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科技公司凝析油深加工項目灌區基礎瀝青砂墊層工程施工方案(15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16058
2024-04-11
7頁
27.98KB
1、瀝青砂墊層施工方案編制: 審核: 審批: 二一三年六月五日瀝青砂墊層施工方案一、工程概況本工程為xxxxxx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00萬噸/年凝析油深加工”項目灌區基礎瀝青砂墊層工程,瀝青砂墊層是金屬油罐的承載接觸面,是阻隔砂墊層毛細水上升的重要措施,并且是油罐底不發生電化學腐蝕保護層。施工內容:罐底鋪設100mm厚瀝青砂墊層。工程量:一期油罐基礎瀝青砂墊層工程量,鋪設面積約15000平方米。二、施工準備及施工組織1、材料準備a、為保證瀝青砂墊層瀝青質量,對使用的材料要進行詳細的市場調查,選擇信譽好、質量穩定的產品,瀝青質量應符合GB50494標準。b、砂子是瀝青砂漿的骨料,應質地堅硬,多梭角,2、表面粗糙,并有一定顆粒級配,含泥量不得大于5%,其技術指標符合設計、規范要求及國家標準。2、機具設備準備施工所需機具設備,進場前應進行檢修和保養,保證施工中正常運行(見附表:機具設備用表)。3、施工組織本工程作為我項目部的重點項目,配備強勁的技術力量,進行現場管理,保質保量完成任務,確保施工安全。三、施工方法油罐基礎為一層100mm厚瀝青砂墊層,它的作用是受壓和調整荷載,以及隔絕基礎滲水和油罐底防腐,因此當油罐體組裝完后,瀝青砂墊層的變形已趨于穩定。根據施工進展,當罐室內模板支架拆除施工完成后,清洗混凝土底板基礎,直至砼表面潔凈,然后,做墊層控制墊塊,并進行現場拌制瀝青砂,必須拌合均勻,再進行3、攤鋪,并碾壓密實。依據設計圖紙要求,瀝青砂墊層技術指標:(1)瀝青采取熱拌合。(2)中砂要求干燥,含土量小于5%。(3)瀝青砂應邊拌邊用,分層鋪設,采用小型壓路機碾壓;要求表面平滑,不出現棱坎或局部凹凸不平。砂篩分烘干瀝青分號熬制底層砂墊層夯護圈刷冷底子油及熱瀝青攤 鋪 瀝 青 砂木 抹 攤 平 初 壓熱 熔 鐵 燙 平小型壓路機壓實瀝青砂墊層施工工藝流程圖1、冷底子油的調制及護圈內壁的涂刷瀝青冷底子油用瀝青砂同種類瀝青,配制方法如下:取定量的瀝青加熱熔化至指定溫度(石油瀝青為160200)進行脫水,然后將火熄滅,待冷至70時加入溶劑(一般為汽油),其量每次為35公斤,慢慢加入并不停攪拌直到均4、勻為止,比例一般為:30-40%的瀝青, 60-70%的有機溶劑(多用汽油)。配置好的冷底子油應置于密閉的容器中,避免溶劑揮發變稠。工地上使用有時需隨拌隨用,其經驗是:瀝青加熱130200熔化脫水后,等溫度稍降低,先摻入10%的煤油并及時攪拌。因煤油氣化溫度為150270,故不會冒煙揮損,同時有利于瀝青冷卻,避免危險。待冷到70時再加入汽油攪拌即成為成品使用。刷涂罐基礎護圈內壁時,先將內壁清洗,待干燥后進行涂刷,冷底子油涂刷不宜過厚,但應均勻、全面。待瀝青砂漿施工時,再往內壁上澆一層熱瀝青。2、瀝青熬制先將瀝青破碎成810cm的小塊,然后按重量稱取所需用量放入油鍋中加熱熔化,加熱時溫度要求均勻5、,不得有局部過熱現象。熬制瀝青時應經常攪拌,并用抓扒不斷打撈懸浮物,清除其雜質。熬制時應由有經驗的、能掌握火候的技工來操作,為不斷提供足夠的熱瀝青,熬油鍋至少準備23口,以便輪流出油。熬制時的溫度控制為:夏季170190,冬季180200,拌合瀝青砂漿時不低于160。3、瀝青砂漿的配制在鋼制炒盤上,先將砂烘干并加熱至120140,然后按規定倒入瀝青進行干拌,不斷翻拌均勻,并繼續加熱至要求溫度為止。配制時應注意必須將砂烘干,試驗證明,未經烘干或不徹底的砂拌制的砂漿,其抗水系數幾乎降低二分之一,強度也會降低。在炒盤上拌制瀝青砂漿時應注意火候,溫度高時會冒黃煙易起火,并且瀝青炭化變質,影響粘結力,還6、因氣味嗆人亦無法翻拌操作。如溫度過低則無法拌合均勻。總之,各種溫度都要適當,并仔細翻拌直到砂子被瀝青包裹均勻為止。氣溫在5以上時,瀝青砂漿拌合與壓實的施工控制溫度情況如下:材料拌合前拌合后碾壓前碾壓后砂100150150170150不低于60瀝青180200150170氣溫在-105時,瀝青砂漿拌合與壓實的施工控制溫度情況如下:拌制時溫度控制在160180,壓實時溫度控制在110130,壓實完畢溫度不低于40。4、瀝青砂漿的攤鋪、初壓及燙平油罐瀝青砂墊層應分層、分段進行施工,其方法是:(1)100厚的墊層分為50厚一層,每層分為若干個扇形,上下層錯開50cm。(2)每個扇形用木枋隔離出邊界,木7、枋厚度為整個砂漿墊層的二分之一。(3)瀝青砂攤鋪系數是壓實厚度的1.30-1.60倍,攤鋪好砂漿后,先用木抹初壓,然后用小型壓路機滾壓,直到瀝青砂墊層表面光滑、無壓痕為止。5、接縫處理由于施工時要用木枋分隔成若干個扇形,以及施工時出現的周期間隔使瀝青砂墊層中出現了二種施工縫:冷縫和熱縫。處理如下:(1)熱縫處理在接縫處澆上一層熱瀝青,并將鋪設的厚度和寬度適當加大,然后用火夯反復夯實,刮去多余的砂漿,最后用烙鐵燙平。(2)冷縫處理先將原砂漿墊層表面有污染的面層刮去,然后用溫度較高的火烙鐵加熱,再在上面澆上一層熱瀝青,然后鋪上新拌合的砂漿夯實。(3)瀝青砂漿與護圈處的冷縮縫澆上一層熱瀝青燙平即可。8、四、保證質量的幾項措施1、對瀝青的購買、存放、領用都應有嚴格的制度,以免混用、錯用。2、瀝青熬制時,每熬制67鍋,清鍋一次,將焦狀物質全部清除。五、安全技術管理措施 5.1安全生產目標認真貫徹“安全生產、預防為主”的方針,建立以項目經理為首的安全保證體系,制定嚴格的施工現場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規程和各項安全生產措施。實現安全為了生產,生產必須安全的目的。安全施工目標如下:杜絕重大安全傷亡事故,輕傷事故的頻率控制在1.5以內。施工過程中做到無傷亡、無火災、無中毒、無坍塌、無物體墜落和無機械安全事故。5.2安全生產管理體系為了達到安全生產目標,我們結合工程實際,建立健安全保障體系和安全責任制,牢9、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堅持實行標準化管理。項目經理部、施工隊設專職安全人員,班組設兼職安全員。各項經濟承包明確的安全指標和包括獎懲辦法在內的保證措施,簽證各級安全責任制,建立完整的安全保證體系。5.3安全施工管理制度5.3.1安全教育制:施工人員進入現場,首先進行安全意識教育,施工過程中堅持經常的安全教育和檢查評比活動。5.3.2安全技術交底:根據安全措施要求和現場實際情況,各級管理人員需親自逐級進行書面交底。5.3.3班前檢查制度:區域現場責任工長和專業監理工程師必須督促與檢查施工方、專業分公司對安全防護措施是否進行了檢查。5.3.4定期檢查與隱患整改制度,對查出的安全隱患必須10、定措施、定時間、定人員整改,并作好安全隱患整改消項記錄。5.3.5持證上崗制:特殊工種必須持有上崗操作證,嚴禁無證操作。5.3.6施工現場有安全標語,危險區設安全警示標志。施工區用圍墻封閉,施工人員掛牌出入,禁止無關人員隨便出入。5.4安全管理工作5.4.1組織設計和施工技術措施規定的有關安全措施施工,在施工過程中對薄弱部位、環節要予以重點控制;5.4.2防護設備的變動必須經項目經理部安全監督部批準,變動后要有相應有效的措施,作業完后按原標準恢復,所有書面資料由經理部安全監督部保管;5.4.3分析安全難點,確定安全管理難點,在每個大的施工階段開始之前,分析該階段的施工條件、施工特點、施工方法,11、預測施工安全難點和事故隱患,確定管理點和預控制措施。5.5消防措施為加強對施工現場易燃物品的防火管理,保障施工生產和人民財產的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對合現場情況,制定如下消防措施:5.5.1設有防火領導小組及義務消防員名單,設防火管理網絡。5.5.2施工現場發現火警或火災,立即向公安消防部門報告,并組織力量搶救。施工現場安排力量強值班巡邏,夜間有照明設備,消防車道的寬度為4.0m,保證共暢通無阻。5.5.3加強施工現場用電管理,防止發生電氣火災。定期開防火和消防例會,做防火工作檢查活動且做記錄。5.5.4定期對義務消防人員進行防火常識教育和滅火演練,做到一旦發生火災,會報警、會撲救,12、把火災發生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5.5.5現場設有消防措施、制度和滅火器材,作業層面及易燃、易燃場所設滅火設備和器材。5.6安全生產應急預案措施5.6.1根據本工程的設計特點和現場實際情況,項目部應建立健全各類安全生產應急預案措施,確保安全生產,將一切可能發生的安全事故因素降低到最低點。5.6.2應急救援的基本任務:控制危險源。及時控制造成事故的危險源,是應急救援工作的首要任務。搶救受害人員。搶救受害人員是應急救援的重要任務。指導員工防護,組織現場人員撤離。做好現場清除,消除危害后果。5.6.3公司應急準備和響應領導小組全面負責應急準備和響應的管理,項目部應建立工地救治應急響應組,負責本轄區內緊13、急情況的自救。項目經理任工地救治應急響應組的負責人。5.6.4工地救治應急響應組在接到事故報警后,應迅速組織應急救援人員,趕赴現場,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基礎上,快速實施救援,控制事故發展,并將傷員救出危險區域和組織群眾撤離、疏散,做好油品、化學品、有害氣體的清除工作。5.6.5若發生重大安全事故,項目負責人應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企業主管部門,行業安全管理部門,當地勞動、檢察等部門),與此同時,按下述程序處理:搶救傷員,排除險情,保護現場組織調查組,開展事故調查現場勘察、拍照、測繪做出筆錄分析事故原因,確定事故性質,提出防止事故發生措施寫出事故調查報告,報有關部門批準按“三不放過”的原則進行事故處理,由當地勞動部門結案,并呈報上級管理部門。5.6.6布置安全警戒,保證現場井然有序;保證現場及場區道路暢通;加強保衛工作,禁止無關人員、車輛通行。5.6.7當事故范圍較大、施工現場自救不能完全控制事態發展時,除按規定報告外,應及時向外部臨近組織、火警和急救中心報告,請求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