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禹會區“十四五”民政事業發展規劃方案(2021-2025年)(6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15926
2024-04-11
6頁
21.50KB
1、禹會區“十四五”民政事業發展規劃一、主要目標、任務根據“上為政府分憂,下為群眾解愁”的民政工作宗旨,綜合考慮未來五年我區民政事業發展趨勢和條件,“十四五”時期民政事業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全區民政事業發展水平邁上一個新的臺階,民政服務對象從有限特定人群向更多社會成員轉變、工作職能從專項社會事務管理向社會建設更寬領域轉變,服務功能從適當救助、優待為主向兜底保障、適度普惠轉變,服務供給機制從政府包攬向政府和社會共同提供轉變。推動民政事業轉型升級發展,主動服務好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以發揮民政在社會建設中的兜底性、基礎性作用為引領,以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職責為核心任務,以社會救助2、養老服務、殘疾人權益保護、兒童福利、社會組織管理、區劃地名管理、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社會工作、慈善事業等為主要內容,以城鄉社區為依托平臺,以社會組織為重要載體,以社會工作為專業手段,以社工人才和志愿者為重要力量,以改革創新、砥礪前進為時代主線,加快建立基本社會服務保障能力、基本社會服務統籌層次、城鄉區域間基本社會服務政策融合協調配合的體制機制,推動形成各項工作之間有機聯系、分工明確、相互支撐、協同發展的工作格局,構建起制度更加完備、體系更加健全、覆蓋更加廣泛、功能更加強大,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民政事業發展新格局,持續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1、社會救助水平不斷提升。建立3、新型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嚴格規范管理,切實履行政府社會救助職責。一是堅持改革創新,以擴大社會救助覆蓋面、提高社會救助服務水平、創新社會救助體制為重點,推動社會救助事業發展,力促城市低保、特困人員供養、臨時救助等各項工作取得新突破、新進展,織密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網”,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二是完善低保對象認定體系,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按標施保、按戶施保、應保盡保、應退則退;強化分類施保,實施差別化救助,重點加大對低保家庭中的未成年人、老年人、重病患者和重度殘疾人及單親等特殊家庭的救助力度建立健全城鄉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信息機制 ,推動全區低收入家庭認定信息比對工作。加大臨時救助的力度,完善低保標準與物價上4、漲掛鉤的聯動機制,重點保障好困難群眾。為集中供養五保老人提供必要的娛樂設施和條件,豐富他們的精神文化需求。2、不斷健全養老服務體系。一是建立特殊和困難老年人基本服務制度。按照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及時調整高臨津貼、低收入老年人補貼標準,對80周歲以上高齡老年人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出臺居家和社區養老公共服務清單和實施方案,開展高齡困難老人家庭適老化改造、空巢留守老人政府探視服務、特困供養人員照護保險等公共服務項目。二是推進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標準化建設。建立老年人服務需求評估制度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標準和管理服務規范,扎實開展養老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嚴格落實養老服務機構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三是加大居5、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有效供給。區級居家養老服務指導中心、鄉鎮、街道養老服務指導中心、社區(村)養老服務中心(站)覆蓋率達100%,已建成的城鄉三級中心實現正常運營,為老年人提供服務;進一步健全養老服務設施配建“四同步”機制,保證發展養老服務所必須的基礎設施供給,督促做好養老服務用房等配建設施的移交;推動老城區和已建成住宅小區通過購置、置換、租賃、配建等方式完成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配置的目標。四是推進智慧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繼續堅持居家養老服務補貼的服務形式,建立養老服務供應商數據庫,通過養老服務綜合信息平臺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實現智慧養老創新發展,積極創建并申報示范智慧養老機構或智慧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示6、范項目;孵化適應本區情況的智能養老產品、技術、服務類企業。五是促進醫養融合發展。推進居家“醫養結合”服務,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機構與轄區老年人簽訂醫療服務協議;推動具有醫療、醫保、養老資質的醫養結合型護理院設立,提高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照護支付能力。六是發展農村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推動農村敬老院全面轉型升級,打造成為農村區域型養老服務中心,提供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充分發揮基層自治組織、基層老年協會作用,指導子女與老人簽訂贍養協議,與養老機構簽訂委托照護協議;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引導專業的社會組織、公益慈善組織及志愿者,定時上門對老人進行探視、走訪、慰問,建立關愛空巢老年人制度。七是推進農村特困供養機構7、改革。為轄區內失能半失能特困供養人員提供養老、醫療、護理一站式服務,集中供養率達到50%,農村敬老院逐漸實現社會化。八是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制定全區養老服務人才培訓計劃,每年舉辦1次養老服務人才培訓;發展為老服務志愿者組織,建立菜單式、預約式服務,推動形成志愿服務常態化。3、社會治理不斷創新。一是出臺推進城鄉社區治理創新、加強農村基層政權建設等政策制度。二是不斷改善社區基礎設施建設,統一規劃,保障工作經費,整合改造社區辦公用房,確保每個社區都有固定的工作場所和服務群眾場所,切實改善社區辦公條件。三是創新手段,持續提升基層社區治理水平。推進社區協商、“全科社工”、“三社聯動”等工作模式,確8、保我區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目標的實現。四是結合實際,推進全區和諧社區建設。加強基層政權和群眾性組織建設,強化社區功能,努力建設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際關系和諧的新型社區。4、專項社會事務管理更趨完善。一是完善和落實孤兒保障制度,適度擴大普惠型兒童福利制度,積極開展困境兒童保障工作。二是實施未成年人救助,加強留守兒童關愛保護。三是繼續推進婚姻登記規范化建設,依法開展收養登記工作。二、主要內容1、禹會區區級養老服務中心項目,計劃總投資0.1億元(建設時間為2021年-2022年)。結合金色晚年養護中心、金色晚年醫養護理中心等項目,建設區級養老服務中心,打造養老服務與9、醫療服務相結合的、可為轄區老年人提供日常照料的醫聯體項目。2、禹會區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集中供養中心項目,計劃總投資0.1億元(建設時間為2021年-2023年)。改擴建原有的天河公辦敬老院,建設一個區級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集中供養中心,為全區失能老人提供一個良好供養環境。3、公益性公墓建設項目,劃總投資0.1億元(建設時間為2021年-2024年)。在禹會區馬城鎮黃郢村附近建設全區公益性墓地,規模大約10畝,方便附近村民需要。4、綜合性為民服務中心, 劃總投資0.5億元(建設時間為2023年-2026年)。在大慶街道拆遷區域建設5千平米綜合性為民服務中心,內設社區服務中心、黨群活動中心、退役軍人服務10、管理站、養老服務站等。5、民政園項目一期總投資5億元,包括一座老年公寓、一個社會救助站和一個社會兒童福利院。下一步,全力做好市福利院和市社會救助站啟用的準備工作。三、保障措施1、加強民政工作領導。一是進一步落實政府推進民政事業改革和發展的責任,協調政府各部門齊心協力支持民政事業發展,動員和爭取社會各方面關心支持民政事業,營造發展良好氛圍。二是切實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三是加強黨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健全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推進政務公開。2、繼續加大經費投入。一是堅持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經費的投入體制;二是不斷加大對社會救助、養老服務等方面的經費投入;三進一步規范經費管理11、,提高經費使用效益。規范財務管理,加強項目資金管理。建立健全民政系統審計制度,完善監督機制,預防和查處各種違規違法行為,確保經費安全。3、形成合力,助推發展。把制約和阻礙民政事業發展的資金、設施、編制、體制等問題逐步解決,增強我區民政事業的實力與動力。積極主動協調,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和協商,爭取各方面的配合和支持,努力使民政事業發展的重要決策、重要業務工作的開展與相關部門形成共識,形成做好民政工作的合力。4、改革創新,把準脈絡。加快推進民政的觀念、體制、機制、管理等方面的創新,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和制度保障,推動民政事業科學發展。統籌城鄉區域發展,多手段、多途徑地推動民政工作,力求在改善和保障基本民生、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管理、強化基本公共服務、推動基層民政能力建設有更大突破。5、健全制度、孵化人才。制定民政人才引進機制、激勵和考核機制。采用多種渠道引進民政工作人才,加強專業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管理和培養。推進我區社會工作組織的規范化、科學化、信息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