城功能布局7.1 先定山水再定城7.2 優化縣城空間結構7.3 提升藍綠開敞空間山腳線(山腳線(2525度坡面為分界線)度坡面為分界線)其內為山體核心控制區御臨河御臨河主要匯水流徑主要匯水流徑(匯水面積:15-30km2)次要匯水流徑次要匯水流徑(匯水面積:1.5-3km2)干流匯水分區匯水面積:15-30km2支流匯水分區匯水面積:1.5-3km27.1 先定山水再定城PART 7優化縣城功能布局TERRITORIAL SPATIAL MASTER PLANNING OF LINSHUIn 遠山:以225、5度坡面為山腳線,保護華鎣山、銅鑼山山體核心區n 近山:用好周邊馬鞍山、祝家埡、南獅埡、李家山等周邊淺山做郊野公園n 城內山:保留城市內銀鼎山、劉家山、黃桷樹、千口巖、手爬巖等深丘做公園綠地遠山+近山+城內山循山相地依山、面屏、枕水”是歷史上鄰水老城選址的主要特點,識別保護縣城周邊重要山體資源,基于生態安全和人居安全梳理河網水系格局,建構鄰水城市的山水本底n 加強對御臨河、小西河、石壩河、玉子溪河等水系濱水空間保護,避免裁彎取直,因地制宜建設濱河濕地公園n 保留匯水面積超過1.5平方公里的水系沖溝,建設藍綠旱溪等,減少內澇n 依托關門石水庫、獅子口水庫等調蓄華鎣山山洪,降低縣城防洪壓力重要水系26、流徑及水源地修源理水PART 7優化縣城功能布局TERRITORIAL SPATIAL MASTER PLANNING OF LINSHUI7.2 優化縣城空間結構雙心四片城北、城南兩大城市綜合服務中心,北部宜居城、中部創新城、南部溫泉城、東部未來城四個產城融合城市片區 丨總體概念:溫泉康養創新谷、鄰山鄰水公園城一軸一帶依托世行貸款一號路,串聯三個組團、兩大城市中心形成城市綜合發展軸;依托銅鑼山前產業大道,聯系高新區既有產業組團及磬灘工業園區,形成產業活力發展帶 丨空間結構:雙心四片,一軸一帶PART 7優化縣城功能布局TERRITORIAL SPATIAL MASTER PLANNING O27、F LINSHUI7.3 提升藍綠開敞空間 丨藍綠體系:一脈,兩屏,多園,多廊一脈以御臨河沿線兩岸打造成為城市與自然之間的緩沖帶,構建臨水區域共享的生態綠帶兩屏依托華鎣山、銅鑼山山地景觀資源,傳承“空間有形,山水可見,四望相聯,山澤通氣”的營城理念,以城區為中心,聯通目之所及景觀可感的山-城格局,構建城市與自然要素的和諧秩序多園建設圍繞城區的郊野公園游憩體系,融入高品質城市休閑功能,形成李家山、觀音山、南獅埡、馬鞍山、登堡梁子等特色主題公園多廊按等級建設多條生態廊道及體驗路徑,將生態資源引入城市。包括4條重要顯山通廊,6條城中山互聯通廊,若干組團級、組團內部生態廊道,以及沿主要河流、綠帶分布并28、串聯重要魅力節點空間的綠道體系縣城實現“200米見綠、300米見園,500米見水”的藍綠網絡布局目標,建成區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100%以上實施保障體系健全規劃傳導及管控體系PART 8實施保障體系健全規劃傳導及管控體系規劃傳導形成鄉鎮(村)規劃指引嚴格底線管控、分解約束性指標,確保國家、省、市戰略部署和國土空間開發保護要求落實,充分體現縣級規劃的剛性管控和規劃傳導作用明確近期行動計劃結合縣域保護開發戰略,重點在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創新轉型發展、區域協同發展、城市能級與品質提升、基礎設施和防災減災設施建設、生態保護修復與國土綜合整治、鄉村振興、全域旅游與魅力提升等方面推動近期建設提出專項規劃指引在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基礎上,提出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建議。可開展編制的專項規劃包括保護發展、土地整治、產業發展、城市設計、近期實施等規劃類型。專項規劃應在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指導約束下編制,落實相關約束性指標,不得違背縣級總規的強制性內容。經依法批準后納入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疊加到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上公示渠道鄰水縣人民政府網:http:/ 編:638500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鄰水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合同表格
上傳時間:2021-01-22
24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