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肛腸醫院新院區項目基坑支護工程施工設計方案(2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914392
2024-04-09
20頁
4.42MB
1、 德州市德城區肛腸醫院新院區項目基坑支護工程德州市德城區肛腸醫院新院區項目基坑支護工程 設設 計計 方方 案案 二二一年十二月二二一年十二月 1 德州市德城區肛腸醫院新院區項目基坑支護工程德州市德城區肛腸醫院新院區項目基坑支護工程 設設 計計 方方 案案 項項 目目 編編 號號:項目負責人:項目負責人:設設 計:計:審審 核:核:審審 定:定:總總 工:工:院院 長:長:二二一年十二月二二一年十二月 目錄目錄 1 1 設計依據設計依據.2 2 2 基坑工程概況基坑工程概況.2 3 3 基坑支護設計方案基坑支護設計方案.3 4.4.基坑降水設計方案基坑降水設計方案.4 5 5 施工要求施工要求.2、4 6 6 檢測要求檢測要求.5 7 7 基坑監測基坑監測.6 8 8 重點部位重點部位、重點環節及、重點環節及應急處理措施應急處理措施 .6 9 9 冬季施工要求冬季施工要求.7 10 10 預計工程量預計工程量.7 12 12 附圖:基坑周邊環境平面圖附圖:基坑周邊環境平面圖 基坑支護平面布置圖基坑支護平面布置圖 基坑降水平面布置圖基坑降水平面布置圖 1 1-1 1 剖面基坑支護剖面基坑支護做法圖做法圖 2 2-2 2 剖面基坑支護做法圖剖面基坑支護做法圖 3 3-3 3 剖面基坑支護做法圖剖面基坑支護做法圖 4 4-4 4 剖面基坑支護做法圖剖面基坑支護做法圖 5 5-5 5 剖面基坑支3、護做法圖剖面基坑支護做法圖 6 6-6 6 剖面基坑支護做法圖剖面基坑支護做法圖 大樣圖大樣圖 基坑監測平面布置圖基坑監測平面布置圖2 計總說明計總說明 1 1 設計依據設計依據 1.1 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山東省魯北地質工程勘查院,2021年6月);1.2 建筑邊坡與基坑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標準 (DBJ-T14-081-2011);1.3 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 (JGJ120-2012);1.4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 (GB50010-2010);1.5 型鋼水泥土攪拌墻技術規程 (JGJ/T199-2010);1.5 復合土釘墻基坑支護技術規范 (GB50739-2011);1.6 建筑地基基礎4、設計規范 (GB50007-2011);1.7 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標準 (GB50497-2019);1.8 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 (GB50202-2018);1.9 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規范 (GB51004-2015);1.10 建筑與市政降水工程技術規范 (JGJ111-1998);1.11 工程建設地下水控制技術規范 (DB37/T 5059-2016);1.12 山東省房屋市政施工危險性較大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實施細則魯建質安2018第51號;1.13 建設單位提供的有關設計圖紙等。2 2 基坑工程概況基坑工程概況 2.1 2.1 工程概況工程概況 擬建場地位于德州市5、聯興路以西,華孚路以南。見圖2-1交通位置圖 擬建場地高程22.600m,基坑槽底設計高程為16.000-16.600m,基坑開挖深度為 6.0-6.6m,基坑安全等級為二級。基坑開挖前建設單位擬將基坑范圍以外場地回填至23.900m。基坑邊坡高度為7.60-7.90m。2.2 周邊環境 基坑東側:為聯興路,距東側槽底邊線約62.50m,辦公區、生活區設置在基坑東側,同時設置7.0m寬施工道路;基坑南側:場地較開闊,規劃紅線距基坑南側槽底邊線約54.50m,南側規劃建設污水處理池;并設置7.0m寬施工道路,施工道路距南側槽底邊線約12.71-22.37m。基坑西側:距規劃紅線最小距離30.806、m,紅線外為現有道路。西側施工道路距槽底邊線距離最小16.40m。基坑北側:北側西段有四座現狀廠房,兩座鋼結構,兩座磚結構,鋼結構為獨立柱基,磚結構為條形基礎,基礎埋深1.2m。距北側槽底邊線10.0m;基坑北側槽底邊線距華孚路48.50m。現有廠房約四個月后拆除。圖2-1 項目交通位置圖 2.4 地形、地貌及地下水 2.3.1 地形地貌條件 擬建場地所處地貌類型屬黃河沖 積平原地貌單元,場地地形較平坦。2.3.2 場地地下水 場地地下水屬第四系孔隙潛水,主要補給來源為大氣降水入滲,排泄途徑為大氣蒸發、人工抽取地下水。勘察期間地下水水位埋深在 4.004.90m(2021 年 6 月 2 日)7、,水位標高 17.6217.86m,水位變幅 1.004.00m。經踏勘(2021年12月3日),該場地水位埋深為2.0 米左右。2.4 2.4 場地地層結構場地地層結構 根據勘察報告,本次支護及降水涉及到的場地巖性主要為填土、粉土等,主要巖性如下:項目位置項目位置 3 比例尺 水平1:800垂直1:200標高(m)50-5-10-15-20-25-3050-5-10-15-20-25-30水平間距(m)水位深度(m)標高(m)123456786.2835.0015.006.2225.001.424.8015.036.1825.0030.036.2335.001.434.8030.166.268、25.0029.486.3025.001.504.8030.596.3735.0029.846.5225.001.724.805qc(MPa)fs=qc/10051015qc(MPa)fs=qc/10051015qc(MPa)fs=qc/10051015qc(MPa)fs=qc/100 0.50 2.20 3.60 7.0011.0016.0018.8026.9028.8032.1033.50 0.50 1.90 3.30 6.9011.1016.2019.00 0.50 2.10 3.30 7.0011.1016.5019.70 0.60 2.20 3.50 6.8011.0016.00189、.0026.5028.8032.0033.60 0.60 2.20 3.20 6.7010.9015.5017.80 0.50 2.00 3.50 7.0011.0015.6017.80 0.70 2.40 3.70 7.1010.0015.8018.3025.7029.0031.0033.1034.20 0.80 2.30 3.60 8.0010.5016.0018.201233-145678910111233-14567ffffffffffffff1233-1456789101189101112 圖2-2 典型地質剖面圖 1.素填土(Q4ml):黃褐色,松散,以粉土為主,夾黏土團塊,局部含10、植物根莖,部分 區域表層上覆少量碎磚塊,土質不均勻,回填年限大于 5 年。該層在場區局部地段分布,厚度:0.502.50m,平均 1.67m;層底標高:19.7621.84m,平均 20.71m;層底埋深:0.502.50m,平均 1.67m。2.粉土(Q4al):黃褐色,稍密,濕,搖震反應迅速,含云母碎片,具銹染,低干強度,低韌性,夾粉質黏土薄層。該層普遍分布。厚度:1.304.10m,平均 2.86m;層底標高:16.6218.90m,平均 17.85m;層底 埋深:3.505.60m,平均 4.53m。3.粉質黏土(Q4al):棕褐色,可塑,稍有光澤,含有銹斑,中等干強度,中等韌性。該層11、在場地普遍分布。厚度:0.702.20m,平均 1.43m;層底標高:15.5617.17m,平均 16.42m;層底埋深:5.007.00m,平均 5.96m。4.粉土(Q4al):褐黃色,稍密-中密,濕,搖震反應迅速,含云母碎片,具銹染,低干強度,低韌性。該層在場區普遍分布,厚度:1.504.10m,平均 3.23m;層底標高:12.0213.68m,平均 13.11m;層底埋深:8.709.90m,平均 9.27m。5.粉質黏土(Q4al):灰褐色,可塑,稍有光澤,含有銹斑,中等干強度,中等韌 性。該層場區普遍分布。厚度:1.804.30m,平均 2.80m;層底標高:8.3910.8312、m,平均 9.70m;層底埋深:11.6013.90m,平均 12.68m。6.粉土(Q4al):黃褐色,中密密實,濕,搖震反應迅速,含云母碎片,具銹染,低干強度,低韌性。該層在場區普遍分布,厚度:1.104.60m,平均 2.72m;層底標高:5.337.69m,平均 6.98m;層底埋深:14.5016.90m,平均 15.40m。3 3 基坑支護設計方案基坑支護設計方案 3 3.1 .1 支護設計參數支護設計參數 3.1.1 根據基坑開挖深度及周邊環境,基坑支護安全等級分為二、三級。1-1、2-2、5-5、6-6剖面為二級,其他剖面為三級。3.1.2 基坑支護為臨時性工程,考慮設計使用時13、間為18個月。3.1.3 工作面距離:基坑槽底線距離筏板基礎邊線1.4m,可根據建設單位及現場情況進行適當調整。3.23.2 支護設計支護設計 3.2.1 基坑支護方案設計 通過對基坑開挖深度、周邊環境、工程勘察報告等條件綜合分析,本著“安全可靠,經濟合理,技術可行,方便施工”的原則,本基坑支護設計方案采用SMW工法樁錨機及土釘墻支護形式。基坑開挖土方堆放在基坑邊坡坡頂2.0m之外,堆放高度1.30m,并在2.0m處設置懸臂式擋土墻。綜合考慮基坑開挖深度、周邊環境及地層條件,將基坑劃分為六個支護斷面,詳見基坑支護平面布置圖。1、基坑邊坡1-1剖面:開挖深度9.8m,采用SMW工法樁加錨拉支護設14、計,垂直開挖,垂直設置三軸攪拌樁并插入H型鋼,樁頂標高22.600m,設置三道預應力錨索。樁面及坡頂掛網噴砼封閉,噴砼強度C20。詳見1-1剖面基坑支護做法圖 2、基坑邊坡2-2剖面:開挖深度6.6m,采用SMW工法樁加錨拉支護設計,垂直開挖,垂直設置三軸攪拌樁并插入H型鋼,樁頂標高22.600m,設置二道預應力錨索。樁面及坡頂掛網噴砼封閉,噴砼強度C20。詳見2-2剖面基坑支護做法圖 3、基坑邊坡3-3剖面:開挖深度6.6m,按11放坡,設置三道土釘。坡面及坡頂掛網噴砼封閉,噴砼強度C20。詳見2-2剖面基坑支護做法圖 4、基坑邊坡4-4剖面:開挖深度6.0m,上部回填1.30m。在22.615、00m處設置寬度為2.0m平臺,并設置擋土墻墻外回填渣土,并設置施工道路。22.600m以下按11放坡,設置三道土釘。坡面及坡頂掛網噴砼封閉,噴砼強度C20。詳見4-4剖面基坑支護做法圖 4 5、基坑邊坡5-5剖面:開挖深度6.0m,上部回填1.30m。在22.600m處設置寬度為2.0m平臺,并設置擋土墻墻外回填渣土,并設置施工道路。22.600m以下按10.5放坡,設置一道預應力土釘,二道常規土釘。坡面及坡頂掛網噴砼封閉,噴砼強度C20。詳見5-5剖面基坑支護做法圖 6、基坑邊坡6-6剖面:開挖深度8.3m,上部回填1.30m。在22.600m處設置寬度為2.0m平臺,并設置擋土墻墻外回填16、渣土,并設置施工道路。22.600m以下按11放坡,設置二道預應力土釘,三道常規土釘。坡面及坡頂掛網噴砼封閉,噴砼強度C20。詳見6-6剖面基坑支護做法圖 4.4.基坑降水設計方案基坑降水設計方案 本工程地下車庫水位埋深高于基礎底面,埋深約3.30m(含回填1.3m),考慮到雨季水位起伏變化較大。基坑降水擬采用大口徑井點降水方式。4.1 4.1 降水方案設計降水方案設計 4.2.1 本基坑降水采用周邊降水,內部進行疏干降水。在基坑周邊槽底邊線內0.7m處及坡頂開挖線1.0m處設置降水井42眼(JS01-JS42),井間距12.0m,中部設疏干井24眼(SG01-SG24)井間距18.0-22.17、0m左右,JS01、JS02、JS42、SG01井深設計16.0m(相對自然地坪22.600m),其他井深設計14.0m(相對于22.600m)降水井井徑為700mm,井管直徑400mm,井管采用混凝土無砂濾水管,濾料采用粗砂,采用雙層60-80目尼龍網包裹,反濾層厚度不小于100mm,濾料應采用級配良好的粗砂充填。應確保成井、洗井質量,成井后注意井口保護,可采用沿井口砌磚并設置井蓋措施。降水井內排水匯集至基坑頂部集水管內,通過沉淀池沉淀后排出到指定地點。基坑內部降水井封井:降水井內放置備用水泵,填充20-40mm礫石,出水管引至基坑邊沿集水管,出水管槽底地段外套DN100*4mm焊管。若基坑18、內部降水效果不佳時,根據積水情況,設置簡易集水井,排出基坑內部積水。降水井施工時應進行現場抽水試驗,以確定合理施工工藝及相關措施(包裹濾網及回填濾料選擇)。4.2 4.2 止水帷幕設計止水帷幕設計 在基坑北側邊坡西段設置止水帷幕,長度約90m,止水帷幕采用三軸攪拌樁。樁頂標高22.600m,1-1剖面樁長18.0m,2-2剖面樁長15.0m。4.2.1 抗壓強度不小于0.5MPa,水泥摻入比20%。水泥采用P42.5普通硅酸鹽水泥,水灰比1.5-2.0,水泥用量約320kg/m3。4.2.2 攪拌下沉速度0.6m/min,提升速度1.2m/min,噴漿壓力0.8MPa。在止水帷幕外3.0-3.19、5m,設置回灌井4眼,井深設計7.0m,間距約18.0m。規管井規格參數與降水井相同。5 5 施工要求施工要求 5 5.1 .1 主要材料主要材料 5.1.1 混凝土類材料要求:水泥P42.5普通硅酸鹽水泥;面層噴射混凝土強度等級C20細石混凝土;攪拌樁水泥土抗壓強度不小于0.5MPa;注漿材料純水泥漿,水灰比0.50-0.55,固結體強度不低于20MPa;5.1.2 鋼筋及鋼材料要求:鋼筋:A-HPB300級:強度標準值fky=300N/mm2 C-HRB400級:強度標準值fky=400N/mm2 H型鋼-HM350mm250mm 支護中使用的材料及其他項目按相關規范進行質量檢測。5.2 20、施工參數技術要求 5.2.1 噴砼面層:坡頂外翻寬度2.00m,鋼筋網片橫、豎向均為A6250,噴砼厚度80mm,鋼筋搭接長度300mm,外翻邊沿每隔2.0m砸入1C16鋼筋釘,長度1.0m,用以固定鋼筋網,橫向上采用C16鋼筋將面層鋼筋釘連接固定,噴射細石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20。5.2.2 全粘結土釘:土成孔采用鉆機成孔工藝,孔徑均為130mm,桿體為1C20鋼筋,注漿材料為純水泥漿,選用PO42.5普通硅酸鹽水泥,水灰比為0.5-0.55,注漿固結體強度不低于20MPa。5.2.3 預應力土釘 鉆孔直徑為 130mm,傾角及土釘長度見相應支護剖面。注漿材料為 M20 水泥漿,水泥為 P.21、O42.5,水灰比為 0.5-0.55,采用壓力式注漿,注漿壓力 0.6MPa 左右,土釘在橫向設置 118a 槽鋼鋼梁,用鋼筋錨具施加預應力鎖定,槽鋼鋼梁置于面層之上。5.2.4 三軸攪拌樁 三軸攪拌樁,樁徑 650mm,單樁間距 450mm,樁頂標高 22.600m,有效樁長 15.0-18.0m。需套5 打一樁,水泥摻入比 20%。5.2.5 H 型鋼,鋼號 Q345,HM350250mm,插入攪拌樁 10.0-12.0m,間距 0.9m。樁頂設置冠梁 600mm500mm,澆筑混凝土強度 C25。主筋為 8C20 三級鋼,箍筋為 28200 一級鋼。型鋼插入冠梁 400mm。5.2.422、 所用的原材料,在進入施工現場使用前除應由供應商提交相關的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外,還應按工程設計要求、合同約定、施工技術規范標準及當地質監部門要求對規定的品種、參數,按一定的規則抽樣檢驗,經有相關資質單位檢驗合格后才能使用。5 5.3 .3 支護施工要求支護施工要求 5.3.1 基坑支護施工應嚴格執行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2012 有關規定。5.3.2 上層土釘注漿體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 75%及噴射混凝土面層養護時間大于 2 天且預應力張拉完畢后方可進行下層土石方施工。5.3.3 混凝土噴射施工應按設計要求自上而下分段分層進行,在機械開挖后應輔以人工修整坡面,在坡面噴射混凝土支護前23、應清除坡面虛土。5.3.4 噴射混凝土作業應符合下列規定:1、混凝土細骨料選用中粗砂含泥量小于 3%,粗骨料選用粒徑不大于 10mm 的級配礫石;水泥與砂石的重量比為 1:4-1:4.5,砂率取 45%-50%,水灰比取 0.4-0.45。2、噴射作業應分段進行同一分段內噴射順序應自上而下均勻噴射,一次噴射厚度宜為30-80mm。3、噴射混凝土時噴頭與受噴面應保持垂直,距離宜為 0.60-1.00m。4、噴射混凝土終凝 2 小時后應噴水養護,養護時間根據氣溫確定,宜為 3-7d。5、噴射混凝土面層中的鋼筋網鋪設應連接牢固,鋼筋網與坡面間距大于 20mm。5.3.5 土釘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1、24、土釘采用機械成孔,成孔后應及時插入桿體,遇塌孔、縮徑時,應在處理后再插入桿體;沿桿體全長設置對中定位支架,對中支架的截面尺寸應保證保護層厚度不小于 20mm,注漿材料采用水泥漿,水泥漿強度為 20MPa,水灰比為 0.50-0.55。2、土釘桿體鋼筋需要連接時,采用搭接焊連接,焊接采用雙面焊,雙面焊搭接長度不應小于主筋直徑的 5 倍,焊縫高度不應小于主筋直徑的 0.3 倍。3、土釘位置允許偏差為 100mm;土釘傾角允許偏差為 3;土釘桿體長度不應小于設計長度;鋼筋網間距的允許偏差應為30mm。4、鋼筋土釘注漿所用水泥漿應拌合均勻,一次拌合的水泥漿應在初凝前使用,注漿前應將孔內殘留的虛土清除干25、凈,注漿應采用將注漿管插至孔底、由孔底注漿的方式,且注漿管端部至孔底的距離不宜大于 200mm,注漿及拔管時,注漿管出漿口應始終埋入注漿液面內,應在新鮮漿液從孔口溢出后停止注漿;注漿后當液面下降時,應進行補漿。5.3.6 預應力錨索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1、錨索鉆孔孔位允許偏差為 50mm,鉆孔傾角允許偏差為 3,桿體長度不應小于設計長度,自由段套管長度允許偏差為50mm。2、錨索桿體全長設置定位支架,定位支架應能使相鄰定位支架中點處的錨索桿體的注漿固體保護層厚度不小于 10mm,自由段應設置隔離套管。3、錨索注漿采用二次壓力注漿,注漿液采用水泥漿,水灰比為 0.50-0.55,注漿管端部至孔底26、的距離不大于 200mm,注漿及拔管過程中,注漿管口應始終埋入注漿液面內,應在水泥漿液從孔口溢出后停止注漿,注漿后液面下降時,應進行孔口補漿;二次壓力注漿時注漿管應在錨索末端La/4 La/3(La 為錨固段長度)范圍內設注漿孔,孔間距 600mm,每個注漿截面注漿孔設 2 個,二次注漿管應固定在桿體上,注漿管的出漿口應有逆止構造,二次壓力注漿應在水泥漿初凝后、終凝前進行,終止注漿的壓力不應小于 1.5Mpa,二次注漿壓力不小于 2.5MPa。4、錨索在橫向采用槽鋼腰梁連接,采用錨具鎖定;張拉時采用鋼絞線線束整體張拉鎖定,錨索張拉鎖定值詳見施工圖;錨索鎖定應考慮相鄰錨索張拉鎖定引起的預應力損失27、,當錨索預應力損失時,應進行再次鎖定,錨索出現錨頭松弛、脫落、錨具失效等情況時,應及時進行修復并對其進行再次鎖定;當錨索需要再次張拉鎖定時,錨具外桿體長度和完好程度應滿足張拉要求。5.3.7 攪拌樁施工要求 1、攪拌樁允許偏差:樁底標高+50mm,樁位 50mm,樁徑10mm,垂直度允許偏差 0.4%。2、型鋼插入允許偏差:型鋼頂標高50mm,平行于基坑邊線 50mm,垂直于基坑邊線 10mm。3、水泥土攪拌樁施工參照型鋼水泥土攪拌墻技術規程(JGJ/T199-2010)有關規定執行。5.3.8 降水井施工要求 1、井間距允許偏差2.0m,井徑允許偏差20mm,垂直度允許偏差1%,井深不小于設28、計深度。2、填充礫料含泥(石粉)量3%。3、抽水細砂含量小于1/1萬。降水15天后方可進行土方開挖。6 6 檢測要求檢測要求 6.1 支護中使用的材料及其他項目按相關規范進行質量檢測。6.2 應對土釘、錨索的抗拔承載力進行檢測,土釘檢測數量不宜少于土釘總數的 1%,且同一土層中的土釘檢測數量不應少于 3 根;檢測土釘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檢測試驗應在注漿固結6 體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 70%后進行;錨索抗拔承載力的檢測數量不應少于錨索總數的 5%,且同一土層中的錨索檢測數量不應少于 3 根;檢測試驗應在錨固段注漿固結體強度達到 15Mpa 后進行;檢測錨索應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當檢測的錨索29、不合格時,應擴大檢測數量。土釘、錨索軸力標準值見各坡段支護詳圖,檢測值應根據規范確定;當檢測的土釘不合格時,應擴大檢測數量。6.3 噴射混凝土應進行抗壓強度試驗,噴射混凝土每 500m2檢測一組,每組試塊不少于 3 個。6.4 墻面噴射混凝土厚度應采用鉆孔檢測,鉆孔數宜每 500m2墻面積一組每組不應少于 3 點。6.5 采用取芯法檢測攪拌樁固結體的無側限抗壓強度,抽檢數量不少于總樁數的 2%,且不少于 3 根,每根樁取芯數量不少于 5 組,每組不少于 3 件試塊。7 7 基坑監測基坑監測 為保證基坑安全,及時掌握基坑穩定及土方開挖后基坑邊坡的變形情況,基坑支護需進行信息化施工,必須進行支護結30、構的變形監測,基坑監測工作在土方開挖后,邊坡進行支護時開始進行,在基坑回填完畢完之前不得停止監測。基坑監測應嚴格按照 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標準(GB504972019)中的有關規定進行,由具備相應資質的單位根據規范要求出具詳細的監測方案。7.1 7.1 監測內容監測內容 基坑監測項目應包括:基坑邊坡頂部水平、豎向位移監測,周邊建筑沉降監測等。7 7.2.2 監測點布置監測點布置 根據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2012)及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標準(GB50497-2019),采用儀器監測與巡視檢查相結合的方法。6.2.1 基坑邊坡頂部的水平位移和豎向位移監測點應沿基坑周邊布置,周邊中部31、陽角處應布置監測點,監測點水平間距不宜大于 20m,共布置位移監測點 25 個。6.2.2 周邊建筑物沉降監測點應設置在建筑物的結構墻、柱上。在建筑物鄰近基坑一側,平行于坑邊方向上的測點間距為 15m,共布置沉降監測點 38 個。7 7.3.3 監測頻率監測頻率 6.3.1 根據土方開挖進度,執行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標準(GB50497-2019)中的有關規定,監測頻率要求如下:基坑監測頻率 注:h-基坑開挖深度,H-基坑設計深度。7 7.4.4 監測預警條件監測預警條件 依據建設單位的施工進度安排,監測期應從基坑開挖開始至基坑回填,基坑監測頻率應滿足相關規范要求,在出現特殊情況時應作必要的32、調整。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應立即進行危險報警,并應對基坑支護結構和周邊環境中的保護對象采取應急措施。基坑邊坡支護結構監測預警值 檢測項目 支護類型 基坑支護設計安全等級二級 累計值 變化速率(mm/d 絕對值(mm)相對基坑深度(h)控制值 水平位移 土釘墻 35 0.6%4 工法樁 30 0.5%3 豎向位移 土釘墻 25 0.4%2 工法樁 20 0.3%2 8 8 基坑支護基坑支護重點重點部位部位、重點環節及、重點環節及應急應急處理措施處理措施 8.1 8.1 重點部位重點部位 基坑邊坡北側西段(1-1、2-2 剖面地段)。8.2 8.2 重點環節重點環節 1、攪拌樁施工及 H 型鋼插入33、。2、降水施工。基坑類別 施工進程 監測頻率 二級 開挖深度(m)H/3 1 次/3d H/3-2H/3 1 次/2d 2H/3-H 1 次/1d 底板澆筑 后時間(m)7 1 次/2d 7-14 1 次/3d 14-28 1 次/7d 28 1 次/10d 7 8 8.3.3 應急應急處理措施處理措施 1、邊坡開挖及支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危險情況有:邊坡變形過大(超過允許值),在基坑施工前應備足一定數量的沙袋,以備回填反壓。8.2 出現變形過快等危險情況時,應及時采取坡腳反壓、坡頂卸載等措施,并對基坑進行加固。8.3 如果在施工過程中,實際地層情況與設計條件出入較大,應經過設計人員進行驗算,必34、要時進行設計變更。9 9 冬季施工要求冬季施工要求 室外日平均溫度連續五天穩定低于 5即進入冬季施工,當室外日平均溫度連續五天穩定高于5使,解除冬季施工。9.1 氣溫低于-5禁止噴射混凝土施工。9.2 噴射混凝土施工應添加早強防凍劑,必要時材料進行加熱處理,水泥嚴禁直接加熱。9.3 砂石材料應覆蓋防雨雪,水泥需防水、防潮。攪拌施工時砂石料不得含有雪塊、冰塊。9.4 混凝土成品養護,不得灑水養護,應覆蓋薄膜后覆蓋阻燃草袋保溫。10 10 基坑工程基坑工程預計工程量預計工程量 基坑支護、降水預施工預計工程量 序號 項目 單位 工程量 備注 1 噴砼面層 m2 4611 6.5250*250 鋼筋網35、,6-8cm,C20 2 攪拌樁 m 2109 樁徑65,間距 450,三軸攪拌,單樁 15-18m 3 冠梁 m3 18 C30(含鋼筋)4 H 型鋼 m 660 HM350*250 5 預應力錨索 m 1112 孔徑150,2s15.2 鋼筋,M20 水泥漿 6 錨索鋼梁 m 130 225a 槽鋼 7 預土釘 m 459 孔徑130,1C20 鋼筋,M20 水泥漿,鋼筋錨頭 8 土釘 m 2644.5 孔徑130,1C20 鋼筋,M20 水泥漿 9 預土釘鋼梁 m 83.3 118a 槽鋼 10 降水井、疏干井 m 932 井徑700,管徑400,66 眼 11 回灌井 m 300 井徑700,管徑400,30 眼 12 降水 臺日 3960 按 66 眼井,60 天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