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自市草壩鎮國土空間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32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14481
2024-04-09
32頁
9.16MB
1、前言前言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類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實現“多規合一”,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蒙自市草壩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是對蒙自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落實和深化,是草壩鎮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制定的空間發展藍圖和戰略部署。規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優化國土空間保護開發格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建立科學高效的2、蒙自市草壩鎮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和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制度。規劃是草壩鎮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和指導各類建設的行動綱領,具有綜合性、戰略性、協調性、基礎性和約束性。在規劃范圍內涉及國土資源利用、土地開發建設、城鄉規劃管理和土地利用相關政策的制定,均須遵循本規劃。草壩目錄目錄落實戰略定位,明確發展目標強化底線約束,明確分區管控4.1構建“一屏三帶多點”的生態格局4.2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成效,實施生態整治修復4.3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明確管控引導要求04筑牢生態屏障,保護生態底色5.1構建梯次合理的鎮村體系5.2引導村莊分類發展5.3推進鄉村振興,優化產業布局05統籌鎮村發展,優化產業布局6.3、1構建內暢外通的交通運輸系統6.2建設優質共享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6.3建設韌性安全的基礎設施體系06完善基礎設施,增強安全韌性8.1規劃傳導體系8.2規劃實施保障08統籌規劃管理,保障傳導實施3.1構建“兩軸一帶五片區”的農業格局3.2嚴格保護耕地,保障糧食安全3.3加強土地整治,促進國土空間提質增效03優化農業結構,保障糧食安全7.1明確發展模塊,建設重點組團7.2提高片區聯系,完善道路交通體系7.3提升建設標準,優化基礎設施系統07優化空間布局,建設品質鎮區草壩011.1 戰略定位戰略定位1.2 規劃目標規劃目標1.3 規劃原則規劃原則明確發展目標明確發展目標落實戰略定位落實戰略定位高原特4、色現代農業示范鎮生態田園宜居鎮文化旅游休閑鎮1.1戰略定位戰略定位主導產業更加清晰。積極發展現代農業,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產值之比達進一步提高;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力爭森林覆蓋率達到25%以上,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超過全市平均水平;城鄉發展差距縮小。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養老等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基本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水平明顯提升。農業建設頗見成效,基本建成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示范區;生態環境治理達到新高度。草壩的天更藍、水更清、空氣更清新,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城鄉品質全面提升,公共服務基本實現均等化,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有力5、支撐。2025年2035年1.2規劃規劃目標目標草壩1.3規劃規劃原則原則落實上位規劃確定的底線及管控要求,嚴守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和其他控制線,全面落實生態文明建設要求,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守底線,綠色發展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節約集約用地制度,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嚴控增量、盤活存量,科學合理利用好每一寸土地,提高國土資源利用效率。保護耕地,節約集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出發點,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戰略,統籌優化空間和資源配置,保障公共服務和公共空間供給,優化人6、居環境,提升城鄉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人為本,品質提升 按照縣鄉聯動,同步規劃的思路,注重精準落實管控要求,將上位規劃確定的各項約束性指標和剛性管控要求落到具體地塊,向下分解核心指標,對近期實施項目做出統籌和具體安排,充分運用信息化技術編制能用、管用、好用的規劃。上下聯動,強化實施 深入挖掘鄉鎮自然和歷史文化資源,充分尊重本地歷史文化、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延續歷史文脈,強化風貌管控,因地制宜彰顯云南豐富多樣的地形地貌、氣候、生物、民族和歷史文化等特色。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堅持黨委領導、政府組織,采用多種方式和手段,廣納民意、廣集民智、廣聚共識,組織相關部門、專家學者、社會公眾參與規劃編7、制的各個程序和階段。政府主導,公眾參與 草壩02強化底線約束強化底線約束明確分區管控明確分區管控2.2 明確國土空間分區管控明確國土空間分區管控2.1 劃定重要控制線劃定重要控制線2.1劃定重要控制線劃定重要控制線草壩落實蒙自市劃定生態保護紅線保護任務,草壩鎮生態保護紅線面積1849.37公頃。落實蒙自市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草壩鎮耕地保護面積5820.34公頃,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5302.70公頃。落實蒙自市確定的城鎮開發邊界,草壩鎮城鎮開發邊界面積為253.87公頃。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村莊建設邊界在不突破上位國土空間規劃確定的村莊建設邊界及規模的前提下,統籌草壩鎮村8、莊建設邊界不超過831.38公頃,不突破現狀村莊建設用地規模的1.1倍。草壩2.2明確國土空間分區管控明確國土空間分區管控指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或生態環境敏感脆弱、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自然區域,包括生態保護紅線集中劃定的區域。生態保護區生態保護區指生態保護紅線區外,需要予以保留原貌、強化生態保育和生態建設、限制開發建設的自然區域。生態生態控制控制區區指除農田保護區外,為滿足農林牧漁等農業發展以及農民集中生活和生產配套為主的區域。鄉村發展區鄉村發展區指城鎮開發邊界圍合的范圍,是城鎮集中開發建設并可滿足城鎮生產、生活需要的區域。城鎮發展區城鎮發展區指永久基本農田和一般耕地相對集中需嚴格保護的區域。9、農田保護區農田保護區03保障糧食安全保障糧食安全3.2 嚴格保護耕地,保障糧食安全嚴格保護耕地,保障糧食安全3.3 加強土地整治,促進國土空間提質增效加強土地整治,促進國土空間提質增效3.1 構建構建“兩軸一帶五片區兩軸一帶五片區”的農業格局的農業格局優化農業結構優化農業結構草壩3.1構建構建“兩軸一帶五片區兩軸一帶五片區”的農業格局的農業格局南北生態產業融合發展帶北部農旅融合發展區、中部核心農業示范區、南部農旅融合休閑體驗區、西部現代農業生態生產區、東部農業產業種植區一一帶帶五五片片區區高原特色農產品生產發展軸兩兩軸軸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格控制耕地轉為非耕地。堅決遏制違規占用耕地開展10、非農建設的行為,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優先保護城鎮周邊優質耕地,防止城鎮無序擴張和蔓延。以整治促建設,以建設促保護,大力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優化配置水資源,完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改善農業基本生產條件,從“田、水、路、林、電、管”等方面建設高標準、高產、穩產的良田。按照國土空間用途分區以及耕地質量與耕地分級分區對應關系,劃定耕地保護分級分區。明確耕地保護核心區實行最嚴格的農用地保護制度和建設用途管制制度,禁止一切與糧食生產無關的用途開發,耕地保護重點區對于無法避免的國家級、省級基礎設施項目選址,嚴格按照論證審批程序,在量質并重做好補劃前提下,申請轉用和征收。嚴格執行耕地占補11、平衡制度,耕地占補平衡優先在鎮域內進行自平衡,多途徑落實耕地占補平衡。規范落實耕地“進出平衡”,嚴格控制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堅持“以進定出、總量平衡、優進劣出”原則,確保年度內耕地轉進數量不少于耕地轉出數量,轉入耕地平均質量等別不低于轉出耕地平均質量等別。嚴格落實耕地保護任務劃定耕地分級分區,落實耕地保護政策嚴格執行耕地占補平衡及進出平衡制度切實加強耕地質量建設3.2嚴格保護耕地,保障糧食安全嚴格保護耕地,保障糧食安全草壩高標準農田建設在交通沿線、城鎮開發邊界周邊、集中連片區域、耕地質量等級較低的區域優先布局高標準農田建設;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促進耕地集中連片,增加有效耕地面積,完善基礎設施,12、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升耕地質量。耕地提質改造結合鎮域實際,通過平整土地、小片并大片促進耕地集中連片,完善溝渠配套設施、田間道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土地集約利用,降低勞動成本,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耕地后備資源開發以水土資源相匹配為原則,選擇適宜開發的耕地適度補充耕地。根據蒙自市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結果,草壩鎮耕地后備資源適宜可開發規模較大,在規劃期內有效增加耕地面積。建設用地綜合整治將空間分散分布,空心化率高、人居環境較差、老齡化程度較高的村組劃定為整理騰退區,引導人口、用地重點向鎮區及周邊區域轉移;整理挖掘鎮區、村莊學校、閑置宅基地,廢棄工礦等低效用地用于支持產業項目、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3.13、3加強土地整治,促進國土空間提質增效加強土地整治,促進國土空間提質增效草壩04筑牢生態屏障筑牢生態屏障保護生態底色保護生態底色4.2 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成效,實施生態整治修復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成效,實施生態整治修復4.3 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明確管控引導要求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明確管控引導要求4.1 構建構建“一屏三帶多點一屏三帶多點”的生態格局的生態格局4.1構建構建“一屏三帶多點一屏三帶多點”的生態格局的生態格局南洞河生態帶、沙甸河生態帶、黑水河生態帶馬鞍山水庫生態綠核、大水塘水庫生態綠核、三角海水庫生態綠核三帶多點北部環山干熱河谷及山原水土保持生態屏障一屏草壩森林生態保護修復森林14、生態重點保護區主要包括公益林區,維護其生態系統結構穩定,保護其生態屬性不改變,禁止破壞生態的建設活動,加強損壞林、殘次林、跡地恢復等工程。河湖水系保護利用措施強化對全域水源涵養區的的保護,統籌考慮水土流失防治、面源污染控制和人居環境改善,開展小型水體近自然修復工程。對草壩鎮大中型水閘及小型水庫進行除險加固。主要建設內容為大壩防滲處理、放水涵洞拆除重修等附屬設施建設。推進綠色礦山建設有序推進綠色礦山生產建設,促進生產礦山加快改造升級,逐步達標,提升草壩鎮綠色礦山創建達標率。鼓勵綠色礦山企業及時復墾盤活存量工礦用地,與新增建設用地相掛鉤。統籌推進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與工礦廢棄地平整利用、礦山地質環境15、恢復治理、礦區土壤污染治理、土地整治等工作,將廢棄礦山治理用于補充林地和耕地,指標預留城市發展。4.2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成效,實施生態整治修復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成效,實施生態整治修復草壩4.3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明確管控引導要求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明確管控引導要求草壩科學分析山體的地形地貌、地表植被、重要生態功能區、土壤類型等因素,加強對山前建設地區的管控及山體資源的合理利用。全面提升森林資源保護和森林防火工作水平,建設“預防、撲救、保障”三大體系;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資源違法行為,加強森林資源調查監測,完善森林資源清查監測評價體系。建立山體保護長效機制,推進城區面山綠化工程提升森林資源保16、護水平,完善森林資源監管機制對于區域防洪排澇安全、水資源保障、生態保護等具有關鍵作用的水域應劃入重要水域,實行特別保護,對重要水域的空間及功能進行嚴格管控。劃定水域核心保護區域,加強重要水域管控力度05統籌城鎮發展統籌城鎮發展優化產業布局優化產業布局5.2 引導村莊分類發展引導村莊分類發展5.1 構建梯次合理的鎮村體系構建梯次合理的鎮村體系5.3 推進鄉村振興,推進鄉村振興,優化產業布局優化產業布局結合草壩鎮現狀特色旅游村、美麗鄉村等多元的鄉村類型,構建“鎮區中心村一般村”三級鄉村居民點體系,以促進鄉村之間產業發展聯動帶動及明確鄉村功能定位。5.1構建梯次合理的鎮村體系構建梯次合理的鎮村體系草17、壩碧色寨、波黑、茶葉樹、大郭西、大洛就、就能、老寨、龍潭、隴橋、馬街、沙地、上大龍潭、十九村、五村、下大龍潭、仙景、新寨、一村、依三則安桶寨、白圭寨、車站、城子、大山腳、大水塘、核桃寨、灰土地、家興寨、假邑、舊馬街、卷槽寨、雷公哨、立新街、馬鞍山、馬街哨、馬街下寨、木棲鳳、棚勒、邱都、十七村、土鍋寨、灣溝、五家寨、小郭西、小洛就、新城子、新村、莊戶草壩鎮草壩5.2引導村莊分類發展引導村莊分類發展城郊融合類:加快推動與鄉鎮公共服務設施的共建共享,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承接鄉鎮人口和功能外溢。集聚發展類:在原有規模的基礎上有序推進改造提升、進一步提高村莊綜合配套水平,保障一定規模的新增建設用地。整治18、提升類:結合村莊自身發展條件,鼓勵村民利用宅基地,實現村莊更新;因地制宜優化用地布局,用好各類存量并嚴控增量,統籌協調村民建房需求。特色保護類:嚴格保護傳統村落,深入挖掘村莊歷史文化與特色要素,適度發展鄉村旅游和特色產業,保障一定規模鄉村產業發展需求。草壩5.3推進鄉村振興,優化產業布局推進鄉村振興,優化產業布局一二三產高度融合的示范鄉鎮推動區域產業聯動,著力提升現代服務積極拓展三產基于“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示范區”定位,打造“田園綜合體”發展模式,大力發展現代物流、傳統商貿、電子商務、農業大數據、社區快遞、休閑旅游、養老服務、農旅地產等八大現代服務業。打造草壩高原綠色農業產業發展的基石鞏固提升一19、產構筑糧食安全保障體系打造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和園區建設特色果林產業基地發展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強農業服務能力建設綜合土地產品要素,培育精品工業產業做強做大二產依托草壩鎮農業產業優勢精品農業深加工廠全力推動化肥廠生產,消化內地農業、林果廢料堅持新興產業培育與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并重以傳統產業為支撐,促進傳統產業做優做強努力提升新興產業總量,加快資源型產業轉型升級,引導新的主導產業加快發展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鞏固發展商貿零售業大力發展電子商務三大主要第三產業草壩鎮產業發展體系統籌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結合草壩鎮已有資源、產業和特色,做大做強高原特色現代農業;依托農業產業優勢,在保護生態紅線的原則上,鼓勵發展20、一批精品農業深加工廠,提升產品附加值;基于“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示范區”定位,打造“田園綜合體”發展模式,大力發展八大現代服務業。6.1 構建內暢外通的交通運輸系統構建內暢外通的交通運輸系統6.2 建設優質共享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建設優質共享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6.3 建設韌性安全的基礎設施體系建設韌性安全的基礎設施體系06完善基礎設施完善基礎設施增強安全韌性增強安全韌性6.1構建內暢外通的交通運輸系統構建內暢外通的交通運輸系統草壩充分發揮草壩鎮以鐵路(米軌)、高速、快速路為主體的現代綜合立體交通網絡的承載功能。以昆河米軌、繞城高速、108縣道、蒙自賁古路、永寧路、天馬路等道路為主通道加快融入滇南中心21、城市交通一體化。同時,不斷完善通村道路、機耕道路、村內道路硬化等鎮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善鄉村人居環境,為草壩農業產業發展打造良好的交通優勢。小幼幼小 幼幼小 幼幼小小 幼小 幼小小 幼小 幼幼中 小 幼小草壩鎮公共教育設施規劃圖圖例幼兒園小學初中大學幼小初大6.2建設優質共享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建設優質共享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草壩合理優化鄉鎮及鄉村學校資源配置,鄉鎮至少配置1所公辦中心幼兒園、1所(鄉鎮)中心完全小學;提升幼兒園保教服務水平。加強全民健身場地建設,打造環山步道,帶動基層群眾參與健身。鎮區保留現有健身場地。各行政村充分利用閑置公共服務設施,設置健身廣場,自然村有條件可選擇性配置22、。規劃形成鎮中心衛生院、鄉村衛生室功能完善多層次、全覆蓋的醫療服務體系。優化整合鄉村衛生室,相鄰村莊可聯合設置,距離鎮區較近村莊可與鎮區設施共享。規劃鎮區配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各行政村配置文化活動室,集聚發展類村莊可選擇性配置農家書屋等品質提升型設施。鎮區配置1處養老院,各行政村配置老年活動室或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提升改造鎮區農貿市場,各行政村配置便民農家店,滿足村民日常生活需求。草壩鎮公共醫療衛生設施規劃圖衛衛衛衛衛衛衛衛衛衛衛衛衛衛院衛圖例中心衛生院衛生室院衛6.36.3建設韌性安全的基礎設施體系建設韌性安全的基礎設施體系草壩給水 優化用水結構,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全面建設節水型鄉鎮。實施23、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嚴控用水總量。排水 堅持集中和分散相結合、截污和治污相協調,完善污水、污泥處理,提升再生水品質擴大應用;完善雨水排放,強化治理積水點、易澇區。供電 按照“保安全、促發展”的原則適度超前規劃,完善鄉鎮電力設施建設,加快鄉鎮電網、新一輪農網升級改造,保障鄉鎮發展需求。通信 按照“三網融合、設施共建”理念,統籌推進新 一代移動通信網(包括5G)、互聯網和廣播電視網建設。環衛 按照垃圾處理“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和產業化”要求,推行垃圾分類,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加強醫療、危險固廢物源頭控制。草壩鎮給排水、燃氣設施規劃圖草壩鎮電力、環衛設施規劃圖7.1 明確發展板塊,建設重點24、組團明確發展板塊,建設重點組團7.2 提高片區聯系,完善道路交通體系提高片區聯系,完善道路交通體系7.3 提升建設標準,優化基礎設施系統提升建設標準,優化基礎設施系統07優化空間布局優化空間布局建設品質鎮區建設品質鎮區7.1明確發展板塊,建設重點組團草壩以做大做強中心鎮區為引領,帶動草壩鎮整體發展“東拓”推進鎮區向東拓展,立足農業農貿加工型定位,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等第二產業。“西延”積極往西發展商業、公共服務設施、居住、生態空間,建設宜居生活圈,加強與蒙自中心城區的聯系。“南展”向南延展鎮區功能,承載老鎮區的商業、交通、居住等功能的疏解;同時正南部片區大力發展冷鏈物流,加速第三產業發展。“北連25、”積極往北發展農業研究,將農耕文化與農業技藝相結合,推動一、二、三產深度融合。7.2提高片區聯系,完善道路交通體系提高片區聯系,完善道路交通體系草壩n優化鎮區內部道路網絡,完善 主次干路體系n連接縣道,外疏內聯全面提高供水標準,構建統籌鎮村、服務均等的供水保障體系。加快推進鄉鎮污水處理設施、雨水防澇工程建設,積極提高水安全、改善水環境。完善電網結構和設施布局,提高供電可靠性。提高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標準,以適應鄉鎮建設發展。建立完善的綜合通信網絡。完善“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體系。7.3提升建設標準,優化基礎設施系統提升建設標準,優化基礎設施系統草壩規劃強化鎮區綜合服務能力,彌補26、設施短板,采用“保留、提升、轉型、新增”的方式,充分利用閑置用地,鼓勵公共服務設施綜合設置和復合利用。8.1 規劃傳導體系規劃傳導體系 8.2 規劃實施保障規劃實施保障 08統籌規劃管理統籌規劃管理保障傳導實施保障傳導實施落實銜接蒙自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規劃要求,明確鄉鎮國土空間規劃定位目標、發展規模、約束性指標、重要控制線、綜合交通、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要求。明確上位規劃、專項規劃的約束性指標,不得違背總體規劃的強制性內容。城鎮開發邊界內劃分詳細規劃編制單元,明確單元指引內容,城鎮開發邊界外開展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8.1規劃傳導體系規劃傳導體系 草壩8.2規劃實施保障規27、劃實施保障草壩建立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公眾參與、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提出推進鄉鎮規劃的實施措施。建立規劃宣傳和交流互動機制,增強公眾對生態環境保護、國土空間合理保護開發、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等重要性的認識;利用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系統,實現對鄉鎮規劃的精準實施、實時監測、及時預警和定期評估。建立健全,工作機制推進公眾參與的法治化和制度化。讓公眾通過法定的程序和渠道有效的參與規劃實施的決策和監督。加強對規劃的宣傳,將公眾參與引入規劃編制和管理的各個階段。提高全社會對總體規劃及實施重要性的認識,增強規劃意識,提高維護和執行規劃的自覺性,推進規劃的實施。切實落實,公眾參與落實和細化主體功能區政策,完善財政、投資、產業、環境、生態、人口、土地等規劃實施政策措施。綜合運用增減掛鉤、增存掛鉤、點狀供地、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等政策工具。完善政策配套推進公眾參與的法治化和制度化。讓公眾通過法定的程序和渠道有效的依托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管系統,完善規劃督察員制度,強化對規劃全過程信息化監管,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將國土空間規劃執行情況納入自然資源執法督察內容,明確各級執法職責,強化基層執法隊伍建設,綜合運用衛片等信息化手段,強化執法督查。實施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