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會市地豆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19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17037
2024-04-16
19頁
5.22MB
1、四會市地豆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四會市地豆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四會市自然資源局地豆鎮人民政府2024年4月四會市地豆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目 錄CONTENTS01 規劃范圍與期限02 發展目標與規模03 奠定全域空間格局04 完善專項支撐體系2四會市地豆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01規劃范圍與期限1.1 規劃期限1.2 規劃范圍四會市地豆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三桂村地豆村連平村東平村下街村獅嶺村赤草崀村鄧寨村大布洞村水車村大東村塔崀村2、1.1規劃期限本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規劃期限為2021至2035年2050年2026-2035年2021-2025年近期遠期遠景展望1.2規劃范圍規劃范圍圖本次規劃范圍為地豆鎮鎮域范圍,規劃國土面積為90.94平方公里。范圍內包括地豆村、獅嶺村、鄧寨村、三桂村、下街村、東平村、連平村、赤草崀村、大布洞村、水車村、大東村、塔崀村12個行政村。4四會市地豆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02發展目標與規模2.1 發展定位2.2 發展規模四會市地豆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廣東省著重把握五個“高要求”建設中心鎮:建設高水平鎮域經濟、高質量的基礎設3、施,高水準的公共服務,高品質的圩鎮風貌和高效率的治理模式。實現中心鎮引領帶動全省鄉鎮高質量發展。以產業發展為核心路徑,促進農文旅產業融合,依托農業和交通區位優勢,打造綠色優質食品產業鏈,將地豆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中心鎮、灣區農文旅產業融合示范鎮、灣區綠色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2.1發展定位灣區高質量發展中心鎮灣區農文旅產業融合示范鎮、灣區綠色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6四會市地豆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2.2發展規模人口規模與城鎮化率到2035年鎮域常住人口:1.3萬人城鎮化率:35-40%左右四會市地豆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03奠4、定全域空間格局3.1 落實底線管控3.2 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格局3.3 建立鎮村體系結構3.4 引導村莊分類發展3.5 規劃布局圖四會市地豆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3.1落實底線管控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生態保護紅線國土空間控制線規劃圖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嚴格落實上級下達任務,至2035年全鎮耕地保護目標不低于7.63平方公里(1.14萬畝),永久基本農田面積不低于7.38平方公里(1.11萬畝)。生態保護紅線:將自然保護地,生態功能極重要、生態極脆弱及具有潛在重要生態價值的區域劃入生態保護紅線,面積約22.77平方公里。城鎮開發邊界:結合人口變化趨勢和存量建設用5、地狀況,統籌安排生產、生活、生態空間,落實城鎮開發邊界1.12平方公里。9四會市地豆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3.2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格局規劃構建“一核四翼、林田相融、鎮村聯動、軸帶融灣”的開發保護格局一核:強化地豆鎮區作為鎮域城鄉服務核心的地位,提升對鄉村地區的服務帶動作用,引導生產生活服務設施向S260沿線集聚。四翼:四大平臺,北部灣區食品產業平臺、西部獅嶺搪瓷產業平臺、東部先進裝備制作平臺以及南部農文旅融合發展平臺。城鄉融灣發展軸:依托S260串聯打造串聯獅嶺工業園、地豆鎮區、飛南工業園等城鎮產業平臺軸線。鄉村發展振興帶:依托X816、何禮河,打造串聯南部田園、6、灣區食品產業平臺、臨空產業平臺的鄉村振興發展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格局圖10四會市地豆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3.3建立鎮村體系結構鎮村體系:城鎮中心-中心村-基層村三個等級體系鎮域鎮村體系分為城鎮中心-中心村-基層村三個等級。鎮域鎮村體系規劃圖城鎮中心中心村基層村三桂村地豆村連平村東平村下街村獅嶺村赤草崀村鄧寨村大布洞村水車村大東村塔崀村城鎮中心城鎮中心地豆鎮區中心村地豆村、獅嶺村、水車村一般村三桂村、下街村、東平村、連平村、赤草崀村、大布洞村、鄧寨村、大東村、塔崀村11四會市地豆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3.4引導村莊分類發展鎮域村莊7、分類包括集聚提升類,城郊整合類,特色保護類,搬遷撤并類,具體詳見下表:村莊分類規劃圖集聚提升類村莊城郊整合類村莊特色保護類村莊搬遷撤并類村莊村莊分類一覽表12行政村數量集聚提升類城郊整合類特色保護類搬遷撤并類12個名稱數量名稱數量名稱數量名稱數量大洞村大東村塔崀村鄧寨村獅嶺村下街村6個地豆村連平村東平村3個水車村赤草崀村2個三桂村1個四會市地豆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3.5規劃布局圖13規劃至2035年,鎮域耕地共7.81平方公里,園地共8.64平方公里,林地共54.76平方公里,草地共1.56平方公里,農業設施建設用地共1.54平方公里,建設用地共7.79平方公8、里,陸地水域共8.79平方公里,其他土地共0.02平方公里。規劃布局圖注:該規劃用地方案最終以實際批復為準四會市地豆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04完善專項支撐體系4.1 內聯外通的綜合交通體系4.2 城鄉一體的公共服務體系4.3 山環水繞的藍綠空間體系4.4 落實歷史文化保護線管控4.5 安全韌性的市政設施體系四會市地豆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打造“一環一橫三縱”鎮域交通骨架4.1內聯外通的綜合交通體系一環:構建城鎮環路,疏導城鄉交通體系。規劃鎮區南部、東部環線,連接S260以及S354,分離過境交通與鎮區內部交通,打造鎮區聯城帶村交通9、節點。一橫三縱:提升一條橫線(S260、S354),打造三條縱線(振興大道、縣道416、816),重點加強與高速公路出入口、四會城區銜接,構建便捷融灣通道。連通鄉村道路,支撐全域農文旅融合發展。鎮域交通路網規劃圖15四會市地豆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4.2城鄉一體的公共服務體系3km獅嶺村生活圈廁污衛健村垃小服3km3km2.0km鎮區城鎮社區生活圈大布洞村生活圈文廁污衛村垃中 小服健鄧寨村生活圈廁污衛健村垃小服城鎮社區生活圈村/組層級生活圈現狀已有規劃新增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文化活動室/文化活動站圖例垃圾收集點/垃圾中轉站公共廁所小型排污設施公交站點中學鄉鎮文化廣10、場小學幼兒園健身場地菜市場或生鮮超市社區商業網點綜合服務站村委會衛生室室外綜合健身場地社區服務站再生資源回收點停車場老文垃廁污公中小幼健菜商村衛服廣綜社再老文 廣垃廁 污社 公 中 小綜菜幼商再停停停停菜菜菜文服商商 健城鎮社區、村/組社區生活圈劃定鎮區及鎮區周邊可服務到的行政村劃入5-10分鐘城鎮社區生活圈(社區居民在半徑1.5km的范圍內)其余村莊按服務半徑2-3km,服務人口規模1000-3000人的標準劃入村/組級鄉村社區生活圈共劃定城鎮社區生活圈1個,鄉村社區生活圈3個鎮域公共服務體系規劃圖16四會市地豆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4.3山環水繞的藍綠空間體11、系結合生態修復工程,打造山環水繞的藍綠空間體系重點生態修復區域:包括森林生態修復重點區、水土流失治理重點、何禮河河道生態修復范圍水系連通生態工程:通過水系連通整體改善生態景觀環境打造5個生態公園節點:大坑口濕地公園、地豆文體公園、白虎頭休閑公園、水車森林公園、皇帝嶺森林公園3個鎮村面貌提升區域:分別位于地豆村的高速出入口、地豆鎮區和水車村。鎮域藍綠空間體系規劃圖17鎮村面貌提升Y生態公園節點規劃造林綠化空間水土流失治理重點區森林生態修復重點區何禮河河道生態修復項目大坑口濕地公園地豆文體公園白虎頭休閑公園水車森林公園皇帝嶺森林公園鎮村面貌提升區域生態公園節點高速出入口地豆鎮區水車村北部水系連通工12、程南部水系連通工程四會市地豆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劃定歷史文化保護線,守住城鄉歷史文脈:劃定的歷史文化保護線為歷史建筑保護線,總面積為:8336平方米,主要包括大布洞村委地塘村炮樓、奕鏡書室、玉田練公祠、塔崀糧倉等。大布洞村委地塘村炮樓東平村委大平崗村水槽塔崀糧倉地豆鎮糧所、油倉鄧寨村委長安里村民居劉氏宗祠東平村委塘壢村民居歷史文化保護分布圖184.4 落實歷史文化保護線管控四會市地豆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4.5安全韌性的市政設施體系01 給排水系統完善給水管網布局,全面提升水廠、輸水、配水環節安全保障水平。推進雨污同治,提升污水收集處理效能,加強水環境綜合治理。02 天然氣輸配系統完善燃氣供給體系,提高管網覆蓋率。結合道路規劃安排燃氣管道,保證供氣的安全性。03 能源系統推進太陽能、生物質能等零碳和低碳能源為主的能源系統,發展分布式能源,構建新型能源體系。06 綜合防災系統構建災害預警系統,建立韌性城鎮的應急管理體系。優化消防安全體系,完善行政村微型消防站建設。04 信息基礎設施建設“5G+寬帶”雙千兆網絡,推進鄉村信息基礎設施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05 環衛系統完善城鄉生活垃圾治理一體化體系,推進源頭減量、清潔分類、無害處置、資源利用。至2035年,實現城鄉垃圾無害處理率達到1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