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方案(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28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17046
2024-04-16
28頁
15.87MB
1、前言PREFACE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云南努力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筑牢國家西南生態安全屏障,為云南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確定了行動綱領和根本遵循。文山州州委、州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努力成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決策部署,主動融入國家發展戰略,以建設世界一流“三張牌”示范區、興邊富民示范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為目標,切實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為貫徹落實黨中央 國務院文件精神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文山州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組織編制了文山州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是文山州國土空間規劃的專項規2、劃,是一定時期州域國土空間生態修復任務的總綱和空間指引,具有空間性指導和約束作用,是實施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的重要依據,是指導縣(市)級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編制的必要依據。規劃期為20212035年,基準年為2020年,規劃目標年為2035年,近期目標年為2025年。01文 山 州 情 地處云南東南部的邊陲,素有“滇桂走廊”之稱,文山州縱跨熱帶和亞熱帶兩個區域,是全國兩大古特植物分布中心,屬于西江上游水源涵養與土壤保持重要區、滇南生物多樣性保護重要區、石漠化極敏感區與高度敏感區。02生態區位山區 文山州國土面積3.14萬平方千米,地處云貴高原南緣斜坡地帶,山地特征明顯,以山區、半山區為主,占總3、國土面積的97%。喀斯特地貌突出,石漠化嚴重,石漠化面積64.70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21%。革命老區 是云南省唯一被革命老區全域覆蓋的州市,創造了鼓舞全國人民的“老山精神”和新時代“西疇精神”。目錄明確目標筑牢滇東南生態安全屏障系統謀劃構建“一屏五廊六區多點”生態修復格局全域統籌聚焦生態修復任務突出重點部署生態修復重點工程強化支撐完善生態修復實施機制01020304050301筑牢滇東南生態安全屏障041.11.11.1 目標定位滇東南生態安全屏障石漠化地區生態文明建設創新示范區生態綠色發展示范區051.11.101 森林覆蓋率達到48%以上02 森林蓄積量達到0.8億立方米03 草原綜合植4、被蓋度達到83%以上04 濕地保護率達到75%以上05 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面積占全州國土面積比例達到7%以上06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數保護率達到90%以上07 水土保持率達到70%以上 08 完成國土綠化26.19萬公頃09 水土流失綜合治理74萬公頃10 石漠化治理7.25萬公頃11 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1191.01公頃2025年2035年到2035年,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全面現代化,農業空間安全穩定、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城鄉生活空間品質宜居的國土空間新格局全面形成。到2025年,著重抓好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嚴重退化區等的生態保護和修復,解決5、重點區域核心生態問題,“喀斯特綠洲”建設取得新成效。“美麗文山”建設取得新成效。1.2 規劃目標0602構建“一屏五廊六區多點”生態修復格局071.11.1一屏六區五廊多點滇東南邊境生態屏障東部邊境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石漠化綜合治理修復區、南部邊境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水土保持修復區、南利河流域石漠化綜合治理與水源涵養修復區、清水江流域石漠化綜合治理與水土保持修復區、盤龍河流域水源涵養與石漠化綜合治理修復區、西洋江流域水源涵養與石漠化綜合治理修復區滇東南生物廊道清水江綠色廊道西洋江綠色廊道南利河綠色廊道盤龍河綠色廊道云南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麻栗坡老山省級自然保護區麻栗坡、馬關老君山省級自然保護區082.6、1 生態修復總體布局清水江流域石漠化綜合治理與水土保持修復區東部邊境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石漠化綜合治理修復區西洋江流域水源涵養與石漠化綜合治理修復區盤龍河流域水源涵養與石漠化綜合治理修復區南利河流域石漠化綜合治理與水源涵養修復區南部邊境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水土保持修復區1.11.12.2 生態修復分區09清水江流域石漠化綜合治理與水土保持修復區東部邊境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石漠化綜合治理修復區西洋江流域水源涵養與石漠化綜合治理修復區盤龍河流域水源涵養與石漠化綜合治理修復區南利河流域石漠化綜合治理與水源涵養修復區南部邊境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水土保持修復區03聚焦生態修復任務104.14.1加強林業資源保護與修復全7、面加強天然林保護和森林經營持續強化公益林管理推進國家木材戰略儲備林建設嚴格保護監管林地全面保護天然草原建立基本草原制度加快退化草原修復加強草原保護與修復加強濕地保護與修復健全濕地保護體系加強濕地生態修復提升濕地管理能力3.1 筑牢滇東南生態安全屏障加強自然保護區規范管理增強自然公園生態服務功能保護修復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防控生物入侵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防控生物入侵114.14.1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封禁措施治理坡改梯,減少地表徑流適地、適樹多層次造林工程強化措施治理坡耕地坡改梯工程封山育林、造林種草提升林草植被質量石漠化綜合治理推進礦山生態修復因礦施策、分類治理自然恢復地貌重塑、景觀再造38、.2 提升生態空間品質開展生態環境全面調查評估修復效果整合監測網絡打造生態環境智能化綜合管理平臺提升生態保護監管能力124.14.13.3 提升農業空間生態功能13全面提升耕地質量開展退化耕地綜合治理挖掘補充耕地治理調整耕地種豬結構改造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健全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處置體系優化村莊規模、結構和布局增強鄉村自然環境和人文景觀保護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推行農業清潔生產開展受污染耕地排查4.14.13.4 建設韌性城鎮空間14開展城鎮河湖水系生態修復構建雨水調蓄空間體系推進河流綠色生態廊道建設加強城市河湖岸線生態化改造提升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構建藍綠交融的生態網絡優9、化城鎮藍綠網絡空間布局提升城鎮人居環境品質推進城鎮內澇點位治理加強城市環境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提升城市污水收集及供水能力4.14.13.5 構建生態廊道網絡綠色廊道打造重點建設兩大水系及4大支流綠色廊道;交通綠色廊道等綠色廊道項目。生物廊道建設重點保護倭蜂猴,以保護野生動物多樣性為目標,推進野生動物遷徙通道建設。1504部署生態修復重點工程164.14.14.1 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171、南盤江流域石漠化綜合治理與水土保持修復重點工程以水源涵養和石漠化綜合治理為重點,持續開展盤龍河流域水源涵養和石漠化綜合治理,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推進科學綠化,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清水江流域10、石漠化綜合治理與水土保持修復盤龍河流域水源涵養與石漠化綜合治理修復南利河流域石漠化綜合治理與水源涵養修復西洋江流域水源涵養與石漠化綜合治理修復4.14.14.1 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182、滇東南邊境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石漠化綜合治理修復重點工程東部邊境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石漠化綜合治理修復南部邊境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水土保持修復構建滇東南邊境生態安全屏障;實施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行動,恢復馱娘江動物遷徙廊道、水生生物通道和候鳥遷徙通道;加強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和監測,防控外來物種入侵。6.16.14.1 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3、兩大水系生態修復重點工程以水質、水環境、水生態改善為核心,實施全流域一體化保護11、修復,實施兩大流域保護治理攻堅戰,構建河流生態廊道,恢復岸線生態功能。194.14.14.1 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4、自然保護地建設及野生動植物保護重點工程20【】【】加強自然保護區規范管理,啟動自然保護區網絡體系建設;繼續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級加大對自然保護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全面開展森林、濕地等自然公園整合優化,合理確定保護范圍,科學布局建設自然公園。全面增強自然公園生態服務功能,提升自然公園生態文化價值。【】開展瀕危野生動植物專項調查,系統構建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監測評價體系。開展外來入侵物種系統調查,加強外來入侵物種防控設施及體系建設。4.14.14.1 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5、生態廊道網絡建設12、重點工程21建設生物廊道打造河流綠色廊道打造交通綠色廊道4.14.14.1 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6、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重點工程22 文山州滇東南石漠化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項目 文山州滇東南石漠化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項目開展歷史遺留廢棄礦山治理,根據廢棄礦山類型、規模、影響破壞程度、周邊環境條件及治理難易程度等制定整治計劃,因礦施策、分類治理。2.12.1234.2 綠色高效的農業空間南部濕熱山地河谷綜合整治01北部溫涼山地綜合整治02東部低熱河谷綜合整治03中部干暖丘陵盆地綜合整治04特色農業生態功能區保護修復052.12.1244.3 生態宜居的城鎮空間完善藍綠空間布局,構建城市公園13、體系。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綠色空間,提高城市綠化質量。提升存量綠地品質和功能,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加強城鎮河流岸線自然化、生態化建設。01沿邊城鎮帶生態修復圍繞城鎮生態環境品質提升,優化城市綠地系統布局,合理規劃城市公園,城市綠道網絡等體系,充分挖掘綠化空間資源“增綠提質”,構建融合生態保護、休閑游憩等多種功能的綠地系統,推進節約型綠地建設。02文硯城鎮帶生態修復結合區域資源特色,建設城市公園,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綠色空間,提高城市綠化質量。提升存量綠地品質和功能,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充分利用北門河、西洋河城市濱水岸線和風景資源,拓展城市親水空間。03北部城鎮帶生態修復05完善生態修復實施機制257.17.10102l加強組織領導l落實規劃傳導完善生態修復實施機制260304l負面清單管理l創新政策體系0506l強化資金保障l加強科技支撐0708l強化評估監管l鼓勵公眾參與公示渠道公示渠道文山州政府網:https:/ 電子郵箱:郵寄地址:文山州文山市鳳凰路37號郵政編碼:663099建設美麗文山建設美麗文山期待您的參與期待您的參與注:注:本次成果為征求意見稿,最終以審批文件為準。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文山州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聯系。