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縣黃土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21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12928
2024-04-07
21頁
1.31MB
1、征求意見稿隰縣黃土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2024年3月前言黃土鎮,隸屬于山西省臨汾市隰縣,地處隰縣東南部。東、南與呂梁市汾西縣、蒲縣克城鎮、古縣鄉接壤,西與寨子鄉相連,北與呂梁山國有林場為鄰。鄉鎮人民政府駐地隰縣328省道黃土鎮附近,距縣城約30公里。地理坐標北緯3553,東經11285。總面積97.53平方公里。本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規劃期為20212035年,近期目標年為2025年,遠期目標年至2035年。目 錄01目標與戰略02總體格局03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04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05鄉村振興和發展06歷史文化保護與城鄉風貌塑造07支撐體系08鎮政府駐地規劃092、規劃傳導與近期建設01 目標與戰略規劃定位根據黃土鎮實際發展,黃土鎮核心產業是第三產業,注重生態環境質量,實行生態優先的發展本底,融合黃土鎮的文化特色,打造綠色城市,并協調好周邊區域,融入周邊的農業、文化、旅游、產業等發展實現區域協調發展,打造其工業特色,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工業生產的特色。黃土鎮的發展戰略為:“生態立鎮”戰略、文化引領發展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規劃目標(1)加快推進特色農業推進“一村一品一主體”,因村制宜,積極發展以食用菌、蔬菜為主的設施農業,以中藥材、小雜糧為主的林下經濟,以生豬和草食畜為重點的養殖業,形成特色農業產業集群。(2)加快推進小城鎮建設以小城鎮3、建設為導向,啟動小城鎮發展規劃、設計和建設,加快給排水、污水處理、街巷道路、清潔能源炊事和供熱、垃圾集中回收處理、通信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或改造,強化中小學、鄉鎮衛生院軟硬件建設及完善,提升鄉鎮駐地人口的承載能力。(3)加快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村下水道建設工程。繼續推進新一輪農村下水道管網建設的熱潮,集中力量對各村主巷道進行下水改造,2022年底之前力爭所有行政村完成下水道改造工程。加快農村天然氣覆蓋力度。充分利用國新、國化兩個能源天然氣管道途經我鎮的便利條件,力爭2022年底之前力爭所有行政村使用天然01 目標與戰略氣。加快冬季清潔能源取暖建設。2022年底之前,爭取所有行政村農戶煤改電、煤改氣4、改性甲醇、淺層地源熱冬季清潔取暖全覆蓋。(4)加快推進社會治理加快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和服務水平。進一步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及黨員干部隊伍建設,加強農村“三資”管理及“兩委”換屆選舉工作,努力把基層黨組織鍛造得更加堅強有力。建立健全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制度,強化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責,積極落實好鎮村兩級便民服務站點作用,解決好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加快推進社會保障。加快全鎮教育、文體、醫療衛生、便民服務、就業指導、農業科技、產權交易等公共服務保障,提升社會事業發展水平,整鄉推進基層黨建、文化服務、民生保障等工程,全面提高公共服務能力,提升社會治理能力水平。全面加強社會綜合治理。持續優化社5、會治理網格化管理及“三零”單位創建,深入開展毒品咖啡因違法犯罪專項整治,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隱患和社會風險。以文明村鎮建設為重點,扎實推進農村移風易俗、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村建設、鄉風文明建設等工作,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02 總體格局底線管控落實生態保護紅線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生態功能分區,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實施低影響開發模式,引導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打造生態文明城鎮、低碳城鎮,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1255.0177公頃。落實耕地與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嚴格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堅決守住耕地紅線,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保證耕地永久基本農田的目標規模和穩定性。規劃至2036、5年,全鎮耕地面積不低于2419.7196公頃。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1955.7654公頃。落實城鎮開發邊界根據法律法規及落實黃土城鎮開發邊界線,劃定城鎮開發邊界線總面積51.2191公頃。03 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總體格局保護山水林田湖草珍貴資源,提升生態系統的健康性和穩定性,建立全域、全過程、全要素的管控體系。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確保安全水環境。堅守耕地規模底線,推動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自然資源利用堅持人地和諧的發展觀,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實現社會經濟永續發展;堅持開發與保護相統一的發展觀,樹立“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7、的理念,實現自然資本與自然價值的統一;堅持系統發展觀,樹立“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實現生態系統的綜合治理;堅持過程管理的發展觀,樹立源頭保護、過程節約、末端治理的全過程管理理念,實現美麗新黃土鎮。03 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耕地資源以確保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為目標,堅持耕地保護優先,數量、質量與生態并重,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格控制耕地轉為非耕地。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對優質耕地從嚴保護。在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區域,完善農業基礎設施,提高耕地質量和產能,強化高標準農田建設,引導適度規模化經營。林草資源全面保護林地。按照發展現代林業和建設生態文明社會要求,嚴格實施林地用途管制,8、切實保護現有林地,以本土和名優樹種為主,構建生態防護林、景觀生態林等林網體系,有效補充林地數量,引導節約使用林地,確保林地資源穩定和増長。同時注重區域森林生態系統與城市綠地、通風廊道和園林綠化的串聯。濕地資源禁止下列破壞濕地及其生態功能的行為:開(圍)墾、排干自然濕地,永久性截斷自然濕地水源;擅自填埋自然濕地,擅自采砂、采礦、取土;排放不符合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及其他污染濕地的廢水、污水,傾倒、堆放、丟棄、遺撒固體廢物;過度放牧或者濫采野生植物,過度捕撈或者滅絕式捕撈,過度施肥、投藥、投放餌料等污染濕地的種植養殖行為。03 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水資源嚴控用水總量嚴格控制全鎮用水總9、量,到2035年用水總量符合縣級管控要求。堅持“生活用水控制增長,工業用新水零增長,農業用新水負增長,生態環境用水適度增長”,合理配置水資源。全面建設節水型社會,調整農業生產空間布局,發展旱作節水農業。加強資源管理嚴格地下水利用管控,禁采區嚴禁取用地下水,已有的企業要限期關閉,超采區不得新建擴建高耗水項目。不斷優化水資源配置,農業灌溉逐步減少地下水開采,改以地表引水為主,大力推行節水灌溉技術;再生水用于灌溉農田、洗車、綠化、灑水降塵等,逐步建成節水型經濟。保障飲用水安全加強鄉鎮及農村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穩步推進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推動飲用水水源地專項整治和規范化建設工作,編制環境風險專10、項應急預案,推進黃土鎮及村莊飲用水水源地排查整治工作,確保飲用水安全。礦產資源嚴格按照生態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監管、產業結構調整等要求,有計劃、有步驟地對采礦用地進行區別化整頓,對符合生產條件的及時進行備案,引導企業進行生產工藝和設備等的技術改造,對不符合生產條件的,穩步推進關、轉、停、并。04 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國土綜合整治農村建設用地整治遵循“宜林則林、宜耕則耕、宜草則草”的原則,因地制宜、大力推進閑置、低效農村宅基地、廢棄地的復墾利用,盤活農村居民點低效利用土地。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至2035年,劃定的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設成為高標準農田。生態修復礦山生態修復實施黃河重點生態區隰縣歷史遺留11、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程。國土造林綠化以生態敏感、脆弱地區為重點,本著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的原則,開展防護林體系綜合修復和治理,對其他草地實施造林綠化工程。05 鄉村振興和發展村鎮體系立足城鄉融合發展,堅持中心集聚、軸線拓展、點線帶面、協調發展的原則,綜合考慮鎮域內城鄉村分布與規模,構建1個鎮政府駐地、2個中心村和5個基層村的鎮村等級結構。村莊分類順應鄉村發展規律和演變趨勢,綜合考慮鄉村地域類型的多樣性、系統差異性和發展動態性,規劃全鄉村莊(除城區外)分為城郊融合類(1個)、特色保護類(3個)、集聚提升類(3個)和暫不分類(1個)4種類型。05 鄉村振興和發展產業體系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資源稟賦為基12、礎,以發展玉露香梨、蘋果、干果、苗圃、養殖和農產品加工、物流等為主的地方性商貿中心。以現有產業為基礎,落實縣級規劃相關部署,結合村、鎮發展意愿,規劃著力形成以行政村為分區單位,以核心生態保護區、特色農業發展區、城鎮化產業重點推進區、工業發展區和為主要內容的產業空間規劃布局。主要以梨果、農光互補產業、服務業等為主導,發展黃土鎮特色產業。06 歷史文化保護與城鄉風貌塑造產業布局06 歷史文化保護與城鄉風貌塑造歷史文化保護物質文化遺產古建筑類周邊建設控制地帶內,建構筑物的風貌要與保護對象協調,景觀視廊內的建構筑物在形式、體量、高度、色彩上要與保護對象相協調。近現代重要史跡類建設控制地帶內新建建筑形式13、體量、色調必須與文物保護單位相協調。一切修繕和新建設行為均要求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相關規定執行。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與生活是文化遺產的來源,把文化遺產還給生活和生產,滿足人民大眾的精神需求。對于物質文化遺產來說,旅游活化是破壞程度最小的;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來說,只有演繹、參與、重現、觀賞才能賦予非物質文化遺產生命。07 支撐體系綜合交通充分發揮區位與交通優勢,適應鎮域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引導城鄉空間結構調整和功能布局優化,積極融入隰縣“交通圈”,促進區域交通、城鄉交通協調發展,將黃土鎮建設成為隰縣的交通門戶。(1)“十五分鐘交通圈”,通過對外交通干道能夠在十五分鐘內通達隰縣及主要交14、通樞紐站。(2)“同城化”,鎮政府駐地主要城市道路全面對接隰縣。(3)“全覆蓋”,所有中心村和基層村都有鄉道或以上級別公路。(4)“多層次”,針對不同交通需求,建成多層的公路體系,使鎮域居民點都能夠進行快速交通轉換,包括鄉道、縣道、國道、高速路等。客貨流得到有序組織,過境交通得到疏解,建成旅游專線系統。07 支撐體系公共服務設施文化設施構建“鄉鎮級社區(村)級”兩級公共文化設施體系。鎮政府駐地新建鄉鎮文化活動中心。社區(村)級文化活動中心覆蓋率達到100%,鄉村地區根據鄉村特色宜綜合設置建設文化活動室和農家書屋等文化設施。教育設施高中段教育向中心城區集中,初中階段教育向鎮政府駐地集中,農村中小15、學及幼兒教育向鎮政府駐地和中心村集中,中心村建設村幼兒園,鄰近村莊集中設置1處。體育設施規劃構建“鄉鎮級社區(村)級”兩級公共體育設施體系。鎮政府駐地新建鄉鎮體育中心,具備多種健身設施、專用于開展體育健身活動的綜合體育場(館)或健身館。落實社區體育場地設施配套要求。醫療設施構建“鄉鎮級社區(村)級”兩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完善醫療機構和公共衛生設施的布局,鎮政府駐地保留現狀黃土鎮衛生院,根據床位數需求增長,遷建、擴建。提升社區(村)級醫療衛生設施服務能力,按照平原區15分鐘、山區30分鐘步行可及社區(村)衛生醫療設施的要求,實現社區(村)級衛生服務站及村衛生室全覆蓋。社會福利設施進一步構建完善“16、鄉鎮級社區(村)級”兩級社會福利設施體系,完善各類福利設施建設。保留鎮政府駐地日間照料中心,建立社區(村)級為老服務設施。結合未來需求可將現狀日間照料中心改造成為養老院,各村規劃的單處日間照料中心,提供老年人日托服務,實現社區(村)級社會福利設施全覆蓋。其他公益性設施在鎮政府駐地設置集貿市場,用于農副產品、日常消費品交易。各行政村宜設1處商業服務場所,商業服務場所主要提供便民商業服務,可包含郵件快遞服務、物流配送等功能。07 支撐體系電力通信燃氣供熱市政基礎設施加快城鄉供水管網建設,著力推進城鄉供水供水一體化,構建符合黃土鎮經濟社會發展的城鄉供水體系。推進城鄉排水一體化工程建設,全面實施城排水17、鎮雨污分流,實現城區雨污分流、污水“全收集、全處理”的工作目標。加強城鄉電力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供電服務和民生用電保障能力,助力黃土鎮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通信網絡基礎建設,加大基站建設力度,搞好優化補點,通信全面發展5G網絡。提高天然氣清潔能源利用水平,強化多氣源建設,優化能源結構,推動綠色低碳經濟發展。完善城鄉供熱設施建設,積極構建綠色、節約、高效、協調的清潔供暖體系。建立和完善城鄉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運、環衛處理體系,實現生活垃圾“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目標。07 支撐體系防洪排澇防災工工程程地地災災防治安全韌性與綜合防災堅持防外洪與治內澇,防洪工程與市政建設聯動,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相結18、合的基本原則,因地制宜,綜合治理。落實“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工作方針,組織消防專業消防隊伍,加大消防宣傳力度,提高全民防火意識和自救能力。抗震提高城鄉建設抗震水平,新建,擴建、改建建設工程達到抗震設防要求。人防按照“長期準備、重點建設、平戰結合”的原則,建設強大鞏固的現代人防體系。提升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水平,推進實施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加強地質災害處置能力,逐步建立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相適應的地質災害防治體系。08 鎮政府駐地規劃空間結構根據現狀建成區評價及相關影響因素的分析,除現狀已存在的農村宅基地和城鎮住宅用地以及工業用地外。規劃確定中心鎮政府駐地的用地發展方向為:中心集聚、東擴西控。09 規劃19、傳導與近期建設村莊發展指引行政單位序號及名稱等級職能分工1黃土村鎮政府駐地全鎮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中心,承擔鎮域社會公共設施服務和市政服務功能,全鎮的文教和商業服務中心,發展梨果產業、打造果蔬設施大棚2義泉村中心村構建花卉長廊、發揮紅色資源優勢3諳正村中心村構建花卉長廊,發展“庭院經濟”4上莊村一般村打造黃土中藥材示范種植基地,培育新型糧食經營主體和全鏈條托管5古縣村一般村打造中藥材特色品牌,建設“庭院經濟”示范走廊6無魯村一般村發展梨果產業7嶺上村一般村打造中藥材特色品牌,發展玉米產業8染界村一般村綠色生態屏障,保護五鹿山自然保護區09 規劃傳導與近期建設近期建設對近期的國土開發、保護、20、整治項目及用地安排制定近期實施規劃,重點針對交通、電力、水利、旅游、民生教育等項目進行建設安排。實施保障提高規劃實施的協同性和積極性完善政策機制,推動政府、社會、人民同心同向行動,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場無形之手、人民勤勞之手同向發力,鼓勵企業和人民群眾通過各種方式參與規劃建設管理,推動規劃有效實施。加強規劃監督評估健全規劃實施監管和考核問責制度,強化對規劃實施的監督,確保規劃有序落地。利用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和數字規劃建設管理平臺,建立“實施監測評估維護”機制,提升規劃的適應性。強化規劃權威性規劃一經批復,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隨意修改、違規變更,因國家重大戰略調整、重大項目建設或行政區劃調整等確需修改規劃的,須先經規劃審批機關同意后,方可按法定程序進行修改。對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和實施過程中的違規違紀違法行為,要嚴肅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