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安縣萬金塔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稿)(14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13466
2024-04-07
14頁
3.40MB
1、目錄01 01 項目概述項目概述02 02 區位區位03 03 發展定位發展定位04 04 產業發展產業發展05 05 空間格局空間格局-優化思路優化思路06 06 空間格局空間格局-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07 07 空間格局空間格局-生態格局生態格局08 08 空間格局空間格局-農業生產格局農業生產格局09 09 空間格局空間格局-鎮村等級結構鎮村等級結構09 09 交通體系交通體系10 10 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公共服務設施配套11 11 實施保障實施保障為貫徹長春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推進區域協同、農業安全與生態保護發展的戰略格局,落實農安縣國土空2、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各項要求,謀劃新時期萬金塔鄉的發展藍圖,編制農安縣萬金塔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項目概述01萬金塔鄉位于吉林省農安縣東北部,距農安縣城26公里,距長春市70公里,東經1252330,北緯443730。東部與新農鄉接壤、西與榛柴鄉(現歸農安鎮)為鄰,北與高家店鄉為界,南靠伊通河與德惠市一依帶水,區域總面積146.93平方公里。萬金塔鄉境內東西方向有縣道農靠公路、南北方向有省道哈德公路縱橫交叉穿過集鎮,交通四通八達,是農安縣城東部的交通樞紐。區位02農安縣在吉林省的位置萬金塔鄉在長春市的位置農安縣在吉林省的位置羽絨產業小鎮鄉村振興示范鎮幸福宜居示3、范小鎮北方羽絨之鄉北方羽絨之鄉東北蔬菜瓜果基地東北蔬菜瓜果基地區域職能:發展定位03產業發展04通過梳理區域產業功能定位、自身產業發展方向、結合產業發展策略,合理規劃產業空間布局,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對產業發展的要求,推動萬金塔鄉產業發展。構建“1+1”的產業體系主導產業羽絨產業:羽絨原料加工、交易、包裝等。依托羽絨產業,立足于羽絨原料加工、包裝、交易等方面,創新產業組織模式,發展具有萬金塔品牌的羽絨產業,打造特色羽絨產業。基礎產業基礎產業現代農業:葡萄采摘、現代農業等。依托特色葡萄園,立足于現代農業,打造具有萬金塔品牌的葡萄采摘等模式;另外依托良好的黑土地資源,積極培育新品種,弘揚當地葡萄產業,4、培育鄉土特色農產品。空間格局-優化思路05遵循核驗落實、微調反饋的原則,在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劃定的三類空間格局基礎上,結合適宜性分析結果,以底線約束為前提,以國土空間總體格局為底板,保障合理的產業、鎮村、設施建設需求,優化調整生態、農業、建設空間,明確規劃分區及管控要求,通過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形成一張圖一張表。總體要求三類空間格局統籌國土空間保護與開發利用國土空間保護國土空間開發生態保護格局農牧空間格局鄉鎮發展格局空間布局管控劃定國土空間規劃分區明確分區管控措施優化土地利用結構(一張表)鎮域空間布局(一張圖)農安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三類空間布局農安縣“雙評價”結果+國土空間適宜性評價底線約束構5、建“一心、兩軸、三區”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空間格局-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06 一心:圍繞萬金塔村形成綜合服務核心。一軸:分別沿省道303和縣道007形成城鄉綜合發展軸,帶動沿線村莊發展。三區:圍繞不同發展發展類別形成北部生態玉米發展區、中部特色羽絨發展區、南部蔬菜瓜果發展區。構建“一帶、三廊、兩區”的生態保護格局空間格局-生態格局07 一帶:為沿伊通河形成的生態廊道。重點進行湖水中清淤、污染防治和兩岸綠化種植等措施,確保流域生態安全;三廊:分別沿太平溝、葦子溝等形成的生態廊道,重點保護河道吉河岸兩側生態要素,確保流域生態安全。兩區:為重點生態保護區、一般生態保護區。構建“三區、兩帶”6、的農業生產格局空間格局-農業生產格局08 兩軸:為省道303產業發展帶和為縣道007產業發展帶;三區:為現代農業發展區、生態農業發展區。構建“鄉駐地中心村基層村”鎮村等級結構空間格局-鎮村等級結構09鄉駐地:萬金塔村。中心村(2個):葦子溝村、天吉王村。基層村(12個):黃家堡子村、德太興村、城子村、陳家屯村、臨河村、田家屯村、五里堡子村、雙山村、孟家粉房村、太平橋村、趙家屯村、榆樹林村、東拉拉屯村。交通體系10 對外交通以承接對外交通為主,主要為省道S303和縣道007。內部交通上承省道和縣道,分解交通壓力、下接鄉道和村道,聯系各村莊。優化鄉域內部道路交通體系,提高道路等級,健全內部交通組織7、體系。公共交通規劃規劃期末,萬金塔鄉將擁有四通八道的交通運輸網絡,規劃結合交通部門“十四五規劃”,在重要的交通節點布設場站設施,在各行政村設停靠站,為居民出行提供便捷的出行條件。停車場規劃規劃新建兩處處社會公共停車場,位于鄉駐地。各村莊結合村內空閑地,合理布置社會停車場用地。鄉鎮貨運站意向圖農村招呼站意向圖公共服務設施配套11公共服務設施規劃:根據吉林省國土空間編制方法,吉林省村規劃編制技術導則,結合鄉村振興要求,落實“鄉村生活圈”理念,按照鎮級-組團級-村莊級三級結構,完善鎮域公共服務設施,做好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后半篇”文章。鎮級生活圈:10公里服務半徑組團級生活圈:5公里服務半徑村莊級8、生活圈:2公里服務半徑為全域居民服務的中學、醫療設施、文化設施、社會福利設施、社會管理設施等。滿足一定范圍內居民生活所需的幼兒園、小學、托兒所、體育設施等。滿足居民基本需求的村委會、小學、幼兒園、文化站、老年活動中心、村級體育活動站(室)、健身場地、村醫療衛生機構、村養老設施、小賣部等。使用頻率遞增 實施保障機制在縣自然資源規劃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建立萬金塔鄉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組織保障機制,著力完善鄉村基層治理體系,樹立“全周期管理”意識,實現以空間治理和高質量發展為核心的國土空間規劃戰略目標。由縣級人民政府與鄉鎮人民政府共同負責規劃實施,建立政府負責、部門協同、公眾參與、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制定推進鄉鎮規劃的實施措施,按照項目計劃制定鄉鎮年度工作安排,監督檢查各年度工作的推進執行情況。配套政策落實和細化主體功能區政策,完善財政、投資、產業、環境、生態、人口、土地等規劃實施政策措施。綜合運用增減掛鉤、增存掛鉤、點狀供地、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改革等政策工具。組織保障配套政策實施監督 數據庫匯入上級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和“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完善規劃實施動態監測、評估、預警、考核機制,接入青海省國土空間規劃監測預警信息系統。實施保障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