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能源裝備制造綜合產業項目建議書(含產業優勢市場分析)(28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915328
2024-04-10
28頁
388.62KB
1、武武威威市市新新能能源源裝裝備備制制造造綜綜合合產產業業項項目目項項目目建建議議書書2022年年3月月目錄第一章第一章 總論總論.1一、項目概況.1二、建設規模及內容.1三、建設目標.2四、投資估算.3五、聯系人及聯系方式.3第二章第二章 產業優勢產業優勢.4一、政策優勢.4二、資源優勢.5三、人力資源優勢.6四、區位優勢.7五、武威新能源發展布局.8六、投資環境.9七、典型企業代表簡介.10八、新能源產業依托硬件設施條件.11第三章第三章 市場分析市場分析.15一、市場供需現狀分析.15二、市場供需預測.19三、分析結論.21第四章第四章 效益分析效益分析.23一、經濟效益分析.23二、社會2、效益分析.24第五章第五章 結論結論.251 1第一章 總論一、項目概況項目名稱:武威市新能源裝備制造綜合產業項目項目投資:190000 萬元實施期限:2022 年2025 年實施單位:招商引資企業二、建設規模及內容(一)風力發電產業鏈項目(一)風力發電產業鏈項目1、年產、年產 3 千噸碳纖維、碳纖維復合材料及年產千噸碳纖維、碳纖維復合材料及年產 5 萬噸萬噸長玻纖增強熱塑性復合材料項目長玻纖增強熱塑性復合材料項目新建年產 3 千噸碳纖維、碳纖維復合材料及年產 5 萬噸長玻纖增強熱塑性復合材料項目。主要生產碳纖維、碳纖維織物及復合材料和長玻璃纖維增強材料等。碳纖維產品強度覆蓋 T300-T703、0、模量覆蓋 1K-30K 各個類型。配套廠房、倉庫、辦公、研發等場所,配套供電,供排水等公輔設施。2、年產、年產 5 萬噸風電鑄件項目萬噸風電鑄件項目新建年產 5 萬噸風電鑄件項目,項目可落戶規劃中的天??h金強工業園零碳產業園,工業園聯合天??h松山灘風電基地,用風力發電為高載能產業提供能源,實現高載能產業綠色發展。主要生產大兆瓦風機底座、輪轂等鑄件,配套廠房(倉庫)20 萬平方米,配套冶金、鑄造生產線 2 條,大型精密加工機床 2 套。配套辦公、研發培訓等場所,配套 102 2千伏供電,市政供水、排水,市政供暖和消防等公用設施。(二)光伏發電產業鏈項目(二)光伏發電產業鏈項目1、年產、年產 4、1GW 光伏玻璃生產線項目光伏玻璃生產線項目項目年生產 1GW 光伏組件專用玻璃(約 670萬平方米),配套玻璃生產線 4 條,廠房、倉庫、辦公等場所、配套供電、供排水等公輔設施。2、年產、年產 1 萬噸高純光伏晶硅綠色生產項目萬噸高純光伏晶硅綠色生產項目新建年產 1 萬噸高純光伏晶硅生產項目,可落戶規劃中的天??h金強工業園零碳產業園,工業園聯合天??h松山灘風電基地,用風力發電為高載能產業提供能源,實現高載能產業綠色發展。項目配套廠房、倉庫、辦公、研發等場所,配套供電,市政供水、排水,市政供暖和消防等公用設施。三、建設目標通過引進碳纖維、長玻纖等增強纖維材料生產項目、風電鑄件和光伏玻璃生產等項5、目。使得武威市新能源產業將得到進一步發展,產業規模繼續擴大,填補武威市新能源裝備制造全產業鏈中的產業空白和短板,使武威市新能源全產業鏈條趨于完整,配套體系更加健全。全面建成千萬千瓦級清潔能源生產基地和百億級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集群。高純晶硅和清潔能源相結合,通過清潔能源代替傳統能源來發展高載能產業,以達到高載能產業綠色發展的目的。這將使武威的清潔能源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3 3四、投資估算武威市新能源裝備制造綜合產業項目總投資 190000 萬元,其中:(一)風電裝備制造產業項目投資約 127000 萬元。1、年產 3 千噸碳纖維、碳纖維復合材料及年產 5 萬噸長玻纖增強熱塑性復合材料項目投資約 6、100000 萬元;2、年產 5 萬噸風電鑄件項目投資約 27000 萬元。(二)光伏裝備制造產業項目投資約 63000 萬元。1、年產 1GW 光伏玻璃生產線項目,項目投資約 23000萬元;2、年產 1 萬噸高純光伏晶硅綠色生產項目投資約 40000萬元。五、聯系人及聯系方式4 4第二章 產業優勢一、政策優勢(一)國家層面(一)國家層面2020 年 9 月,習近平總書記部署“雙碳”戰略后,緊接著在12月召開的氣候雄心峰會上提出了“到2030年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 12 億千瓦以上”的目標任務,進一步指明了我國能源轉型變革的戰略方向,為我國新能源發展設定了新的航標。2022 年 17、 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印發了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規劃布局方案,方案中“十四五”時期,在河西地區規劃建設新能源 1100 萬千瓦。(二)地方層面(二)地方層面2021 年 6 月,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培育壯大新能源產業鏈的意見(甘政辦發202140 號),意見指出要緊扣到 2030 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加強規劃引導和政策支撐,突出“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堅持資源優勢與產業培育融合發展、創新驅動與產業升級互促發展、產業規劃與區域布局協同發展、政府引導與市場主導協調發展,加快推進新能源產業鏈供應鏈融合互促,8、著力打造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基地,全力構建新能源產業發展新格局。2021 年 10 月,甘肅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十四五”河西5 5走廊經濟帶發展規劃,規劃指出,要共建新能源產業協同發展示范區。立足風能、太陽能資源稟賦,全力打造河西走廊新能源生產基地、儲備基地、輸出基地和新能源裝備制造基地。打造金(昌)、張(掖)、武(威)千萬千瓦級風光電基地。依托武威釷基熔鹽堆研究設施,探索建設風光氫儲一體綜合能源基地。推動實施核裝備制造及核技術應用示范基地項目2021 年 12 月,甘肅省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產業鏈執行鏈長辦公室關于印發甘肅省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產業鏈實施方案 的通知,通知指出要堅持產業規劃9、與區域布局協同發展。以強鏈、補鏈、延鏈、增鏈為目標,圍繞風電、光伏發電產業發展基礎與規劃,培育河西走廊清潔能源基地風電、光伏發電全產業鏈集群,統籌產業規劃,優化區域布局,建立各具特色、互補互促的全產業鏈體系。2022 年 2 月,武威市“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指出,到 2025 年,以沙漠、戈壁、荒漠為重點的大型風光電基地建設取得明顯成效,資源開發利用與產業融合發展水平顯著提升,“風光水火核”多能互補、“發輸儲運造”一體發展的能源開發格局基本形成,全面建成千萬千瓦級清潔能源生產基地和百億級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集群。二、資源優勢(一)自然資源武威地處西北內陸,青藏、黃土、蒙新三大高原交匯處,6 6海10、拔 1200 米-4878 米之間。武威境內太陽能、風能資源充足。太陽能資源屬一類資源區,年平均日照時數在 30003500小時之間,年總輻射量在 50406300 兆焦/平方米之間,理論儲量 1 億千瓦以上,可開發利用面積 2300 平方公里以上。我市民勤縣和天??h風能資源豐富,70 米高度年平均風速在5.6 米/秒6.3 米/秒之間,年平均風功率密度 224 瓦/平方米286 瓦/平方米之間,風電場風功率密度等級為 2 級,年風能有效利用小時數2200小時以上,風能資源可開發量達2600萬千瓦以上,可開發利用面積 4000 平方公里以上,發展新能源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二)地形地貌武威市地11、勢整體呈西高東低,局部地形復雜,地形可分為三帶。南部祁連山區,海拔在 2100 米-4800 米之間,山脈大致呈西北-東南走向,氣候冷涼,降水豐富;中部平原綠洲區,海拔 1450 米-2100 米之間,地勢平坦;北部荒漠區,海拔 1300 米左右,干旱少雨,日照充足。特別是中部和北部,地勢平坦、地質穩定。同時,交通非常便利,適宜大型風電機組的運輸,境內戈壁荒漠較多,可供選擇的建設場址面積較大。三、人力資源優勢武威市現有高等職業院校 2 所,武威職業學院是國家級骨干高職院校,甘肅省畜牧工程學院是省內骨干高職院校,共開設 15 大類 65 個專業,每年可向社會提供新能源專業高7 7技能勞動力約 212、00-300 名。現有中等職業學校(包括勞動技工學校)16 所,共開設 12 大類 40 個專業,每年可向社會提供機械、輕工等一般技能勞動者上千名。2021 年,全市開展職業技能培訓 38677 人,并取得勞動技能證書。每年輸轉城鄉富余勞動力 40 萬人以上,可為企業提供充足的技術型勞動力,勞動力成本比沿海地區低 20-30%。四、區位優勢武威自古就以“通一線于廣漠,控五郡之咽喉”而著稱,是東西文化、物資交流的重要驛站和商埠。改革開放以來,市域內蘭新鐵路、干武鐵路貫穿全境,G30、G3017、G2012、G312、G569、S308 等高速公路和國省干道縱橫交錯,地方道路四通八達。其中:鐵路總13、里程達 573 公里,公路網總里程達 1.32 萬公里,路網密度 40.4 公里/百平方公里,是全省的 1.28 倍,暢通了東至蘭州、南至青海、西至新疆、北至寧夏、內蒙古的交通大通道。以交通為紐帶,武威可暢通輻射周邊 500 公里范圍內的甘、青、寧、內蒙四省區,人口約 3300萬。通過產業互補、優勢共贏,實現了交通、物流、商貿、產業的融合發展,武威居中通達周邊省市的區位優勢進一步凸顯。“十四五”時期,隨著甘肅(武威)國際陸港功能日趨完善,武威保稅物流中心常態化運營,肉類、木材等口岸平臺優勢及武威國際陸港鐵路集裝箱場站中轉樞紐作用持續釋放,特別是蘭張三四線建成通車后,武威將跨入高鐵新時代,進一步14、加速武威融入蘭白經濟圈、蘭西城市群,極大匯8 8聚西部地區乃至全國物流、商流、信息流、資金流、人才流,為加快對外開放步伐和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奠定堅實基礎,使武威由內陸腹地邁向向西開放的前沿陣地。五、武威新能源發展布局“十四五”時期,能源發展要突出構建現代能源多元供給體系,立足能源資源稟賦和發展條件,進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發電規模和比重,強化煤炭綠色高效開采,統籌能源和產業融合協調發展,增強能源發展的整體協調性和供應的穩定性,協調推進不同區域各具特色的能源開發、運輸和加工利用,形成優勢互補、輸轉通暢的能源發展格局。涼州區:區位優勢明顯,產業基礎和配套條件較好。“十四五”時期,充分利用東北部沿沙區域15、豐富的光熱資源,大力推進光伏治沙工程建設,構建光伏發電、生態修復、生態旅游、荒漠治理等多位一體的循環發展模式,打造百萬千瓦級光伏治沙示范基地。以涼州工業園區為重要平臺,重點發展風機整機、輪轂、變流器、機艙罩和光伏組件、逆變器、匯流箱等制造項目,全產業鏈打造風電、光伏裝備制造產業示范園。民勤縣:地域廣闊、資源富集。“十四五”時期,充分發揮資源稟賦優勢,集中連片開發建設大型平價光電基地,積極推進河西第二條特高壓直流外送通道及調峰火電建設,配套發展共享儲能電站和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加大釷基熔鹽堆核能系統后續產業培育力度,推進高溫制氫示范項目、制氫9 9裝備制造和綠氫化工相關產業發展,打造“風光核氫儲”16、多能互補一體化能源基地。古浪縣:沿沙區域光照條件好,設施農牧業布局集中且有一定規模?!笆奈濉睍r期,重點發展光伏治沙、農光互補、牧光互補工程,推動太陽能發電與沙漠治理、農牧業立體化協同發展,打造百萬千瓦級沙漠生態光伏發電基地和“光伏+”綜合應用基地。天??h:工業負荷集中,消納條件較好。“十四五”時期,全面建成松山灘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加快推進百萬千瓦級光伏發電基地建設。充分利用金強工業集中區碳化硅等高載能產業的負荷特性,推動源網荷儲一體化發展,開展新能源市場化并網試點,持續降低新增穩定負荷用電價格,打造低碳零碳綠電示范園區。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加快建設綠色礦山。六、投資環境(17、一)營商環境為進一步擴大開放,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武威市立足“三新一高”導向,聚焦建設“六個新武威”目標,以“引上游、接下游、抓龍頭、帶配套”為目標,以“建鏈、補鏈、強鏈”為原則,大力優化重商、安商、富商的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智慧武威建設,全面推進“不來即享”“不見面審批”等工作機制。2022 年 2 月出臺武威市支持招商引資項目若干措施,從政府獎勵、產業扶持、1 10 0要素保障、稅費金融、項目引進獎勵、人才引進激勵和配套服務等方面出臺 30 條具體措施,加快推進特色農產品及食品加工、文化旅游、裝備制造、信息產業、中醫藥、生態環保等產業項目,加速培育壯大優勢特色18、產業鏈,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加強勁的新動能。(二二)新新能能源源項項目目競競爭爭性性配配置置情情況況根據省發展改革委 關于下達全省“十四五”第一批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指標的通知(甘發改能源函2021164號),下達武威市“十四五”第一批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指標 200 萬千瓦,其中,風電 60 萬千瓦,光伏 140 萬千瓦。武威市按照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引導作用總體要求,依據甘肅省風光電項目競爭性配置指導方案,結合武威市新能源開發建設情況和產業發展實際,制定了武威市風光電項目競爭性配置辦法。按照投資能力、建設業績、風光電設備選型、技術方案、上網電價、儲能規模、產業項目19、帶動作用、投資強度、項目進度、稅收就業等 15 項評價指標細化了賦分標準,將優質風光電資源精準配置到業界有影響、支撐帶動力強的裝備制造、電力消納和關聯產業鏈的優勢央企、龍頭民企,合力打造西北地區重要的新能源產業集群。七、典型企業代表簡介1、風電裝備制造以有限公司為典型風電代表性企1111業,加快推進風機總裝、變頻系統、變槳系統、主控系統、輪轂、機艙罩、葉片等裝備制造項目建設,打造集研發、銷售、培訓、整機及關鍵零部件生產于一體的智能風機制造產業基地。遠景集團 500 臺(套)、中車株洲所 300 臺(套)智能風機制造項目已開工建設。江蘇華納 1000 臺(套)玻璃鋼機艙罩項目已開工建設。2、光伏20、裝備制造圍繞打造光伏全產業鏈,現已引入東方自控公司、嘉寓集團、特變電工等代表性企業,投資建設 3000 兆瓦光伏組件、14100 臺逆變器、1000 兆瓦匯流箱、250 套 SVG、組件邊框等光伏裝備制造及清潔能源采暖設備制造、綠色建材等產業,推動形成光伏產業集群。華電東控光伏產業示范園一期 1GW 高效光伏組件生產項目已于 8 月 25 日開工建設,嘉寓集團 2GW 高效光伏組件及 300 萬支中溫、10 萬支高溫真空集熱管項目已開工建設。八、新能源產業依托硬件設施條件(一)涼州工業園涼州工業園位于涼州區永昌鎮,園區于 2010 年 8 月啟動建設,規劃面積 12.4 平方公里。園區先后被評21、定為省級循環經濟試點園區、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和甘肅省衛生單位。目前,園區道路、供排水管網、道路綠化、亮化、通訊光纜等基礎設施已建設完備,供水廠、供熱站、110 千伏變電站、330 千伏變電站、垃圾填埋場、污水處理廠等建1212成投運。工業園南區以光伏裝備、風能裝備和綠色照明裝備為主的新能源裝備制造業,積極發展以專用裝備、交通運輸裝備、節能環保裝備為輔的常規裝備制造業,配套發展以現代物流業為主的生產性服務業。北區發展光伏發電產業和化工建材產業,其中一、二區重點發展光伏發電產業,三區重點發展新型建材及化工產業。目前,初步形成以重通成飛風機葉片、甘肅建投風電塔筒為代表的風電裝備制造產業;以中22、節能、甘電投為代表的光伏發電產業等。(二)武威工業園區甘肅武威工業園區位于武威城區東南門戶位置,始建于1993 年,2006 年 3 月被省政府認定為第一批省級開發區。園區依托武威市全國商品糧基地、全省瓜果蔬菜基地和肉類繁育生產基地等資源稟賦,大力發展生態工業,現已形成以食品及飲料制造、農副產品加工、生物醫藥等主導優勢產業,配套發展包裝印刷、倉儲物流、綜合加工等輔助其他產業,形成優勢產業突出、集群優勢明顯、多元產業協同發展的綜合性產業體系。先后有甘肅電投、億利潔能、德斯威光伏等一批知名新能源企業入駐園區。(三)紅沙崗工業能源集聚區民勤紅沙崗工業集聚區(紅沙崗工業園)位于民勤縣紅沙崗鎮,園區始建23、于 2005 年,2008 年 9 月被武威市政府批準為市級工業園區,2010 年 4 月被甘肅省工信委批準為省級1313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園區規劃面積 65.15 公里 2,整體形成“一心、兩軸、七區”的功能結構。紅沙崗鎮區“五縱六橫主干道路及通道綠化工程全部完成,實行集中供熱、供水、排水。醫療、電力、水務、金融等職能服務機構入駐園區。其中低碳新能源產業區以第四代反應堆核能系統釷基熔鹽堆核能系統(TMSR)項目為基礎,拓展高溫制氫、布雷頓循環發電和二氧化碳資源利用,建成模塊化釷基熔鹽示范堆、大規模低碳新能源示范系統等,形成以模塊化釷基熔鹽堆為核心的低碳高效復合能源系統研發、示范與產業化基地。24、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區、將重點發展風能、太陽能裝備制造業,延長上下游產業鏈,擴大產業規模,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四)古浪工業集中區古浪工業集中區于 2010 年啟動建設,充分利用 G30、國道 312 線、省道 308 線和蘭新鐵路、干武鐵路、定武高速縱橫交通的便捷優勢,規劃建設雙塔和土門 2 個片區。近年來,累計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 8.6 億元,完成路網 45 公里,供水管網 112.2 公里、排水管網 65 公里,供電線路 82 公里(其中 10 千伏供電線路 77 公里,35 千伏供電線路 5 公里),燃氣管道 22 公里,建成日供水能力 3 萬米 3的雙塔凈水廠和日處理能力 5000 米 25、3 的土門污水處理廠,建成創業孵化基地暨中小企業服務平臺 2657 米 3,標準化廠房 1.26 萬米 3,通訊網絡和有線電視全覆蓋,初步實現“八通一平”。2020 年完成園區道路鋪油罩面 1 公里和古浪一般工1414業固廢處理場建設,園區綠化率達到 20%以上,各項基礎設施配套日益完善。為新能源裝備制造等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五)天祝金強工業集中區天祝金強工業集中區于 2008 年 12 月由武威市政府批準設立,2016 年 12 月被科技部批準為國家火炬天祝高性能碳基材料特色產業基地,2018 年 3 月正式列入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2018 年 9 月經省政府批準升級為省級工26、業園區。金強工業集中區轄寬溝、城東 2 個工業園,已入駐企業52 戶,其中,碳化硅企業 22 戶(年生產能力 40 萬噸),冶金企業 4 戶,建材企業 9 戶,化工企業 6 戶,其他企業 11戶。形成了以碳基新材料、新能源、冶金、建材為重點的產業發展體系。具備建設零碳產業園和“源網荷儲”一體化的條件。1515第三章 市場分析一、市場供需現狀分析(一)風電發展現狀分析(一)風電發展現狀分析我國風電 2020 年并網裝機容量達 7167 萬千瓦,年發電量達到 4665 億千瓦。作為新能源主力軍之一,風電在 2020年持續維持高景氣度。根據國家能源局正式公布數據,截至2020 年底,我國電源新增裝機27、容量為 19087 萬千瓦,其中風電并網裝機容量達 7167 萬千瓦,占比高達 37.5%,風電累計裝機突破 2.8 億千瓦,這是繼 2010 年以來,我國風電年新增裝機連續 11 年世界第一。2021 年預計總裝機容量將突破 3億千瓦大關。表表 3.12011-2020 年我國風電新增并網裝機容量及累計并網裝機容年我國風電新增并網裝機容量及累計并網裝機容量統計表量統計表(單位:萬千瓦)年份容量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新增并網裝機容量1653148314491921329719301503206425747167累計并網裝機容量4784628、266771696371293414864163671843121005281721616圖圖 3.12011-2020 年我國風電新增并網裝機容量及累計并網裝機容年我國風電新增并網裝機容量及累計并網裝機容量趨勢圖量趨勢圖2011-2020 年,我國風電發電量呈逐漸上升趨勢,占全社會用電量比例也在不斷攀升。2020 年,風電發電量為 466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約 15%,占全社會用電量 75110 億千瓦時的 6.2%。2021 年風電占全社會用電量預計達到 7.5%。(二)光伏發展現狀分析(二)光伏發展現狀分析中國光伏產業經過多年發展,產業鏈完整,制造能力和市場占比均居全球第一。從發電量來看29、,2020 年前三季度,全國光伏發電量 200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16.9%;全國光伏平均利用小時數為 916小時,同比增加 6 小時。從裝機情況來看,2019 年全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達到1717204.3GW,同比增長 17.3%,其中集中式光伏 14167 萬千瓦,同比增長 14.5%;分布式光伏 6263 萬千瓦,同比增長 24.2%。截至 2020 年 9 月底,光伏發電累計裝機 2.23 億千瓦。其中,2020 年前三季度全國光伏新增裝機 1870 萬千瓦。(三)本地市場供需現狀分析(三)本地市場供需現狀分析1、新能源生產現狀。2020 年武威市太陽能光伏、風電、水電裝機規模分別達30、158 萬千瓦、145 萬千瓦、11.36 萬千瓦,清潔能源裝機占電力總裝機的 80.6%,發電量占全市總發電量 59.54%。2020年武威市風電利用率達 98.36%,高于全省 4.89 個百分點;光伏利用率達 98.05%,高于全省 0.31 個百分點。初步形成了以太陽能、風電可再生能源為主導的風、光、水、火、核多能互補的電源格局,電力結構開始向以清潔非化石能源發電為主轉變,為進一步改善能源結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電網網架結構及運行情況。為進一步強化網架結構,增加輸出落點,有效解決新能源電力輸出問題,通過積極爭取,實施了河西走廊 750 千伏第三回線工程武威段工程,新能源外送能力進一步31、提升。全市建成投運 330 千伏變電站 5 座,變電容量 2880 兆伏安;110 千伏變電站 22 座,變電容量 1784.5 兆伏安;35 千伏變電站 58 座,變電容量 681.7 兆伏安。同時,編制完成了“十四五”第一批 200 萬千瓦風光電項目和第一批大型光伏基地160 萬千瓦光伏治沙項目整體接入系統方案,在涼州區九墩1818灘、民勤縣紅沙崗、古浪縣黃花灘、天祝縣松山灘等區域規劃建設 8 座 330 千伏匯集升壓站,目前已完成選址,正在組織各企業協商簽訂聯建協議,同步辦理前期手續,計劃 3 月份開工建設。匯報爭取武威黃羊抽水蓄能電站納入國家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 32、年),并列為全國抽水蓄能電站“十四五”重點實施項目。3、能源發展目標到 2025 年,全市能源生產總量達到 1625.3 萬噸標準煤,其中煤炭產量 800 萬噸,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 334.21 萬噸標準煤左右,全社會用電量達到 86 億千瓦時,電力裝機規模達到 2160 萬千瓦。清潔能源發電裝機達到 1879 萬千瓦,清潔能源發電裝機占電力總裝機達到 86%以上。完成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和非水電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目標任務。4、能源、電力消費情況。按照關于 2021 年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及有關事項的通知(發改能源2021704 號)有關要求,2021年甘肅省可再生能源電力33、消納責任權重最低值為 49.5%,非水電消納責任權重最低值為 18%;2022 年甘肅省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最低預期值為 50%,非水電消納責任權重最低預期值為 19.25%。5、新能源電力消納空間分析。經武威市電力電量平衡計算,考慮 2021 年2023 年規1919劃的新能源投產后,到 2023 年缺少提供電力支撐的調峰電源,近期可通過大電網支撐、以及新能源電站側布置一定規模的電化學儲能來補足電力缺口,遠期通過建設黃羊抽水蓄能電站(裝機 160 萬千瓦)可滿足網內電力系統缺口,同時考慮當地煤炭資源稟賦,結合國家發展政策,適時推動高效清潔燃煤火電也能彌補電力缺口。另一方面,武威電力系統34、電量盈余較多,需要通過網際交換,增加斷面送出能力,將富裕的電量通過大網送出,“十四五”期間,武威市將擴大補強網架結構,加強聯絡互供能力,大幅提高清潔能源匯集輸送能力,新建 750 千伏武威變電站一座、構建武威 330 千伏骨干網架,新建土門、民勤等 330 千伏輸變電工程,為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和匯集創造條件,滿足新能源電力的送出。二、市場供需預測(一)國內市場預測(一)國內市場預測國家能源局公布的未來風能、光伏目標,到 2025 年風電、光伏發電量占比將到達 16.5%。未來,光伏和風電會不斷代替火力發電的份額,這也說明光伏和風電未來幾年發展前景很好。2021 年開始,風能成本下降,陸上風電開始35、進入平價時代,而海上風電的補貼后,由碳中和目標推動發展。這樣風電行業將迎來相當長的成長期,預計“十四五”期間風電年均新增裝機有望超 50GW,年化增速在 10-15%。風電機組的大型化和海上化都極大的地拉動對大尺寸2020葉片的需求。當前風電葉片正朝著大型化、輕量化的方向發展。大尺寸葉片對材料的強度和剛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碳纖維復合材料比玻璃纖維復合材料具有更低的密度,更高的強度,可以保證風電葉片在增加長度的同時,重量大大降低,所以,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在風電葉片領域的使用會越發的廣泛。葉片大型化趨勢下碳纖維使用率將進一步提升,風電領域的碳纖維需求將穩步增長。預計 2025 年中國風電領域碳纖36、維需求將超過 5 萬噸。同時風電機組的大型化也帶動了大型高強度風電鑄件的需求。光伏發電成本近年來逐年降低,目前已經可以實現平價上網,因此光伏市場需求有望迎來更大的爆發。預計 2021年到 2025 年光伏累計裝機量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 18.9%,年均新增裝機 67.4GW,到 2025 年累計裝機達 581GW。光伏發電滲透率較低,未來將成為全球主流的發電來源線路,光伏裝備市場空間巨大。(二)本地市場前景(二)本地市場前景1、“十四五”期間,武威市新增風電裝機規模 380 萬千瓦。到 2025 年,全市風電裝機規模累計達到 525 萬千瓦。“十四五”期間風電重點建設項目天祝松山灘百萬千瓦風電37、基地。規劃面積 665 平方公里,總裝機規模 100萬千瓦。已建成 20 萬千瓦,在建 20 萬千瓦,其余 60 萬千瓦計劃 2023 年底前全部建成。民勤縣獨青山百萬千瓦風電基地。規劃面積 740 平方公里,總裝機規模 370萬千瓦。民勤縣沙崗南部風光互補發電基地。規劃面積 416 平方公里,總裝機規模2121106 萬千瓦,已建成 5 萬千瓦。民勤縣白山子灘風力發電基地。規劃面積 127 平方公里,總裝機規模 63 萬千瓦。民勤縣東湖鎮風力發電基地。規劃面積 1449 平方公里,總裝機規模 724 萬千瓦。古浪縣百萬千瓦風電基地。規劃面積 200 平方公里,總裝機規模 100 萬千瓦。2、38、“十四五”期間,武威市新增光伏發電裝機規模 1160萬千瓦。到 2025 年,全市光伏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到 1318萬千瓦?!笆奈濉逼陂g光伏發電重點建設項目涼州區九墩灘百萬千瓦光伏治沙示范基地。規劃面積 133 萬平方公里,總裝機規模 500 萬千瓦。民勤縣紅沙崗百萬千瓦光伏發電基地。規劃區面積 91 平方公里,總裝機規模 455 萬千瓦,已建成 81.8 萬千瓦。民勤縣紅砂崗南部風光互補發電基地。規劃面積 416 平方公里,總裝機規模1020 萬千瓦。民勤縣窯街農場光伏發電基地。規劃面積 81 平方公里,總裝機規模 405 萬千瓦。民勤縣東湖沙漠光伏發電基地。規劃面積 96 平方公里,總裝39、機規模 480 萬千瓦。民勤縣三渠柴灣沙漠光伏發電基地。規劃面積 71 平方公里,總裝機規模 355萬千瓦。民勤縣收成沙漠光伏發電基地。規劃面積 140 平方公里,總裝機規模 700萬千瓦。民勤縣紅崖山光伏發電基地。規劃面積 59 平方公里,總裝機規模 295 萬千瓦。民勤縣夾河光伏發電基地。規劃面積 16 平方公里,總裝機規模 80 萬千瓦。古浪縣北部沙漠百萬千瓦光伏發電基地。規劃面積 147 萬平方公里,總裝機規模 600 萬千瓦。天??h百萬千瓦光伏發電基地。規劃面積 100 萬平方公里,總裝機規模 400萬千瓦。三、分析結論目前,國內新能源發電正處于快速增長階段,新能源裝2222備需求量40、日益增大。蓬勃的市場需求將帶動新能源裝備制造的大力發展,可以說新能源裝備制造目前正處于發展的黃金時期,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2323第四章 效益分析一、經濟效益分析(一)年產 3 千噸碳纖維、碳纖維復合材料及年產 2 萬噸長玻纖增強熱塑性復合材料項目,項目投資約 100000 萬元(碳纖維 60000 萬元、長玻纖 40000 萬元),項目完全達產后,每年可實現銷售收入超過 90000 萬元(碳纖維 60000萬元,長玻纖 30000 萬元),按照碳纖維材料 40%的行業保守利潤率,長玻纖 20%的行業保守利潤率計算,每年可實現利潤實現利潤超過 30000 萬元,項目投資回收期約 3-4 年。(41、二)年產 5 萬噸風電鑄件項目,項目投資約 27000 萬元,項目達產后每年可實現銷售收入約 50000 萬元,按照行業保守利潤率 10-15%測算,每年可實現凈利潤超過 5000 萬元,項目投資回收期為約 5-6 年。(三)年產 1GW 光伏玻璃生產線項目,項目年產 1GW光伏玻璃,按照 23000 萬元/GW 的行業估算投資,該項目投資約需 23000 萬元。項目達產后每年可生產光伏玻璃 670 萬平方米,每年可實現銷售收入約 17420 萬元,每 GW 需求對應光伏玻璃可實現利潤為 3000 萬元,項目投資回收期約 7-8年。(四)年產 1 萬噸高純光伏晶硅綠色生產項目,項目投資約 4042、000 萬元,項目達產后每年硅料可實現銷售收入約200000 萬元??蓪崿F利潤超過 20000 萬元。項目投資回收期24241-2 年。二、社會效益分析武威市新能源裝備制造綜合產業項目,若四個子項目全部實施,每年可實現產值 357420 萬元,每年可實現利稅超過 50000 萬元,能直接解決就業超過 1000 人,間接帶動相關產業人員上萬人。可帶動武威本地和周邊地市的新能源發電產業、物流運輸業、倉儲業、服務業等,為本地居民帶來大量的就業機會,增加本地居民的收入,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項目的實施,能極大推動新能源發電產業和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的大力發展,推動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融合發展,逐漸凸顯產43、業集群效應,提高武威市綜合競爭力。2525第五章 結論武威市新能源裝備制造綜合產業項目是武威市 2022 年重點招商引資項目。本項目的建設符合國家及省市能源發展規劃,符合武威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和武威市“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準確把握了“三新一高”導向和聚焦建設“六個新武威”的目標要求。本項目堅持以“強鏈、補鏈、延鏈、增鏈”為目標,圍繞武威市新能源產業,把裝備制造業作為武威新能源產業中的重點進行培育,加快推進新能源產業全面發展。項目涉及行業廣、種類較多,政策優勢、區位優勢、產業集群優勢、產業依托優勢十分明顯,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突出。誠摯邀請各界企業家前來武威考察對接,投資合作,與我們共謀發展之策,共享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