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縣公鐵并行路段路側護欄整治移交方案(11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14758
2024-04-09
22頁
35.83KB
1、區縣公鐵并行路段路側護欄整治移交方案根據*專項整治安排,為加快推進縣境內公鐵并行路段防護設施整治移交工作,現制定我縣公鐵并行護欄移交工作實施方案如下:一、總體要求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鐵路安全生產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落實國家、行業有關標準、規范和要求,路地雙方分工協作,扎實做好公鐵并行路段護欄隱患整治和固定資產移交工作,確保公路、鐵路交通安全。二、護欄設置、移交、管養規定(一)公鐵并行路段是指鐵路路塹上的公路(道路)路段或位于鐵路線路安全保護區內,公路(道路)路肩標高高于鐵路路肩或與鐵路路肩等高,或低于鐵路路肩1米以內的公路(道路)路段。公鐵并行路段均應按規定2、標準設置護欄和警示標志(以下簡稱“護欄”)。(二)按照“誰管養、誰接收”原則,按干線公路管養的普通國省道上的護欄由交通公路部門承接管養;高速公路上的護欄由高速公路運營管理單位承接管養;城市道路、專用公路上的護欄按規定由權屬單位承接管養;農村公路(道路)上的護欄,由各鄉鎮人民政府承接管養。(三)護欄所在公路或道路管養單位不明確的,由各鄉鎮人民政府指定承接管養單位。(四)護欄承接管養單位應嚴格按照現行國家、行業標準履行管養責任,確保技術狀況良好。三、組織實施方式(一)既有護欄整治移交1.既有護欄移交范圍。鐵路封閉柵欄外既有護欄,由鐵路運輸企業整治合格后將產權移交給當地政府,由當地政府負責后續管理養3、護;柵欄內的護欄仍由鐵路運輸企業管養。2.既有護欄的檢測。既有混凝土護欄可不進行檢測,由路地雙方組織專家現場查勘確認安全后移交;既有鋼軌防護欄由鐵路運輸企業委托第三方抽樣檢測并出具安全性能檢測合格報告,路地雙方現場確認安全后移交。3.既有護欄移交標準。擬移交的既有護欄,應當符合建設期標準。其中,需經檢測的需在檢測報告中予以明確表述是否符合現行公路安全防護性能指標。4.既有護欄移交程序。(1)既有混凝土防護欄和金屬波形梁護欄。由鐵路運輸企業收集設計、竣工等相關資料,路地雙方現場確認安全后,簽訂安全協議,明確產權移交、維護管理等事項;存在病害的,由鐵路運輸企業負責整治達標后進行移交。(2)既有公鐵4、并行鋼軌防護欄。由鐵路運輸企業抽樣檢測,檢測達到安全防護性能并路地雙方現場確認安全后,簽訂安全協議,明確產權移交、維護管理等事項;存在病害的,由鐵路運輸企業負責整達標后進行移交。5.既有護欄移交前的產權及債務問題,由鐵路運輸企業負責處理。6.市境內公鐵并行路段既有護欄數量和情況見附件2。(二)新建護欄及移交1.新建護欄設置技術標準(1)等級公路(道路)的公鐵并行路段護欄,執行不低于公路鐵路并行路段設計技術規范(JT/T1116-2017)和公路交通安全設施設計規范(JTGD81-2017)設計標準(2)其他公路、道路的護欄,執行不低于公路交通安全設施設計規范(JTGD81-2017)波形防護欄5、相關設計標準。(3)發生過車輛沖撞鐵路事故的防護設施,應按現行標準進行提升。2.新建護欄設置責任劃分:嚴格按原鐵道部、交通運輸部關于公鐵立交和公鐵并行路段護欄建設與維護管理相關問題的通知(鐵運2012139號)文件精神實施,即2005年4月1日之前形成的公鐵并行路段,由鐵路運輸企業負責設置護欄設施;此后形成的公鐵并行路段,于2021年7月30日前路地雙方進行現場核實,按鐵路與公路“誰后建誰設置”原則辦理,因歷史原因難以分清“誰后建”的,以政府為單位,按“鐵路方、地方各設置一半”里程辦理。設置完成后,將路段防護欄設置基本信息情況(里程、樁號等)報市交通運輸廳備案。3.新建護欄產權移交。鐵路運輸企6、業按現行公路防護標準新建成的、位于鐵路封閉柵欄外的護欄設施,建成后將產權移交縣政府,由地方負責管理養護。四、工作要求(一)加強組織領導。縣交通運輸局、縣建局、縣城管局等行業管理部門要對口加強護欄承接管養單位的業務指導,規范整治移交和后續管養工作,確保移交工作平穩推進。確保2021年10月24日前完成,后續整治達標護欄相應納入移交范圍,2022年6月26日前完成,力爭提前。相關職能部門和鐵路有關單位每月8日前共同核對提交護欄接管進度情況(見附件3),各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安辦每月13日前將護欄接管進度情況(附件3)報縣安委辦,郵箱:scajjbgs,電話:7824033。(二)嚴格標準程序。7、護欄整治移交工作專業性較強、安全責任重大,各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安辦要協調督促轄區相關單位,會同鐵路運輸企業責任部門掌握相關程序標準,確保依法依規依標準開展整治移交工作。本方案為路地雙方簽定“移交安全管理協議”的依據,本方案未盡事宜,路地雙方在“移交安全管理協議”中協商解決。(三)健全長效機制。路地雙方要嚴格落實各自的工作職責,加強公鐵并行交匯地段安全巡查,發現問題及時通報對方進行妥善處理,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各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要加強指導協調,及時解決移交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推動健全路地雙方“協同監管、綜合整治”的協調配合長效工作機制,共同維護鐵路運輸安全。附件:1.公路水路與鐵8、路并行交匯地段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工作方案(國鐵安監202029號附件3)2.縣鐵路沿線公鐵并行地段護欄移交進度表3.縣鐵路沿線公鐵并行路段既有護欄統計表4.公鐵并行路段護欄移交安全管理協議(參考范本)5.公鐵并行護欄竣工資料移交清單附件1公路水路與鐵路并行交匯地段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工作方案為確保公路、水路與鐵路并行交匯地段鐵路運輸安全,根據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全國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和鐵路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制定本工作方案。一、整治目標通過三年行動,健全省級及以下公路、水路管理部門、鐵路監管部門、鐵路運輸企業之間“協同監管、綜合整治”的協調配合長效工作機制,公路、9、水路與鐵路并行交匯地段安全得到有效管控,排查出的主要隱患清零,實現公鐵并行交匯地段防護設施齊全完好、防撞等級全面達標,公跨鐵立交橋全面完成產權移交,機動車通行危及鐵路運輸安全的事故大幅度減少,顯著提升鐵路運輸安全保障能力。二、主要任務(一)進一步完善安全責任體系1.強化屬地責任落實。鐵路沿線各級地方人民政府應落實保障鐵路安全的職責,推動公跨鐵橋梁和公鐵并行地段護欄移交工作。有關部門要加強公鐵并行交匯地段機動車的巡查和管控,更新完善安全防護設施和警示標志,加大對影響通行安全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消除影響鐵路運輸安全的隱患。各省級人民政府要將公路、水路與鐵路并行交匯地段安全專項整治工作納入對下級地方10、人民政府的考核范圍,明確工作要求、工作目標和工作任務,強化源頭治理,加強隱患排查整治和風險防范,將屬地安全管理責任落實到位。2.落實鐵路運輸企業巡查報告職責。鐵路運輸企業要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建立公鐵并行交匯地段安全巡查制度,發現問題妥善處理,對不能處理的安全問題立即上報,配合地方政府有關部門開展隱患整治工作,及時消除安全隱患。3.落實鐵路監管部門責任。鐵路監管部門要針對公路、水路與鐵路并行交匯地段安全防護設施、警示標志未按標準設置、防護等級不達標、未按規定進行固定資產移交、維護管理職責不落實等行為,依法加大行政處罰力度。(二)強化風險隱患預防控制4.汲取事故教訓確定重點地段。分析研究轄11、區重點省份、地市發生鐵路交通事故情況,各地區鐵路監管局會同省級地方政府有關部門、鐵路運輸企業共同研究梳理,分析確定事故易發、多發的公路、水路和鐵路并行交匯重點地段。5.研判安全風險。地區鐵路監管局、地方政府有關部門、鐵路運輸企業按照各自職責,分析公路、水路和鐵路并行交匯地段發生鐵路交通事故的原因,剖析事故發生的深層管理因素,采取有針對性的整治措施。6.開展隱患排查。鐵路運輸企業會同公路管理部門、水路管理部門,全面完成公路、水路和鐵路并行交匯地段安全隱患問題的排查建庫,按職責分工逐項制定整改措施,落實責任單位、責任部門、責任人,明確整改期限。(三)開展防護設施不良整治7.公鐵并行防護設施整治。各12、單位各部門按照職責分工,重點整治公鐵并行地段靠近鐵路的公路側設置的防護樁(墩、墻)、護欄等不符合相關標準、規范,護欄防撞等級不足、不能滿足安全防護要求,整治因維護管理不到位,導致防護設施設備缺失、破損等問題,確保防護設施完好,發生過車輛沖撞鐵路事故的防護設施應按現行標準進行提升。8.公跨鐵立交橋防護設施整治。各單位各部門按照職責分工,重點整治公路跨鐵路立交橋設置的防護樁(墩、墻)、防護網及安全警示標志等不符合相關標準、規范,護欄防撞等級不足,跨越高速鐵路的立交橋護欄防護等級宜按現行標準采用八(HA)級。整治因維護管理不到位導致防護設施設備缺失、破損、松脫、墜落等問題,堅決防止車輛及其他物體墜落13、鐵路線路或侵入鐵路限界,發生過車輛墜落鐵路事故的防護設施應按現行標準進行提升。上述兩款既有防護設施應符合建設期標準,新增防護設施應嚴格執行現行標準,整治中相關部門職責、工作要求、經費支出等按原鐵道部和交通運輸部聯合發布的鐵運2012139號有關規定執行。9.公跨鐵立交橋附屬設施整治。各單位各部門按照職責分工,重點整治公路跨鐵路立交橋安裝的路燈桿、交通監控等支撐裝置安裝位置不合理、強度不足等隱患,防止被撞擊后墜落鐵路線路或侵入鐵路限界。10.鐵跨公立交橋防護設施整治。各單位各部門按照職責分工,重點整治鐵路跨公路立交橋的限高防護架、限高限寬標志未按標準設置,限高防護架防撞等級不足,因維護管理不到位14、導致缺失、破損,或破損后未及時加固、修復、更新,防范機動車卡滯、撞擊鐵路橋梁。11.道路標志標線整治。重點整治限速限重標志、標線、減速和引導設施等不按規定設置,缺失、不準或管理維護不到位。公路管理部門、鐵路運輸企業加強溝通協調,及時提供相關管理數據。整治實施期間,各有關部門要配合做好公路交通安全管控和鐵路天窗開設,在滿足施工條件的同時,確保施工安全和鐵路運行安全。(四)開展公跨鐵立交橋移交不到位整治12.公鐵并行交匯設備設施移交。要按規定將符合條件的公跨鐵立交橋、公鐵并行地段防護樁(墩、墻)固定資產移交給主管部門,集中整治不按規定移交、維護管理責任不明確、隱患治理不落實等問題。對于設備設施建設15、標準、交(竣)工驗收不滿足相關標準規范和管理規定而無法移交的,應明確建設單位進行整改,整改合格,完善相關手續后再按程序組織移交。(五)開展船舶碰撞橋梁隱患治理13.鐵路跨越航道設備設施整治。各單位各部門按照職責分工,重點整治、級航道鐵路通航橋梁防撞標準偏低,橋梁和橋區水域有關助航設施、警示標志設置不到位、維護不到位等問題。三、時間安排2020年5月至2022年12月,分四個階段進行。(一)動員部署(2020年5月至6月)。各地區、各部門要根據國家鐵路局實施方案要求,結合工作實際,細化工作措施,召開專項整治工作啟動會議,做好動員部署。(二)重點整治(2020年7月至12月)。各級公路、水路管理部16、門及鐵路運輸企業,對排查重點內容逐項進行建檔立冊,明確每項安全隱患的責任單位、具體地點、整治標準、整治要求等內容。對排查出的高鐵沿線有關公跨鐵立交橋移交、公鐵并行交匯地段護欄管理、航道通行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隱患逐項進行整治銷號,同步推進京哈、京廣、京滬、京九、滬昆、隴海等六大干線公路、水路和鐵路并行交匯地段安全專項整治。(三)深入推進(2021年)。總結高鐵和六大干線安全治理工作經驗,重點推進客車徑路公路、水路和鐵路并行交匯地段安全專項整治,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完善長效工作機制,督促落實公路、水路與鐵路并行交匯地段安全治理地方政府主體責任。(四)鞏固提升(2022年)。全面推進全國公路、水17、路和鐵路并行交匯地段安全專項整治工作,總結專項行動取得的經驗,健全保障鐵路運營安全協調聯動機制,推動地方層面協同共管,鞏固專項行動取得的成果。形成省級及以下公路水路管理部門、鐵路監管部門、鐵路相關運輸企業之間“協同監管、綜合整治”的協調配合長效工作機制,明確責任部門和具體負責人,加強日常工作聯系,落實工作部署,共同維護鐵路運營安全,實現鐵路運輸安全有序可控。附件2市鐵路沿線公鐵并行地段護欄移交進度表(截至2021年6月19日)單位:處序號設區市行政轄區護欄移交總進度本月新增移交護欄數截止本月移交比例新增達標護欄(2021年7月以后)既有護欄總數已移交未移交移交比例1縣77185923.4%附件18、3縣鐵路沿線公鐵并行路段既有護欄統計表序號行別鐵路起點里程鐵路終點里程長度(米)護欄結構形式護欄等級產權單位設置時間道路類別所屬1左側K212+245K212+27936鋼筋混凝土護欄SS地方2019年鄉道大干鎮富文村2左側K212+279K212+32042鋼軌樁需移交地方2013年鄉道大干鎮富文村3左側K212+320K212+3278二波形梁護欄B地方2014年鄉道大干鎮富文村4左側K213+583K213+61830鋼軌樁需移交地方2006年鄉道大干鎮仙潭村5左側K214+827K214+957100鋼軌樁需移交地方2006年鄉道大干鎮仙潭村6左側K215+575K215+60732鋼19、軌樁需移交地方2007年鄉道大干鎮仙潭村7左側K215+800K216+008208二波形梁護欄B地方2013年鄉道大干鎮白石村8左側K216+200K216+25050二波形梁護欄B地方2006年鄉道大干鎮白石村9左側K216+250K216+475225鋼軌樁需移交地方2006年鄉道大干鎮白石村10左側K216+573K217+398825鋼軌樁需移交地方2006年鄉道大干鎮白石村11右側K221+543K221+775232鋼軌樁需移交地方2006年鄉道埔上鎮坊上村12右側K221+797K221+82932二波形梁護欄B地方2017年村道埔上鎮坊上村13左側K226+898K226+920、1820二波形梁護欄A需移交地方2015年其他道路雙溪街道吉舟村14左側K227+146K227+24296二波形梁護欄A需移交地方2015年村道雙溪街道吉舟村15左側K227+538K227+62385二波形梁護欄A需移交地方2015年其他道路雙溪街道吉舟村16右側K228+665K228+72156二波形梁護欄B地方2020年鄉道雙溪街道吉舟村17左側K228+681K228+803122鋼軌樁需移交地方2006年村道雙溪街道吉舟村18右側K228+721K228+74524鋼軌樁需移交地方2008年鄉道雙溪街道吉舟村19右側K228+741K228+81776二波形梁護欄B地方2020年21、鄉道雙溪街道吉舟村20右側K230+380K230+700316二波形梁護欄A需移交地方2014年其他道路雙溪街道吉舟村21右側K232+160K232+276116三波形梁護欄SB地方2017年鄉道雙溪街道吉舟村22左側K236+405K236+45544二波形梁護欄A地方2020年城市道路雙溪街道城東村23左側K236+481K236+49716二波形梁護欄A需移交地方2012年城市道路雙溪街道城東村24左側K236+497K236+54043鋼軌樁需移交地方2012年城市道路雙溪街道城東村25左側K236+540K236+55616二波形梁護欄A需移交地方2012年城市道路雙溪街道城東村22、26右側K236+720K236+920200二波形梁護欄A需移交地方2010年城市道路雙溪街道城東村27左側K237+840K237+92686二波形梁護欄A需移交地方2012年城市道路雙溪街道城東村28左側K238+237K238+25316二波形梁護欄B地方2014年鄉道雙溪街道井垅村29左側K238+253K238+454201鋼軌樁需移交地方2006年鄉道雙溪街道井隴村30右側K238+365K238+45085二波形梁護欄A需移交地方2012年村道雙溪街道井隴村31左側K238+703K238+803100鋼軌樁需移交地方2006年鄉道雙溪街道井隴村32左側K240+370K24023、+44878二波形梁護欄A需移交地方2018年其他道路雙溪街道井隴村33左側K242+210K242+29989二波形梁護欄A需移交地方2009年村道洋口鎮潘坊村34左側K242+300K243+000700鋼軌樁需移交地方2007年村道洋口鎮潘坊村35左側K242+655K242+6638二波形梁護欄B需移交地方2020年村道洋口鎮潘坊村36左側K242+728K242+74012二波形梁護欄B需移交地方2020年村道洋口鎮潘坊村37左側K242+743K242+7474二波形梁護欄B需移交地方2020年村道洋口鎮潘坊村38左側K243+105K243+12015二波形梁護欄A需移交地方2024、09年村道洋口鎮潘坊村39左側K243+123K243+364241鋼軌樁需移交地方2007年村道洋口鎮潘坊村40左側K243+689K244+036347鋼軌樁需移交地方2007年村道洋口鎮潘坊村41左側K244+036K244+06327鋼筋混凝土護欄A需移交地方2009年村道洋口鎮潘坊村42左側K244+063K244+173110鋼筋混凝土護欄A需移交地方2007年村道洋口鎮潘坊村43左側K244+337K244+41780二波形梁護欄B需移交地方2018年村道洋口鎮潘坊村44右側K244+538K244+57032二波形梁護欄B需移交地方2018年鄉道洋口鎮潘坊村45右側K244+525、98K244+739141二波形梁護欄A需移交地方2009年鄉道洋口鎮潘坊村46右側K246+227K246+30073二波形梁護欄A需移交地方2009年其他道路洋口鎮白沙村47右側K246+785K247+182397鋼軌樁需移交地方2007年鄉道洋口鎮白沙村48左側K246+798K247+473675二波形梁護欄A需移交地方2009年村道洋口鎮白沙村49右側K247+240K247+25212二波形梁護欄B地方2020年鄉道洋口鎮白沙村50右側K247+259K247+31556二波形梁護欄B地方2020年鄉道洋口鎮白沙村51右側K247+312K247+462150鋼軌樁需移交地方2026、13年鄉道洋口鎮白沙村52左側K247+775K248+105330二波形梁護欄A需移交地方2009年村道洋口鎮白沙村53右側K247+729K248+120391鋼軌樁需移交地方2007年鄉道洋口鎮白沙村54右側K248+504K248+710206鋼軌樁需移交地方2007年鄉道洋口鎮白沙村55左側K248+500K248+617117三波形梁護欄SB需移交地方2009年鄉道洋口鎮白沙村56右側K248+920K248+97555鋼軌樁需移交地方2007年鄉道洋口鎮白沙村57右側K249+012K249+182170鋼軌樁需移交地方2007年鄉道洋口鎮白沙村58右側K249+200K249+27、25959鋼軌樁需移交地方2013年鄉道洋口鎮白沙村59右側K249+259K249+33778三波形梁護欄SB需移交地方2009年鄉道洋口鎮白沙村60右側K249+337K249+530193鋼軌樁需移交地方2007年鄉道洋口鎮白沙村61右側K249+530K249+62595三波形梁護欄SB需移交地方2007年鄉道洋口鎮白沙村62右側K249+625K249+65025鋼軌樁需移交地方2007年鄉道洋口鎮白沙村63右側K249+650K249+71969二波形梁護欄A需移交地方2007年鄉道洋口鎮白沙村64右側K249+938K250+01072鋼軌樁需移交地方2007年鄉道洋口鎮白沙村628、5右側K250+010K250+02515三波形梁護欄SB需移交地方2009年鄉道洋口鎮光明村66右側K250+400K250+4088三波形梁護欄SB需移交地方2009年鄉道洋口鎮光明村67右側K250+408K250+43022二波形梁護欄A需移交地方2010年鄉道洋口鎮光明村68右側K250+430K250+815385鋼軌樁需移交地方2007年鄉道洋口鎮光明村69右側K250+815K250+83924二波形梁護欄A需移交地方2009年鄉道洋口鎮光明村70右側K251+110K251+570460鋼筋混凝土護欄SB地方2007年鄉道洋口鎮光明村71右側K251+572K251+610329、8二波形梁護欄B地方2009年國道洋口鎮建民村72右側K252+488K252+712224二波形梁護欄B地方2009年國道洋口鎮建民村73右側K252+873K253+610737鋼筋混凝土護欄A地方2012年國道洋口鎮建民村74右側K253+610K253+900290鋼筋混凝土護欄A地方2013年國道洋口鎮建民村75左側K253+900K254+470570鋼筋混凝土護欄A地方2012年國道洋口鎮建民村76左側K254+470K254+50030三波形梁護欄SB需移交地方2016年村道洋口鎮麻溪村77左側K255+600K255+930330鋼軌樁需移交地方2007年村道建西鎮太陽村附件30、4公鐵并行路段護欄移交安全管理協議(參考范本)甲方(接收方):(以下簡稱為甲方)乙方(移交方):工務段(以下簡稱為乙方)根據鐵路安全管理條例、公路安全保護條例、城市道路管理條例、福建省高速鐵路安全管理條例、國家鐵路局等七部委印發的鐵路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國鐵安監202029號)、原鐵道部和交通運輸部聯合下發關于公鐵立交和公鐵并行路段護欄建設與維護管理相關問題的通知(鐵運2012139號)等有關規定,甲乙雙方就公路與鐵路并行路段護欄設施(以下簡稱公鐵并行護欄)移交安全管理事項協商達成一致,簽訂本協議,甲乙雙方必須嚴格執行。一、自年月日起,乙方根據國家、福建省有關規定和程序將鐵路31、K000+000- K000+000公鐵并行護欄1 處(包括基礎),對應公路里程為K000+000- K000+000移交由甲方負責養護、管理。二、乙方向甲方提交產權移交證明和護欄所有資料,以及第三方檢測評估合格的檢測報告。甲方對乙方移交的護欄具有完整產權,移交前的產權問題全部由乙方負責處理。三、本協議簽訂后視為移交完成,甲方應按照職責和權限,對接收資產按行業標準進行養護、管理,乙方應積極配合、提供方便。設施設備移交后鐵路、公路雙方應加強聯系,共同維護好該處公鐵并行路段的交通安全。四、甲方在進行養護維修時,可能影響鐵路行車安全的,按照鐵路安全管理條例相關規定辦理。鐵路運輸企業所屬工務段,應無償32、為甲方提供施工作業便利條件。五、本協議一式肆份,甲乙雙方各執貳份。經甲、乙雙方簽章后生效,各方共同遵守。附件5公鐵并行護欄竣工資料移交清單序號公鐵并行護欄竣工資料是否齊全1竣工驗收報告齊全2設計圖齊全3變更文件齊全4竣工圖齊全5移交協議齊全6護欄檢測報告(鋼軌護欄)齊全備注護欄(含鋼軌護欄)移交時,鐵路部門需提供以下相關竣工資料:1.護欄建設期的設計文件,護欄建設期有效的經鐵道部或交通部批準的護欄標準圖或相關標準、規范、技術指南,證明擬移交護欄符合上述標準圖或相關標準、規范、技術指南的報告;2.如果沒有第1項所提及的標準圖或相關標準、規范、技術指南,也可提供護欄抽樣檢測的相關試驗資料和論證材料。甲方代表(簽字):乙方代表(簽字):(蓋章)(蓋章)年月日年月日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7-29
2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