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白庭路(靳江河路-巴溪大道)道路工程基坑及邊坡工程監測方案(48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13571
2024-04-07
48頁
4.71MB
1、白庭路(靳江河路-巴溪大道)道路工程第三方監測方案建設單位: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編制時間:二二四年一月 目錄 第一章影響第三方監測方案設計的相關條件第一章影響第三方監測方案設計的相關條件 .3 3 一、項目區位.3 二、方案編制依據.3 三、場地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條件概況.4 四、本項目周邊環境調查介紹.9 五、本項目監測范圍.9 第二章沿線邊坡工程第三方監測實施方案第二章沿線邊坡工程第三方監測實施方案 .1111 一、邊坡工程設計概況.11 二、監測目的.14 三、監測項目.15 四、監測點布設原則.16 五、監控報警值.16 六、監測頻率.17 第三章沿線基坑工程第三方監測實施方案第三章沿線基2、坑工程第三方監測實施方案 .1919 一、基坑工程設計概況.19 二、監測目的.22 三、監測項目.23 四、監測點布設原則.24 五、監控報警值.24 五、監測頻率.26 附件附件 1 1:監測點布點圖;:監測點布點圖;.2929 3 第一章影響第三方監測方案設計的相關條件第一章影響第三方監測方案設計的相關條件 一、項目區位一、項目區位 本次設計北起靳江河路,南至巴溪大道,全長 2875.46m。標準路幅寬度 40 米,道路等級為主干道,設計車速為 50km/h。本項目位于坪塘鎮境遇內,沿線經過幸福村、古塘沖村和花扎街村等。項目場地山清水秀、植被茂盛。規劃線位北段(K0+000K1+160)3、從王家大嶺、牛練團山、靠背山、爛木瓜山等幾個山體中穿過,屬于蓮花山森林公園范圍。地勢起伏很大,最低點約 44m,最高點約為 135m。再向南道路規劃線形沿線為丘陵地貌,農田、水塘、山地相間,整體地勢起伏較大,標高在 85m45m米之間。圖 1-1 項目區位圖(長沙市南部片區)二、方案編制依據二、方案編制依據 1)本工程相關的勘察、設計圖紙、施工方案、補充文件文件及相關會議的精神;2)建筑邊坡支護技術規程(JGJ120-2012);4 3)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標準(GB50497-2019);4)建筑變形測量規范(JGJ8-2016);5)建筑與市政地基基礎通用規范(GB55003-2021);4、6)工程測量通用規范(GB55018-2021);7)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GB_T12897-2016);8)工程測量標準(GB50026-2020);9)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10)巖土錨桿(索)技術規程(CECS22:2005);11)公路路基設計規范(JTGD30-2015);12)建筑基坑工程技術規程(DB61T25-3111-2016);13)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規定(建設部令第37 號);14)建辦質201831 號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規定;15)國家其他有關工程、監測、測量的規范和強制性標準等有關規定。三、場地工程地質、水5、文地質條件概況三、場地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條件概況 根據區域地質資料和本次沿路線地質勘察,勘察區分布的地層主要有素填土層、植物層、全新世層沖積層、第四紀坡殘積層及殘積層,下伏基巖為泥盆系地層等。按從上至下的順序,現將 各地層巖性特征描述為:素填土(Q4ml)(為地層編號,下同):主要由黃褐、褐、灰褐色黏性土組成,不均勻混有 10-30%建筑垃圾或風化巖碎石塊,稍濕,松散稍密狀態,主要分布在居民生活區域,其填土年限均已超過十年。5 場地沿線經過山澗洼地及剝蝕丘陵,根據其狀態將地表土分為耕土和植物層(Q4pd)兩亞層:a 植物層1:褐、黃褐色,主要由黏性土夾植物根莖組成,不均勻混有多量碎石或風化巖塊6、,稍濕,松散稍密狀態;主要分布在剝蝕丘陵區。b 耕土2:灰褐色,主要由粘性土夾植物根莖組成,很濕,松散狀態;主要分布在山澗洼地區。第四系新近湖積(Q4l)淤泥:灰黑色,飽和,流塑狀態,近表層混有少量中風化巖石碎塊,具臭味,捻面稍光滑,其干強度低,韌性低,搖震無反應。主要分布在各沿線各魚塘中,平均厚度均小于3.0m。第四系新近沖積層(Q4al):a 粉質黏土:灰褐色,很濕,軟塑可塑狀態。切面稍光滑無光澤,其干強度及韌性中等,搖震無反應;主要分布在山澗洼地沖溝中及地墊低洼區域。b 粉質黏土:黃褐夾淺灰色泥團,可見黑色氧化物顆粒,不均勻混有 5-20%圓礫,礫徑一般 0.2-2cm,濕,可塑硬塑狀態7、。切面稍光滑,光澤反應一般,其干強度及韌性中等,搖震無反應;主要分布在山澗洼地。第四系坡積(Q4dl)粉質黏土:紅褐、黃褐色,濕,不均勻混有 5-15%礫石,可塑硬塑狀態。切面稍光滑,光澤反應一般,其干強度及韌性中等,搖震無反應;主要分布在剝蝕丘陵區。6 第四紀晚更新世沖積(Q3al)粉質黏土:褐紅、褐黃色夾灰白色條紋,具網狀結構,稍濕,硬塑堅硬狀態。局部地段該層中夾有10-35%碎石,其碎石母巖為石英砂巖,石英質成分,多呈棱角狀,塊徑一般為 2-10cm,切面稍光滑,稍光澤,其干強度及韌性中等,搖震無反應;主要分布在剝蝕丘陵區。第四系坡殘積(Qel+dl)含碎石粉質黏土:褐黃、灰黃色,夾灰白8、色泥團,不均勻混有 10-55%碎石,其碎石母巖為石英砂巖,石英質成分,多呈棱角狀,粒徑隨深度增加逐漸增大,塊徑為 1-20cm,最大者估計1.0m,稍濕,中密密實狀態。捻面稍光滑無光澤,其干強度及韌性中等,搖震無反應;主要分布在剝蝕丘陵區。第四系殘積層,按其狀態為如下三亞層:1)粉質黏土1:褐黃、灰黃、灰白、紫紅等色,見灰白色含高嶺土成分條紋及泥團,主要系泥巖或灰巖風化巖殘積而成,原巖結構已破壞,偶夾有中風化巖石碎塊,稍濕,硬塑狀態,局部呈堅硬狀態,切面稍光滑、略具光澤,其干強度及韌性中等,搖震無反應。在里程K1+380 至終點段,少量鉆孔在該層中夾有強風化粉砂質泥巖的現象。2)黏土3:褐灰9、色,系灰巖風化殘積而成,很濕,軟可塑狀態,切面光滑有光澤,其干強度高、韌性中等,搖震無反應。泥盆系(D)地層:分為石英砂巖、粉砂質泥巖及灰質白云巖,其具體分述如下:泥盆系石英砂巖:黃褐、灰綠、肉紅色,主要礦物成分為石英及長石等,硅質膠結為主,粗細粒結構,層狀構造,節理裂隙極發育發育,按巖體節理裂隙發育及風化程度分為強風化、中風化二層:a、強中風化石英砂巖:黃褐、灰綠、肉紅色,主要礦物成分為石英及長石等,鐵質、硅質膠結,細粒結構,層狀構造,節理裂隙 7 極發育,巖體極破碎,鉆進不平穩,巖芯多呈碎塊狀,少量短柱狀,巖石單塊強度較高,敲擊聲較脆。屬較軟巖,巖石基本質量等級為級,巖芯采取率為 65%810、5%,巖石質量指標 RQD=0,為極差的。b、中風化石英砂巖11:黃褐、肉紅色,主要礦物成分為石英及長石等,硅質膠結為主,細粒結構,層狀構造,節理裂隙發育,屬較硬巖堅硬巖,巖體破碎較破碎,巖芯多呈碎塊狀及柱狀,巖石基本質量等級為級,敲擊聲較脆。巖芯采取率為 65%90%,巖石質量指標 RQD=10-40,為極差的差的。泥盆系粉砂質泥巖:灰綠、青灰、灰黑色,主要礦物成分為黏土礦物、石英、絹云母和隱晶質礦物集合體組成,為隱晶質或微晶結構,層狀構造,節理裂隙稍發育,在勘探深度內,按其風化程度可分為強、中風化兩亞層:a 強風化粉砂質泥巖 12:灰黃、灰綠、泥灰等色,大部分礦物已風化變質,薄層狀構造,節11、理裂隙很發育,巖體破碎,巖芯多呈短柱狀及塊狀,偶見溶蝕小孔,手難折斷,具失水干裂、浸 水軟化的特性。屬極軟巖,巖石基本質量等級為級。b 中風化粉砂質泥巖 13:泥灰、灰黑、青灰等色,主要礦物成分為黏土礦物、石英、絹云母和隱晶質礦物集合體組成,為隱晶質或微晶結構,層狀構造,節理裂隙稍發育,充填方解石脈,屬軟巖較軟巖,巖體較破碎較完整,巖芯多呈柱狀,少量碎塊狀,巖塊敲擊聲較脆,易沿裂隙面斷裂。巖石基本質量等級為級,巖芯采取率為 70%90%,巖石質量指標 RQD=2575,為差的較差的。微風化灰質白云巖:灰白、青灰色,主要礦物成分為方解石及黏土礦物,鈣質膠結,為隱晶質或微晶結構,致密,層狀構造,節12、理裂隙稍發育,多充填石英脈,偶見溶蝕小孔,巖體較破碎較完整,巖 8 芯多呈柱狀,少量碎塊狀;屬較硬巖堅硬巖,巖石基本質量等級為級,敲擊聲較脆。巖芯采取率為 65%90%,巖石質量指標RQD=50-75,為較差的。3.水文地質條件 1)地表水 根據勘察期間對部分鉆孔進行了地下水觀測,場地內地下水類型主要為上層滯水,其次為基巖裂隙水。2)地下水 根據勘察期間鉆孔揭露,按其含水層性質及埋藏條件,本工程場地地下水類型主要為上層滯水、孔隙水和基巖裂隙水三類,主要特征如下表:(1)上層滯水 上層滯水一般賦存于人工填土層、耕土層中,主要受大氣降水、地表水滲入補給,以蒸發或沿地形坡降向低處排泄,水量少,受季節13、影響,分布無規律,勘察期間測得初見水位埋深 0.303.70m,標高29.7036.76m;穩定水位埋深 0.203.80m,標高 28.6736.66。(2)孔隙水 主要分布于粉細砂(2-4-2)、圓礫(282)、卵石(292)中,其富水性與砂的顆粒大小、顆粒級配及黏粒含量等有密切關系,富水性好,為孔隙潛水,主要靠大氣降水和地下徑流補給,向下游以及向下層基巖裂隙排泄。K0+760K1+380、K1+700K2+020為孔隙承壓水,勘察時測得初見水位埋深 2.307.10m,標高為24.3031.04m;靜止水位埋深為 2.004.80m,標高為 24.6130.46m;K2+020K2+1414、7 為孔隙潛水,勘察時測得初見水位埋深 9 3.104.10m,標高為 32.1734.29m;靜止水位埋深為 3.204.40m,標高為 32.0333.99m。(3)基巖裂隙水 場地內基巖為泥巖,裂隙呈閉合狀微張開狀。基巖裂隙水主要賦存于基巖的風化裂隙之中,含水層無明確界限,埋深和厚度很不穩定,其透水性主要取決于裂隙發育程度、巖石風化程度和含泥量。本場地泥巖一般透水性差,富水性差,勘察期間未形成穩定水位。(4)地下水的補給、徑流、排泄及動態特征 地下水以蒸發和側向徑流排泄為主。地下水位的變化與地下水的賦存、補給及排泄關系密切,并受季節變化影響。場地地下水位年變化幅度為 25m。由于本次勘察15、野外作業工期較短,實測的地下水穩定水位與設計和施工期間的地下水位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差別,設計、施工時應予注意。本項目場地地質構造較簡單、地下水類型少,地下水的補給、徑流和排泄條件較復雜,地下水動態變化規律基本明確,場地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程度為中等復雜。四、本項目周邊環境調查介紹四、本項目周邊環境調查介紹 道路及邊坡場地范圍內環境較為簡單,場地內基本完成征拆工作,道路兩側為山體,邊坡范圍內無建構筑物,坡頂無建構筑物,現狀為植被覆蓋。五、本項目監測范圍五、本項目監測范圍 根據設計文件,本次白庭路(靳江河路巴溪大道)道路工程第三方監測項目涉及監測范圍總體概況如下:(1)高填深挖出現的邊坡工程(安全等級為16、一級、二級、三級的邊坡工程)及高填方路基需進行第三方變形監測;10(2)管道基坑(5m 的基坑工程)需進行第三方變形監測;(3)根據工程要求,在上述以外深度超過 5m 的基坑及基坑設計等級為一級、二級的基坑工程、安全等級為一級、二級的邊坡工程及其他周邊環境、地質條件復雜的基坑、明開挖都需進行符合規范要求的第三方變形監測。11 第二章沿線邊坡工程第三方監測實施方案第二章沿線邊坡工程第三方監測實施方案 一、邊坡工程設計概況一、邊坡工程設計概況 填深挖出現的邊坡工程(安全等級為一級、二級、三級的邊坡工程)及高填方路基需進行第三方變形監測。本次新建邊坡支護結構為永久支護,設計使用年限為 50 年,具體17、位置如下:表 2.1 各支護結構安全等級分類 樁號 支護方式 邊坡最大高度 安全等級 備注 K0+160-K0+240 左側 格構錨桿 支護深度30.5m 一級 K0+240-K0+360 左側 支護樁+放坡 支護深度12m 一級 接順道路和管理用房 K1+400K1+600 右側 放坡 支護深度18.5m 二級 K1+880K2+000 左側 擋墻+放坡 支護深度12m 一級 電塔 K1+880K2+000 右側 支護樁+放坡 支護深度16m 二級 素填土邊坡 K2+280K2+380 右側 放坡 支護深度11m 二級 K2+460K2+640 左右側 放坡 支護深度設計值 70%坡頂沉降 18、整體傾斜3.0 整體傾斜2.5或連續3d發展最大值0.00008/d 坡路裂縫 不出現新裂縫或原裂縫無發展 出現新裂縫或原裂縫發展 當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必須立即進行危險報警,并應對邊坡支護結構和周邊環境中的保護 對象采取應急措施:1)監測數據達到預警值。172)邊坡支護結構或周邊土體的位移突然明顯增大或坡頂出現隆起、陷落或較嚴重的滲漏等。3)有軟弱外傾結構面的巖土邊坡支護結構坡頂有水平位移跡象或支護結構受力裂縫有發展,無外傾結構面的巖質邊坡或支護結構構件的最大裂縫達到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允許值,土質邊坡 支護結構坡頂的最大水平位移已大于邊坡開挖深度深度的1/500或 20mm,以及其水平位移速19、度已 連續 3d 大于 2mm/d。4)支護結構中有重要構件出現壓力驟增、壓屈、斷裂、松弛或破壞。5)邊坡底部或周圍巖土體已出現可能導致邊坡剪切破壞的跡象或其他可能影響安全的征兆。6)根據當地工程經驗判斷已出現其他必須報警的情況。六、監測頻率六、監測頻率 1.監測期 監測服務期:根據邊坡場地巖土工程地質、水文質條件、邊坡安全等級、周邊環境條件及 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50330-2013)、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標準(GB50497-2019)、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7-2011)等規程規范,本項目邊坡工程為永久性邊坡,約定邊坡監測服務期為邊坡工程開始施工前 15 天開始至該邊坡工20、程施工竣工驗收合格后監測 2 年結束。2.監測頻率 本次邊坡監測頻率采取定時與跟蹤相結合的方法。根據已有監測經驗、委托方要求及本項目實際情況,擬對本項目邊坡工程各監測點 18的監測頻率為:邊坡監測服務期為邊坡工程開始施工開始至該邊坡工程施工竣工驗收合格后監測 2 年結束。邊坡開挖時監測頻率為 1 次/1-3d、完工后 1 次/月、工后 2 年期監測為 1 次/3 月,若坡底有基坑施工,監測頻率與基坑監測頻率一致,雨水季節及異常天氣頻率加密,累計監測次數暫定為 135 次,具體以實際為準。19 第三章沿線基坑工程第三方監測實施方案第三章沿線基坑工程第三方監測實施方案 一、基坑工程設計概況一、基坑21、工程設計概況 本基坑支護設計為白庭路(靳江河路巴溪大道)道路工程排水工程配套工程,該工程雨污水管道施工埋深 h4m 采用放坡開挖,具體施工說明及圖紙要求詳見排水工程,不屬于本次深基坑論證范圍。4mh8m 采用鋼板樁垂直支護開挖。根據排水工程設計,雨水管全線分為東西兩側埋管,最大埋深8m,綜合考慮兩側邊坡及經濟適用原則,部分段采用鋼板樁支護開挖。W24W25 段跨越現狀道路,為保證區域交通通行,該段采用頂管施工。本項目基坑主要內容為鋼板樁支護、頂管工作井、頂管接收井。本次明挖段鋼板樁支護設計的支護結構安全等級為二級,設計使用年限小于 2 年,重要性系數0=1.0。1.基坑工程支護方案 1、鋼板樁22、支護 如管道埋深超過 4m,采用鋼板樁垂直支護進行溝槽開挖。4mh6m,采用 SP-U50022527.6 鋼板樁鋼板樁+鋼管支撐支護,鋼板樁長度為 9m,鋼支撐水平間距為 4m;基坑深度 6mH8m,采用SP-U50022527.6 鋼板樁+鋼管支撐支護,鋼板樁長度為 12m,鋼支撐水平間距為 4m。2、頂管倒掛井 本次項目頂管工作井、接收井均采用倒掛井連續墻結構,倒掛井內尺寸分別為7.5m、5.5m 圓形井,井深9m。由頂部至基坑底壁厚漸變,每次開挖深度根據土層性質確定,不宜超過 1 米,基坑底部需夯實。表 3.1 臨時基坑(污水管道)基本情況及支護情況 20序號 里程 從設計路面起算坑壁23、高(m)周邊環境 基坑安全等級 支護建議 1 K0+002.9K0+065 填方段 7.3-8.7 本項目 路基 二級 沿線污水管網開挖深度大,建議均采用分段按坡率法放坡+內對撐的支護方式,并做到及時按設計 要求回填。2 K0+065K0+185 橋梁段 /3 K0+185K0+380 挖方段 4.5-6.5 存在路塹邊坡 二級 4 K0+380K1+120 隧道段 /5 K1+120K1+300 挖方段 5.5-5.7 存在路塹邊坡 二級 6 K1+300K1+400 填方段 5.4-5.6 本項目 路基 二級 7 K1+400K1+620 挖方段 5.5-7.7 存在路塹邊坡 二級 8 K24、1+620K1+740 填方段 7.7-8.0 本項目 路基 二級 9 K1+740K2+020 挖方段 6.9-8.0 存在路塹邊坡 一級 10 K2+020K2+160 填方段 6.3-6.9 本項目 路基 二級 11 K2+160K2+360 挖方段 5.5-6.3 存在路塹邊坡 二級 12 K2+360K2+440 填方段 5.5-5.6 本項目 路基 二級 13 K2+440K2+640 挖方段 5.6-6.5 存在路塹邊坡 二級 14 K2+640K2+860 填方段 6.2-6.8 本項目 路基 二級 21表 3.2 臨時基坑(雨水管道)基本情況及支護情況 序號 里程 從設計路面25、起算坑壁高(m)周邊環境 基坑安全等級 支護建議 1 K0+002.9K0+065 填方段 6.0-6.6 本項目 路基 二級 建議分段放坡+內對撐的 支護方式,并做到及時按設計要求回填。2 K0+065K0+185 橋梁段/3 K0+185K0+380 左側,挖方段 3.1-5.7 存在路塹邊坡 二級 建議分段放坡+內對撐的 支護方式,并做到及時按設計要求回填。右側,魚塘區域 本項目 路基 二級 4 K0+380K1+120 隧道段/5 K1+120K1+300 挖方段 3.8-4.2 存在路塹邊坡 二級 建議分段放坡+內對撐的 支護方式,并做到及時按設計要求回填。6 K1+300K1+4026、0 填方段 4.0-4.4 本項目 路基 二級 7 K1+400K1+620 挖方段 4.4-6.7 存在路塹邊坡 二級 8 K1+620K1+740 填方段 6.7-6.9 本項目 路基 二級 9 K1+740K1+817 挖方段 6.7-7.0 存在路塹邊坡 二級 K1+817K2+020 2.3-2.5 本項目 路基 三級 建議分段按坡率法放坡,并做到及時按設計要求回 10 K2+020K2+160 填方段 2.5-2.7 本項目 路基 三級 建議分段放坡+內對撐的 支護方式,并做到及時按設計要求回填。11 K2+160K2+360 挖方段 2.7-3.0 存在路塹邊坡 三級 12 K227、+360K2+440 填方段 3.0-3.2 本項目 路基 三級 13 K2+440K2+640 挖方段 3.2-4.7 存在路塹邊坡 二級 14 K2+640K2+860 填方段 4.7-5.0 本項目 路基 二級 22 2.基坑工程監測范圍 按照長沙市建設委員會 2009 年發布的 關于進一步加強我市基坑和邊坡支護工程設計管理的通知、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關于實施 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規定 有關問題的通知(建辦質(2018)31 號文)及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令第 37 號)文件,依據城市道路路基設計規范(CJJ194-2013)及城28、鎮道路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CJJ1-2008)、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標準附條文說明(GB50497-2019)第 3.0.1 條等相關規范,結合本項目基本情況,符合以下標準的基坑需要進行第三方監測:一是:基坑設計安全等級為一級、二級的基坑需進行第三方監測;二是:開挖深度大于或等于 5m 的下列基坑需進行第三方監測:1)土質基坑;2)及軟巖基坑、破碎的軟巖基坑、極破碎的巖體基坑;3)上部為土體、下部為極軟巖、破碎的軟巖、極破碎的巖體構成的土巖組合基坑。三是:開挖深度小于 5m 但現場地質情況和周邊環境較復雜的基坑。二、監測目的二、監測目的 在基坑工程施工過程中,受地質條件和施工條件及周邊工程29、環境的影響,很難單純從理論上預測工程中遇到的問題。因而,將理論分析與現場的工程測試相結合是十分必要的。針對施工過程中存在的變形控制風險,施工監測要達到的總體目標是,圍繞施工建立起高度有效的安全監測系統,結合信息化施工遠程監控要求,系統內部各部分 23之間與外部各方之間保持高度協調統一,運用同行業中最具水準的儀器設備,及時獲取準確可靠的數據,經分析處理后,向有關各方匯報結構本體及工程環境的變形狀況。通過施工監測可達到以下目的:1)為施工及時提供監測結果和信息,使參建各方能夠完全客觀真實地把握工程質量,掌握工程各部分的關鍵性指標和所處的狀態;2)對可能發生危及工程本體和周圍環境安全的隱患進行及時、30、準確的預報,確保基坑結構和相鄰環境的安全;3)通過監控量測,確保基坑工程及周圍建筑物以及地下管線的安全,用反饋的信息優化設計,使設計達到優質安全、經濟合理、施工快捷,另外還可將現場監測結果與理論預測值相比較,用反分析法尋求更接近實際的理論公式用于指導其它工程。4)對本工程施工技術方法進行適用性評價,積累工程經驗,為類似工程提供基礎數據支持和參數。5)為因不可抗力造成的工程事故或其它意外,以及由此產生的糾紛、訴訟、索賠、反索賠時提供可靠依據。三、監測項目三、監測項目 根據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標準(GB50497-2019)、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2018)及公路路基設31、計規范(JTGD30-2015)規定并結合設計提供的相關設計文件,以及場地實際的水文地質情況、周邊環境狀況,綜合確定基坑工程監測應測項目如下:(1)基坑水平位移監測;(2)基坑豎向位移監測;(3)周邊地表沉降觀測(4)裂縫監測(先發現后監測原則);24(5)現場巡視監測。按照招標文件及設計文件要求暫定工作量統計如下,但不限于如下統計工程量(不包含險情搶險情況),具體已現場實際工作量為準。基坑監測工程量表表 3-1 序號序號 監測項目監測項目 單位單位 監測點數監測點數 觀測次數觀測次數 1 圍護結構水平位移監測 點次 204 24 2 圍護結構豎向位移監測 點次 204 24 3 周邊地表豎向32、位移監測 點次 180 20 四、監測點布設原則四、監測點布設原則 基坑監測點布設應滿足相關規范及設計要求,具體監測點布點圖詳見各附圖(附件)。五、監控報警值五、監控報警值 1.監測的預警值設定 參考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GB50497-2019)、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2018)等規程規范及本項目基坑工程的具體情況,將基坑監測的各項內容變形的允許值、報警值設計詳見下表:監測項目 預警值 報警值 控制值 變化速率(mm/d)(mm)(mm)(mm)基坑支護結構水平位移 24 27 30 3 基坑支護結構垂直位移 40 45 50 3 地下水 高于坡頂標高 坡頂標33、高/道路地面位移及沉降 28 32 35 3 裂縫監測 1 1.4 2 持續發展 深層水平位移 40 45 50 25注:當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必須立即進行危險報警,并應對基坑支護結構和周邊環境中的保護對象采取應急措施:a、監測數據達到預警值;b、基坑支護結構或周邊土體的位移突然明顯增大或基坑出現隆起、陷落或較嚴重的滲漏等;c、周邊建筑的結構部分、周邊地面出現較嚴重的突發裂縫或危害結構的變形裂縫。2.監測的預警機制 為確保基坑施工安全及減小對周邊建(構)筑物和周圍環境的影響,在進行信息化施工時,所有監測項目應按“分區、分級、分階段”的原則制定監控量測控制標準,并按黃色、橙色和紅色三級進行反饋和34、控制。當監測項目實測值達到允許值大小的 70%時,應進行黃色預警;當實測值達到允許值 80%時,應進行橙色預警;當實測值達到允許值90%時應進行紅色報警。此外,當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必須立即進行紅色報警。1)監測數據達到監測報警值的累計值。2)基坑圍護結構變形位移值突然明顯增大、并出現裂縫等。3)周邊建筑結構部分、周邊地面出現較嚴重的突發裂縫或危害結構的變形裂縫。4)存在勘察中未發現的不良地質條件;5)超深、超長開挖或未及時加撐等未按設計施工;6)基坑有大量積水、長時間連續降雨、燃氣管道出現泄漏;7)基坑附近荷載突然增大或超過設計限值;8)周邊地面出現突然較大沉降或嚴重開裂;269)坑底出現管35、涌、滲漏或流砂等現象;10)其他一些未能預見的緊急狀況。3.異常情況下的監測措施 1)當監測數據異常時,應分析其原因,必要時進行復測;2)當監測數據達到報警時,在分析原因的同時,應預測其變化趨勢,并加大監測頻率,必要時跟蹤監測。3)當出現變形位移值突然明顯增大、并出現裂縫;周邊建筑結構部分、周邊地面出現較嚴重的突發裂縫或危害結構的變形裂縫;長時間連續降雨、等現象時,加大監測頻率。4.監測注意事項 1)施工前應建立觀測網點,取得各監測數據的初始值;對周邊建(構)筑物進行調查,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拍照紀錄。2)在施工開挖過程中,應對坡頂的側向位移進行監測,當此位移與此時的坡高之比超過 5%時,應密切加36、強觀察并及時對支護采取加固措施。3)發生異常情況或在 24 小時內其位移值超過 8mm 時,應立即停止開挖,并應立即查清原因和采取措施,方能繼續開挖。五、監測頻率五、監測頻率 1.監測期 監測服務期:根據基坑場地巖土工程地質、水文質條件、基坑安全等級、周邊環境條件及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標準附條文說明(GB50497-2019)、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7-2011)等規程規范,基坑監測服務期為在基坑土方開挖施工前 7 天開始監測,直至基坑工程完成回填為止結束。2.監測頻率 27本次基坑監測頻率采取定時與跟蹤相結合的方法。根據工程測量標準(GB50026-2020)、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37、標準(GB50497-2019),服務周期與工程施工工藝、支護結構、巖土工程條件等因素合理確定。本項目基坑工程監測具體設計頻率見下表:本項目基坑工程設計監測頻率表 5-1 基坑設計安全等級 施工過程 正常期 預警期 搶險期 一級 開挖深度 h H/3 1 次/2d 2 次/1d 1 次/3 小時 H/32H/3 1 次/1d 4 次/1d 1 次/2 小時 2H/3H 2 次/1d 46 次/1d 1 次/12 小時 底板澆筑后時間(d)7 1 次/1d 46 次/1d 1 次/24 小時 714 1 次/3d 24 次/1d 1 次/46 小時 1428 1 次/5d 24 次/1d 1 次38、/46 小時 28 1 次/7d 1 次/1d 1 次/46 小時 二級 開挖深度 h H/3 1 次/3d 1 次/1d 1 次/3 小時 H/32H/3 1 次/2d 2 次/1d 1 次/2 小時 2H/3H 1 次/1d 24 次/1d 1 次/12 小時 底板澆筑后時間(d)7 1 次/2d 24 次/1d 1 次/24 小時 714 1 次/3d 24 次/1d 1 次/46 小時 1428 1 次/7d 24 次/1d 1 次/46 小時 28 1 次/10d 1 次/1d 1 次/46 小時 頂管施工及鋼支撐施工過程為 1 次/1d,當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應提高監測頻率:1)監39、測數據達到報警值;2)監測數據變化較大或者速率加快;3)存在勘察未發現的不良地質;4)超深、超長開挖或未及時加撐等違反設計工況施工;5)基坑及周邊大量積水、長時間連續降雨、市政管道出現泄漏;286)基坑附近地面負載突然增大或超過設計限值;7)支護結構出現開裂;8)周邊地面突發較大沉降或出現嚴重開裂;9)臨近建筑突發較大沉降、不均勻沉降或出現嚴重開裂;10)基坑底部、側壁出現管涌、滲漏或流沙等現象。29附件:監測點布點圖;附件:監測點布點圖;附圖 1:白庭路(靳江河路巴溪大道)道路工程項目高邊坡監測平面布置圖 1 30 附圖 2:白庭路(靳江河路巴溪大道)道路工程項目高邊坡監測平面布置圖 2 340、1 附圖 3:白庭路(靳江河路巴溪大道)道路工程項目高邊坡監測平面布置圖 3 32 33 附圖 4:白庭路(靳江河路巴溪大道)道路工程項目高邊坡監測平面布置圖 4 34 附圖 5:白庭路(靳江河路巴溪大道)道路工程項目鋼板樁及倒掛井監測平面布置圖 2 35 36 附圖 6:白庭路(靳江河路巴溪大道)道路工程項目鋼板樁及倒掛井監測平面布置圖 2 37 38 附圖 7:白庭路(靳江河路巴溪大道)道路工程項目鋼板樁及倒掛井監測平面布置圖 3 39 40 附圖 8:白庭路(靳江河路巴溪大道)道路工程項目鋼板樁及倒掛井監測平面布置圖 4 41 42附圖 9:白庭路(靳江河路巴溪大道)道路工程項目鋼板樁及倒掛井監測平面布置圖 5 43 附圖 10:白庭路(靳江河路巴溪大道)道路工程項目鋼板樁及倒掛井監測平面布置圖 6 44 45 附圖 11:白庭路(靳江河路巴溪大道)道路工程項目鋼板樁及倒掛井監測平面布置圖 7 46 47 附圖 12:白庭路(靳江河路巴溪大道)道路工程項目鋼板樁及倒掛井監測平面布置圖 8 48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5-06
50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0
2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