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縣陽頭升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21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12932
2024-04-07
21頁
1.41MB
1、征求意見稿隰縣陽頭升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2024年3月前言陽頭升鄉,隸屬山西省臨汾市隰縣,地處于隰縣西南部,距縣城約20千米。東接午城鎮,南通大寧縣太德鄉,西鄰永和縣桑壁鄉,北與城南鄉相接。行政區域面積204.37平方千米。本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規劃期為20212035年,近期目標年為2025年,遠期目標年至2035年。目 錄01目標與戰略02總體格局03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04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05鄉村振興和發展06歷史文化保護與城鄉風貌塑造07支撐體系08鄉政府駐地規劃09規劃傳導與近期建設01 目標與戰略規劃定位根據陽頭升鄉實際的發展,陽頭升鄉的核心產業是農業2、,發展農業的前提,需要注重生態環境質量,實行生態優先的發展本底,融合陽頭升鄉的文化特色,打造綠色鄉村,并協調好周邊區域,融入周邊的農業、文化、旅游、產業等發展實現區域協調發展,打造其農業特色,最大限度地發揮其農業生產的特色。基于此,針對陽頭升鄉的發展戰略為:“生態立鄉”戰略、文化引領發展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規劃目標依托果糧集聚優勢,推動梨果產業和畜牧業發展,全力打造現代化的梨果出口示范基地和畜牧養殖基地。積極助力梨果密植示范園和果品種植合作社建設。02 總體格局底線管控落實生態保護紅線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生態功能分區,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實施低影響開發模式,引導綠色低3、碳的生產方式,打造生態文明城鎮、低碳城鎮,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600.0779公頃。落實耕地與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嚴格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堅決守住耕地紅線,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保證耕地永農的目標規模和穩定性。規劃至2035年,全鄉耕地面積不低于3905.5788公頃。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2586.0271公頃。落實城鎮開發邊界根據法律法規及落實陽頭升城鎮開發邊界線劃定情況,劃定城鎮開發邊界線總面積1.9257公頃。03 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總體格局保護山水林田湖草珍貴資源,提升生態系統的健康性和穩定性,建立全域、全過程、全要素的管控體系。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確保安全4、水環境。堅守耕地規模底線,推動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自然資源的利用要堅持人地和諧的發展觀,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實現社會經濟的永續發展;堅持開發與保護相統一的發展觀,樹立“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實現自然資本與自然價值的統一;堅持系統發展觀,樹立“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實現生態系統的綜合治理;堅持過程管理的發展觀,樹立源頭保護、過程節約、末端治理的全過程管理理念,實現美麗新陽頭升鄉。03 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耕地資源以確保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為目標,堅持耕地保護優先,數量、質量與生態并重,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格控制5、耕地轉為非耕地。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對優質耕地從嚴保護。在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區域,完善農業基礎設施,提高耕地質量和產能,強化高標準農田建設,引導適度規模化經營。林草資源全面保護林地。按照發展現代林業和建設生態文明社會的要求,嚴格實施林地用途管制,切實保護現有林地,以本土和名優樹種為主,構建生態防護林、景觀生態林等林網體系,有效補充林地數量,引導節約使用林地,確保林地資源穩定和増長。同時注重區域森林生態系統與城市綠楔、通風廊道和園林綠化的串聯。濕地資源禁止下列破壞濕地及其生態功能的行為:開(圍)墾、排干自然濕地,永久性截斷自然濕地水源;擅自填埋自然濕地,擅自采砂、采礦、取土;排放不符合水6、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及其他污染濕地的廢水、污水,傾倒、堆放、丟棄、遺撒固體廢物;過度放牧或者濫采野生植物,過度捕撈或者滅絕式捕撈,過度施肥、投藥、投放餌料等污染濕地的種植養殖行為。03 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水資源嚴控用水總量嚴格控制全鄉用水總量,到2035年用水總量符合縣級管控要求。堅持“生活用水控制增長,工業用新水零增長,農業用新水負增長,生態環境用水適度增長”,合理配置水資源。全面建設節水型社會,調整農業生產空間布局,發展旱作節水農業。加強資源管理嚴格地下水利用管控,禁采區嚴禁取用地下水,已有的企業要限期關閉,超采區不得新建擴建高耗水項目。不斷優化水資源配置,農業灌溉逐步減少地7、下水開采,改以地表引水為主,大力推行節水灌溉技術;再生水用于灌溉農田、洗車、綠化、灑水降塵等,逐步建成節水型經濟。保障飲用水安全加強鄉鎮及農村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穩步推進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推動飲用水水源地專項整治和規范化建設工作,編制環境風險專項應急預案,推進陽頭升鄉及村莊飲用水水源地排查整治工作,確保飲用水安全。礦產資源要嚴格按照生態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監管、產業結構調整等要求,有計劃、有步驟地對采礦用地進行區別化整頓,對符合生產條件的及時進行備案,引導企業進行生產工藝和設備等的技術改造,對不符合生產條件的,要穩步推進關、轉、停、并。04 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國土綜合整治農村建設用8、地整治遵循“宜林則林、宜耕則耕、宜草則草”的原則,因地制宜、大力推進閑置、低效農村宅基地、廢棄地的復墾利用,盤活農村居民點低效利用土地。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至2035年,劃定的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設成為高標準農田。生態修復礦山生態修復實施黃河重點生態區隰縣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程。國土造林綠化以生態敏感、脆弱地區為重點,本著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的原則,開展防護林體系綜合修復和治理,本次主要對其他草地實施造林綠化工程。05 鄉村振興和發展村鎮體系立足城鄉融合發展,堅持中心集聚、軸線拓展、點線帶面、協調發展的原則,綜合考慮鄉域內城鄉村分布與規模,構建1個鄉政府駐地、4個中心村和5個基層村的鎮村等級結9、構。村莊分類順應鄉村發展規律和演變趨勢,綜合考慮鄉村地域類型的多樣性、系統差異性和發展動態性,規劃全鄉村莊(除城區外)分為城郊融合類(1個)、特色保護類(1個)、集聚提升類(6個)和暫不分類(2個)4種類型。05 鄉村振興和發展產業體系鄉村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近年來,山西省隰縣著力探究產業振興路徑,提升發展效能,以生機勃勃的特色產業激發發展活力,賦能鄉村振興。隰縣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縣,陽頭升鄉位于隰縣東南部,地處太行山腹地,此前交通不便,經濟落后。近年來,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陽頭升鄉積極響應,科學謀劃,不斷加大對農業和特色產業的投入,通過招商引資、項目座談會等多種方式優化產業結構10、,創優營商環境,不僅為當地的優種果品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還著力在政策、土地、環境、金融、人才等方面取得發展實效,煥發出勃勃生機。產業延鏈擴鏈激發鄉村發展活力在這里,鄉村振興項目百花齊放,成績斐然。不僅有力推動了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實現了農業生產的現代化和規模化,更進一步提高了農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品質。陽頭升鄉主要發揮地中寶廣鑫兩大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打造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出口示范基地,并要持續推動地中寶廣鑫二期的續建工程,不斷延伸產業鏈條,以此來提高農民收入,賦能鄉村振興。”專業合作社賦能拓寬群眾致富路近年來,陽頭升鄉的農業專業合作社如雨后春筍般發展壯大,漸成規模。陽頭升鄉于2019年11、初始,采取自愿的方式,在陽頭升鄉的各個鄉鎮村落,以土地投資入股合作社的方式,建立多個合作社基地,同1200余農戶簽署土地協議,制定了完整的發展方案。2017年以來,地中寶果品種植專業合作05 鄉村振興和發展社先后實施存儲量3500噸冷藏庫、出口型初級加工、深加工等項目,2020年9月份完成有機綠色食品認證,認證面積20.18公頃,其中土地流轉2000余畝,托轉4000余畝。陽頭升鄉制定了完整的發展方案,2019年帶動20戶農戶增收,對簽約土地的農戶簽訂幫扶協議,每戶年均提供不少于5000元的資金或農資支持,為廣大農戶創造就業崗位,通過技術扶持、技術培訓、生產資料幫扶等形式,每年直接或間接帶動112、000余戶農戶增產增收。”“四區一帶”融合譜寫發展新篇陽頭升鄉將著力打造的“四區一帶”農文融合發展項目,分為標準示范園區、教育研學體驗區、民宿風情體驗區、紅色文化體驗區以及全域梨園花海景觀帶。該項目將以陽頭升鄉文化資源、王家溝村和羅鎮堡村紅色知青文化、西古鄉村和竹干村民宿資源、居子村現有果園和廣鑫智慧農業為載體,結合餐飲文化與庭院經濟,全力打造四個園區經濟觀光模式;全域梨園花海景觀帶將以東西兩垣為依托,在北至路家峪,南至陽德村的交通道路沿線,積極開展玉露香梨老果園改造,不斷增加玉露香梨種植面積,推動玉露香梨種植連點成線、連線成面,同時,在兩垣重點道路兩側栽植花卉,積極打造兩垣花海景觀。未來,陽13、頭升鄉將繼續發揮自身優勢,創新發展模式,想方設法謀劃好項目,鉚足全力發展特色產業,實現鄉村經濟的高質量、可持續、規模化發展,讓農民有活干、有錢賺,奮力書寫鄉村振興的嶄新篇章。05 鄉村振興和發展產業布局06 歷史文化保護與城鄉風貌塑造歷史文化保護物質文化遺產古建筑類周邊建設控制地帶內,建構筑物風貌與保護對象協調,景觀視廊內的建構筑物在形式、體量、高度、色彩上要與保護對象相協調。近現代重要史跡類建設控制地帶內的新建建筑形式、體量、色調必須與文物保護單位相協調。一切修繕和新的建設行為均要求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相關規定執行。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與生活是文化遺產的來源,應該把文化遺產還給生14、活和生產,滿足人民大眾的精神需求。對于物質文化遺產來說,旅游活化是破壞程度最小的;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來說,只有演繹、參與、重現、觀賞才能賦予非物質文化遺產生命。07 支撐體系綜合交通總體布局:陽頭升鄉位于縣城西南,是隰縣的西大門,索車線、桑陽線分別貫通后堰垣和陽頭升垣,連接209國道,各行政村全部通油路或水泥路,全鄉通車總里程達133里,交通比較便利。霍永高速公路橫跨東西,陽頭升境內全長30公里,在陽頭升境內建有居子服務站和岢嵐互通。充分發揮區位與交通優勢,適應鄉域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引導城鄉空間結構調整和功能布局優化,積極融入隰縣“交通圈”,促進區域交通、城鄉交通協調發展,將陽頭升鄉建設成為隰15、縣、臨汾西部的交通門戶。(1)“十五分鐘交通圈”,通過對外交通干道能夠在十五分鐘內通達隰縣及主要交通樞紐站。(2)“同城化”,鄉政府駐地主要城市道路全面對接隰縣。(3)“全覆蓋”,所有中心村和基層村都有鄉道或以上級別的公路。(4)“多層次”,針對不同交通需求,建成多層的公路體系,使鄉域居民點都能夠進行快速交通轉換,包括鄉道、縣道、國道、高速路等。客貨流得到有序組織,過境交通得到疏解,建成旅游專線系統。07 支撐體系公共服務設施文化設施構建“鄉鎮級村級”兩級公共文化設施體系。鄉政府駐地新建鄉鎮文化活動中心,配套建設文化館、圖書館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覆蓋率達到100%,鄉村地區根據鄉村特色宜綜合設16、置建設文化活動室和農家書屋等文化設施。教育設施高中段教育向中心城區集中,初中階段教育向鄉政府駐地集中,農村中小學及幼兒教育向鄉政府駐地和中心村集中,中心村建設村幼兒園,鄰近村莊可集中設置1處。體育設施規劃構建“鄉鎮級村級”兩級公共體育設施體系。鄉政府駐地新建鄉鎮體育中心,應具備多種健身設施、專用于開展體育健身活動的綜合體育場(館)或健身館。落實社區體育場地設施配套要求。醫療設施構建“鄉鎮級村級”兩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完善醫療機構和公共衛生設施的布局,鄉政府駐地保留現狀陽頭升鄉衛生院,根據床位數需求增長,遷建、擴建。提升村級醫療衛生設施服務能力,按照平原區15分鐘、山區30分鐘步行可及村衛生醫療17、設施的要求,實現村級衛生服務站及村衛生室全覆蓋。社會福利設施進一步構建完善“鄉鎮級村級”兩級社會福利設施體系,完善各類福利設施建設。保留鄉政府駐地日間照料中心,建立村級為老服務設施。結合未來需求可將現狀日間照料中心改造成為養老院,各村規劃的單處日間照料中心,提供老年人日托服務,實現村級社會福利設施全覆蓋。其他公益性設施在鄉政府駐地設置集貿市場,用于農副產品、日常消費品交易。各行政村宜設1處商業服務場所,商業服務場所主要提供便民商業服務,可包含郵件快遞服務、物流配送等功能。07 支撐體系電力通信燃氣供熱市政基礎設施加快城鄉供水管網建設,著力推進城鄉供水供水一體化,構建符合陽頭升鄉經濟社會發展的城18、鄉供水體系。推進城鄉排水一體化工程建設,全面實施城排水鎮雨污分流,實現城區雨污分流、污水“全收集、全處理”的工作目標。加強城鄉電力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供電服務和民生用電保障能力,助力陽頭升鄉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通信網絡基礎建設,加大基站建設力度,搞好優化補點,通信全面發展5G網絡。提高天然氣清潔能源利用水平,強化多氣源建設,優化能源結構,推動綠色低碳經濟發展。完善城鄉供熱設施建設,積極構建綠色、節約、高效、協調的清潔供暖體系。建立和完善城鄉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運、環衛處理體系,實現生活垃圾“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目標。07 支撐體系防洪排澇防災工程地災防治安全韌性與綜合防災堅持防外洪與治內澇,防19、洪工程與市政建設聯動,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相結合的基本原則,因地制宜,綜合治理。落實“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工作方針,組織消防專業消防隊伍,加大消防宣傳力度,提高全民防火意識和自救能力。抗震提高城鄉建設抗震水平,新建,擴建、改建建設工程達到抗震設防要求。人防按照“長期準備、重點建設、平戰結合”的原則,建設強大鞏固的現代人防體系。提升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水平,推進實施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加強地質災害處置能力,逐步建立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相適應的地質災害防治體系。08 鄉政府駐地規劃空間結構規劃以陽頭升鄉現狀的農林、道路為基本骨架,以居民點外圍防護生態綠化為依托,形成陽頭升鄉“一帶穿鄉、多點相連”的開放空間20、景觀系統。一帶:指沿鄉道形成的綠化景觀帶,綠化景觀帶從陽頭升鄉南部穿過。多點:指星羅棋布于陽頭升鄉內的多個景觀節點和鄉鎮地標。09 規劃傳導與近期建設村莊發展指引行政單位序號及名稱等級職能分工1陽頭升村鎮政府駐地全鄉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中心,承擔鄉域社會公共設施服務和市政服務功能,以梨為基,融合發展,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延伸產業鏈條2宋家河村中心村智慧賦能,助力梨果產業“優產”3居子村中心村延伸鏈條,助力梨果產業“優加”4王家溝村中心村充分發揮產業集聚優勢,打造“紅色聚能環”特色品牌5羅鎮堡村中心村鞏固面積,優化品種,助力糧食產業“高產”6刁家峪村一般村整合資源,優化布局,助力梨果產業“優儲21、”7賀家峪村一般村打造品牌,雙向聯動,助力梨果產業“優銷”8西故鄉村一般村發展庭院經濟,打造“半畝良田”特色品牌9下崖底村一般村龍頭牽引,示范帶動,助力畜牧產業“做強”10竹干村一般村整合資源,優化布局,助力梨果產業“優儲”09 規劃傳導與近期建設近期建設對近期的國土開發、保護、整治項目及用地安排制定近期實施規劃,重點針對交通、電力、水利、旅游、民生教育等項目進行建設安排。實施保障提高規劃實施的協同性和積極性完善政策機制,推動政府、社會、人民同心同向行動,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場無形之手、人民勤勞之手同向發力,鼓勵企業和人民群眾通過各種方式參與規劃建設管理,推動規劃有效實施。加強規劃監督評估健全規劃實施監管和考核問責制度,強化對規劃實施的監督,確保規劃有序落地。利用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和數字規劃建設管理平臺,建立“實施監測評估維護”機制,提升規劃的適應性。強化規劃權威性規劃一經批復,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隨意修改、違規變更,因國家重大戰略調整、重大項目建設或行政區劃調整等確需修改規劃的,須先經規劃審批機關同意后,方可按法定程序進行修改。對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和實施過程中的違規違紀違法行為,要嚴肅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