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山市河湖堤頂民房遷建規劃方案(2020-2035年)(32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17029
2024-04-16
33頁
3.23MB
1、潛山市河湖堤頂民房遷建規劃(20202035年)(征求意見稿)一、 編制目的實施河湖堤頂民房遷建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新發展理念,貫徹落實水利部河湖管理監督檢查辦法(試行),以及安慶市級總河長會議上提出的河湖“五清四亂”專項行動相關要求和市河長辦對堤頂民房遷建工作的部署安排的行動實踐。2019 年安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安慶市河長制辦公室印發了全面開展全市河湖堤頂民房遷建安置調查摸排工作的通知(慶自然資規2019775 號),2020 年 5 月安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安慶市河長制辦公室印發了關于抓緊編制堤頂民房遷建規劃的通知(慶自然資規202069 號)。潛山市結合本地實際,加強和規2、范河湖監督檢查工作,組織相關部門積極排查歷史“四亂”問題,全面梳理涉河涉湖項目和堤頂房屋現狀情況,詳細調查摸底匯總形成潛山市河湖堤頂民房調查摸底情況工作報告和各鄉鎮上報潛山市河湖堤頂民房遷建數據信息確認匯總表,對歷史堤頂建房問題進行詳細調查分析,引導居民有序遷建搬離,科學規劃選址,明確遷建用地規劃布局,并納入國土空間規劃體系進一步統籌。二、 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切實關注沿河沿湖群眾切身利益為導向,進一步深化認識,提高政治站位;以科學合理規劃選址和遷建指標控制為目標,通過科學合3、理的規劃選址,節約集約利用建設用地,把握好群眾生活、生產、生態空間的聯系,合理配置空間資源,妥善解決堤頂民房歷史頑疾,完成河湖堤頂遷建保障要求。三、 規劃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2019修正);2.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2019年);3.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4.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5.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6.河湖管理監督檢查辦法(試行)(2019421號)6.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廳字201642號);7.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8.安徽省河道管理條例;9.安徽省城鄉規劃條例;10.安徽省村莊規劃編制技術指南(試行);11.安徽省河湖“清四亂”專項行動實施方案;4、12.關于印發安慶市河湖“五清四亂”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安慶市第3號總河長令);13.關于抓緊編制堤頂民房遷建規劃的通知(慶自然資規發202069號);14.潛山市河湖“五清四亂”專項行動實施方案;15.潛山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2030);16.潛山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17.潛山縣城規劃區內集體土地征收補償安置辦法【潛政2018】100號;18. 各鄉鎮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潛山堤頂民房問題臺賬及其他相關文件。四、 規劃原則1、耕地保護和生態環境原則。落實中央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從保護資源稟賦和生態環境本底出發,根據耕地保護和生態環境的總體要求,嚴禁觸碰禁止開發建設的空間,促進生5、態環境保護,留住青山綠水。2、遵循以人為本原則。堅持人本主體地位,尊重堤頂村民意愿,反映村民訴求,合理引導和就近逐步遷建,解決村民問題,方便村民生活、生產的開展。3、堅持有序推進、務實規劃。堅持先規劃后建設,通盤考慮土地利用、遷建居民點布局、人居環境整治等要求;防止一哄而上,片面追求遷建規劃全覆蓋。4、推進節約集約用地。落實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合理安排遷建建設用地,促進遷建用地在村莊、城鎮的緊湊布局、集聚發展,堅持因地制宜,引導存量建設用地挖掘,切實提高建設用地利用效率。5、規劃統籌原則。推進遷建規劃與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林地規劃、土地整治規劃等的有機銜接,通過規劃統籌機制落實在新一輪國6、土空間規劃。五、 規劃范圍涉及潛山市域沿河、沿湖存在現狀堤頂民房問題的1區8鎮,為開發區、梅城鎮、源潭鎮、黃鋪鎮、余井鎮、黃泥鎮、王河鎮、油壩鄉、痘姆鄉涉及河流迎水坡、背水坡及堤腳線10米范圍內。六、 規劃年限與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一致,即2020-2035年。近期:2020-2025年中期:2026-2030年遠期:2031-2035年近期建設規劃(2020-2025):對大堤影響較大的堤頂房屋,具體包括五類:一是嚴重影響提防防洪安全的、二是D級危房戶、三是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的、四是重要河段堤頂建房的、五是具備分戶條件需要新建的堤頂房屋,應優先安排于近期實施。重點地段為梅河入口至高速路出入口路段7、,金家河至度假區入口,皖水、龍坦鄉至經開區高速口路段,潛水、油壩(王河)高速路至懷寧交接處。中期建設規劃(2026-2030):對大堤有影響但緊迫性不高的堤頂房屋,安排于中期實施。遠期建設規劃(2031-2035):其他確定為堤頂房屋,安排在遠期實施。七、 規劃目標充分尊重堤頂村民意愿,科學規劃選址,保障村莊生產生活需要,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城鎮棚戶區改造工作,統籌各鄉鎮遷建用地規劃布局,統籌村莊規劃和城鎮集中安置規劃,統籌分期實施規劃。八、 遷建安置戶均用地標準根據相關政策要求,待遷建的民房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規劃應本著集約節約用地的原則,在不突破省級戶均宅基地標準和村莊建設用地測算標準的8、前提下,規劃布局村莊建設用地。根據安徽省村莊規劃編制技術指南(試行),潛山市堤頂民房規劃宅基地戶均標準為每戶不得超過160平方米??紤]堤頂建房集中安置,用地需求包括道路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停車設施等要求,根據規劃預方案布置,本次規劃確定集中安置點戶均用地面積為260-300平方米,且人均村莊建設用地應符合安徽省村莊規劃編制技術指南(試行)。如在鎮區安置,則根據各鄉鎮總體規劃確定的人均居住用地指標進行安置。九、 遷建用地需求預測潛山市堤頂遷建戶數為7636戶,測算得出遷建安置所需村莊建設用地需求為229.08公頃。各鄉鎮遷建用地需求預測一覽表鎮名涉及戶數(戶)遷建用地需求測算面積(hm2)梅城鎮9、116334.89經開區73121.93王河鎮218665.58油壩鄉152545.75源潭鎮115034.5黃泥鎮70921.27黃鋪鎮1213.63余井鎮391.17痘姆鄉120.36合計7636229.08十、 用地布局規劃原則1、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相關要求;2、符合耕地保護、生態紅線、自然保護地、公益林保護等政策要求;3、符合村莊規劃(美麗鄉村規劃)相關要求;4、與土地整治和復墾等相關規劃充分銜接;5、符合就近安排、方便生產生活;6、優先使用存量建設用地;7、用地緊張且具備條件的鄉鎮,可謀劃試點集中居住點;8、規劃選址用地保證留有余量。十一、 總體用地布局規劃潛山市堤頂遷建10、用地規劃布局主要為結合村莊規劃(美麗鄉村規劃)、城鎮居住安置點和少量點狀安置用地進行落實,根據各鄉鎮現階段下發的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自然保護地與公益林、高標準基本農田、土地驗收項目級新增耕地項目及現階段三調數據圖斑整理,結合鄉鎮意見進行選址,根據選址,潛山市可解決4194戶遷建工作,規劃遷建用地面積約108公頃;剩余3422戶以預留指標形式,在下一步國土空間規劃或村莊規劃中落實用地,共預留指標約93.22公頃。已選遷建用地情況如下:1、與城鎮規劃的關系:在城鎮總體規劃框架下,規劃遷建用地中結合城鎮棚戶區改造規劃和城鎮居住安置點規劃布局。包括梅城鎮、王河鎮及黃泥鎮,涉及總用地面積約9.211、5公頃,預留城鎮建設用地9.73公頃,結合各鄉鎮建設情況由鄉鎮統籌用地。2、與土地利用規劃的關系:規劃遷建用地位于允許建設區的面積約40公頃,位于有條件建設區面積約45公頃,位于限制建設區面積約23公頃(源潭鎮永濟村、王河鎮新發村、中河村等),不存在位于禁止建設區的遷建用地。3、與土地整治和復墾項目比對:本次規劃布局遷建用地未處于土地整治和復墾項目區內。4、本次遷建用地規劃布局未涉及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和公益林等范圍。十二、 分鄉鎮用地布局規劃1、梅城鎮(1)遷建選址依據a潛山縣梅城鎮平橋村平橋中心村美麗鄉村建設規劃b.潛山縣梅城鎮七里村七里中心村美麗鄉村建設規劃c.潛山縣梅12、城鎮鳳凰村中屋中心村美麗鄉村建設規劃d.潛山縣梅城鎮模范行政村模范中心村美麗鄉村建設規劃 e.潛山縣梅城鎮潘鋪中心村美好鄉村規劃(2)遷建選址內容梅城鎮共涉及15個村(居委會)共1163戶堤頂民房的遷建規劃任務,規劃根據梅城鎮各類用地圖斑選址用地,總計規劃遷建用地面積19.91公頃,可安置706戶。剩余457戶未落實用地,其中251戶(包括彰法山居委會、北街居委會、東關居委會、龍井居委會、平橋村、太平村遷建戶數)需在中心城區選址安置,需要城市建設用地3.21公頃(人均居住用地按40m2/人,每戶3.2人計算),可結合棚戶區改造計劃進行安置或追加建設用地進行集中安置;剩余194戶(包括七里村1313、3戶,模范村61戶),共需遷建用地面積約5.82公頃,擬于鄉鎮級國土空間規劃或村莊規劃中落實用地。梅城鎮用地布局規劃如下表:涉及村莊涉及戶數測算需要遷建面積(hm2)上限編號圖斑面積(hm2)安排戶數安置村莊彰法山居委會490.74中心城區(上樓)彭嶺村451.35MCZ011.4845本村安置高集村1614.83MCZ024.23161本村安置河莊村491.47MCZ030.3215本村安置MCZ041.1634萬嶺村270.81MCZ050.8127本村安置北街居委會871.32中心城區(上樓)河灣村1685.04MCZ063.60120本村安置MCZ070.6220MCZ080.832814、平橋村811.23MCZ091.3381中心城區(上樓)東關居委會400.61中心城區(上樓)七里村2056.15MCZ101.414872戶本村安置MCZ110.6524龍井居委會220.33中心城區(上樓)太平村530.81中心城區(上樓)鳳凰村180.54MCZ120.5518本村安置利民村551.65MCZ131.7455本村安置模范村1033.09MCZ140.21530戶本村安置,12戶結合張新屋美麗鄉村安置MCZ150.9725合計116329.9719.917062、經開區經開區主要涉及2個村共731戶堤頂民房的遷建規劃任務,規劃根據開發區各類用地圖斑選址用地,總計規劃遷建用地15、面積約16.78公頃。經開區各村具體用地布局規劃如下表:涉及村莊涉及戶數測算需要遷建面積(hm2)上限編號圖斑面積(hm2)安排戶數安置村莊三合村2206.6KFQ010.8929編號3,71戶為上樓,其他為村莊用地,本村安置KFQ023.92120KFQ031.971八一村51110.59KFQ0410.08353本村安置合計73121.9_16.78573另158戶結合“梅河左岸堤頂整治工程”安置3、王河鎮(1)遷建選址依據a王河鎮程家井行政村程家井中心村美麗鄉村建設規劃b.潛山縣王河鎮豐收行政村豐收中心村美麗鄉村建設規劃c.安慶市潛山縣王河鎮光明行政村張灣中心村美麗鄉村建設規劃d.潛山縣16、王河鎮河鎮行政村河鎮中心村美麗鄉村建設規劃 e.潛山縣王河鎮龍湖村黃大屋美麗鄉村建設規劃f.潛山縣王河鎮天崇中心村美好鄉村規劃g.潛山縣王河鎮王河中心村美好鄉村建設規劃h.潛山縣王河鎮先進行政村李上屋中心村美麗鄉村建設規劃i.潛山縣王河鎮龍湖村黃大屋美麗鄉村建設規劃(2)遷建選址內容王河鎮共涉及15個村共2186戶堤頂民房的遷建規劃任務,規劃根據王河鎮各類用地圖斑選址用地,總計規劃遷建用地面積約28.41公頃,可安置985戶。剩余1201戶未落實用地,其中235戶(包括王河村、河鎮村遷建戶數)需在中鎮區選址安置,需要城市建設用地3.01公頃(人均居住用地按40m2/人,每戶3.2人計算),可結17、合棚戶區改造計劃進行安置或追加建設用地進行集中安置;剩余966戶,共需遷建用地28.98公頃,擬于鄉鎮級國土空間規劃或村莊規劃中落實用地。王河鎮用地布局規劃如下表:涉及村莊涉及戶數測算需要遷建面積(hm2)上限編號圖斑面積(hm2)可安排戶數安置村莊豐收村34810.44WHZ011.154070戶本村就近安置,剩余鎮區安置WHZ020.8930紅光村892.67王河村952.85中心鎮區選址安置龍湖村2497.47薛家崗村13WHZ03結合高鐵安置點安置河鎮村1404.2中心鎮區選址安置永和村2377.11WHZ041.1338106戶本村及部分鄰村安置WHZ050.9732WHZ061.018、736新發村1333.99WHZ073.67133本村就近安置先進村1574.71WHZ083.66127本村就近安置WHZ090.6530長友村1313.93WHZ100.943266戶本村就近安置WHZ111.0234光明村1063.18WHZ121.8965本村就近安置WHZ131.2841中河村952.85WHZ140.692525戶本村就近安置天崇村2407.20WHZ152.4482169戶本村就近安置WHZ160.3915WHZ171.0435WHZ180.6422WHZ190.3915皖潛村1183.54WHZ203.29118本村就近安置程家井村351.05WHZ211.2119、35本村就近安置合計218663.5128.419854、油壩鄉(1)遷建選址依據a潛山縣油壩鄉總體規劃(20142030)b潛山高鐵新區概念性總體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c潛山縣油壩鄉東店村中心村詳細規劃d潛山縣油壩鄉油壩中心村美好鄉村規劃e. 潛山市油壩鄉張祠行政村龍泉中心村美麗鄉村建設規劃(2)遷建選址內容油壩鄉主要涉及6個村共1526戶堤頂民房的遷建規劃任務,由于油壩水系豐富,為皖水、幸福河、潛水夾雜地帶,易內澇,現狀堤頂建房多為易內澇地搬遷上岸,且由于基本農田、新增耕地、退宅還耕等約束,無可選圖斑,鄉鎮意見建議選址用地大部分占用基本農田,由于現有政策原因,無法落地。因此本次規劃未具體選址20、用地,建議于潛山市高鐵新區范圍內謀劃一處試點集中居住區,解決近期遷建任務(24戶)。剩余1501戶未落實用地,共需遷建用地45.03公頃,擬于鄉鎮級國土空間規劃或村莊規劃中落實用地。5、源潭鎮(1)遷建選址依據a.安徽省潛山縣源潭鎮總體規劃(20152030)b. 潛山縣源潭鎮東紅中心村美麗鄉村建設規劃c.潛山縣源潭鎮棋盤居委會王閘組美好鄉村建設規劃d.潛山源潭鎮雙峰精品村規劃設計e潛山縣源潭鎮雙峰中心村美好鄉村規劃f潛山縣源潭鎮永濟行政村永濟中心村美麗鄉村建設規劃g潛山縣源潭鎮源潭中心村美好鄉村規劃h潛山縣源潭鎮東畈中心村美好鄉村建設規劃i潛山縣源潭鎮雙林中心村美好鄉村建設規劃(2)遷建選址21、內容源潭鎮共涉及8個村(居委會)共1150戶堤頂民房的遷建規劃任務,規劃根據源潭鎮各類用地圖斑選址用地,總計規劃遷建用地面積約20.61公頃,可安置911戶。剩余239戶未落實用地,共需遷建用地7.17公頃,擬于鄉鎮級國土空間規劃或村莊規劃中落實用地。源潭鎮用地布局規劃如下表:涉及村莊涉及戶數測算需要遷建面積(hm2)上限編號圖斑面積(hm2)可安排戶數安置村莊友愛村2012.94YTZ015.23400上樓,本村安置源潭居委會832.49YTZ022.683上樓,本村安置東紅村631.86東畈村1173.12YTZ031.9966本村安置YTZ041.7351雙林村712.07YTZ052.22、0771本村安置永濟村41612.48YTZ060.762587戶本村安置,99戶可在鎮區安置YTZ070.6622YTZ081.2440雙峰居委會1584.74YTZ091.75858戶本村安置,其余鎮區安置棋盤居委會411.2YTZ100.4717本村就近安置YTZ110.6423合計115029.4-20.61911-6、黃泥鎮(1)遷建選址依據a.潛山縣黃泥鎮文昌村金灣中心村美好鄉村建設規劃b.潛山縣黃泥勝利村小河沿中心村美好鄉村建設規劃c.潛山縣黃泥鎮金湖村菱湖中心村美好鄉村建設規劃(2)遷建選址內容黃泥鎮共涉及7個村共709戶堤頂民房的遷建規劃任務,規劃根據黃泥鎮各類用地圖斑選址用23、地,總計規劃遷建用地面積約16.35公頃,可安置709戶。黃泥鎮用地布局規劃如下表:涉及村莊涉及戶數測算需要遷建面積(hm2)上限編號圖斑面積(hm2)可安排戶數安置村莊金湖村1494.47HNZ010.8530本村就近安置HNZ020.7626HNZ030.3512HNZ040.5821HNZ051.0635HNZ060.6925龍坦村1123.36HNZ071.0836本村就近安置HNZ080.6722HNZ090.416HNZ100.3512HNZ110.7926前進村1614.83HNZ120.863095戶本村就近安置,剩余鎮區安置或預留指標HNZ130.5820HNZ141.48424、5傅祠村451.35HNZ151.3845本村安置勝利組712.13HNZ160.9331本村就近安置HNZ171.1840文昌村841.28HNZ183.03237上樓,安置本村及其他村黃泥街870.35合計70917.7716.357097、黃鋪鎮(1)遷建選址依據a. 潛山縣黃鋪鎮陳橋村陳橋中心村美好鄉村建設規劃b.潛山縣黃鋪鎮槐樹村楊老屋中心村美好鄉村建設規劃c.潛山縣黃泥鎮金湖村菱湖中心村美好鄉村建設規劃(2)遷建選址內容黃鋪鎮共涉及4個村共121戶堤頂民房的遷建規劃任務,規劃根據黃鋪鎮各類用地圖斑選址用地,總計規劃遷建用地面積約4.06公頃,可安置121戶。黃鋪鎮用地布局規劃如下表25、:涉及村莊涉及戶數測算需要遷建面積(hm2)上限編號圖斑面積(hm2)可安排戶數安置村莊槐樹村581.74HPZ010.5418本村就近安置HPZ021.5540陳橋村381.14HPZ030.411本村就近安置HPZ040.8127古墩村110.33HPZ050.3411本村安置湖墩村140.42HPZ060.4214本村安置合計1213.634.061218、余井鎮余井鎮共涉及3個村共39戶堤頂民房的遷建規劃任務,規劃根據余井鎮各類用地圖斑選址用地,總計規劃遷建用地面積約1.46公頃,可安置39戶;柴閣村基于現有村莊規劃解決遷建安置問題,故不單獨安排遷建用途的建設用地。余井鎮用地布局規劃如26、下表:涉及村莊涉及戶數測算需要遷建面積(hm2)上限編號圖斑面積(hm2)可安排戶數安置村莊馬道村190.57YJZ011.0619安置本村余井村130.36YJZ020.4013安置本村柴閣村7合計390.931.46319、痘姆鄉本規劃涉及痘姆鄉堤頂遷建戶數較少,且能夠基于現有吳塘村村莊規劃解決遷建安置問題,故不單獨安排遷建用途的建設用地。十三、 遷建民房建設規劃引導依據國家及地方相關標準,結合現狀拆遷實際情況及農民自身意愿,對遷建房屋建設要求進行明確,提出遷建標準。結合村莊規劃(美麗鄉村規劃)的還建住房一般以2層為主,原則上不超過 3 層,建筑風貌滿足村莊規劃(美麗鄉村規劃)相關要求。少27、量點狀安置用地的還建住房應與周邊現狀住宅相協調。結合城鎮棚戶區改造規劃和城鎮居住安置點規劃的還建住房項目原則上應以多層為主,低層為輔。十四、 分期實施規劃引導根據實施進度要求,結合各鄉鎮總體布局安排,制定本規劃分期實施規劃引導。近期建設規劃引導(2021-2025):對大堤影響較大的堤頂房屋,遷建較易的,數量少任務輕的,應優先安排于近期實施。中期建設規劃引導(2026-2030)對大堤有影響但緊迫性不高的堤頂房屋,根據遷建資金情況,安排于中期實施。遠期建設規劃引導(2031-2035)其他確定為需要遷建的堤頂房屋,在遠期統籌安排實施。堤頂民房遷建戶數分期實施規劃一覽表鎮名村名近期戶數(戶)鎮名28、村名近期戶數(戶)梅城鎮彰法山居委會油壩鄉東店村3高集村唐埠村5河莊村張祠村5萬嶺村油壩村7北街居委會崔倉村1平橋村桑樹村3東關居委會小計24七里村源潭鎮友愛村龍井居委會源潭居委會鳳凰村東紅村利民村東畈村104模范村5雙林村太平村3永濟村416彭嶺村1雙峰居委會河灣村7棋盤居委會40小計16小計560經開區三合村71黃泥鎮金湖村7八一村158黃泥街小計229龍坦村10王河鎮豐收村20前進村9紅光村14傅祠村4王河村13勝利組2龍湖村15文昌村5薛家崗村5小計37河鎮村15黃鋪鎮槐樹村8永和村16陳橋村2新發村10古墩村1先進村16湖墩村1長友村15小計12光明村34余井鎮馬道村19中河村60余29、井村7柴閣村7天崇村18小計33皖潛村10痘姆鄉鞔鼓村程家井村10吳塘村小計271小計十五、 規劃建議與措施 本規劃主要是對涉及河湖堤頂管控范圍內的民房遷建做出的管控指引,具體實施時以國家、省、市相關政策要求為依據進行落實和優化調整。同時建議將本次規劃遷建用地納入潛山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統籌考慮安排相應建設用地指標;建議加快推進編制遷建范圍內的村莊規劃,完善土地整治規劃,通過土地整治項目盤活和回收完成遷建的堤頂宅基地建設用地指標,確保規劃遷建用地落實到實施性的詳細規劃中;建議加快建立健全宅基地土地行政村內部流轉和跨行政村流轉機制,支持引導依法自愿有償轉讓農村集體土地宅基地權益,完善相應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